1999 第8期 - 科幻之窗米哈依尔·格列什诺夫 李志民我的朋友、作家廖尼德·瓦谢纽克,从太平洋海岸给我带来两只海鸥,两只黑头大个、红里透青的瓦灰色海鸥。“给你。”廖尼德边递鸟笼边说。“你是怎么想到的?”我欣喜若狂。“拿着吧!”他重复着,比划了一个手势,仿佛在我面前划出了海洋的远景。我给他写了封信。他虽然成了大名人,但一点不拿架子,马上给我回信。我们便开始了经常不断的通信。“你到库里尔来吧!”他总是邀约我。“可我只是种稻子的人呀。”我也总是这样回答。“有啥关系!”廖尼德反驳说,“这里照样找得到适合你干的工作。”库里尔也好,南极也好,克隆犬也好,现在对我来说都一样了。童年已经消失到地平线之外去了,探险猎奇也不过留在书本上。生活平平淡淡:每天在所长办公室开个短会,到河岸田间地头转一转;每月拿一次工资……如此而已。父传的屋子也住惯了,每一颗钉,每一个角都数得出来。两个儿子...
1994 第5期 - 艺奖征文绿杨波德米亚号是火星航班中最破旧的一艘太空船,沿途停靠次数又多,所以搭客多半是去火星的矿工、家属和商贩,有点身份的人是不乘坐这班船的。鲁文基教授是因为要中途转道回他的空间站,才屈尊搭乘的。鲁文基使用的是二等舱的客房,一间卧室带一个外间。房里没有浴室,外面人声嘈杂。“这简直是猪笼!”教授怒冲冲地训斥他的助手梅丽,“若不是你出的馊主意,我怎会这般狼狈,一步也不敢走出这猪笼?”梅丽不敢做声,谁能料到建议教授去海边散散心竟会惹出这么多麻烦来?前几天教授离开空间站来到伦敦天文台,参加昨夜23点开始的月全食观测,今天上午赶到科克航天港搭火星航班回家。买好票后离登船还有四个多小时,梅丽撺掇老头子到200公里外的海滩去领略一下自然风光。老头子被说动了心,便去了。蓝天、白沙、浮云、帆影,教授泡了一阵海水着实舒畅了一番,然后在沙地上沐着阳光打了个瞌睡。忽地,梅丽哟了一...
1994 第9期 - 科幻之窗J·克拉姆 佩菁 译我真是个不走运的人。为了生存,我什么都奋斗过;曾全力以赴搞过电子、机械制造、化学实验、商品推销等等,甚至有时候我还跟着马戏班子到处奔波流浪,可我一次也没有获得成功。弗莱德总爱嘲弄我,他是我的合伙人,共同从事商品推销。他已结婚,家庭美满幸福。弗莱德夫人也有工作,收入颇丰,是某妇女杂志一个栏目的责任编辑,专门为读者们提供爱情方面的忠告。她对自己的职业非常热忱。两个月前,我们三人坐在他家的客厅里,百无聊赖地观看电视,正为我们目前业务的萧条抓耳挠腮,可又束手无策。在我们发愁时,弗莱德夫人却坐在一旁从容编织,末了她回眸一笑,轻轻地说:“原来这就是您家致富的原因所在!”弗莱德习惯咋咋呼呼,但现在他全神贯注,“那么你爷爷还有什么其它发明?”...
安妮·沃格尔 方长恕 译一股耀眼的亮光,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耳边突然响起了刺耳的叫声:“起来!跟我们走!”我睁开了眼睛,电灯被人打开了,两个警察闯进了我的卧室。一个用枪恶狠狠地对着我,另一个站在门边,警惕地注视着我。我看了一下表,凌晨三点二十分。我起床穿上衣服,问:“我洗洗脸,修修面行吗?”“不行!”回答简单而生硬。他们押着我走出房门,进入轿车坐定后,一个警察说:“好,开车!”“我们到哪里去?”我问。没有听到回答,只感觉到金属枪筒在我的肋骨上顶得更紧。我愤怒地提出抗议:“请问,我究竟犯了什么法?”“少说话!不知道!“一个警察说。汽车风驰电掣地穿过一排排建筑物,沿着小路转来转去,然后驶上主要街道。我很纳闷,警察为什么平白无故地拘捕我?将要把我押到哪里去?我留心观察小车驶过的路,当到达市政大厅的交通灯附近时,我屏住了呼吸。如果车子向右拐,驶向伦敦市中心,那就意味着我将被带到...
1993 第2期 - 探险记钢华一位科学家,在树顶生活了18年……到雨林的顶部去1974年,当佩里来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首次见到热带雨林时,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那真是一座绿色的宫殿,处处林深路密,色彩斑斓,各类植物竞相成长,构成了一个和谐繁茂的植物大家庭。在雨林的顶部,高大的乔木直指蓝天,气冲霄汉。粗大的枝干在空中纵横交错地伸展开来,在密密的树叶里隐没,四处不时传来悦耳的鸟啼虫鸣。佩里发现,研究热带雨林动物很不容易,因为它们大都生活在远离地面的高处。要想到那里长时间地、详细地观察它们的形态,记录下它们的生活习性,只有一个办法——到雨林的顶部去。用梯子吗?显然不行,因为树太高了。用架线工人使用的脚蹬行不行呢?也不行,因为那样会损伤树木。经过反复琢磨,佩里决定学习登山和攀岩运动员使用的方法,借助绳索,到自己要去的地方去。...
作者:[美]H·G·威尔斯侯维瑞威尔斯从青年时代起就对社会问题表现出热情和关注。1903年他加入鼓吹社会改良主义的费边社,主张通过教育和技术来改造资本主义,认为“通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方式,可以逐步改革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后来,威尔斯国不满于费边社的渐进式改良方式而退社,转而宣扬世界主义,幻想通过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政府而达到人类大同的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热情支持进步力量,强烈谴责法西斯侵略。威尔斯曾两度访问苏联,受到列宁与斯大林的接见;访问美国时也曾与罗斯福总统晤谈。威尔斯虽然致力于社会进步事业,但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他虽然同倩十月革命,却并不赞成无产阶级革命暴力,怀疑“社会革命一般说来是否需要”。列宁说他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他也乐于如此,并无异议。...
1999 第7期 - 科幻之窗玛丽·松·李 代红每当我要离开的时候,城市里莫不阴雨连绵,我二十八岁生日那晚也不例外。然而就在刚才傍晚的时候,天空还晴朗无云呢。我沿着泰晤士河漫步。在这个伦敦城里,人们还乘坐名叫汽车的金属盒子走来走去。“无聊。”我漫不经心地踢了踢人行道上的石头,“难道就没有一处特别一点的地方吗?”“有1083种各具特色的生活环境……”“不,我是说特别的!”我捡起一块石头,扔到把我和河隔开的矮墙上。“要不,去开罗试试——”“不!”我第一次意识到哪里不对劲儿了,我瞪着悬浮在面前的小小的遥感机说,“我要离开你。”遥感机不可思议地犹豫了,黄色的眼睛迅速眨动:“那是不可能的,萨拉。”看着灰暗的金属天穹,我的愤怒慢慢变成了沮丧。今天一整天,不管是包裹得花花哨哨的生日礼物,还是装点着软糖、黑樱桃和奶油的巧克力大蛋糕,都让我感到失望。我不想要毕加索的画,也不想要法贝热*的复活...
作者:一人【(备用域名:. ),】第一卷 地球的岁月 第1章 九界塔冰冷的机械大厅,钢铁的味道充斥着周围的空气,使得原本沉寂的大厅变得更加的波澜不惊,仿佛无人可以撼动这里一般。尤其是站立在中央的那个男子,单只是一看,便可知其悍勇,犹如洪荒野兽般危险。若不是散发而出的气息,那爆炸性的肌肉只会使他更像是一个雕塑,而不是一个人类。“父亲,完成了?”猛兽一般的男子语气平缓而坚韧,却掩饰不住他的自豪,父亲的这份杰作,虽然自己并不清楚是什么,但绝对是划时代的。男子的身旁,他的父亲望着身前的七座小塔,不禁点了点头,但继而又摇了摇头。眼见大厅内的二人长相颇为相似,年逾中年的父亲体形比儿子小了一号,但眼神中的睿智,却是无法遮掩,恍若能够洞悉一切。...
1993 第2期 - 科幻之窗M·弗雷泽 孙维梓 译理查德惊诧英名地凝视那位躺在医院病床上的人:“塔尔伯特叔叔,您在开玩笑吧!”“不,亲爱的,死到临头的人是不会说笑的。我说的是真话,尽管我也知道很难令人相信,我已一百三十岁,证件可以证明这一点的。”理查德怀疑地瞅着塔尔伯特递来的皮夹子,那东西被纸片塞得鼓鼓囊囊,用手一摸就知道里面有个什么小小的硬玩意。塔尔伯特疲倦地合上双眼,看样子由于说话所耗费的精力使他难以承受。“再说一遍,在1870年我还是个年轻的科学家,我发现了返老还童的公式,当时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宣布。在制成药片以后也只敢在自己身上来试验,结果是神奇无比。我一共只制造了六片,后来又毁掉了那公式……”这个垂死者由于疲惫而沉默起来,理查德惶惑地盯住他,一股凉气爬上了背脊,闻所未闻的消息对理查德来说犹如做梦一场……这是胡言谵语吗?老人的确非常虚弱,也可能已经神志不清,但是如果...
2000 第4期 - 科学故事唐风空间的维度是很抽象的。当代新人类喜欢把漫画作品中什么“异次元空间”、“二次元空间”之类的词语挂在嘴边,向他们请教就会发现他们只喜欢这种名词的新鲜感。有些作家(像卫斯理)写到空间维度时也喜欢绕过去。事实上它很有趣,发现一个新维度相当于发现了一个世界。让我们先从基本的开始。假设存在一维空间的生物,那它们是什么?线段。线段虫只有前、后两个方向,整个世界就在一条直线上,一条线段虫看另一条线段虫只能看到一个点。然后一个二维空间的生物出现了,一个正方虫或三角虫。它们生活在平面世界。正方形的虫子好奇地观察一维世界,看见一条直线上无数个线段。它看到的不是“点”而是线段虫的整个“身体”。这只正方虫——不,应该说这“张”正方虫再去观察同类,结果全是一根根或长或短的线段。它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根线段,疑问就此产生:“为什么我不能看到伙伴们的全身呢?”终于有一天,它想...
1995 第7期 - 科幻影视石坚当《星际旅行》拍成电视连续剧时,正值冷战高潮,美国在越南战场泥足深陷之际。因此这样一部宣扬美国式意识形态的电视剧很快就受到了公众的喜爱,拍子一集又一集。在这部电视剧里,观众很容易就可以把星际联邦和美利坚合众国划上等号,于是很多观众在对现实中的美国感到失望的同时,却在虚幻的电视英雄的胜利中得到了补偿。到70年代末《星际旅行》拍成电影时,更把公众的热情推向了高潮。这些爱好者的影响不可忽视。美国的第一架航天飞机的原型机就被命名为“企业号”,盖因太空总署的许多工作人员从小就是《星际旅行》迷,而且该航天飞机的命名仪式没有请总统或政府官员主持,而是由在《星际旅行》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们主持的。虽说这架航天飞机后来从未上过天,但《星际旅行》的威力可见一斑。...
1998 第2期 - 科幻之窗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孙维梓这里有宝库和它的卫士,遍野全是企图攫取宝藏的冒险者留下的森森白骨和宇宙服。阳光下那些腐骨残骸并不狰狞可怖,因为奇珍异宝使周围一切都显得熠熠生辉。宝藏位于深红的瓦萨星一颗小行星的洞穴里。这里空气稀薄,寂寥荒凉,行星环绕接近冷却的瓦萨星运转。古时有人来过这里,他究竟是谁,从哪里来又上哪里去已无从查考,但留下的珍宝却遗存至今。这批永恒的宝物价值连城,由不通人性的机器人担任守卫,它以金属的无比耐心等待主人的回归。多少人对宝藏蠢蠢欲动,但他们和卫士交谈后全都死于非命,有来无返。于是谁也不敢再动此妄想。现在又有两个胆大包天的家伙不顾前车之鉴,对宝藏心存觊觎。大个子利贝古满头金发,膂力过人,大嗓门,宽肩膀,体如铁塔;而小个子波里诺有双明亮的眼睛,反应敏捷,伶牙俐齿。他们俩谁也不愿白白送命。...
1993 第11期 - 科幻之窗约翰·温德姆 杨汝钧 译(一)火球坠海当时,我同菲利斯新婚燕尔,共度密月。我们乘坐“吉尼维尔号”轮船,船只在大西洋马迪拉岛屿西端的海域航行着。夜晚十一时十五分,我俩倚靠在船舷旁的栏杆上,眺望着大海的夜色,耳畔传来船上的舞曲声和人们的歌唱声。“那颗星星看上去红极了。”菲利斯说道,“我想,这不会是个坏兆头。”我按着她指的方向朝数以百万计的星星群中望去,见到了那颗发红的星星。“它确实挺红挺红的呢。”我附和着。我们的视线在那个红点上面停留了片刻,菲利斯接着说道:“真令人奇怪,它越来越大了。”确实,它在不断地增大着。“看,那儿还有一颗!它在刚才那颗红星的右边偏上方处……嗨,又是一颗,它在原来那颗的左方。你见到了吗?”...
1993 第12期 - 科幻之窗理查德·麦迪逊 佩菁 译那纸包就放在门边——是个硬纸匣,上面有他们的姓名和地址:“刘易斯夫妇10016,纽约州纽约市第三十七大街217E号”,里面仅有个带一粒按钮的小木盒,按钮被玻璃罩严丝密缝地封着。瑙玛企图打开,但无能为力。木盒底面贴了张摺好的纸片说:斯图尔特先生将于20:00前来拜访。瑙玛瞥了一眼纸条,就随手一扔,上厨房去准备色拉了。门铃在正八点响起。“来了。”瑙玛在厨房里嚷道,阿尔蒂还在客厅里读报。走廊里站着一位个子不太高的男人。“是刘易斯夫人吗?”他彬彬有礼地探询,“我就是斯图尔特。”“啊,是的……”瑙玛强装笑容,现在她已确信这不过是做生意人的一种广告术。“能进去吗?”斯图尔特先生又问道。...
作者:倪匡-----------自序《探险》和《继续探险》这两个故事,全部采用各种各样的倒叙,如文中一再提及的“拼图”一样,逐步逐步把故事拼凑起来。所以在许多情形下,这件事和那件事,看来全然无关,但等到凑在一起之后,才知道大有关系,非此不可,这种情形,十分有趣。基督教圣经,罗马人书第八章第二十八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正说明了世事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绝不能预知前路如何,正是人生的写照,所以每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一个探险的历程,每人都是探险家,每天都会有新的遭遇,没有人可以例外。故事中提到卫斯理的女儿。那个故事中,科学家把猩猩的脑移植到人的头部,最近报上看到的资料是,科学家把人的脑,移植到了猩猩的头部,把剪报排在下面︰巴西医生宣称有惊人成果...
作者:倪匡--------------自序《圈套》的主题是:人类自远古开始,就已进入了一个步向彻底毁灭,自掘坟墓的圈套之中。一位先生说:太悲观了吧?请看看人类的历史 从古代到最近,如果能得出别的结论,当然最好,可惜很难。另外,白素所要做的,正是“天下父母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子女,当人父母,都能了解的,是不是?一九九一·四月·十五日第一部:风雨故人来布置一个圈套,让目标钻进去,是生物行为之一,脊椎动物中灵长类的人,最擅这种行为。节肢动物中的蜘蛛,也优为之,它的方法是织一张网(那是生物界的极品艺术,人的本事再大,也织不出一张蜘蛛网来),等食物投入网中,可是那并不是圈套行为的典型,因为触网的昆虫并非自愿,只是出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