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rodfox第一章 雪崩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我国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主峰作为全世界第一高峰,每年都有很多各个国家的地质学家来考察研究这里的地质情况,希望可以从历史的情况推测出一些远古的地质情况和历史信息。2005年7月,主峰珠穆朗玛峰又迎来了一拨新的客人,7个年轻人。以刘翰明为首的这群年轻人,又攀爬的一整天,开始搭帐篷了。他们这群人并不是什么地质学家,而是一群极限运动爱好者,这次的登峰是他们这群年轻人准备了2年的计划。这7个年轻人都是一些运动偏执狂,正因为他们的偏执,所以才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都有很富贵的家世,所以并不需要工作,平时不停的进行各种极限运动...
书名:天灾之重回末世前作者:犯二的萌小兔文案1姚子清重生回到末世三年前,有了空间,有了未来的‘预知’,这一世他定要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文案2姚子清很严肃的在思考究竟是要在末世来临之前将人扑倒趁着最后一段安稳现世去谈谈情说说爱好呢还是利用重生的金手指大肆收敛物资好呢?姚子清“咦,我还没扑呢,世界末日都要来了你手在干嘛!!…嘤嘤嘤可不可以轻点啊……唔……”主受重生,忠犬攻,1V1,双洁内容标签:重生 末世 种田文 随身空间主角:姚子清,雷萧=第1章 重生在一栋十分破旧荒废了很多年的老房子里,一个眉眼精致面容俊美的青年人,无视脏乱的环境,四周满布的蜘蛛网,一直有目的的朝着一个方向走去。一段透着阴森不祥的血红大字在走过一个转角之后,猛的出现在青年的眼前。如此鬼气森然的环境陡然出现这种恐怖的画面,却让此刻楼中唯一的青年人眼睛一亮。...
1997 第5期 - 科幻影视史画连载王荣生30年代,美国率先问世的科幻电影或流于平庸,如《纽约在1980》(1930),或标新立异,如《女儿国》(1933)。此后,这一时期看不出明显的发展脉络。相反,科幻元素如特技,给陈腐的电影素材以斑斓的色彩,如传奇片《生活六小时》(1932),惊险片《隐身人》(1933),《电视间谍》(1939),甚至西部片《影子帝国》(1935)。更有甚者,《科举怪人》(1931),《化身博士》(1932)和《疯狂恋》(1935)等一批正宗科幻片也吸收了这些科幻元素,给严肃的主题穿上恐怖的外衣。这显示出恐怖科幻片的成功,它们不仅在30年代前期的美国科幻影坛独领风骚,催生出经典科幻恐怖片《变形金刚》(1934),而且还将作为整体的科幻文学分解成无数科幻元素。30年代中期,科幻恐怖红级一时,好莱坞推出系列科学狂人加恐怖传奇的影片。形形色色的罪犯、狂人科学家、超人粉墨登场,他们或发明特技,或装扮成圣人,妄图主宰世界,甚...
1999 第7期 - 科幻之窗特德·奇昂 严道丽一如果把塔放倒在希拉平原上,从这端到那端,将要走上整整两天时间。当塔矗立着朝向天空时,从地面爬上顶端,将花去一个半月时间──如果这个攀登者没有额外负担的话。而实际情形是,很少有人可以徒手攀登。绝大多数的人身后都拖着一辆装满砖块的木质小车,于是,攀登的速度自然就大大减缓了。当砖块从装上车时起,到被运到不断升高的塔顶那一天,这个世界已经过去整整四个月时间。二赫拉鲁穆一生都是在艾拉买度过的,他只是在市场购买铜器时才听说过巴比伦这个名字。那些铜器是来自大海的船带到幼发拉底河畔的。现在,赫拉鲁穆和其他矿工却正走在去巴比伦塔的路上,身后,是驮着货物的商队。他们沿着一条满是尘土的小路从高原上下来,穿过平原上被条条沟渠和堤坝分割成许多方块的绿色田野。...
王晋康 马少皇十、返回沙漠之国回到北京后,皇甫林就到各市场去闲逛。他去了大栅栏、天桥,在挨肩擦背的人群中东游西荡,自得其乐。这是他的一大爱好。不过他眼前常会浮现一个戴面纱少女的俏影。那位姑娘的藐视和不恭激怒了他,使他一怒而去,但是,当他自认为已经和她了断了一切之后,潜意识的思念却又不断地折磨着他。直到傍晚,皇甫林才回到他的“平衡诊所”。这是他祖父在北京开的分店,已经50年了,外表没有多大改观。因为北京的著名医院太多,病人的文化层次太高,他们轻易不会相信这种类似江湖医生的诊所。父亲退休回家后由他接手,他更是天生坐不住的性子,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这小巷的诊所里。巷里停着一辆高级的红旗Ⅲ型轿车,堵在诊所的门口。正在引颈盼望的护士小娜一眼看到他,激动得尖声喊道:“皇甫医生!是皇甫医生!”...
1993 第6期 - 科幻之窗艾萨克·阿西莫夫 杨汝钧 译(一)马尔蒂瓦克是一台世界上最大型的计算机。它的操作事项是处理各种数据,亦即是说,它接受各种资料,并加以储存、检测并传递。计算机马尔蒂瓦克安装于华盛顿,但它可以从全世界各地接收各种信息和提问,并能够向每一个国家的各个城市和小镇递送答案。一大批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地把各种信息输送进计算机,另一批工作人员则在它的内部穿梭不停地忙碌着,并关注着它的一切。马尔蒂瓦克还有着非常特殊的工作使命,它负责收集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全部资料。每天,它得把四十亿人的情况汇总到一起,并回答着“明天将会发生何事”的问题。世界上的每一个城市能够随时收到它所在地域的情况报告,而完整的“世情报告”则全部集中到华盛顿防暴军团首领的手中。...
1992 第3期 - 纪实之页约翰·佩卡伦 英华 译1986年5月10日。电话铃声紧,把阿纳多利·格里什琴科从沉睡中唤醒。他拿起电话筒,听见空军小队长歉然又焦急地说,要中断阿纳多利的休假,命令他马上去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市报到,然后去距那儿10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参加抢险。阿纳多利身材高大,体格强健,长着两只清澈的蓝眼睛,器宇轩昂,颇有风度。他知道两周前,由于计算和技术上的一系列错误,导致设计质量很差的4号反应堆发生了一场原子灾难——核熔化。失去控制的核反应犹如脱缰野马,造成接二连三的剧烈爆炸,炸开了4000吨重的钢筋混疑土盖板,在反应堆芯里产生的高温超过2000℃。这个反应堆没有西方国家的核设施里常用的遏制结构,于是,核燃料和具有放射活性的残渣泄漏到空中,就象霰弹炮一样射向周围地区。...
1998 第11期 - 科幻之窗大卫·W·赫尔 王荣生主持人的话:继《美食》、《天幕坠落》和《卧底》等作品之后,中国读者熟悉的美国科幻作家大卫·赫尔推出了这篇新作。同他的其它作品一样,《埋葬妈咪》也是一篇极富人情味和人生哲理的软科幻作品。它此前已在美国专业科幻杂志上发表,并获得1998年雨果奖的提名。说它是一篇匪夷所思的作品一点也不为过。作者选取了一个格外独特的切入点,使情节层层推进,铺陈开来,成为一个初读起来感到些许怪诞离奇却又极为新鲜活泼,掩卷之后余味悠长的科幻故事。大卫·赫尔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的朴实、富于人性而且毫不张扬。透过《埋葬妈味》,我们不难看出,大卫·赫尔在他的科幻之路上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上月赴美期间,怡雯曾去作者家中拜访,得知大卫已在电脑中酝酿献给中国读者的《天幕坠落续篇》,于是千叮万嘱,催他新作快快出炉。 (怡 雯)...
作者:粉红色的失败者关于主角生活的环境 主角生活的世界分为两个部分:太空城市和地球第一章 荒野流浪者 这是一个在荒野中流浪的年轻猎人的故事,猎人的名字叫唐吉,他在寻找一个能够栖身的猎人部落。不过这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唐吉是一个三米高的巨人,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成年。这个世界的人是很难长到这样的高度的。站在唐吉面前的人,都会感到恐惧。现在唐吉来到了一片干旱的草原。午后的阳光炙热锋利的刺向地面,枯黄萎靡的草地上,只有星星点点的绿色。唐吉卧在稀疏的灌木丛里,这里能勉强抵挡火焰一样的热空气,几只名叫马蛇子的小蜥蜴,把唐吉的后背当成了捕猎场,来回穿梭,一些草原蝇落在唐吉背上吸食汗液,正好成了这些小蜥蜴的美食。当太阳从地平线滑落,余晖染红了半个天空,唐吉从灌木丛里站了起来,身体不断从树丛里向外延伸,好像没有尽头,如同科幻世界里的机甲,最后高大的身躯把身边的灌木踩在脚下。...
1999 第8期 - 科幻之窗威廉·黑利特·厄普森 刘维梓寄自 新几内亚岛①荷兰迪亚市1945年7月21日 星期六送美军 亚历山大·布茨少校澳大利亚 蒙果摩日岛②亲爱的布茨:澳大利亚的史密斯将军告诉我,您已随同澳军去了蒙果摩日岛,进行用大型降落伞空投推土拖拉机的试验。我很乐意通知您:美军方面派出的狄克逊和赫博尔特上尉(过去他俩都是蚯蚓拖拉机公司的安全工程师)将在下周二,即7月24日到达蒙果摩日港。他们是搭乘小型护卫舰去各地检查蚯蚓公司产品并提出关于减少事故的建议的,还携带一台60马力的蚯蚓牌拖拉机作为示范,装备了所有最新的安全设施。作为我们公司的前业务主任,您肯定对此事感到兴趣。我希望您能会见他们,并为您能给予他们的种种支持致以衷心的谢意。...
作者:[日]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正传]第一部:黎明篇序章 银河系史概略……西元二八○一年,政治统一中枢由太阳系第三行星地球,迁移至毕宿五(金牛座α)系第二行星德奥里亚。在那里发表银河联邦创立宣言的人类,同年改元为宇宙历元年,并开始向银河系的深处及边境,无止境地拓展开来。而到了西元三七○○年代之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战乱迭起和秩序荡然,导致人类对外的发展完全停顿,就像是快要爆发的能量,深刻的危机正在蕴酿之中。使人类得以在恒星间来往飞行的「三美神」-亚空间跳跃航行法、重力控制及惯性控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进步,人类为探索未知的太空世界,驾驶着太空船,航向星海的彼端。"前进!再前进!"这是那个时代人们共通的语言。全体人类似乎正处于生命活动周期中最意气风发的时候。所有人都全神贯注、意志坚定、热情洋溢,即使面对困难时,也不会耽溺在病态的、自怜自艾的情绪中。他们体内充满了刚阳之气,...
2000 第11期 - 世界科幻雷·布雷德伯里 曾真雨继续下着。这是一场猛烈的雨,一场久不停歇的雨,一场令人焦躁不安的潮潮的雨。这是一场豪雨,如抽在眼睛上的鞭子,又如齐膝涌动的暗流。这场雨淹没了所有和雨相关的记忆。大雨滂沱,劈打在密林中,像枝剪一样砍开了树木,修齐了草坪,在土地上砸出了地道,又褪下了灌木丛的叶子。它将人们的手淋得像人猿皱巴巴的前掌。这场顽固而呆滞的雨从未停过。“还有多远啊,中尉?”“我不知道。一英里,十英里,或许一百英里。”“您也不肯定吗?”“我怎么肯定?”“我不喜欢这雨。只要我们知道去太阳穹庐还有多远,我就会感到好受些。”“离这儿还有一两个小时的路程。”“您真这么认为吗,中尉?”“当然。”...
1996 第7期 - 科幻之窗罗伯特·希克利 孙维梓阿尔弗莱德·赛蒙出生在卡桑克4星,这是一颗离牧夫座α星不远的农业星球。他在麦田里驾驶自己的康拜因,在漫长的静夜里喜爱聆听地球的爱情诗歌录音。这里的姑娘们个个秀色可餐,从不拿腔作势,是理想的生活伴侣,但是似乎缺少点浪漫情调。星球上的业余娱乐虽然轻松愉快,不过除掉愉快以外就什么也不剩了。赛蒙感到自己并不满足这种平静的生活,有一天他终于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卡桑克星球上来了一艘宇宙飞船,商人运来大批书籍。商人干练精明,淡黄头发,谈笑风生。大家举行宴会欢迎他,因为这颗遥远的星球非常好客。商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大量最新消息:关于吉特罗依2星与3星之间的战争,关于阿朗星如何捕鱼,关于莫拉兹星的总统娶了老婆的新闻,还有道兰5星人说话如何可笑等等。后来有人提出:...
2000 第10期 - 银河奖征文王亚男穆勒·沃顿先生对自己的新信箱相当满意。信箱是用坚实的橡木制成的,外面的投递口还加了防雨档板。最让穆勒引以为傲的是自己那别具匠心的设计:信箱是固定在房门上的,门后一个带转门的圆洞直通信箱的内部。如此一来,信箱的外面就省去了取信口,每天在房间里就能拿信,方便省力。为了信箱的颜色,穆勒和太太搞得很不开心,穆勒太太坚持信箱应该选用明黄或浅绿,而穆勒却固执己见地把它漆成了刺眼的大红。其实穆勒也有自己的苦衷:负责这个街区的邮差整日都醉醺醺地驾着他那漆已掉光、几近“裸体”的破雪佛莱轿车递送邮件,给穆勒投报时就隔着栅栏把报纸丢在门口的水泥台阶上,有天上午穆勒取报时看到自己的那份《泰晤士报》变成了一团纸浆——那天清晨刚下过一场小雨。现在有了这个醒目别致的信箱,邮差应该不会再乱扔瞎丢了吧。...
2000 第3期 - 人与自然唐风第一类接触:远观察第二类接触:取得物证(包括UFO的照片、录像及着陆痕迹)第三类接触:目击外星生命第四类接触:外星人劫持地球人按照上述的国际通行标准,几个月来发生在中国的飞碟事件都属第一、二类接触。它们中包括去年6月22日武汉的“不明飞行白光”造成大批树木折断的事件;11月23日汕头机场多人共同目睹UFO拖着10米长的“尾烟”缓缓南行,12月2日至9日上海两条光带“编队飞行”的事件,12月11日在长春同样的东西被一个数码摄像机摄了下来,12月9日至12日北京连续不断的UFO目击和摄影等等。幸运的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次的UFO集中出现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和录像带。也许科学家很快就会发现这些事件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让UFO迷大失所望。但我们并不打算就事论事,而是应该好好回顾一下UFO的研究状态。...
2000 第4期 - 银河奖征文小青一、母亲我出生在海底深渊。这里生活着人类的种群。我出生那时,世界一片黑暗。仅有的些许亮光是从附近游过的火体虫和海萤身上发出来的。除了黑暗,便是巨大的压力。它作用在我弱小而单薄的身躯上,使我意识到将来的生活会不太容易。我出生后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妈妈赤裸的身体。由于分娩的缘故,她靛蓝色的皮肤上显现出发暗的红斑,渗出了一片片液体,这样便把大量多余的盐分排出到体外。妈妈在嘘嘘地叫唤,把痛苦和喜悦通过低频声音在水中传播。不一会儿,周围有了动静。游来了几个年老的男人。他们把头探进洞穴,看见是女人在生育,便趣味索然地游到了远处。但是,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男人又返了回来,背负着一个用温鲸坚韧的胃囊制成的口袋。妈妈的眼睛放出了亮光。男人把口袋放在女人的身旁,便游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