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丝·劳伦斯 孙维梓 译房地产公司大吹大擂宣传说,这批住宅是“未来的建筑”,其实这二十幢房子外观平庸无奇,奥妙在内部:一切都由电脑管理——控制温湿度、开关窗户等等。电脑还指挥机器人打扫房间,浇灌草坪,修剪绿篱,清除落叶和积雪……电脑还能向附近商店订购食品,并根据主人的指令安排好一日三餐,到时候自动为主人打印好给亲朋好友的生日祝贺卡,它的储存大过世上任何一部百科全书。说也奇怪,这批房子的出售竟然十分困难,因为人们大多并不喜欢住在这……这比自己还要聪明的房子里,除了孩子们,他们从一年级起就在学习使用计算机了。第17号住宅的情况同样不妙,布兰沙德一家已是它的第三任房主。汤姆·布兰沙德教授刚刚在当地大学里任职,他妻子贝蒂则在一家自动化图书馆里管理目录。说真的,她倒乐意在厨房里和锅碗瓢盆打打交道,而现在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她再也不能在客人面前夸耀她亲手烤制的樱桃大馅饼...
1994 第1期 - 科幻影视英华这个故事从头至尾发生在遥远的太空。茫茫的太空中,有一艘飞船正在往地球返回。它是“诺斯托摩”号太空拖轮,任务是将大量的宇宙矿藏运回地球。拖轮全长250米,在它的后面拖拉着一个巨大的炼矿厂。炼矿厂长3公里,宽2.5公里,它是由几颗小行星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其实,就是在小行星丰富的矿藏上,上下左右都建筑了好几座精炼塔。“诺斯托摩”号在以光速行驶,尽管速度如此之快,但是以得走好几个月才能到达地球。为了使船员们免于受漫长的宇航生活的煎熬,也为了节省他们宝贵的有生时光,他们都蜷缩着身子,躺在各自的超级睡眠舱里,全部处于极深度睡眠状态。全体乘员包括五男二女,还有一只描。突然,飞船上的电视屏上有一个讯号闪动起来。讯号是由中央电脑监视测到的,它十分奇怪,显然不是来自人类的无线电讯号。...
1993 第11期 - 93科幻文艺奖征文袁英培——“怎么样,看出点奥妙来了吗?”比尔得意洋洋地问道。他微眯起双眼,欣赏着自己刚埋下的“点”,无论如何,对方那一块黑棋是在劫难逃了。“我……我还是丢不开,我们倒底出来多少年了?”斯迈利喃喃着,他也盯着棋盘,却是视而不见。比尔抬起头:“天哪,又来了!这话你说过一百遍了!”斯迈利一楞,自嘲地笑了:“错了!我记得只有九十九次。”他向舷窗外望去,遥远的繁星间有一个比针尖大不了多少的亮点,那就是地球。他夸张地用双手捂住胸膛:“越靠近她,我的心就越慌,就象十五岁那年第一次溜进麦琪太太的卧室……哦不,比那厉害得多!”比尔向后一仰,无可奈何地耸起肩膀,这盘棋又糟踏了:“斯迈利,斯迈利,我实在为你担心,当‘新哥伦布’回到地球时,你那可怜的大脑还剩下多少思维细胞?”...
1997 第3期 - 每周一星米兰作者小传米兰,生于1977年,狮子座。现在依水而坐的一所象牙塔内攻读外语。日子过得恬淡而雅致,偶尔有些小小的惊喜。个人梦想极简单:有朝一日去流浪,走尽千山万水。从小酷爱科幻。对我来说,文学就是心灵的舞蹈,给了我自由的双翼,让我翱翔。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季。炎热得让人倦怠乏力的夏季,在这样的季节里,好像什么样的故事都懒得发生。可是它到底还是发生了。以一种让人心痛的方式,遥远而又清晰地来临了。已经是傍晚了吧,我想。窗外的知了还在自我感觉良好地唱着,重复着令我莫名烦躁的歌谣,空气中也散发着一股郁闷的气息。而面对着这间到处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光碟和脏衣服的工作室同时也是我的卧室,多日来的徒劳无力使得我更加心烦意乱……...
陈南前言距今很久很久以后,有人从“伊甸园”星际资料中心查到了一个女孩子的回忆录,通读之后,特地摘录了其中认为是最重要的几节,并写下几句提示:人类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难道就注定了自身反受科技支配的命运?希望凡是读过它的人都能认真思索。我有幸提前阅读了那些回忆(是通过什么科技途径和手段获得的,恕我不答,大家也甭再问了),决定把它披露于世,供今天的人们玩味。(A)我的名字叫阿冰,今年二十岁,是地球太空总署特1宇航组的宇航员。现在已是公元3200年。三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只是天边流星划过的一道光芒;而对于人类来说,却是漫长的历程。公元3200年的地球的状况与1200年前人们猜想的并不一样,最起码并不像一些悲观的预言家所宣称的那样:机器人统治了世界,人类沦为奴隶。不,不是那样,人类比他们所想象的要聪明得多。既然这种可能性已被千百次地警告,人类怎还能让这种可能发生?早在公元2043年,第一批...
1997 第3期 - 科学家轶事吴显奎一爱琳娜艰难地爬到牢门前,大口大口地吸着外面湿漉漉的空气。她脸色苍白,清澈的大眼睛含着无限的悲哀,一头金发蓬乱地披在肩上。她忍着剧痛,抓住牢门,挣扎着站起来,透过门缝向外望去:伦敦淹没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海中,只有威严的圣保罗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宫露出两个尖顶,好像大洋中刚刚升起的两座火山岛,影影绰绰,若隐若现。一群鸽子从云雾里钻出,响着哨音穿过血塔向高处飞去,寻找着从云隙中透出来的阳光。姑娘的心也随着鸽子向远方飞去。三年前,也就是公元1628年,爱琳娜为了逃避新老教徒对真理和艺术的迫害,离开风光秀丽的威尼斯,来到伦敦。可是,这座被人们标榜为自由和文明的古都,同样是一座可怕的地狱。迷信和专制像英伦海峡常年不断的阴霾和浓雾,窒息了一切生机。伦敦和整个欧洲大陆一样,沉浸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1998 第4期 - 每期一星蒋海涛一八月的星空,一颗鹅黄色的星星在西南方向无声地移动……阿南和家驹躺在沙滩上,夏夜的海风吹得人好惬意。海浪喧腾着扑上沙滩又退了回去,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阿南两眼望着夜空,星星又大又亮,一眨一眨地闪着,好像都是活的。“大星小星闹如沸”,他想,诗人说得可真形象啊!突然,一颗流星带着青光,像一条小龙似的摆着身躯从头上滑过,他为此惊得坐起来,凝神望着苍穹。“阿南,在想什么呢?”家驹问他。“真的很奇怪,其实看到天上的星星,就像看到地上的石头一样平常,可我却总有种激动的感觉。”阿南说,“也许这就是宇宙之神的力量吧!”作为科学家,阿南从没认真想过“奇迹”这回事,可这次真的有了奇遇。当他刚离开沙滩走进林子,忽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如同闷雷炸响。他眼前一花,失去了知觉。...
2000 第11期 - 世界科幻弗雷德里克·波尔 C·M·科恩布鲁斯 列得莫瑞一只手捋了捋鬃毛,另一只手按下加速键,轻松地跃上高速行道。他随手把开关扳上80英里/小时,并点燃一根肉味香烟。他把那小巧的、温热的黑色金属条塞进插座。他漫不经心地哼着曲子。上了正确的行道后,你就什么也用不着做——这与驾驶飞机不同。他打开收音机。“……由亚罕·马斯提央·波克演奏。”莫瑞听着,他对这名字不熟悉。接着一段段甜美而又沁人心脾的笛声吹入奔驰的小车。莫瑞会心地笑了,他对简洁的旋律情有独钟。乐曲抑扬顿挫,如同示波器上不安分的小点,慢得几乎要停止,旋即一曲结束。莫瑞多愁善感地想,为什么所有的音乐不能都像那样简洁明晰,没有深奥的伴奏。旋律再次响起,夹杂双簧管明快的伴音,仿佛往日仪式上的舞蹈,人们缠结又分开,清脆的笛声附和着双簧管木质的鼻音。这位小车司机变得烦躁不安起来。突然,轰的一声,高潮部分从小步...
1992 第5期 - 银河奖征文金中菲一一阵刺耳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挣起身半靠在床沿上,用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窗帘缝中射入了几缕灿烂的阳光。我别过头,床边的电子钟显示着六点二十一分。尖利的铃声还在持续,这是从电话机发出的。为了通话迅速,我特意把电话机原来悦耳的轻音乐声换成这种令人振奋的铃声。我伸手打开了开关,视屏上渐渐出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光脑袋,那是我的老朋友赫谢尔·戈斯。他原来在斯尔莫大学教音乐,退休后他突然对工程设计与机械制造产生疯狂的爱好,而且总爱喋喋不休地对我们发表些不能忍受的“科学”见解,因此我与朋友们都戏称他为“教授”。但现在看起来他更象几十年前铺子里的工匠:胡子似乎有几年没刮过,混杂着一些闪闪发光的金属屑乱蓬蓬地堆在沾满了一块块油污的脸上,硕大的鼻子被整个染了个五颜六色,连光秃秃的脑袋上也撒上了金属屑。...
1991 第1期 - 边读边想马丁·加德纳 孙维梓 译正当多洛蕾丝,那位漂亮的芝加哥《紫帽子》夜总会的黑发女明星,站到舞场的正中时,伴奏乐队响起了轻柔的东方旋律,她也跳起拿手好戏——《肚皮舞》。场内十分暗淡,只有几束朦胧的光线自上而下投来,使舞女身上那薄如蝉翼的埃及服装闪闪发亮。正当多洛蕾丝以优美的舞姿扔出披在头部和肩上的透明薄纱时,突然从上方某处传来就象是枪声般的巨响,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打天花板那儿头朝下地跌了下来!接着就是极度的喧闹与混乱。领班杰克·鲍尔斯赶快吩咐打开灯光并努力使观众平息下来,而原来站在乐队旁边观看演出的总管则把台布盖到那四肢伸展的躯体上,并翻成仰卧模样。这个陌生人呼吸困难,毫无知觉,他早已超过五十开外,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他那经过精心梳弄的火红色胡须,陌生人已完全秃顶,他的体格使人联想起职业摔跤手。...
1994 第1期 - 科幻之窗勃·卡拉姆金 费毓丽 译报摊上有一座小玻璃柜,由于里面那些引人注意的滑稽画报的封面而显得五彩缤纷。在报摊旁边站着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他正在向过往的行人兜售一本很厚的绿色封面的书。“半块钱!差不多就算白送。克利普斯教授的论文集。机会难得啊!”我走到这个人的面前,从他手里把书拿过来,忍不住惊讶地说道:“收钱吧。可是你从哪里弄到这本世上罕见的书呢?”老头子用他那双黯淡无光的淡蓝色的眼睛看了看我,竭力想在脸上做出愉快的笑容,然后回答道:“我认识克利普斯本人!你想知道吗,只要请一杯啤酒,我就能把他的一切都讲给你听。让我们认识一下吧。我是赛谬尔·柯纳!”在酒吧间,当柯纳把空酒杯推到一旁的时候,我就顺便说道:...
1997 第12期 - SF论苑郑军九五年初,我接手经营一家私人书店,见不少青少年读者到店里寻购科幻书刊,因此进书时都刻意采购科幻著作,还经销《科幻世界》杂志。因为是近水楼台,我自然有了先睹为快之便。可又渐渐生出一种遗憾:今天的青少年和十几年前的我相比,阅读能力提高了不少,眼福却差了许多。《失落的世界》出版时,克莱顿已在畅销书写作中浸淫二十载,他自然深谙如何吸引住读者的“秘诀”。确实,他的作品充满悬念,情节的发展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且故事曲折,常出人意料,不读完很难猜出结局将是如何。另外,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掩卷之后久久不能忘怀;语言也繁简得当,繁时像是铺叙学术论文,简时一句话或一个词就是一自然段,决不罗嗦。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我们的科幻作家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作者:倪匡自序这个故事的题材极怪异,几个人,甚至曾彻底转换过形体的玫瑰,都认为如果舍弃了猜忌、敌对、仇恨,完全以人性美好的一面夹对待异星人,那就会有和平、爱护、智慧、进步,使地球人离开丑恶,到达一个新的世界,能使地球人跻身於宇宙星际的高级生物行列之中,不然,地球人永违无法脱低级生物的地位。可是原振侠就算愿意相信,他看到的可布景象,却又便他无法接受,他更愿意接受另外两个具过那种现象的人的说法:那是人类的未日到了.他是不是真的那麽愚昧,应该如何对待异星人?原振侠在这方面,完全迷失,无所依据。难道他真像是原始人在看外科手术的进行一样。.只有一点他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昏迷中药到的声音,都充满了愉快和自信,证明他们真的身在一个乐园之中。...
1994 第2期 - 科幻之窗韦斯特莱克 木辛 译沃尔德曼站在窗前,凝视着莱维尔如何越过警戒线。“请移驾过来,”他对新闻记者说,“您马上就能目睹‘警卫’的威力啦。”记者绕过桌子和他并肩站在窗前。“他也是个犯人?”“不错,”沃尔德曼现出预感一切的笑容,“您很走运,这事很难碰上,简直就象专门为您准备的一样。”“难道他自己不知道要出什么事?”记者忧心忡忡地问。“他当然知道,不过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注意看!”莱维尔在向树林慢慢走去,在离开营地大约二百米左右,他突然弯下身体,双手捂着肚子,剧烈摇晃并发愣。然后又缓缓向前蹒跚几步,强忍疼痛继续前进,但还没有到达树林,就瘫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沃尔德曼对下文已没有胃口,于是他打开对讲机说:...
2000 第11期 - 银河奖征文张建民像往常一样,科学城医院的外科主任史黎光8点差一刻走出了家门。他的家在科学城4区66号公寓楼的第18层,从家出来到医院不多不少正好需要一刻钟,他的守时像他的为人一样刻板。但是今天的气氛似乎有些异常,首先史大夫没有遇到与他同乘电梯的邻居,真是一个也没遇到,而往常这时他们一定会聚集在电梯门口,趁着等电梯的空隙拉上几句家常。天知道今天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其次是他惯常乘坐的1号、2号电梯今天都没有上来,他试着招了几次也没有反应,于是史大夫只好决定乘坐3号电梯下楼了。3号电梯是这座高层公寓楼的备用电梯,平时很少开动,在史大夫的记忆里,他还没有乘过这部电梯。史大夫试着招了招,很快3号电梯便从楼底开了上来,并且自动开了门,然而电梯里却没有司机。走进电梯,史大夫的第六感觉有些异样,或许是缺少人气的缘故吧,史大夫心里这样想。还没等到他的手指触摸到按钮上,电梯便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