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 第2期 - 科幻之窗韦恩·怀特曼 邓笛 译一乌蓝的天空嵌着五彩斑斓的星星。星光点点,使人眼花缭乱。一个散射着银色光辉的飞行物,缓缓游动,在这些珍珠般的星星间穿行。这是一艘来自地球的宇宙飞船。“范瓦队长,完成了任务你真的要退休?”助手紧靠着范瓦身后站着。他们都注视着主屏幕,接近中的行星变得越来越大。“现在,”助手继续说道,“你肯定很想家。”范瓦微耸双肩:“干活吧,凯斯。与那个情报员联系……她叫什么名字?……对,格丽。告诉格丽,我们来了。”“是,先生。”助手应道。范瓦毫无表情地凝视着屏幕上的行星——绿色的陆地几乎覆盖了它的表层,周围纵横交错的褐色河泊将其割裂为六。这些河泊如虹卧黛,襟连陆地,环结星球。海洋的下游地区住着维星人。...
1993 第4期 - 科幻名著欣赏汤姆·戈德温 于小丽 周稼骏 译从本期起,本刊开辟“科幻名著欣赏”专栏,经广大读者推荐,首篇重新发表荣获科幻大奖“雨果奖”的美国科幻作家汤姆·戈德温的《冷酷的平衡》。《冷酷的平衡》成功之处在于把大胆的幻想(飞船、星际飞行)与人情人理的故事水乳交融,虚拟的大环境和真情实感结合得天衣无缝。由于有了细节的真实,使读者觉得某次太空飞行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悲剧,由于有了大胆的幻想(特定的外太空,险恶的处境)使兄妹之情——(实际上是小姑娘对生命的渴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作者所要展示的主题是:科学规律是无情的,有的甚至是冷酷的,铁定的,人的感情只能屈从于它而难以与之抗衡。小姑娘冒犯了它,遭到令人心碎的惩处。如果我们从那艘悲剧飞船把眼光移向我们身边,看看人类冒冒失失干了多少蠢事,不正象小姑娘那样遭到科学规律的惩处吗?...
1998 第10期 - 封面故事米一我已经很老很老了。已经不再有许多疯狂想法了。年轻的时候,一个接一个想法就像是一些彩色的泡泡不断涌进脑海,涨得我硕大的脑袋像只蜂巢整天嗡嗡作响。地球联邦有一种机构,专门负责向科学家,向社会学家,向艺术家分配可供思想的项目。我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科学家,却不能随便思想,必须等待思想分配机构派发任务后才能让脑子转动。平时分派的活不多,大多数时候脑子就得闲着。有官员说,只有在今天这样的福利社会里,人才能得到这样充分的休憩。可世上偏偏有那么一种人的脑子不愿意闲置着,我就摊上了一个。就像许多被称为技术危险分子的人一样,我的脑袋过于勤快,不等分派任务就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为了这个总要想出种种发明的脑子,我受到过很多惩罚。但所有这一切,都未能阻止我活跃的脑子不断地思想。最后,便被流放到了荒凉的火星上。...
1991 第3期 - 作家与科幻王逢振布赖恩·奥尔迪斯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脱离他的经历。也许正是因为这点,奥尔迪斯的科幻作品缺乏踏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但谁也不会否认,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出发,他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文学现实的敏锐判断,使他1981年成为最重要的英国文学布克奖的五人评委之一。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使他的许多作品受到严肃作家的赞赏,例如他最新出版的《忘记了的生活》(1988),就受到著名作家艾丽丝·莫道克的高度称赞。弗雷德里克·波尔阿克曼和布雷德伯里从作家方面讲,我想写布雷德伯里;但若写布雷德伯里,我不能不写阿克曼。毕竟,还是通过阿克曼,我才认识了布雷德伯里和许多美国科幻作家。阿克曼是个宽厚而幽默的人。记得有次我给他打电话,他的电话记录器发出这样的回答:“我到火星上去了,很快就回来,请留下你的姓名、电话。”还有一次吃饭,他把两根胡萝卜条塞在嘴里,扮成...
作者:人在深山引子 写在前面的话面对先进文明,特别是外星文明,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就如同当今我们面对相对先进的欧美科技一般,诚然,迷茫、困惑都是正常的,但思考如何面对、如何超越则更加重要,那些幻想着依靠先进而走捷径注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人才培养、制度创新、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培养开始……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或者说国家的力量……不同的文明各有不同的长处,如东方文明的包容、宏观;西方文明的精细、严谨,真正的人类进步应当是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包容和创新、共同发展。人类之所以为人类,那是因为人类具有一项最基本的能力——探索和创新,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它,否则,今天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沦为西方文明的附庸,那么将来呢?我们如何不论为更先进的外星文明的附庸?...
2000 第6期 - 科学故事唐风用科幻的眼光看,海洋是人类在核战争后最后的庇身之所。当空气和泥土都成了人类的敌人时,水面下的我们还有机会重头再来。不过如果太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地球海洋蒸发了,我们会怎么样呢?也许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家园,而马里亚那海沟成为地球上最后一个烂泥塘,巨大的不知名的海洋生物把尸骨展现在烈日下,我们把宏伟的谜留在了身后。这种噩梦还是不做为好。还是把握现实吧。我们对海洋的开发现在才刚刚开始,在许多人习惯了住在陆地上,享受它的稳定时,科学家和工程师已经在构思和行动了。海上城市在日本神户以南约3000米,水深12米的海洋上,日本人用了15年的时间,耗资5300亿日元,建设了一座长方形的海上城市,总面积为436平方米。海上城市有饭店、旅馆、商店、博物馆等设施,还有学校和三个公园。住宅有6000套。他们先是建了一条运输带,将神户西部两座山头上的石头运来填海,这两座山头基本...
《丧尸之末日的背叛》作者:中州老九第一章 开往末日的地铁五月的最后一天,周四,早晨七点五十分,中州时间。一夜狂风大作,中州北方的天气粗糙的蛮不讲理。野蛮的风带走野蛮的雾霾,留下日出后短暂的、清爽的蓝天白云,以及人们喘息的机会。郑介铭无暇欣赏这难得的干净朝阳,他心急如焚的穿越广场舞大妈团,蹿过人群涌动的街道,一头越过安检扎进地铁站里,不顾一切的挤入一节膨胀的车厢,门合上,他扁扁的瘫软在门边。空调的低温让满头冒汗的他直打冷战,他忿忿的怀疑地铁公司其实是在给医院创造利润。“就他娘要迟到了。去他娘的晨会!”他瞟了一眼人们头顶上地铁传媒的时间,地铁到达公司所在站至少要半小时,出了站他还要玩命的跑十分钟才能到公司,可是公司晨会十分钟后就开始。...
1996 第8期 - ’96科幻文艺奖征文绿杨一萨顿岛的观光游客多数集中在南面的海滩一带,这里浴场、游乐园和饭店、酒吧鳞次栉比,将观赏自然和享受生活充分地融和在一起。岛的北面比较幽静,无数小树丛中散落着一幢幢漂亮的小别墅,大多是阔人或有地位的退休者的住所,鲁文基教授的“鸟巢别墅”就在其间一片树林中。经历了长达50年的空间生涯之后,老教授对那种无休止地奔波于群星之间的生活,已感到愈来愈力不从心了。加之五脏六腑都不时出点小毛病,于是他无奈地听从助手梅丽的劝告,选中这小岛来颐养天年。开头,教授发现尘世间居然还有许多令人舒心惬意的东西,晨雾、海风、溪流、红叶都叫他流连忘返,但过不多久他便厌烦起悠闲的日子来,心情日见焦躁。有一天梅丽为了让他散心,陪他到书店随意浏览,老头儿翻了一阵忽然迷上了大脑思维这个宇宙间难解之谜,买了许多这类图书回家仔细阅读,雄心勃勃地想闯进这一神秘的领域。不出几...
1999 第7期 - 封面故事唐晓鹏坐在第三排的那个胖老头我很眼熟,但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索斯比-翰雅拍卖行每年在北京举行一次,我年年参加。为了知己知彼,我一般要把每年的参加者都悄悄摄下来,带回去交给助手去摸他们的底。我可以肯定,这胖老头决不是他们的常客。情况有点令人担忧了,希望他不是冲着“镜框”来的。主意说来就来。我捅捅前面一位熟人,他干这行比我久得多,人也精明。等他回过头来,我眼睛看着地板说:“你知不知道今天谁来了?”他笑了一下:“我知道。”又回过头去。“他变化可够大的。”我说。“是啊,”这厮上钩了,“十二年不见,竟然胖成这样。”十二年?十二年前的一个瘦子?还是个知名瘦子?鲁宾?我又仔细地看了看他。嘿,还真是他。十二年前,这个家伙用他的银行的50%的股份建立了一个“无辜受害者援助基金”,成了焦点人物,以后反而不再露面。这种老家伙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正是拍卖行里淘金的人最...
凌晨1、一觉睡了十年的猫猫是黑色的,四个脚爪白。当时猫正站在一幢曾经是医院的酒店大楼屋顶平台上,任山风呼呼吹动它的尾巴。平坦的天空笼罩于它头顶,拥挤的城市展现在它脚下。天色已亮,星星们正逐渐退散,城市的灯火也在黯淡下去。猫听见汽车喇叭刺耳的声音,在清晨稀薄的空气里这声音格外尖利。昨夜猫才在地下仓库中睡醒,醒来发现已处于1998年的时间中。这使猫惊惧不安,因为它清楚地记得自己到这地方来的日子,那天是1988年9月20日。它竟然一睡就睡了十年!猫说什么也不敢相信,一觉睡十年既不合逻辑也不合常理。但它确实有在十年前生活过的感觉,对这个城市和这片辽阔深邃的天空,对脚下的大楼,猫都很熟悉,熟悉得能够区分出景物的差异和季节的更改。猫从地下仓库摇摇晃晃地跑到楼顶,一路都在恍恍惚惚思考。它记得卤煮小肠的美味,它还知道地下阴沟里生活着极肥大味美的老鼠。可它不记得城市在夜晚有现在这么明亮这么热闹...
1997 第4期 - 科幻之窗尼利斯·尼尔森 孙维梓“连一颗行星也没找到,”梯姆的脸气得紫胀,他悻悻离开飞船上的望远镜说,“贝塔星竟然不拥有任何行星!”这个爱尔兰人显得心乱如麻,贝塔星周围本来被认为是极有希望的空间,而他们为搜寻新行星已投入了大笔资金和两年的岁月……黑发的意大利人马乔凑过来,问“果真如此?你能肯定?”梯姆勉强一笑:“我当然肯定,这里就像安里拉的姥姥家新墨西哥州那样荒芜!”混血儿安里拉在飞船成员中年龄最大,他和平时一样默然无语,那张蜡黄的脸上看不出对这个玩笑的任何反应。“再查上一遍如何?”第四位船员埃格建议,他是德国人。接着埃格低头望望自己凸出的肚子,在宇宙飞船里根本别想活动身体,整天不是打牌、睡觉就是吃饭。...
简介:这是个以玄门奇门中人为主的世界。何为玄门奇门?例如被鬼上身,道士用柳枝蘸水驱鬼;铁口直断算命,灵验无比。如此等等,是为玄门奇术。而奇门世界中的最高成就,是为斩三尸。养鬼、下降头邪术、拜仙、放蛊、赶尸、八卦卜算、走蛟、摸金……黑土跳大神,黄河捞尸客,卸岭走山人,赶尸道人,落花洞女,布衣神相,铁口直断……纸扎匠......60433第一章 奇门异术()上海。帝城大厦。夜色中,霓虹闪烁,映衬着不夜城更加辉煌。高高的八十层楼上,巨大的落地窗户玻璃前,一个普通的中年男子站在玻璃墙面前,从高处向下方俯瞰,看着下方的车水马龙和如同蚂蚁一般小黑点的芸芸众生。他留着寸头,但身上的衣服很有意思,是那种中国人传统的皂袍,不合时宜,显得很老式,和整个现代化的城市格格不入。...
作者:迈克尔·科迪译者:邹凤群、赵建强代序范一亭从这个意义上说,汤姆作为一名科学家经历了一次人文主义的洗礼,一次人性的教育,而玛丽亚只能在临死前绝望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拒绝宽容是当今人类生存的致命缺陷,从种族歧视到宗教排外,从文化上的后殖民主义到政治上的霸权主义,都体现了拒绝理解、排斥平等交流的专断思想。自负必然自大,自傲必然不民主,任何与异己间的平等商讨成为泡影,走进死胡同的后果只能害人害已。所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消除人的异化,改善社会状况的惟一途径在于‘重建交往理性’”,“在生活领域必然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际交往结构的破坏、日常生活的贫乏化提出强烈抗议”,“生活世界应当……在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支援的基础上按照自助和互助的形式重新组织起来。”(章国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第228页)...
1998 第3期 - 科幻之窗戚林《眼睛不仅用来看东西》,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个巨大的时间跨度,故事场景也浩大无边。布约克和阿迈斯,两个巨大的存在,横亘在一万亿年后的宇宙间。那种无边无际的,神灵一般虚无的存在中有着别样的寂寞与悲哀。寂寞与悲哀在两个巨灵的对话中,在塑造人的形体的过程中慢慢展开。当现出“眼睛并不仅仅是用来看东西的”那句话时,作品的主题便被有力地揭示出来。冷静的描述获得的巨大的震撼。《星光》的写法更通俗,但构思也相当奇特,故事展开的独特空间也显示了非凡的才华。怡雯经历了漫长的几千亿年之后,他突然想起他的名字叫阿迈斯。这可不是指现在整个宇宙中等同于阿迈斯这个名字的拥有特定波长的能量生命体——而是指这个名字的声音本身。一些模糊的关于那些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过而且永远也不会再听到的声音的记忆又一点点回来了。...
1998 第11期 - 科幻影视怡雯从电视屏幕上脱颖而出新片《X—档案》之《搏击未来》以其紧张恐怖、扑朔迷离的情节轰动了美国乃至全球科幻影视界。耐人寻味的故事几乎贯串了所有前五个同名电视剧系列片错综复杂的案情线索。讨巧的是,“X—档案”迷们不能按照已经看过的电视连续剧的逻辑来推断这部影片的结局——它的新鲜活力不言而喻;对那些从未接触过这个系列片的非“X—档案”迷,它是一个崭新的开端,因为接下来你就要成为—个新的迷了,而且不需要全面补习从前所缺时“功课”。《X—档案》曾受到美国著名的福克斯公司扶持,作为一个在固定栏目里播映的节日,每周一次,每次大约2小叫。不负厚望的是,这个系列片很快便名声大振,以致从一个被扶持对象转而成为“龙虎榜”中的经典,并继而摘取了几项大奖。《X—档案》系列电视剧由一班固定人马扮演,故事常常超出一般人的想像,外星人、政府阴谋和人性丑恶往往交织一体,令情节致...
1993 第11期 - 93科幻文艺奖征文孔斌我在一间感情酒吧门前停了片刻。不知您还记不记得,古代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常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金钱能买到一切,但是买不到感情!”弹指一挥间,这句貌似真理的话,早已被当代科学的激光利剑化作了一缕过眼烟云。表情漠然的男男女女涌进感情酒吧那有着梦幻般光泽的玻璃门,往自动售货机里扔了钱,取出一杯玫瑰色的液体迫不及待地吞下去。他们的脸上立刻浮现出心满意足的微笑——那种微笑,只有当一个人沉浸在缱绻缠绵的爱情、情同手足的友谊和温馨倍至的天伦之乐的时候才会浮现。二十二世纪的人们不再需要从恋人、挚友或骨肉那里得到感情,只要往感情酒吧的自动售货机里塞几个硬币,一杯“感情可乐”就能使你得到无与伦比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