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小豪第0章当那双筷子递进当铺的窗口时,当值的小朝奉差点笑出声来,他顺势又将那筷子推了回去,正要开口说明的时候,窗口下站着那戴着斗笠一直低着头的人却冷冷一笑,笑声传进小朝奉耳中的同时,一道闪电从空中劈下。闪电劈下的那一刻,小朝奉明显看到在当铺门口还站着一个人,那个人也戴着斗笠,确切地说,与窗口下站着的这人几乎一模一样。就在小朝奉还在纳闷门口那人什么时候出现的时候,天空中响起了一声炸雷,炸雷声让小朝奉浑身一抖,再定睛一看,当铺门口连个鬼影都没有。“喂——”戴着斗笠的男子开口了,“到底收还是不收?”斗笠男子的声音像是嗓子中吞过火炭一样,沙哑又沉闷,说话间闪电再次劈下,小朝奉再一次看到在门口的那人,可门口明明立着灯笼架,即便先前没有闪电,他也能清清楚楚看到那里根本没有人。...
1998 第7期 - 科幻之窗迪诺·布扎蒂 姜倩主持人的话:迪诺·布扎蒂(1906-1972)曾任米兰《晚邮报》记者和编辑,也是一个颇有建树的主流文学作家。偶尔涉足科幻,也有精彩之作。他平常喜欢读有关巫术、心灵感应和不明飞行物的书。他擅长于把日常的事情写得充满悬念,从而显出特别的文学才能。他认为:“幻想应尽可能接近新闻。”在我们看来,这是强调作品的真实感。他的作品平凡中见惊奇、恐惧和荒诞。这也是主流文学作家涉足科幻时常见的特点。《时间机器》这篇作品是科幻中常见的长生不老的问题。作家处理这一题材,都会突出其中的负面影响,如波伏特《人总是要死的》。布扎蒂的描述同样发人深省。(怡 雯)第一个大型时间减速器建在马利斯加诺的格罗塞托附近。实际上,它的发明者,著名的阿尔多·克里斯托法里不是格罗塞托人。这个克里斯托法里是比萨大学的一名教授,致力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至少已有二十年了,并且在他的实...
1998 第12期 - 科幻之窗诺尔·K·汉南 傅恒主持人的话:诺尔·汉南并非大师级科幻作家,但这里推荐给大家的却的确是篇很有意思的故事,值得一读。早在几十年前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波尔和约翰·布朗纳就曾分别在他们的作品《观望时代》和《骑浪者》中对电脑的发展作了预见,更有威廉·吉卜森杜撰的“电脑空间”,将现代互联网络的描述提前了好多年。事实证明,科幻的影响力和诱惑力不在于它的预见的准确性,而在于它能提出“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诺尔不是悲观主义者,但是他的故事的的确确需要我们去思索。(怡雯)海水在他身下不断翻腾,头顶上,天空碧蓝碧蓝。他越过肩膀回头一望,蛛丝海滩在微微的暮色中像一颗未加工的珠宝一样放出光芒,他从未去过那儿,很想知道那儿会是个什么样子。...
作者:刘慈欣【,】三体序“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 (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
1997 第7期 - 人与自然唐俑一纸来自成都的邀请函动摇了我在西藏继续呆下去的意志。多年来我像游魂那样到处漂泊,行踪不定,我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相对自由。甚至喜欢由此而带来的孤独。但我不想拒绝邀请。无论这种邀请来自哪里,只要带着温暖,都是我所需要的;事实上,喜欢孤独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而已。就像讨不到老婆的穷光蛋到处标榜他喜欢打光棍一样。最终选定动身的日子没费多大工夫,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动身却今我颇费心思。我明白,这一去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但我必须满足一个心愿。那就是再看一眼那意蕴独特的高原风光。说到底,我之所以将青藏高原作为我人生孤旅中一个很重要的驿站,很大程度上缘于它的雄浑和美丽。于是我退掉预定好的飞机票,决定走陆地回川。从拉萨到格尔木的班车三天以后才有,不过我的运气不错,在进出拉萨的必经之路上,我拦下了一辆拉柴火的卡车。看起来这辆车有些破烂,而且不到格尔木,只到黑河,...
1999 第5期 - 科幻世界二十年本刊编辑部二十年辛苦不寻常《科幻世界》满二十岁了。蹒跚学步的童年,风雨飘摇的少年,曙光初露的青年。二十年,弯弯曲曲的脚印写下了坎坷与拼搏,迷茫与求索,痛苦与欢乐。1994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拥挤简陋的编辑部感叹道:“你们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潘家铮来信说:“面对着凝聚编辑和作者心血的精美刊物,想像你们遇到的困难和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不禁潸然泪下。”1997年8 月1 日,世界各国科幻作家、美国和俄国宇航员来到编辑部,对如此小小一个编辑部斗胆发起并组织规模盛大的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和四川夏令营表示由衷的敬意。1998年,《科幻世界》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杨潇社长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
1995 第5期 - 科幻文艺奖征文绿杨时仅相隔六个月,鲁文基教授第二次来到美国,当然,他的助手梅丽随同出行。教授这次赴美是应邀出席今年的《未来世界之星》杯的颁发仪式,教授将在颁发之后为获此殊荣的30名最有才华的理科大学生讲话。讲台的后面是一块从天花板一直垂到地上的帷幕,幕上镶着一个圆形徽记:螺旋状星云的正中有个原子模型。教授致了简短的祝词后便谈到当今的科学发展已使人类以光速冲向未来,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出自一般的普通研究所,甚至私人实验室,这是我们这颗行星发展的动力。“在座诸位日后可以是一颗科学的明星,你们一生中要进行无数次尖端科学的实验。”教授严肃起来,“今天我要在你们年轻的记忆网络中贮进一条信息:高科技实验必须十分慎重和小心,一点微小的失误便可造成灾难甚至祸及整个文明世界。我们怎么在几个街区的范围内去追寻一只飞离实验室的、人工基因的蚊子?谁能预言赋予机器人自我复制的程序...
2000 第9期 - 世界科幻诺曼·斯宾拉德 孙维梓“一位叫伊藤的绅士要求见您,”内部通讯系统向我报告,“他想买进一些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在对方还没进办公室前,我通过桌上终端向中心电脑查询了这位来客:敢情伊藤先生是日本大坂的“伊藤火箭货运公司”的老板。只要是他签发的支票,那么不管上面金额有多大,只要不超过国债总数,就不用担心它的可靠性。一位身材匀称、略显秃顶的男子以轻快的步伐走进办公室。他身穿红色丝质的日本和服,腰束华丽的绣上花边的黑色锦带,典型的日本企业家形象。他们正在国际舞台上把美国排挤出去。伊藤先生递上名片,微微鞠了一躬。我也略略点头,依然端坐不动。这种故作傲慢的姿态可能有点可笑,但不这么做,就不会和日本人谈成生意。...
1997 第11期 - 每期一生寒武一、噩梦,高层领导中混入了奸细三个,还是四个?屋子里阴森森的,我看不清这审讯室的打手到底有几个。踝骨上又挨了一棍子,疼痛使我稍稍清醒了一些。机器人吗?不,不是,他是个叛军少校,脸藏在防护面罩里。“快说!”又是一拳。左眼立时钻心地疼,完全丧失了光感,一定是视网膜破裂了。这家伙,为什么不去参加太阳系拳击协会?我想骂几名粗话,但只是吐出一些腥咸的唾沫。真奇怪,火星叛军中居然还有如此酷爱中世纪宗教法庭的少校,我一边舔舔粘糊糊的上唇,一边想。“告诉我吧,我的孩子,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告诉我。”蒙胧中,我听见一个老人在说话。这声音低沉而缓慢,带有不可名状的威严与神秘。我努力睁开肿成一条缝的右眼,总算看清楚了坐在对面的审讯者。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老者,面容瘦削,凹陷的眼窝中仿佛嵌着两块蓝色的寒冰,抿紧的薄嘴唇好像两片并排的刀刃。我的视线下移,在他胸前停住,那...
2000 第12期 - 世界科幻迈克尔·斯万维克 李罗鸣“打算长生不死吗,你?”这句话打破了酒吧里的喧闹,大家都安静下来。寂静蔓延开去,直至无限。最后,一个机器人说道:“我想你是在和我讲话?”醉汉大笑起来:“难道这儿还有别的人在脸上刺针?”老人看到了一切。他轻碰坐在身边的年轻女子的手,说道:“注意看。”机器人小心地把自己的注射器插到旁边的液状胶原蛋白瓶里,瓶子是放在一块天鹅绒上的。他从充电器上下来,把外套放在注射器旁。当他再次抬起眼时,他的面孔冷漠死板,看起来像只幼狮。醉汉咧开嘴,冷笑起来。酒吧正好位于当地展览台外的角落处。这里非常宁静,远离街头暴力,就像胡桃里一样温暖舒适。光线懒懒地在房里流动,形成一个特别的聚光点,就像夏天空中飘浮的云朵,但要黯淡得多。吧台,吧台后的酒瓶,吧台后的酒瓶下面的架子,全都真实得过分。虚拟的事物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被放在远端,总之放在拿不到的...
作者:妖猪【,】刀尖上的武者 第一章 伊始“该死的末世!”寒风让吴晓天醒了过来,拉开被子,刺骨的寒冷又让吴晓天缩了缩脖子,穿好衣服之后,还分不清楚这是现实是还是一个无迹可寻的梦,因为梦里与现实都充满了形态各异的丧尸。区别就是在现实中,还没有被吃掉。把床上乱丢的衣服拿起来穿上,当温暖的感觉又从新在身体上传来的时候,无奈的咒骂。来到客厅站在窗子边,看着楼下无意识游荡的丧尸,算着剩下的食物能够吃几天。又是一阵寒风袭来,让吴晓天离开了窗子,都说北方的寒风像刀子,直来直去。南方的寒风阴柔,让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可现在变了,南方的寒风也那么直来直去了。回到卧室,打开电脑,看着右下角的时间,思绪不由的回到了一个月前。当时,正是玛雅人预言的末日,2012年12月21日。但是那天什么都没有发生,倒是邻居的狗死了。大批的末日论坛,末日网站。纷纷的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可是第二天,天就变了,一群不...
1995 第5期 - 编辑自画像金涛关于《月光岛》1978年初冬,我来到厦门美丽的鼓浪屿,参加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会议。当时,中国大地刚从寒冷的冰期苏醒,犹如我从北国寒冬来到万木欣欣向荣的南国小岛,被长期禁锢的思维开始兴奋起来,对不久前亲身的经历也开始严肃地回顾。鼓浪屿充满诗情画意,那明丽的阳光,忽涨忽落的潮水,宁静的月色和清新的海风,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氛围,使我能够冷静地去梳理纷乱的思绪。记不得是哪天晚上,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像历经战火的老兵回忆战场的轶闻和身上疤痕的来历,大家各自讲述那场记忆犹新的浩劫,以及更早年代发生而新近披露的故事。谈话是随意性的,没有主题,东拉西扯,如今也记不清谈的内容了。只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刘君,他讲的一个女子的坎坷经历,身受的磨难以及她的悲惨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那一夜,月色皎洁,林木吐香,鼓浪屿巍峨的日光岩的倩影和繁星点点的夜空,在我的脑海里幻化...
作者:[美]维罗尼卡·罗斯《分歧者三部曲》第一部:《分歧者》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开头后面,潜藏着令人惊讶的奇特曲折过程,我们所有人化身16岁少女“碧翠丝”,跟着她从安宁平和的无私派生活突然坠入分歧者的危境,突入无畏派基地,历经新生训练的血雨腥风,变身强悍理智美貌加身的“翠丝”,经历一场未知结局却至死不渝的恋爱,再跟着她走上解密分歧者之路,完成一次向死而生的蜕变。此书为美国青春文学新星维罗尼卡·罗斯《分歧者》三部曲的第一部。创作这部作品时,罗斯刚刚22岁,还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学生。随后,她又创作了第二部《反叛者》。这两部作品都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超过100周,在...
易经啊哈,终于回到了地球。小飞儿高兴地下了飞船。地球似乎变化不大,依然是高楼林立,人潮汹涌。刚走出星际旅行公司的大门,小飞儿便遭到了围攻。“先生要住店吗?”一群中年妇女举着牌子拦住了小飞儿的去路。“先生,要到酒吧喝一杯吗?”年轻姑娘们抛着媚眼在小飞儿身边叽叽喳喳地叫着。“先生,去著名的旅游景点地球游乐园玩玩吧。”出租车司机仗着膀大腰圆的优势,拉着小飞儿的胳膊就往车里塞。“慢着!”小飞儿大喝一声,镇住了急于向猎物下手的各位猎手。“怎么回事,你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吗?你们已经违反了《宇宙联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千四百六十八条,《地球治安处罚条例》第一千六百四十九条……”小飞儿开始胡诌起来,反正对方也肯定不会知道这些东西。...
作者:[俄] 基尔·布雷切夫第一部第一章西梅伊兹,海滨浴场,活跃着一群人:住在德夫山崖下一顶帐篷里的两位诗人,作曲家米沙·霍夫曼,一个叫弗谢沃洛德的航空工程师,猎人格兰特,还有那只跟他形影不离、长着一身绿色绒毛的爱犬克洛姆迪迪迪。柯拉和薇罗尼卡两位姑娘是他们的中心。在平静、祥和、阳光灿烂的西梅伊兹,这些人住在不同的地方。每天早饭后,他们在一处并不宽阔的、散落着块块巨石但却不乏惬意的海滨浴场见面。浴场的尽头;就是像糖堆儿一样耸立的德夫山崖。陡陡的峭壁上,凿出了一条看不见尽头儿的石阶。有的地方,石阶干脆就凌空悬挂在悬崖峭壁上,而下面就是万丈深渊。沿着石阶,可以登上山崖。西梅伊兹的这两位神通广大的女主宰,有时候也不到浴场来,她们或者乘船跨海,到阿卢普卡去喝马奶酒;或者去采蘑菇;或者去写生画画。而这,就要看她们的心情如何,看她们会突发什么奇思妙想了。当然,写生画画她们只去过...
2000 第8期 - 世界科幻布赖恩·达纳·埃克斯 孙维梓“科幻之窗”栏目更名敬告读者亲爱的读者,当你打开本期杂志,会发现我们一直倚身眺望的那扇“科幻之窗”已经消失。但消失不是关闭。消失是因为窗框毕竟有着视界上的限制。“窗”的意象,倚窗眺望的人的意象,美丽但缺少一种介入的热情,缺少一些阔大的感觉。打开窗户是为了看见与发现,而发现世界是为了最终的进入。本刊一直在为中国科幻融入世界科幻格局而不断努力,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打破我们旁观者的心态。“科幻之窗”消隐时,展现在我们四周的就是正在进入的“世界科幻”。泰楚凝视着那罐冰水,它里面满得几乎要溢出来了,罐壁四周流淌着凝固成冰条的水,在大厅明晃晃的灯光下熠熠发光。它如此诱人,使泰楚不禁想抓起近在咫尺的这个水罐,冰一冰自己灰白的鬓角,然后在脑门上把它倒个精光。不过他当然不能这么干,所以最后只是伸手端起小水杯呷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