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百新胡锦涛:中国政府在维护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9日电 9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进行了交谈。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和钓鱼岛问题表明了中方立场。胡锦涛郑重指出,近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201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 录前 言一、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作者:苏言、董芮序 前言推荐序 北上广,你在抛弃谁呙中校我看到这套“逃离北上广丛书”的时候是11月,而8年前的这个时间,年少轻狂的我写了《深圳,你被谁抛弃》,一夜之间走到了风口浪尖。8年间,深圳已经从“你被谁抛弃”的境遇,走到了“你在抛弃谁”的“境界”。同样,北京、上海和广州也在中国城市化的飞跃中,变得越来越挑剔与苛刻。《深圳,你被谁抛弃》之后,对我自己而言,特别想写的下一个选题之一,就是眼前的“逃离北上广”。如果说当时的深圳问题还只是一个局部现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当前的北上广问题,是与几乎每一个中国的年轻人都息息相关的,也是中国在经历超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的困惑和游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读,我想,绝不仅仅是北上广这三个地区的事情,也绝不仅仅是对近来出现逃离现象的一个回答。...
我为人民说真话:人大代表王维忠传奇(全本) 作者:石野 作者:既是著名政法记者、报告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因为新闻官司深受七年冤屈的受害者,是王代表热心帮助和关注的冤屈当事人,从其真实笔端下看待人大代表的生活和工作、人格和品质,更具真实可信,极富感染力。这是国内目前反映全国人大代表的不可多得的感人读本。 序 推荐序一:吉林人民的好代表王维忠(1) 王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多年来,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履职,忠于职守,他们密切联系群众,从各方面反映民情、民意,依法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其中,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王维忠同志可谓人大代表的典范。...
作者:沈卫威第一部分:少年时代 1891-1904家乡和家庭(1)胡适之先生是安徽省绩溪县人。绩溪,旧属徽州府,①在安徽省南部,秀丽的黄山脚下。徽州全境多山,风景虽然秀美,但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因此,徽州人大多离乡撇井,外出做生意,以善于经商闻名全国,甚至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这样的地理生活条件,造就了徽州人的三个突出特点:一、重乡党观念,以“徽州帮”为最有名。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徽骆驼”、“绩溪牛”之称。三、重文化教育,出了像朱熹以及胡仔、江永、戴震、俞正燮、凌廷堪、胡培等许多著名学者。这些特点,在胡适身上几乎都有体现。他一生自称徽州人,爱吃徽州锅②,喜欢攀徽州同乡关系。1953年1月,他为绩溪旅台同乡会题辞,写的便是“努力做徽骆驼”六个字。直到晚年,他为凌鸿勋编著的《詹天佑先生年谱》作序③,仍不忘以詹天佑的“徽州同乡后辈”自居。对于徽州历代的几位著名学者,更是常常念...
作者:王春元//.. 第一章 一、整容手术 这是1977年的初春。当了3年工程兵,6年文艺兵的李春平刚刚从昆明空指文工团转业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保卫科。 1月8日,北京电影制片厂召开了隆重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的纪念大会,大会一结束,李春平登上他那辆红旗牌加重自行车,向北医三院骑了去,他要在那里做一个改变他命运的重要手术,把他的鼻梁垫高。 手术并不复杂,但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病房里的病人和护士都在议论这个即将成为电影明星的英俊小伙子的奇怪举动。 今天是大年三十。 护士刘茜的春节本来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她要和朋友们尽情地欢度玩耍。自从给李春平做护理后,她的心里起了微微的变化,似乎春节是别人的,与自己无关。她从来没有这样渴望着每天到病区细心地护理病人,哪怕春节。对于李春平这样一个男人,她的护理越细心,越使她心中的变化微妙而难以言状。...
李嘉诚家族传 作者:窦应泰 家世篇 第一章 古宅里的书香世家(1) 1、重返家园:昔日逃难少年今日商海巨富 1983年的元宵灯节。 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潮州,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清早,灰蒙蒙的天空就飘起了细密的雨丝,正所谓“正月十五云遮月”。然而潮州虽然不见瑞雪降临,却下起了纷纷扬扬的细雨。这时春节的年味尚未消除,春雨贵如油,朦胧的细雨显然为古老潮州平添了喜气。值得记上一笔的是,就在这一天,潮州古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此人前一天就从香港启德机场搭航班机抵达了广州,今天清晨才得以乘车驶进这座弥漫节日气氛的潮州。他就是著名香港大企业家李嘉诚! 出现在李嘉诚眼前的潮州古城宛若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坐在驶往新城区的轿车上,李嘉诚一眼就望见了路边那座有名的开元护国禅寺,他在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的时候,这里便是他每晚放学的归家之路。尤其是那巍峨...
我的目标是冠军作者: 红豆儿啊第一章 这次,我决定了!“我说了不许去就是不许去!平常你玩玩游戏也就罢了!现在是高三!你知道高三多么重要吗!你居然还想休学去打游戏!你是在做什么春秋白日梦!”怎么回事?陆云有些痛苦的睁开双眼,这里是?自己家?自己正坐在自己家里的沙发上面?看着眼前站在客厅上指着自己大骂的父亲,以及在一旁欲言又止想劝解父亲的母亲。陆云眼里露出一种夹杂着疑惑、惊喜的神情。自己不应该是在医院里面守护着躺在病床上面的父亲,好像是因为太过疲倦趴在床边睡着了吗?为什么一睁开眼却变成了这样?好熟悉的场景,这是?这不是三年以前,自己收到了QG俱乐部邀请前去参加试训,而父亲大发雷霆,不同意自己去的场景吗!...
昆虫进化模板作者: 比克大魔王0第1章:窘迫的现实酷热的七月即将过去,更酷热的八月三伏降临,正午时分的毒辣夏日将柏油马路晒得近乎皲裂,空气也被蒸腾得近乎扭曲。在这路面都已经可以煎蛋的炎热时分,早已过上现代化生活的人们自然不再愿意去以自己的肉身感受,他们大都龟缩在空调房里避暑,即便偶尔上街也是匆匆地带起一股热风。虽是大白天,但此时的街上却比午夜还要宁静,只有偶尔极速驶过的汽车,在轮胎与干燥的地面摩擦发出的“呜呜”声中,带起一阵干燥的尘土扬长而去。气温39度,没有人愿意暴露在这股炎热中,所以几乎可以能把人晒脱皮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匆忙,但他却是个例外。一个身影垂头丧气地走在滚烫的人行道上,蹒跚而缓慢的步履仿佛一头僵尸。...
作者:汤祯兆【,】第1章 四人青春行20世纪80年代一度兴起的香港青春电影热潮中,我认为不无时代意义。事隔20年,当社会流行文化整体上均把80年代奉为圭臬,有人认为不无怀旧风潮的催化作用,以“30/20”(30年一个循环怀20年的旧)定律视之,固然不无道理。但更重要的,是当年的确出现了一大批相关文本,可供后人回首重省时空上的蜕变演化。一、锁定戏剧模式所谓时代意义,乃80年代属香港流行文化起飞高扬的年代,新旧价值交替角力,事事均处于敏感的紧张时期。和60、70年代的青春反叛岁月不同,那时候的对照点,主要以西洋的舶来流行产物为本,于是成就了新浪潮一众的先行创作人。但回归本土落实在具体时空,下一浪后来者所面对的,肯定就是主导大众市场口味流向的春春受众,于是把青春逆旅配上本土色彩,就成为不可回避的时代挑战又或是创作责任。...
作者:何常在正文第一章 局势突变,引发各方争斗惊变接到第一个电话的时候,倪流还以为只是生活中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玩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会一步步滑向未知的深渊。当时他正在向领导敬酒,刚举起酒杯,向领导说着客套而恭维的话,手机忽然很不合时宜地响了,坐在他右首的美女同事肖米就掩着嘴吃吃笑他。肖米长得还行,属于丰满而耐看的类型,身材小巧玲珑,嘴巴微翘,嘴唇微厚,圆脸蛋,一笑还有两个酒窝,中等偏上的姿色,皮肤很白,不过有一点,个子不高。笑什么笑,倪流心中嘀咕一句,他知道肖米的心思,是怕他向领导争宠。有什么好争的,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市政公司,又不是什么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算巴结上了领导又有多大用?没什么毛用!肖米胸是大,但却应了一句胸大无脑的话,智商低得可以,总是喜欢乱出风头,似乎唯恐别人不知道她是领导的小蜜一样。...
作者:黄墨奇第一章 谁的青春有张不老的脸?韩梅梅今天要结婚,新郎并不是李雷。她的人生像在上演着一场完全没有准备的演出,灯光没亮好,道具全都失了踪影,宿醉的编剧完全忘记自己笔下的角色定位,时间老人一声令下,妆都没来得及化好的演员急匆匆冲上台,于是,配角跑到台前成了主角,主角却隐没到了角落,台前的灯再亮也打不到他。她和韩刚在酒店门口笑盈盈地和每个来宾握手,今天可是她的大好日子,容不得半点差错。韩刚家虽然很开化,也崇尚西式生活,但是因为他们家是难得的四世同堂,老人家喜欢看到新人穿得古典一点喜庆一点,所以她和韩刚现在都穿着大红的唐装礼服,红艳堪比蔷薇,看起来真是有点不合时宜,幸亏是在婚礼上。婚礼就像是一个T型台,T型台展示服装,婚礼展示幸福,夸张一点大家都能接受。这让她想起她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她特地淘来一条大红的裙子想给大家一个惊喜,不料,李雷一见她就被惊吓到了,哈哈大笑...
作者:月明羌笛前言:祖国历史给我们留下的,除了长城、运河、故宫这些物质财富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这些精神财富。两者至今仍在充实着我们的心灵,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开阔着我们的视野。但还有另一种精神财富——气节,在千百年岁月之后,通过教育的传递,她的基因,已牢牢地沉淀我们血液深处,平常时份,静静潜伏,非常时刻,她将激起热血喷涌、生命沸腾,唤起我们这个民族为了世间的正义、美好的理想,奉献出自己一切的所有!在当年明月娓娓道来的笔墨中,《明朝那些事》那些气节故事,让我心潮澎湃,让我掩卷长叹!在讲述完1644年3月18日夜晚崇祯帝自杀后,当年明月停下了笔。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于是独自去寻找。在寻找我发现,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更精彩,更感人!...
作者:[美]亨利·米勒总译序中国人民大学杨恒达亨利·米勒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最初发表的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黑色的春天》(1936)。《南回归线》(1939)都是先在法国面世的。由于他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英语国家的广大读者读到亨利·米勒的上述三部作品,首先还要感谢盟军在1944年以后来到巴黎。英美军队的军人及随军人员在巴黎市场上发现了亨利·米勒的书,争相传阅,并把它们偷偷带回英美等国。亨利·米勒的作品意外地比那些流行的文学精英们获得了更广泛的读者,但是,由于许多人仍然把亨利·米勒看作专写“淫秽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都无法在美国公开发表。后经过长期努力之后,美国终于+1961年对《北回归线》解禁,允许它在国内公开发表。...
作者:摇滚江山第一章 一个人和他深陷其中的时代第一节 熹宗全身浮肿告别人间1627年的天还是大明的天。起码表面上是这样。但是一个不安的消息在四处流传:天启帝熹宗病了。说是辽东战事让他总是心太烦,熹宗他老人家又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来扛,结果扛出病来了。也许人生该放手时就放手,也许政事只是人生众多选项中的一项。也许是这样,谁知道呢?对皇帝来说,他的烦心事不外乎政坛的是非曲直、后宫的家长里短;日子也不外乎春夏秋冬、春华秋实。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必将过去。历史自有历史的潜规则,而皇帝也终将是历史的奴隶。于是一个旨意开始传出:天下大事,全由阁臣和厂臣们看着办,别再烦我。熹宗累了,这个酷爱当个木匠、在家具和家国之间暧昧不堪的皇帝决定参透自己的千岁寒,他拿起了《六祖坛经》。...
作者: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1977年至今编者按本书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大陆同胞看的书,作者廖信忠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在30年政治巨变之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悲喜人生。书中一个个质朴的故事,仿佛一部浓缩的台湾生活当代史。当然,这是一个台湾70后的私人记录,书中的言论并不“代表”谁。2009-9-13 北京1977出生在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我是1977年生人。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整个社会气氛都是怪怪的,就像是一只气球,随时都可能破掉,但就是破不掉的状态。重大基础建设都快要完成,经济开始腾飞,但大家都在等那种“冲破”的气氛。这段时期的台湾,用后来官方一些政令倡导的文章来形容就是“风雨飘摇”。在台湾当局代表被赶出联合国后不久,接着就是1978年底的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人心惶惶的社会气氛下,有办法的人当然都先跑到别的国家去了。而台湾当局不断地告诉大家要“庄敬自强,处变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