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家王朝 >

第306章

医家王朝-第306章

小说: 医家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面色变得十分难看,哭丧着脸说道:“公子,你心善面善,便不要为难咱们这样的苦命人了,咱年纪大了,活不过几个年头了,你行行好,便放过咱们吧。”

    老人的话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他们都是穷苦出身,自然会想起许多不容易的事情,也都有些不忍的看着程野,似乎他们也不愿看着这个老人受过。

    程野却是摇摇头,“老人家,话虽如此,却不能这样说啊,此刻我若是堂而皇之的放了你,那么对于前去受罚的卢老爷是不是有些不公,若是换了旁人,再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小生是不是也要听之任之,若是如此,这些律法岂不是都成了儿戏?律法不存,这山阳县还不乱成一锅粥啊。”

    那些还在为老人家求情的百姓听到这些话,也是楞了一下,仔细一想,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程医师已经明令禁止这种行为,还贴出了布告,甚至让人站在布告前面,为不识字的人专门转述上面的内容,为这样的事情狡辩,好像是有些说不过去。

    老者以为程野不会在意这样的小事,放自己一马也能显出他的仁慈,不曾想程医师竟然这般斤斤计较,他很清楚,若是落在了这些官宦老爷的手上,自己定然没有好果子吃,他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便不和那卢老爷讨价还价,干脆一些拿了钱走人,现在应该已经在酒肆大快朵颐了,又怎么会惹上这样的事情。

    老者觉得自己实在是有些背运,他一脸为难的看着程野,整个脸上都是苦涩,干笑了几下,说道:“公子,他们都是我的孩子,说起来,这也是他们自愿的事情,这种事应该不需要旁人过问吧?”

    虽然唯唯诺诺的,不过说的却是底气十足,这样的事情自然也是家事,旁人哪里有资格过问,便是刺史大人,也无权过问人家的家事。

    对于封建礼教而言,父为子纲,父母之命便是君主之言,不可违背,君让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让子亡,子不亡是为不孝,在这样的礼教之下,身为臣子,自然是言听计从。

    “他们是你的子女,确实不错。”程野点点头,轻声说道:“不过他们也是山阳县的子民,生活所迫,卖儿卖女倒也情有可原,老人家,你大可问问,在这山阳县,除了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懒汉,还有什么人会因为找不下活计而饿肚子。”

    老者还没有什么反应,围在这里的百姓倒是有些激动起来,自从程医师执掌了山阳县,只要有手有脚,愿意出一把力气,就饿不死人,不光如此,还能学习一门手艺,甚至因此还能获得提拔,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且山阳县的学堂还能免费送孩子来这里读书识字,成绩优异的还能获得奖学金,更重要的,从学堂出来之后,若是能通过测试,还能到程医师新成立的市政部门任职,哪怕只是庶民出身。

    老人面色一红,显然是被程野点明了什么事情,一时有些羞愧的低下头去,程野又是说道:“更何况,又有哪个孩子,愿意天生为奴?老人家,你既为人父,无法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富足,至少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迫不得已?什么是做人的尊严?”

    老者顿了一下,看了看身边还跪在那里的两个孩子,不知为何,感觉整张脸都烧得厉害,程野叹了口气,“老人家,你年纪大了,小生也不为难你,不过小惩大诫,东街正在找人,你去那里做两个月的义工,管饭,不过要扣除两个月的月钱。”

    老人家没有反驳,点点头,不过又看向身边的两个孩子,程野笑了笑,“放心,他们随时都能去看你,这些日子也能在学堂住下来,只要他们乐意,也可以跟着其他孩子读书识字。”

第615章 大兴土木() 
若是没有人特意提起,山阳县的百姓已经忘了半个月前两军来犯时的情景,更不会知道,那个由赵都尉坐镇的陈县已经易主,甚至已经成为程野的一个属地。

    陈留履行了诺言,将已经无力回天的赵都尉斩于马下,顺势拿下了陈县,并拱手送到程野手上,程野自然是没有拒绝,陈县的幸存者已经四散而逃,几乎是留下一座破破烂烂的空城,不过对于程野而言,更让人期待的还是城外的矿产资源。

    程野招募了一些有经验的矿工,打算以陈县为据点,在那里打造一个矿山上的城市,同时将瓦窑村的一部分冶金设备以及相关人员,运送过去一部分,如果可以,他不介意将那里打造成第二个工业城市。

    陈县的地下水丰富,从而阻碍了矿石的开采,不过程野手上的蒸汽机却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若是顺利,有了陈县的矿,再加上平原县的煤,程野有信心在年底的时候,让钢铁产量翻上几翻。

    这些规划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其实不光是城外,山阳县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留在山阳县的钟春华最为清楚,她几乎是见证了山阳县的变革。

    程野倒是不介意这个飞骑将军以考察的名义留下来,若是愿意,程野甚至还可以派一些技术人员去陈留指导工作,他巴不得自己的这个盟友能够在贸易的时候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原材料。

    东街几乎天天都挂着招工的牌子,不是忘了摘,而是确确实实人口不够,所以程野已经开放了山阳县的人口限制,只要是愿意投奔山阳县的人,流民也好,灾民也罢,来者不拒,不过只有经过考核的人,才能在此定居。

    山阳县秉承了瓦窑村总结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利民惠民的政策,不光是为了鼓励投奔于此的民众,还要鼓励生产力、

    民众有了工作的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

    东街其实就是原来的东市,只不过程野统一了市场,将东西市合并之后,从新规划了西市的面积,将所有的市场都迁移在一处,既方便了百姓,又方便了管理,反倒让市场更加繁荣了。

    至于东市原先的铺子,原先的经营者大都举家迁移,留着也是空占地方,程野便大手一挥,直接扒拉平了,一部分留作便民设施,更多的便直接归为市政规划了。

    程野在新规划出的市场建了更多的铺子,以出租的形势租给一些愿意经商的人士,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程野自营的铺子,以关乎民生的产品为主。

    但凡是在市场从商者,必须在市政部门报备,哪怕只是卖些山货的小摊子,担着扁担的农户,也要与市政部门知会一声。

    当然了,市政部门只是做一个登记,只要没有违反规定,便不会额外收取各种费用。

    走访山阳县的时候,让钟春华最为惊异的不光是程野大刀阔斧的改革,许多宅子、铺子毫不留情的被扒拉的干干净净,放眼望去,整个东街都在大兴土木,其中让钟春华无法理解的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建起来的一堵墙。

    程野在东街特别规划了两处地方,最先动工的也是这里,将原先盖在上面的铺子推平之后,程野命人在这里修筑了一堵墙,以便和其他的区域隔离开来。

    为了节省时间,程野甚至没有完完全全的用青砖筑墙,而是直接将城外大大小小的山石运进城内,像是小孩子堆沙一般,将所有的山石就这样垒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灰色的泥巴浇灌在上面。

    钟春华看着有些想笑,她虽然不懂泥瓦匠的活儿,却也参与过陈留的建设,自然是知道这样建造出来的围墙,便是小孩子都能推到,实在是中看不中用,若是连夯土都不用,还不如直接用树枝插一排篱笆来的实际,至少不用担心滚下的落石砸到人。

    钟春华好心提醒了程野,并向他推荐了陈留的几个泥瓦匠,既然是盟友关系,钟春华不介意让那几个泥瓦匠过来帮帮忙,最多是耽误几日,也好过在这里闹笑话的强。

    程野却只是摇头笑笑,多谢了钟春华的好意,不过却没有回应这件事,钟春华有些气恼程野的自以为是,不过不出两日,她便发现事情似乎与自己预想的不太一样,当她再次出现在那面围墙之前时,却发现那些大大小小的山石搭建起来的围墙,竟然好像一开始就是一体一般,完全看不出搭建的痕迹。

    不知为何,那些堆放的山石竟然能粘粘在一起,便是拿锤子都无法将它们敲开,这个时候,钟春华才意识到,原来是自己孤陋寡闻了,之前还兴冲冲的跑去程野那里发表意见,以为筑墙的事情是一个笑话,现在才知道,自己才是一个笑话。

    不过她实在是想不明白,那些山石到底是如何黏在一起的,想了半天,她发现唯一的可能性便是当世倾倒在山石上的泥浆,可是泥浆当真有这么大的本事么?钟春华没好意思再拿这件事去问程野,想想自己之前的那一番有关泥瓦匠的言论,实在是有些大言不惭,于是便旁敲侧击的问了在这里干活的工匠。

    工匠们倒是也没有隐瞒的意思,不过说起这种神奇的泥浆,他们也不明所以,只知道这种东西叫做“水泥”,是程医师让人送来的东西,他们也是现学现卖,具体怎么回事,也不是很清楚,不过程医师身边这样的事情可是不少,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

    钟春华愣了下,随即也是有些释然,是啊,似乎这些日子却是见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东街的另一头正在规划一片住宅区,据说是留给那些投奔来山阳县定居的灾民的,不过瞧着似乎最多也就十多间屋子也就满满当当了,对于那些外来者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

    然而钟春华了解到,那边的宅子似乎是打算建筑一种“楼上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宅子她不清楚,不过似乎便是采用这种泥浆。

第616章 文化的载体() 
钟春华看着已经凝固成型的围墙,叹了口气,她下意识的伸手在上面摸了摸,不由得有些感叹,若是用这种方式来造城墙,当真是既方便又省事。

    院子内传来此起彼伏的劳作声,循声望去,几个汉子赤着上身,正在挥汗如雨的搭建一个木头房子,除此之外,地上还挖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坑,由于天气炎热的缘故,大伙都只穿了半截布绔,一边擦汗,一边干的起劲。

    这里与相邻的另一个院落都是程医师的市政计划之一,大家都不敢懈怠,生怕误了工期,虽然程医师给了他们足够的时日,工期也分成了几个阶段,不过程医师可是特别交代过了合同的内容,延期是要扣工钱的。

    这些工匠并非都是山阳县本地来的,很多都是从城外慕名而来,只因为帮程医师做活儿都得到优厚的报酬,再加上许多便民措施,许多做苦力的外地人也过来碰碰运气,不过让他们初一见面便感到莫名其妙的便是“合同”这种东西,起初以为是书契一类的东西,与大户人家做活,这类东西倒也常见,倒也没怎么在意。

    不过很快便有人与他们阐述了合同的内容,他们需要履行的义务以及可以享受的权利,各种利害关系都简明扼要的写在上面,这让这些工匠们有些惊愕,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竟然不需要没日没夜的干活,就能领到不少工钱。

    程野其实并没有在合同中给予那些工匠过多的权利,只不过帮他们定了一个做活儿的大致时间,保证他们不会出现过劳死的情况,甚至还能享受一些医疗保证,不过仅仅是这些,对于这个时代的苦力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大多数工匠都是因为过劳或疾病而死,对于程野而言,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程野现在最缺的便是人力资源,否则也就不会循序渐进,一项工程一项工程的进行,早就多线开花了。

    钟春华虽然是陈留的飞骑将军,不过此时一身便装的她,那些工匠们可认不出,一个妇道人家忽然出现在这里,瞧着打扮应该还是大户出身,立时让那些工匠们都愣在那里,大抵是以为她是走错了路,过来询问一下方向的。

    不过那些工匠们都赤着上身,忽然见到门口出现这样一个女子,实在是有些羞赧,不过很快又出现几个起哄的人,钟春华倒是不以为意,她虽然确实是大户出身,却没有那些大家闺秀的仪态,常年出入军帐,与将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这样的场面实在是见得太多了,很多时候已经忘了自己的女儿身。

    见到那些工匠的窘态,钟春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想想也是,这里是男人的劳动场,她一个妇道人家,若不是送饭的婆娘,确实不太可能出现在这里。

    不过说起来,这里前前后后都是劳作的工匠,她这身打扮虽然有些格格不入,倒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注意,很快,一个类似工头身份的男子走了过来,让那些起哄的工匠继续干活,然后与钟春华拱了拱手。

    显然他还没有习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