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54章

大宋金手指-第54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是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与时间。赵与莒完全有信心造出后世郑和下西洋时所乘的大宝船,现在这艘令胡柯这般老船匠都啧啧称奇的大船与之相比,不过是个侏儒罢了。
    “可曾望见什么?”
    在甲板上仰头向胡幽喊话的,却是邓肯,他如今已是郁樟山庄家奴,依着大宋规矩,“自愿”签了卖身契的那种。虽说当时是有两把柴刀逼着他,但在他内心之中,只怕对自家能投靠着这样一位主人是极满意地,至少与那有一顿没一顿的海贼相比。他如今日子过得安稳。
    唯一的遗憾便是没有女人。
    邓肯用来保命的机密,便是丁宫艾的巢穴在某个大岛之上,当他向赵与莒描述那个岛的方位时,赵与莒一句话便让他近乎绝望:“此岛名为流求,又名为夷州,泉州海客,多有途经者,有何秘密可言?”
    “邓肯,你这个骗子,若是主人知道你在欺骗我们。你必将被剁成肉酱!”
    胡幽冲着他怒吼,胡幽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白人,因为他的海贼同伙在悬岛上大肆烧杀。悬岛损失了一批人手和木料,致使“致远号”工期拖延了十余日才完成。
    邓肯耸了耸肩,这种话语,无论他是在阿拉伯人那儿,还是在海贼群里,都听过无数遍。自然知道这是不当真的。
    “致远号”离开悬山已经是三日三夜,此时已经是嘉定九年的九月,刮的是西北风,故此致远号顺风而行速度极快。按着邓肯所说,他们已经是接近流求了
    “让我瞧瞧……”对着邓肯吼了一句之后,胡幽自怀里掏出一张纸来,一边看一边笔划。算了好一会儿。
    他这些年来每隔段时日便要去郁樟山庄住上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中,赵与莒少不得对他进行专门指导。除去教他识字算数与后世地一些造船技巧外,还有重要一项,便是海上如何用六分仪进行定位。胡幽此时还算不上熟悉,不过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还是能借着天上的太阳星辰,来大致推算出自己的位置而且,此行之前,赵与莒还专门给了张图予他,说是自古籍中翻出的三国时卫温的夷州海图。胡幽推算了一下自己位置,判断船并未偏离方向,若是按着这三日航速来看,致远号离得那个“流求”岛确实极近了。
    “为何还未看到那岛?大郎给的海图,自然是不会错的……”一边收起海图,胡幽一边抬起头来,然后他指着南边大叫道:“陆地,陆地!”
    他看到的确实便是流求,后世的台湾。
    在赵与莒穿越来地那个时代,这个岛被称为中国的“睾丸”,为着这个,两边同根同源的中国人,要将无数自家辛苦赚来地血汗钱,交给俄美两个军火商,为的便是能用最先进的武器对着自家同胞。
    如今这个时候,流求远离大陆,不在大宋官府管辖之列,岛上土著高山族人口不多,虽有部族酋长,却仍处于氏族公社末期,莫说与大宋,便是岛上各部之间,也是少有往来。
    这也是赵与莒这些年来辛苦布局的第一个目标,在流求岛上为自家真正建一个基地。早几年他自家人幼,又没有安全便利的海船,最重要的是缺乏忠心可靠地人才,自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如今则不同,他自身十二岁,再过几月便是十三,在一些人家中甚至可以娶妻了,有胡柯的经验与沿海制置使的相助,这海船也造了出来,再加上头三批近两百少年已经培养出来。虽说不都是顶尖地人才,但放到最基层去管着百十个此时的农夫工匠,绝对不成问题。故此,赵与莒做了至今为止最大一次冒险,一次将二十名少年派上了“致远号”,若是初航失利,一艘船还算不得什么,可这些少年就极可惜了。
    胡幽虽是看到了陆地,可船真正靠上去却还需要时间,在一番减速之后。“致远号”开始缓缓接近流求岛。胡幽既是了望手,又是领航员,在赵与莒给他的地图之上,早标明了何处便于泊船上岸,故此,又花了超过半日时间,直到太阳西垂,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一处宽阔地河口。
    这便是后世地淡水河口,而现在这处还是密林丛生的地方。致远号落了锚,将舢板放下。二十余个人乘着舢板逆流而上,这些人都是告假出来地沿海制置使水军,头领正是林夕。他们受了江南制造局的重金,故此告了假前来效力,船上象他们这般的水军士卒,足有八十余人。
    在赵与莒得知率海贼攻岛地正是四年前逃走的丁宫艾后,便下定决心,要彻底消灭这个隐患。邓肯说他将老巢安置在流求北部,赵与莒便让赵子曰与林夕交涉,请他们派遣精锐士卒来清剿。在上次袭击之中。水军子弟死伤也有二三十人,故此沿海制置使对这伙海贼也是恨之入骨,赵子曰又许下重赏。林夕哪有不应允之理。
    “赵管家,这岛上原是有土人居住的。”站在“致远号”上,看着舢板顺着河口向岸边靠拢,林夕指着两岸林间露出的房屋边角道。
    此时居住于此的乃是“平埔人”,他们住着木板高脚屋,过着游耕生活。青壮男子聚住于“福寮”公廨之中(注5)。一则便利,二则也是为了部族防护。阿茅便是此处平埔人部族的一少年战士,当他见着海面上的大船之时,惊惶失措地吹响了号角,整个部落的青壮,全部执着竹矛木棒冲了出来。
    “那个大船是什么人的?”阿茅向族长问道。
    “不象是宋人!”族长是个年长的女子,她挥动竹矛。宋人偶尔也有流落至岛上。因此她对于远方地大宋还有些印象,只知那是一个极大极大的部族。
    过了片刻。两艘舢板靠了岸,见着船上的人手中都拿着明晃晃的武器,族长面有忧色。那是铁制武器,她自然认得,显然,这些来自异地的人,并非没有武备。
    林夕远远地向平埔人的木屋望了一眼,向身旁的赵子曰道:“赵管家,真要如此么?”
    “我家主人最是仁厚不过的,虽说这岛上土人愚顽,我家主人也不欲占他们便宜。”赵子曰笑了笑,然后挥手道:“将东西抬上来!”
    被抬上来的是些布帛绸缎,这些精美的丝绸,却是在悬岛上新建地织坊产物。赵与莒令人将其中一匹抱着,随他一起前行,自己则拿着一根竹竿,渐渐靠近平埔人的村落,在离之尚有五十丈处停了下来。
    从此处,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小村落之中平埔人的不安,他们人数倒不算多,站在最外围地男子只有不到五十人,再往后便是些妇人、孩童,都是衣不遮体的。赵子曰向着他们笑了笑,将那竹竿插入土中,示意同伴将那匹绸缎放下,然后两人又缓缓退了下去。
    阿茅奇怪地看着这些人的动作,又看了看族长。
    “他们是想将那东西送给我们……”无论是何种女子,对这些闪闪发光的美丽织物,都缺乏抵抗之力,族长咽了咽口水,命令道:“阿茅,拿我们的鹿皮,去把那东西换来!”
    阿茅快步跑回屋子,他动作灵敏身手矫健,片刻间便抱着一块完整的鹿皮来。他一步步接近那匹绸缎,眼睛紧紧盯着赵子曰,赵子曰依着赵与莒地吩咐,脸上始终微笑,却没有其余动作。
    阿茅将鹿皮换在那匹绸缎边上,又抱起那匹绸缎,此物手触之处既滑又软,让他禁不住多摩挲了两下。他眼睛始终盯着赵子曰,见赵子曰没有做出任何敌意举动,便又缓缓退回了原位。
    赵子曰吩咐陪他来的李一挝回去再抱匹绸缎来,然后自己夹着这匹绸缎,到了竹竿下,又将那匹绸缎放下,这次他不曾离开,而是站在原地,看着阿茅并向他招手,示意他过来。
    “再拿块鹿皮……还有鹿角来,这东西……”族长反复摩挲着阿茅带回的绸缎,无论是精美的图纹,还是那闪烁的光泽,或者是柔软的手感,都让她觉得,便是拿出部族所有的鹿皮换这个都值得。她向船边望了过来,那里至少还有十匹,她有些失望,自己部族地鹿皮全部拿来,怕也换不了这许多。
    阿茅将第二块鹿皮与一对巨大地鹿角拿了过来,仍是那小心翼翼地模样,慢慢接近赵子曰。赵子曰身后约是三十丈处,李一挝屏住呼吸,虽说这土人看上去没有恶意,他手中也没有什么利器,可李一挝还是觉得紧张。
    倒是赵子曰自己,始终是自信而稳定,他此时的模样,很有几分象是赵与莒面对着当初孩童们时。
    在赵子曰身前,阿茅放下了手中地鹿皮与鹿角,却不肯再接近。赵子曰笑了笑,向前迈出一步,阿茅吓了一跳,全神戒备起来,但赵子曰却径直走到他身边,将鹿皮、鹿角抱了起来。
    这一举动让这个小小的部落彻底放松下来,换得如此精美的东西,部落男女老少都是极高兴,甚至载歌载舞。那些好奇心重的孩童,也大着胆子凑上来摸那绸缎一把,然后快步跑开。
    赵子曰向身后招了招手,得了他示意,随船而下的水军将一匹匹绸缎尽数搬了过来,又自舢板上搬下两筐瓷器,将之都放在竹竿之下。阿茅见着那银白如玉的瓷器,眼睛都直了,他看了看赵子曰,又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部落,却发现族长竟然也走了过来。
    族长用颤抖的手摸着一匹匹绸缎和一个个瓷器,嘴中用赵子曰听不明白的话语嘟囔着,声音短促节奏极快。良久之后,她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依依不舍地将东西放下。
    她见过这来自陆地的瓷器,在这岛上,这是极珍贵的东西,只有最大的部落才有几个。
    赵子曰对她拱手行礼,然后做了个将所有东西都推给她的动作,又转身指了指河对岸。族长最初之时还极是不解,赵子曰见了之后,便抱了一匹绸缎,又抱了一块鹿皮,将两者位置交换了一下,然后又重复了一遍将所有东西推给族长,再指了指河对岸的动作。“他是要和我们交换,拿河对岸和我们交换!”阿茅最先反应过来,对着族长叫道:“他们是傻的,他们用这些极好的东西换那没有主人的土地!”
    “抱走,现在这些都是我们的了!”族长大喜,拼命向赵子曰点头。
    就这样,赵子曰用十二匹绸缎、一百只瓷器,换得了后世淡水河北岸的土地。(注6)下为修改加入,不计算钱的,另继续向列位看官求各种票
    注1:《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2:此段文字是对哥仑布发现美洲时所乘旗舰圣玛丽亚号的描写,略有改动。
    注3:这些配置是元明时福船所有,对于此时的技术绝对不成问题。
    注4:宋时便是不开金手指,所造的大船也有二千斛至五千斛,相当于一百至五百吨,而二百多年后哥仑布发现美洲时的旗舰圣玛丽亚号,不过是一百三四十吨。
    注5:此为台湾平埔人民俗。
    注6:感谢写《银河新世纪》的mayasoo大大提供资料纠正我的错误,实际上淡水北岸也有原著民部落,不过在文中被俺开金手指迁到南岸去了:)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五十五、白刃短兵不敢接
     更新时间:2009…3…13 21:42:08 本章字数:5040
    丁宫艾一伙海贼的据点,便在流求岛最北端,后世所谓富贵角者。此处原本也有个平埔人小部落,却与丁宫艾争斗不过,不得不内迁,丁宫艾便占了他们的屋子。
    若不是平埔人实在穷困,丁宫艾都懒得去大宋沿海掳掠,便在这些平埔人部落中称王称霸了。
    上次悬岛失利之后,他如今有若惊弓之鸟,缩在流求老巢中数月也不敢外出,虽说在此处食物无忧,但对于这些游手惯了的海贼而言,这种如同囚禁般的日子极为难熬。这几日来,已经打了十余起架,虽说还未曾动上刀子,可谁也不敢保证下次便不会用了。
    丁宫艾知道必须出去打劫,一则振奋一下士气,二则也让这些憋闷坏了的海贼有所渲泻。只是这些日子他总觉得心神不灵,右眼皮跳个不停,仿佛有什么坏事要发生一般,故此丁宫艾始终下不了决心。
    悬岛之战,他折损了一半人手,如今还跟在他身边的,就只有四十余号人了。
    他有些想自土人中抓些来当手下,只是这些土人在河里划划小船还行,却死活不敢入海。这日他依旧在为是否去做上一票而犯愁,直到同伴惊惶失措地跑来唤他:“大哥,大哥,船,大船!”
    “叫……叫什么!”丁宫艾骂了一句,心中猛然一喜,若是艘失了航线的船流落至此。岂不是送上门地买卖!
    “召集……召集好人、人手,做、做上一大票!”丁宫艾吩咐道。
    海贼们被聚拢起来,听说有买卖上门,一个个都兴奋得嗷嗷直叫。他们飞快跑上那两艘海船,升帆起锚划桨,冲着远处之船便拦了过来。
    待那船近了些后,丁宫艾发觉不对了,这船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