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金手指 >

第53章

大宋金手指-第53章

小说: 大宋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家中这般出来地有多少人?”杨妙真忍不住问道,若是家中僮仆尽数如此。那这座郁樟山庄,倒真的藏龙卧虎!
    这个问题却是须要遮掩的,故此韩妤笑笑道:“姑娘饿了么,厨房里准备好了早点,有七色烧饼、玲珑双条、划子、糕糜、馒头、松脯,粥有七宝素粥、五味粥、绿豆粥(注2),姑娘要吃什么,尽管吩咐奴,奴好往厨房里要。”
    杨妙真家中不过兄妹二人,兄长又是个粗疏性子。=君    子    堂    首    发=何曾讲究过吃喝!这一连串的吃食名称报了下来,偏生韩妤连气都不喘一下,杨妙真早听得眼眼变成了冒陀螺,将自家先前的问题抛到了脑后。沉吟了会儿,她有些羞赧地道:“听起来都是极好吃的,你替俺挑两三样,俺食量大,当不得你们这些江南娇滴滴的妹子。”
    韩妤抿嘴笑了笑,又退了出去,不一会儿。另两个年纪大些地仆妇端了食篮来,打开篮子后,却是一小盆子绿豆粥和两盘子的松脯、馒头。韩妤一边收拾先前洗漱的盆子一边道:“这南边的气候要比北边热些。故此为姑娘要了消暑的绿豆粥。奴听得希声说,姑娘是习武之人,那必定是爱吃荦腥的,故此要了松脯。姑娘自山东东路来,南边的稻米饭儿恐怕是吃不大惯的,奴便又要了馒头…………姑娘可是满意?”
    杨妙真何止满意。简直是极为满意,这般娇滴滴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美人儿,便是她也觉得我见犹怜,可在郁樟山庄里,却只是一个侍候人的使女。杨妙真心中不免要为韩妤有些不平,郁樟山庄主人让这般美女来操持贱役,显然是知人不明用人不当了。
    若是赵与莒知道自己有心安排被杨妙真如此误会。心中不知会如何懊恼。他虽是冷静自持。也极善揣摩人心,却对杨妙真这番小儿女之心半通不通。才会引起这般误会来。
    “韩姐姐……你这般人物,怎能以奴仆视之,俺瞧着你比俺大些,便叫你姐姐罢!”杨妙真想到做到,她昨日里便问了韩妤姓名,故此说道。
    “这却是不敢呢,姑娘是大郎请来地客人,大郎再三交待不能怠慢的,奴随着大郎也有六年了,却从未见到他对哪位客人如此看重,若是给他知晓奴没有尊卑可就坏了。”韩妤笑着拒绝了杨妙真的好意。
    杨妙真是那种真脾气的,若是她看着一人觉得好,那这人便有万般不是也都是好的了,若是她觉着一人差,那人便是千好万好也是差的了。故此,她听了韩妤之话后,不但没有因为赵与莒的另眼相待而欢喜,反倒又是心中一凛:那小鬼,果然是别有用心,否则为何无事献殷勤!此次南来,未必是件好事!
    想到这里,杨妙真便把一肚子气都撒在面前的食物上,一边吃一边恨恨地在心中嘀咕:“既是如此,便要多吃些,让那小鬼多破费,若是翻了脸,俺也更有力气收拾那小鬼!”
    待韩妤收拾好杨妙真洗脸的盆子毛巾回来,便见着食篮里只剩余空空的盆子碗筷,不由怔了怔。杨妙真一边抚着自己肚子,脸上挂起了笑,只觉占了那眼神极可恶地小鬼一个大便宜,见着韩妤才想起,她一直在侍候自己起居,似乎也不曾进食,便有些歉意地道:“俺吃得太快,把你的也吃了,韩姐姐休要怪俺。^^首发    君    子堂    ^^”
    “姑娘这是哪里的话,厨房里还有,奴自会去吃,不知姑娘可否吃饱了?”
    杨妙真有些再吃些让赵与莒多破费,可那撑得圆滚滚地肚皮却让她不得不放弃了这般打算。见她这般模样,韩妤又是忍不住抿嘴一笑:“姑娘可要在园子里走走?如今正是大郎习字的时候,再过……再过半个时辰,他便会见姑娘了。若是姑娘想与昨日同来的那位大爷见面。奴也可带姑娘去。”
    “还是在院子走走。”杨妙真脸上微微一红。
    她虽说心思较单纯,却不是那种不知好歹的蠢材,只是因着赵与莒昨日瞧她的目光异样,而对赵与莒有些看法罢了,倒还不至于真将赵与莒当作恶人。走在院子之中,见着假山、小桥、清泉、古松,样样都是极精致的。她虽不懂什么是诗情画意,可行走于这般景色之中,院外是青山翠岭,院内是小桥流水,也让她禁不住心旷神怡。
    “这家主人却是为享受地,便是客房院子,也收拾得如此别致……”杨妙真心中想。
    她这想法却是没错地,赵与莒身为一个穿越者,对于生活起居的环境要求极高,虽说还谈不上耽于享乐。却总是尽可能让自家住得更为舒适些。
    在院中活动了片刻,一个娇小的少女出现在她视线中,那少女对她微微一福:“杨姑娘,刘大爷请你出去一见。”
    这边是女眷客房,刘全自是不好随意闯入,故此叫了在门外守着的耿婉来通禀一声。杨妙真跟着耿婉出了门,见刘全背着手,眉间时常挂着的隐忧似乎已经不见了。
    “舅父。”杨妙真道:“唤俺出来可是有事?”
    “有些事情想与你商议一番。”刘全看了看耿婉一眼,耿婉会意,立刻退开。见这院子附近无人,刘全低声道:“这郁樟山庄绝非等闲所在。”
    “俺理会得,便是僮仆使女。也尽是读书识字的,岂是一般所在?”杨妙真道。
    她这话却是对绍兴府有所不知了,此地文风原本就是极盛地,自四年之前,霍家庄地小主人有天才之称的霍重城大张旗鼓地招募塾师教头起,凡是家中有些钱财地都纷纷效仿。一时之间,绍兴府山阴、会稽二县,几乎所有富贵之家都请了先生教僮仆识字算数,依着霍重城之语,便是若是识不得几个字算不得几笔帐,便不是个好管家。有着霍重城这般高调,反倒遮过了最先教家中僮仆识字的郁樟山庄的风头。周围人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这自然也是赵与莒与霍重城联手玩出的花样。为的便是让郁樟山庄不再特殊。
    “这位小主人极是聪明的,也不知是谁人教出来。妙真。若是那人肯援手,山里的弟兄们便有望了,或者还可以替你兄长报仇!”
    听到舅父提到自家兄长,杨妙真抿着嘴,制止想要夺眶而出的泪水:“舅父,为兄长报仇,自有俺亲自去,那舟人曲成算得了什么,不是在水中,俺一枪便可要了他地性命。倒是山里的弟兄,如今还可采些野菜酸果为生,若是熬到冬日……俺兄长既是将他们拉了起来,俺便要给他们一个交待!”
    “却是苦了你这一个姑娘家……”刘全叹息了声,自家这个外甥女性子便是男人也比不上,最是重义气的。
    “俺不怕苦,若是这郁樟山庄主人想不出法子,俺便去寻李全大哥,俺们两家兵合一处,必定要再搅得大金皇帝无法安身!”
    “这倒也是条路子,不过……将那些老弟兄又带到这血雨腥风中去,你认为确实是好主意么?”刘全盯着杨妙真问道。
    杨妙真有些哑然。
    “妙真,若是为了众兄弟着想,能将他们送至大宋来过这太平安生的日子,那是最上上之策了。”刘全摇了摇头:“便是英雄如你兄长,也不过是兵败身死,凭着咱们,怕奈何不了大金了。”
    杨妙真仍然无语,眼角渐渐有些泪光,正这时,孟希声走了过来道:“刘老伯,杨姑娘,我家小主人有请。”
    “你家小主人?”刘全有些诧异地问道:“你家主人不在么?”
    “这郁樟山庄之中,一切都是我家小主人做主。”孟希声微笑道。
    “那小鬼竟然……”虽是见识过了赵与莒之年少聪慧,但对于他能主持这个家,杨妙真还是极惊讶,险些将心里的话都说了出来。
    二人跟着孟希声来到赵与莒的书房,虽说如今赵与莒在老庄新庄都有书房,但他见客人时依旧只在老庄的书房中。见到二人到来,他知道对方豪迈,也没过多礼节,只是招呼二人坐下。
    见着满屋子的线装书籍,杨妙真心中便有些发虚,以赵与莒小小年纪,若真把这书房里的书都看过了,那该是多大的学问!
    “刘大叔,四娘子,虽说是我用信请你们来,不过……”赵与莒说话时略有些沉吟,似乎在思忖什么,杨妙真一双妙目与他眼光一触,觉得这少年在聚精会神思忖时,别有一番气质,倒不象他直愣愣盯着自家时那般讨厌了。
    略一停顿之后,赵与莒接着道:“不过我还是想问,你们此行为何而来?”刘全与杨妙真对望一眼,赵与莒此问让他们觉得极为不解,而且多少有些失礼。
    “杨安儿大哥之事,石抹大哥遣人送来地信中都说了,我是想问,你们今后有何打算,若是留在江南,我别的不敢说,便请二位充当我家义学先生,专教家中子弟武艺。若是还有其它打算,也请二位早些相告,我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听赵与莒这般说,刘全与杨妙真才明白过来,杨妙真心中有些不快:“这小鬼学问虽是有的,却一肚子弯弯心肠,说句话都不直截了当,让人好生闷气!”
    她却不知,这是赵与莒在得知她与李全已经相会之后,才有此迟疑。
    “大郎既是如此相问,那俺就直说了。”心中嘀咕了两句,杨妙真说道:“俺来非是为了自家衣食富贵,石抹东家说郁樟山庄中有高人,可为俺兄长手下地弟兄们寻条活路,俺只求大郎请那位高人相助,救那些弟兄家小,至于俺自己,是要再回山东,与李全大哥一起闹个天翻地覆!”
    赵与莒听她说话时原本神情极专注,但听得她还是要北上去寻李全,心中便是一沉。
    莫非自己真的无法改变历史,她还要去与李全结为夫妻,最终一个败亡一个失踪么?
    若是连这位巾帼命运都不能改变,如何去改变大宋国运,改变中华命运?
    “四娘子,据说义军之中都称你为姑姑?”赵与莒问道。
    “那是弟兄们抬举俺呢。”杨妙真心直口快。
    “若是换了别人,义军中的弟兄们是否心服?”赵与莒又问道:“我家便是有法子安置这些人口,却如何让他们听从?”
    这倒是问到点子上,除了杨妙真,便是刘全也得不着义军心服,杨妙真不由有些迟疑,刘全却是大喜,他年纪长见识多,知道赵与莒如此说,便是要杨妙真留下帮助安置义军了。
    就他的本意,也是希望自家这外甥女能留在江南,不要再回那血淋淋的杀场,免得与她兄长一般不幸。
    注1:田横于秦末称王,因为耻于称臣于刘邦而自尽,他麾下五百壮士皆自杀以殉。此标题用此典,一则因为杨安儿、杨妙真与田横一般是齐人,二来田横不曾安置好部下便自尽,而杨妙真却是为部下南下谋出路。
    注2:皆是载于《武林旧事》中的宋时吃食,作者写下时口水哗啦直流。
    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五十四、抱丝贸皮何所求
     更新时间:2009…3…13 21:42:07 本章字数:5191
    胡幽攀在高高的桅杆之上,极目南望,然后又失望地摇了摇头。
    这是艘大海船,样式与在大宋海域中航行的其余海船差异极大,船身长约是十丈(约是三十一点六米),宽是二丈(约是六点三米),船身稍圆,船首和船尾向上翘起,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下层是密封舱,中层为货舱,也有水手住处。最上层则是驾驶舱与尾舱。船上立有四根桅杆,其中三根装着的是在大宋海域中极少出现的三角帆,此帆可助船在非顺风之时行驶。另一根桅杆上装着横帆,这是为船顺风行驶时增加更多动力。(注
    这些帆布都是涂了杜仲胶的,使得它们的兜风性能更好。
    这是“致远号”的首航,作为致远号的设计助手,胡幽也以了望手的身份登上了这艘巨船。
    “致远”自然是赵与莒为江南制造局造出的第一艘海船所取的名字,船身制造上既运用了大宋此时领先于世界的水密隔舱、主副升降舵(轮舵),同时又吸纳了赵与莒自后世造船法中“结构法”。因为准备充分的缘故,在前期试验的小帆船制成之后,赵与莒离开悬岛的当日便开始制造,仅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便造出了这艘船。
    船上还配有二十四向罗盘针、四爪铁锚、两艘小型帆桨两用舢板(注3)。以及一样最为重要地东西:六分仪。
    此次航行,船上水手多是自沿海制置使借来的老水军,外加江南制造局的船匠、自庆元府招募而来的渔民和家中义学头三届的二十名少年,共是一百二十二人。若只是操纵此船,原本无须这许多人,但赵与莒希望能借着首航机会,多锻炼一下自家少年。
    “致远号”载重约是三千斛(一百五十吨),装着这八十二人是绰绰有余,虽说甲板上空间较狭,可众人还是不觉得拥挤(注4)。
    论是有充足的人力物力与时间。赵与莒完全有信心造出后世郑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