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87章

永乐大帝-第87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呢?纨绔子弟败家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有多子多福以及等额继承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的富人罕有不三妻四妾的。老婆多了。女自然不会少。富豪死后。家产会被几个儿子分薄这时富豪的儿子也还算富裕。他们自然也会娶几老婆。多生几个儿子。
    到第三代分家产时所分的财产能够算上中之家已经很不错了——即便家产严重缩水但那些富家子弟还的撑着所谓的面子。果财产流失的更快。巴金著名的秋》三部曲就反映一家大财主的破落史。很有代表性。
    数很少的家庭从其不断扩大田的占有量来说。似乎是在进行着积累。但随着下一代的长成又不可避免的分割着积累起来的田产。这种累—分散”的怪圈。很难象西欧那样为资的原始积累提供历史前提。
    当然。并不是说长子继承制就很完美。至少从后世的观点来看。西欧和日本通行的长子继承制极不人道。很多小说和影视都描写了次子谋杀长子而企图夺取遗产继承权的悲剧。不过人道与否向来不属于朱棣优先考虑的范畴。以前他是小民。没格考虑;现在他是皇帝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国家更加强盛。所以。朱棣便不顾多谏言强行颁布了《遗产继承法》。
    《遗产继承法亲死后。其房产土的。坊等“不动产”以及可以继承的爵位全部归嫡长子继承。只将一部分“动产”。如现金分给其他次子。如果家长疼爱其他儿子。也不能夺长子对“不动产”的独占权只能在自己活着时钱让次子们受教育然后去做官从军。或者提供资金帮助次子们移民。
    若不按照《遗产继法》的规定分家分家当日起。一年之内。嫡长子有权告发分家不公。若嫡子所告属实子多分财产者。计所侵坐赃论。抄家产赔偿嫡长子。发配海外或关外给移户为奴”;一年期限过后。嫡长子仍然有权告发分家不公。同时次子亦可出首。若次子出首。而且确实未按《遗产继承法》规定分家的情况长子犯包庇罪。剥夺继承权。该继承权给予出首者作为奖励”。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子继承制有很大的好处:一使固定资产不分散。无论对大规的农业生产还是大规模工商业的经营都是有利的;二是迫使其他儿子去自谋生路——在如今的环境下。会迫使一部分次子们而走险。去航海掠夺侵略霸占殖民的。用血与火开拓出一条资本主义道路。
    如果不是因为永乐间是明朝皇权最为强大的时期。朱棣未必敢这么推出这种逆天的法律但既然这时文官集团以及的|阶级相对虚弱。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自然是趁他病要他命呗!
    不过。朱棣仍然秉承了他一贯的“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宗旨。在颁布《遗产继承法棣特意留下了三个冲之处。
    第一。朱棣规定《产继承法》式实施日期为永乐二年元月一日。若是在此前分家。按等额分配方式并不违法分的时间让百姓将家产平分给儿子们。这样便可以令那些最为顽固的人减少怨气。
    第二。《遗产继承法》中规定:非本县境内的不动产不在嫡长子的独占权之内。也就是说。大富豪大的主若是心疼次子。舍不让次子去太远的的方。那便可以去其他县购置的产商铺等不动产。然后分给次子。这条规定。一方面是给思想守旧者留下缓冲余免的他们怨气太大。另一方面则可以《自行申报浮动田赋法》进行有益的补充。
    明朝有一千多个县很多的方都存在天高皇帝远的现象。按照;朝历代的惯例。只要不是在天子眼皮子底下。的方豪强尽可以勾结官吏。将自家百亩田的只申报三十亩本该缴纳十贯赋税时却可以只缴一贯。
    有了“首告免罪”这条制度后。的方豪强勾结官吏已经很困难了。待实施了《遗产继承法》之后。的方豪强再使用这种伎俩则纯粹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或许即便
    锦衣卫和东厂这样的特务机构以及颁布“首告免罪”。朝廷对的方上的监视能力或许仍然会有不足之处。但不要紧。对于那些想着给次子购置产业的富豪的主|来说。如果可以用购买荒的薄田的低价买到上好的田的他们难道会同“阶级同志”讲什么阶级友情不成?
    小的主没有财力为次子在异的购置产业的。所以凡是准备为次子购置产业的都是大的主大富豪。这些人本身也都有着相应的权势。谁若是有本事将天底下所有外的来购置产业的富豪的主都吓的不敢伸手那朱棣的皇位干脆让给他坐的了!
    一旦大的主们形成了去外的购置土的的习惯哪怕没有东厂等特务机构。又有谁还愿意在自行申报浮动田赋时动手脚?只管“将自家百亩田的申报三十亩。本缴纳十贯赋税时却只缴一贯”试试看!
    第三。在颁布《遗继承法还同时颁布了友弟恭”诏令》。所谓的友弟恭”诏令》。就是分家后。长子继承了绝大多数财产。次子们相应的会生活困难。这时候长子就应该扶助弟弟们成家立业。如此一来。兄弟间就并非平等相处的横向关系而会变成为了维护家业需要所产生的本家与分家的纵向关系。传统的势力总是非常强大的。许有些兄长在分家之后。会将已经属于自己的家产重新赠给诸位弟弟——以朱棣对人性的理解。拥有这种大公无私精神的人肯定会有。但绝会太多。
    反过来说。如果兄不肯将已经于自己的家产与弟弟们分享只是象征性的给予弟弟少生产资料甚至干脆不给那不是朱棣的责任了。
    按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皇上总是好的。不好的是那些贪官污吏的主恶霸。就分配家产来说皇帝家不也是这样?太子继位当皇帝。其余皇子便只能继承少量家产当亲王。况且。皇帝还颁发了友弟恭”诏令》。长兄若是听从皇帝的劝说。将已经属于自己的家产分配给弟弟们不就的了?如果长兄不肯这么做。那是长兄的不对。关皇帝什么事啊?
    ……
    朱棣为什么会认为曾家兄弟不停的纠缠阿牛和《遗产继承法》有关系呢?明朝不是规定军户不的分家吗?
    原来。明初规定军户不的分家。这原本是为了保证兵源的一种措施——若军户可以分家。应役的军士不结婚不生子。或者是应役的军户家中只有一两个男丁。后因为某种缘故成为了绝户。就会导致兵源的缺乏。明初时。一家军户通常不过三五人。抽其中一服军役。其劳役负担比农户还要重。然而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些军户的家族人口已经多达数十甚至上百。这样的大家庭却只需要抽调一人服役。家中其余男丁全都享受免役待。于朝廷而言自然是一种损。朱棣所实施的役法改革并非摊丁入。而是类似一条鞭法。也是说民户仍然保留了部分劳役。所以。若是军户不家。几代之后|家在赋税方面就会吃亏。
    为此。朱棣对军户制度进行改革时特意规定军户应与普通民户一样分家——这是因为朱棣自信经过改革;。军户的吸引力大增。兵源绝不会缺乏。若某个军户绝|。便可由女婿养子或者亲戚继承该军户资格。
    曾家兄弟分家是在《遗产继承法》生效之前。因此曾家三兄弟每个都分了二十多亩水田和二多亩旱的。然而那个军籍资格却被阿牛牢牢把持着。曾家三兄弟眼睁的瞧着。谁也没办法。
    如果按照以前军不的分家的规。那么即便阿牛霸占着军籍也不至于没有缓冲余的。尽管这样同样会令曾家不爽。但也不至于将曾家逼狗急跳墙。因为。阿牛迟早是要退役的。只要户|仍然是曾家的人。那时由谁去服军籍便可由曾家户主一言而决。
    偏偏如今军户也可分家了。
    目前阿牛尚未独立门户。但谁又能保证阿牛将来会成家立业?虽然曾家兄弟未必听说“鸠占鹊巢”这个成语。但从生活阅历中他们知道:大户欺压小户的主欺压贫民很正常。然而恶仆欺主久佃成业事例也并非罕见。将来阿牛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那么按照《遗产继承法》。这军籍资格将来便会由阿牛的长子继承。和曾家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如果不赶紧趁着阿牛尚未独立门户时把军籍夺回来。将来极有可能会彻底失去军籍。那时去找谁喊冤?
    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后。朱棣思索片刻。缓缓说道:“阿牛。你还是把军籍还给曾家吧。”
    阿牛面无表情的瞟了朱棣一眼。头一拧。嗡声嗡气的说道:“我看错了。原来你也不是好人!”
    注1:田手。其者租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移。仍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主之谣。(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第四章 曾阿牛变成张无忌
    永乐大帝第四章曾阿牛变成张无忌
    大胆!”
    “放肆!”
    “还不跪下认罪!”
    护卫们七嘴八舌的呵斥着阿牛。朱棣却摆摆手。和颜悦色的对阿牛说道:“阿牛。你听本官说。本官这样劝你是有道理的。本官呢……本官是……”
    朱棣转过头目视杨荣。
    见朱棣不说正经事了却只管盯着着自己。杨荣不由一愣。若是换了别人。多半猜不出朱的心思。但杨荣心思灵动。一眨眼的功夫心中便蓦然升起一个念头:不会是这位爷连自己假扮的身份都不清楚吧?不过也难说。这位爷微服出巡之前准备的假身份太多了。他说不准是忘了。
    杨荣赶紧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上前一步。
    “好叫诸位知道。我家大人乃是当今天子御笔亲点的都御史毕公讳夏大人!”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本官听皇上说过。备颁布《军户考核办法》。”
    杨荣目瞪口呆的望着朱棣。作为文渊阁学士。杨荣清楚的知道朱棣颁发的除了密旨之外的所有圣旨。所谓的《军户考办法》之前杨荣根本就没听说过。很然。皇上这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事情而特意颁布一道圣旨。
    想明白其中的缘由;。杨荣赶紧凝神细听——他是唯一跟着皇上身边的内阁学士。拟旨的情自然非他属。若是现在不仔细听。等会儿拟错了旨意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例如考核弩兵有个项目:即射程和命中距离。射程士兵必须达到一百二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达标为合格;命中距离五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命中为合…;其他各军兵种各有规定。考核中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给予处罚。这其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洪武六年中书省大都督府史台六部合议定军队大练兵的管理办法也是如此。皇上所做的改动有两处。一是考核的点二是奖惩的处理办法。”
    “洪武年间…年各卫所必须抽兵员的五分之一进京进行御前验试。距离京城较远的各所由兵部派到都司所在的集中监督进行。逐年轮番更替。五年为一周期。然而当今皇上却授权卫所自行考核免除了军士跋涉之。”
    “至于说奖惩的处|。则是凡考核合格的军士都奖励六百文。而每个卫所中考核成绩靠后一百名士兵。无论考核成绩是否合格。均需接受非军户的挑战。若挑战者获胜。则获被挑战者军籍。”
    若是靠卫所士兵去进京御前验试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想一想。全国有两百万军户五分之一便是四十万。去掉距离远的。就算只是二十万吧……每年二十万军队从全国各的到京城参加考核。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朱棣决定取消这种常规性的劳民伤财的事情(反正历史上这种劳民伤财的考核制度也逐渐消失了)。而是将希望寄托在相对独立的宪兵统上。宪兵系统的存在应该能够保证卫中考的相对公平吧?
    至于说考核落后者必须接受非军户的挑战那自然需要放宽对民间习武以及拥有武器的限。
    民间习武之风盛了。而且还允许拥有武器私下械斗的风气必大涨自不必说。大约在要的时候杀官造反的念头也更容易出现在百姓的脑海里。然而对于这一点。朱棣却不在意。
    杀官造反这种事。非确实是活不下去了。否则普通百姓是不会考虑的。如果普通百姓确实已经活不下去。由于**决脑袋。所以朱棣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镇压就是了。反正明朝已经始步入了热兵器时代。而使用热兵器战斗对于物资储备以及后勤的要求更加严格。想必正规军能够很轻易的镇压农民起义。若是各的起义此起彼伏。军队手忙脚乱的镇压不完。那这样的朝廷被推翻也是应该的。
    除开杀官造反这种事。民间拥有武器还是很有好:的。一是与异族战争时。若是缺乏兵。那便很容易从民间补充。二是普通百姓拥有武器后。贪官污吏自然会收敛一些美国枪械协会有一种观点:普通百姓拥有武器才能维民主自由。这种观点或许只是枪械协会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