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86章

永乐大帝-第86章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曾家兄弟在无法“说服”阿牛自愿放弃军籍的情况下。只的去寻站的百户告状。那名百户也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家伙。因此颇为忌恨阿牛这种潜在的威胁。然而因为户的态度。这名百户也不敢直接开销阿牛的军籍。不过。每次曾家兄来找他评理时。他却总是象打了鸡血一般兴奋。只要曾家兄弟来到站。他总会放|手边的事。去帮着曾家兄弟数落阿牛不该忘恩负义。
    最初阿牛总是忍着。但终于有一次阿牛忍不住了。便使用了自己最习惯的“肢体语言”。结果。百户立以擅自斗殴为由将阿牛狠狠打了十军棍。
    吃亏之后。阿牛吸教训。于是每天都爬到站附近的山坡顶上去练武。时不时的顺着大路朝北远眺那是曾家兄弟来此的必经之路。这些天来效果确实不错:曾家兄…次都是哭爹喊娘的顺着原路爬回去。根本就见不到百户。
    阿牛在山坡上不的练习着武艺。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他擦了擦汗。正准备回站。突然停了下来。阿牛凝神静听了一会儿。然后飞速跑上坡顶。这时。看到远处一支马队正缓缓向这边而来。
    在队伍的中间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的。是一位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他虽然只穿着平平常常的便服。但那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上却透着说不出的威严和高傲。中年人的护卫们也穿着便服。但们那虎背熊腰的身板和神气活现的架势。令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会是普通富户雇佣的镖师。
    阿牛稍一琢磨。然;扭头就跑。
    阿牛看到那支马队的同时。马队的人也看到了他。见他鬼鬼祟祟的扭头就跑。于是立即出两骑向阿牛追去。不多时。两名护卫便拦住了阿牛的去路。其中一名护卫冷冷道:“扔下兵!”
    阿牛有把握在极短时间内把这两个人打下马。可是想了想。最终还是扔下了手中的枣木棍。
    只一会儿。整支马便都围了过来。
    队伍中间的那名中年人打马向前。来到阿牛的面前。
    “你为什么要跑?”
    阿牛指着一里外的站嗡声嗡气的回答:“我是|个站的卒看到你们后猜想你们可能会是使站的贵人。所以准备跑回去通知大家做好准备。”
    中年人转过头面色不豫的瞥了眼身后那个帐房打扮的人。低声责问。
    “
    |出的什么馊主意!……就这么个傻里傻气的家伙都能|们是贵人!”
    房打扮的人一脸尬。当他正不知该怎么回答个问题时。阿牛却大声辩驳:“我看来傻但并是真傻!”
    中年人顾不上听帐房的回答重新转过头盯着阿牛。
    “你耳力不错嘛?我这么小声音话你也听的清。”
    阿牛挠着头呵呵傻笑。“我不仅耳力不错。眼力。力都比别人强。老爹说过。我天生就是吃当兵杀人这碗饭的子……”
    中年人听了这话。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不错这么一好身胚。是个当将军的料。”
    见阿牛笑的嘴角都咧到耳跟上了。中年人说道:“好了。不和你这浑人瞎扯了。带我们去站。”
    ……
    这个中年人。正是出宫微服私访的朱棣。
    历史上的永乐皇帝常勤奋。
    永乐初。他每天“四鼓以兴。衣冠静坐”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外朝处事完毕。还要处理宫中之事。“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曾敢自逸”。“诚虑天下之大庶之殷岂可须怠!一怠情即百废矣。”有人建议他务简默。他回答说:“人君固贵简默然天下之大。民之休戚。事之利害。必广询博闻然后的之。”“不如是不足以尽情。”因此他事必亲闻。他曾指责通政司“四方奏疏重务者。悉不以闻”。他说:“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虽细微不敢忽。盖上下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凡书奏关民休戚者。虽小事必闻。朕于听受不厌倦也。”他曾令人将中外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武英殿南廊。间暇观之。以熟悉政情。
    相较而言。穿越而的朱棣则逊色不少虽然朱棣指派小宦官每天早上将自己吵醒。“四鼓以兴。衣冠静坐”倒是一丝不苟的做到了。然而从骨子里讲。朱棣终究是个懒的家伙。退一步说。即便抛开性格不谈。只论对皇帝这份职业的理解。朱棣也并不苟同永乐皇帝的做法。他认为。作为一个皇帝不应该管|具体的庶政。真正需要的只是掌控高级官员的任命。以及充当最高的裁决者。
    刚刚登基那段时间是没有办法。
    首先。当时国内的反对势力仍未完全解决。“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若这时候怠政因而被反对派翻了盘。那便连性命也保不住。朱棣虽然骨子懒散。却也懒到连命都不要的程度。
    其次嘛。则是因为在当时的政治体制下。朱棣也|不出合适的帮手。靖难之役中。黑衣宰相道衍尽心尽力。然而待朱棣成功登基后。道衍却坚持要功成身退。按照太祖的训是不可以设置宰相的。因此朱棣也就没有强求。没有宰相的结果便:朱棣只的既当皇帝又当宰相。简直的比狗还累。
    第三个原因。则是因为朱棣所要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只能亲力亲为除非还有另外一个穿越者。否则那一系列改革能够给谁主导呢?
    如今情况总算有所好转。
    原先的中立势力对势力已经该安抚的安抚了。该流放的流放了。即便稍微松懈一|。皇位也不会被谁动摇。
    其次。如今朱棣已经将烦琐的政事基本交给了朱高炽。在文渊阁学士的帮助下。朱高炽国事的处理已经越来越熟练。除了不该仁慈的时候偶尔显出妇人之仁外。其他方面朱棣都非常满意。
    唯一令朱棣牵挂的便是一系列的改革。大致的思路朱棣已经向相关大臣详细交待过了。但变革旧制这种事却不是大方向把握正确就可以的。以王安石变法为例。王安石的出发点固然好。如果低层官员全都廉洁自律而且能够按照的想法正确行。那么王安石变法多半可以取巨大的成功问题在于。王安石的想法虽好。但下面执行起来却完全变了样。使的新法竟了害民之法。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朱棣自然需要不时关注改革的进度以及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
    按道理说。想要关注改革的进度以及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需要皇帝亲自出马。人家王安石进行改革时也不曾深入基层然而问题就在这儿。王安石派遣四多个提举官风行天下。自以为可以让的方官老老实的配合他的改革。但最终的结果却证明:他的各项改革推行到的方后。被的方官员以的方豪强七弄八弄。最后竟然大多变成了害民之法。
    朱棣自忖锦衣卫和厂的耳目遍天下。其作用绝不是那四十多个提举官所能相比的。但不亲眼看看。总归是还是不放心但事实上。关心改革的成效只是能够说出口的冠堂皇的理由。朱棣其实是因为在皇宫里待腻了。所以便出去逛逛。支持作者书吧!)
第三章 长子继承制度
    永乐大帝第三章长子继承制度
    朝有着路引制度。一大群人不明不白的走道儿是断|。因此朱棣便听了杨荣的建议。一伙人扮去苏州府贩丝绸的客商。朱棣自然是东家。杨荣扮成帐房。张辅和马三保扮成长随。伙计由侍卫们充当。
    前几天倒也没出什事。只是没想到。到了镇江却被这个卒看出了破绽。
    朱棣自然不至于为了保密行踪而杀人灭口。既然已经被卒瞧出了破绽。那就去站休息呗。反正当初朱棣准备了好几套方案。去站休息也不会暴露他的帝身份。
    到了站。杨荣便出相应的文|交给丞验看。
    官府文书是随堂太监黄俨亲自去部监制的文件。真的还要真。丞看后。虽然有些疑惑这群人为什么身着便服。却也没有多问什么。他赶紧恭恭敬敬的将文书交还给杨荣。然后便十几个卒拉牲口搬行李。打火造饭。
    镇江属于京畿。这个站原本接待惯了京官的。不一会儿便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了过来。
    虽然是出门在外。但该讲的规矩是讲。朱棣在里间用饭。马三保筛了一壶酒。在旁边侍候。
    朱棣刚刚坐下吃饭。就听见外面传来怒骂声。出门在外遇上纠纷本属正常。既然不关自的事。而且正在吃饭。朱也就没打算多管闲事。然而那怒骂声越来越大。而且骂了好半天还停止实在人食兴。
    朱棣不言声走到大堂。只见那个阿牛的卒正一脸木然的站着。阿牛的前面。一个瘦的象根竹杆的汉子指着他的鼻子不停的破口大骂。一旁一个百户装束的人则时不时的火上添油。
    那个枯瘦汉子用的是镇江方言朱棣听了半天。只隐隐约约听懂了“忘恩负义”“不要脸”“没良心”之类的词。对整件事却仍然没弄明白。
    想了半天不要领。朱棣干脆走上前去。问道:“阿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阿牛看了朱棣一眼。节蠕动了一下。却没有言声。
    这时旁边一个腿老兵走了过来详细的用官话向朱棣讲述了阿牛和曾家的恩怨故事。大概是因为朱棣气度不凡吧。同时也是因为那个老兵讲述的很客观很简略。因此那个枯瘦汉子和百户并没有打断他的话。
    待老兵讲完后。朱棣将视线移到枯瘦汉子的脸上。
    “是这么回事吗?”
    枯瘦汉子是曾家兄弟中的老大。也是如今曾家的户主。对这个军户资格最是热心。前些天阿牛守住曾家站的必经之路。结果曾家兄弟们挨了好几顿打。曾家老大并非记吃不记打的人。因此动了下脑筋。他想着阿牛顶多只能没事时守在那儿。吃饭时总会回到站。于是便选择吃饭的时间偷偷溜过来。果然这次曾家老大很顺利的找到了百户。然后约着百户前来痛骂阿牛。
    在朱棣的逼视下。曾家老大瑟缩了一下。然后梗着脖子指着阿牛说道:“我爹捡到这个兔崽子时他才十岁。不是我爹发好心。他早都饿死了!”
    因为是说给朱棣听的。曾家老大这次便换了半生不熟的官话朱棣倒也勉强听的懂。
    “我们曾家把他从十岁养到十三岁。俗话说半大|子吃死老子伙食费三年一共算五十贯钱。不多吧?到现在又过了六年利钱就按三成算。也不高吧?连本利算起来至少是一百八十五贯!”他好象拨算盘珠子。说又脆又响唾沫四溅。好歹也是我们曾家养大的。我们曾家没找你要养育钱已经是够仁义了。可现在你还霸占着我们曾家的军籍不还……满世界问问。哪里有象你这样不知好歹的畜生!”
    阿牛仍然一脸木然。只是脖子上的青筋已经很明显了。
    一旁的瘸腿老兵看不过去。指着曾家老大骂道:“你放屁!三年伙食费算五十贯。亏你的出口!你们曾家一个月只给阿牛三斗粗糠。满打满算三年也只给了三石六斗粗糠。五十贯是怎么算出来的!阿牛在你们家吃的比牛还不如。干的活却比牛还要累。明明是你们曾家欠阿牛的。阿牛哪里欠你们一一毫!”
    接下来。瘸腿老兵开始唠唠叨叨的向朱棣讲述阿牛刚到站时的惨状。
    “阿牛刚到站时。个子还没现在这么高。但也比我高一个头。而且骨架也极大。大家根就想不到他只是个才十三岁的孩子……”
    “……当时他真是瘦不象话。直就是皮包骨头……”
    “……他身上穿的哪里能够叫做衣服?根本就是破布条。连那话儿都遮不住……”
    朱棣摆摆手。止住腿老兵的话。
    公道的说。输理的是阿牛——虽说之前曾家苛待阿牛。而且将阿牛送去补役也是不怀好意。从人情上讲。曾家显然亏欠了阿牛。然而事情应该一码归一码。
    按明朝的军户制度。军籍是按户来算的。如果某一个军卒因故不能继续服役。那么该军户就应该再提供一名成年男子服军役。按照民间的传统。一户之内。重大的事情都
    户主说了算。按道理说。曾家户主。也就是眼前的家老大可以决定由谁去服军役。问题在于以前都是在役军卒提出申请。以自己年老体弱或者身有伤残隐疾什么的为由。然后才会换人服役。可阿牛任凭曾家兄弟辱骂。就是不提出退役申请。偏偏牛所在卫所的千户大人又欣赏阿牛。不肯开具阿牛“荏弱不堪服役”的证明——事实上即便讨厌阿牛。千户也未必会开这证明因为军中有着宪兵卫和锦衣卫专门抓军人的违法犯纪。由于缺少了必要的程。曾家老大虽说是户主。却也没办法自己兄弟顶替阿牛的位置。
    严格说起来。曾家弟不停的纠阿牛和朱棣不久颁布的《遗产继承法》倒是有些关系。
    朱棣对中国传统的等额继承方式深恶痛绝。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呢?纨绔子弟败家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有多子多福以及等额继承的传统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