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漠烽烟 >

第186章

大漠烽烟-第186章

小说: 大漠烽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东征西讨 第二十九章  再战
     更新时间:2010…9…6 16:09:00 本章字数:5852
     不久之后,被蒙古和金国联袂操磨得郁郁寡欢的老丞相徒单镒永远地脱离苦海了。抗战派失去了首领,尚书省揣摩圣意上书请求巡幸南京,金宣宗决议南迁,于1214年5月下诏通告全国。
     以赵肪为首的几十名太学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见朝中无人坚持正确主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集体上书联名请愿,尖锐地指陈了迁都的危害,希望朝廷放弃这个错误的决定。历史曾无数次证明学生闹事是很难成气候的。
     金宣宗借口大计已定,不能中止,假惺惺地对太学生们这种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爱国赤诚表示了高度赞赏,下旨慰问了一番便将学生们遣散了。于是留下庄献太子完颜守忠镇守中都,任命平章政事完颜承戟右丞相、定国公、都元帅,任命左丞相抹然尽忠为申国公、左副元帅辅佐太子防守中都。安排停当之后,金宣宗率领六宫急匆匆地逃到南京(今开封)去了。
     那么这位担负着镇守中都重任的完颜承晖,何许人也?咱们先从《金史》101卷《完颜承晖传》调一下他的档案看看。
     完颜承晖字维明,曾用名福兴。喜好学习,饱览贯通经史书籍。
     在完颜承晖负责给皇帝看大门的时候,金章宗(完颜璟)半夜降诏命令开城门放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觐见。
     吾也蓝很嚣张地敲门,说:“快快开门放我进去!圣上急着要见我!”
     完颜承晖心平气和地说:“你趁早回去吧!我是不会放你进去的!”
     吾也蓝大怒,威胁道:“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近侍局使(官名)而已,胆敢违抗圣旨?快快开门,本官大人有雅量,就不予以追究了,否则圣上怪罪下来,我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完颜承晖却撂下一句:“天怪冷的!别在门外傻杵着了,劝你回家睡觉去吧!”,说罢自己便回去睡了。
     二天皇帝问罪,完颜承晖解释说:“在世宗(完颜雍)时吾也蓝因为犯罪被轰出宫廷,陛下应该亲贤臣远小人,不应该召见这种为非作歹的人。”
     章宗称善。不久提拔他为兵部侍郎,兼任右补阙。
     在他任提刑官之时,相当有官威,豪强*奸民畏惧收敛都变得乖乖的,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后来他改官知大名府,召入中央为刑部尚书,兼知审官院。在进行官吏政审考核之时,他毅然上书驳奏说:“余里痕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突出政绩。由于余里痕是平章政事徒单镒的外甥,所以他被越级破格提拔为织染署直长,不能不引起非议。”
     皇上听从了完颜承晖的建议,把徒单镒召来狠狠批评教育了一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完颜承晖与徒单镒的私交不错;织染署直长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官,只是一个随朝八品官而已。
     后来,他改官知大兴府事,金章宗宠信的权宦李新喜兴冲冲地跑来想要借官乐队讲讲排场。完颜承晖一口回绝,李新喜跑到皇上面前去告黑状,结果金章宗把小李子批评教育了一番,对刚直不阿的完颜承晖更加赞赏。
     当地的豪强地主强夺百姓种植水稻的水利,被告到了完颜承晖这里。豪强用重金贿赂了元妃的哥哥左宣徽使李仁惠。李仁惠派家丁去找完颜承晖请他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照顾照顾豪强。完颜承晖当着家丁的面命人扒下豪强的狠狠打了一通,然后笑咪咪地告诉家丁说:“我已经看在李大人的面子上,照顾过那小子了,你可以回去复命了。”
     金朝讨伐宋朝时,调任山东路统军使。山东强盗(也有可能是指农民起义军)猖獗。等战事结束,强盗头目渐渐接受招安投降,但有一些强盗却潜藏到了泰山的山岩洞穴之中。按察司提出了一个相当雷人的剿匪妙招。
     被后人誉为金末剿匪两大雷人妙招之二。这个妙计是这样的:调发数万人上泰山将树砍光,那么那些强盗就没有藏身之处了,犹如秃子头上的虱子,那时再想逮到他们岂非易如反掌?
     金末剿匪一雷人妙招是由创意天才术虎高琪大师灵感突发提出的神来妙计:反贼占山据险,不如征发数万民工日夜加班争取在三五年内修建一堵高墙把他们围起来,那些贼人被困在山上,用不了多久就乖乖地投降了。
     对这条滥用民力、砍伐森林、破坏环境、聪明绝顶的剿匪妙计,完颜承晖坚决反对,并上书奏道:“泰山是五岳之首,称为岱宗。君王在这里祭天,承应天命,封禅告代,咱们目前没有封禅泰山的能力,但也不至于把山上的树木全都砍伐光吧?这不相当于把泰斗名士脑袋上的头毛全都镐光吗?就算将泰山上的树木全都伐秃,强盗也会流窜到其他山里去。天下的山那么多,难道全要剃成秃子吗?”于是这条妙计胎死腹中。
     贞佑初年(1213年),召入朝中拜为尚书右臣。接到诏令后,他当天启程入朝,把老婆孩子留在沧州。不料不久之后沧州城被蒙古军攻破,他的老婆孩子都不幸罹难了。
     完颜承晖生于富贵之家,平时却像贫寒百姓一样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他喜欢在书房里悬挂司马光和苏轼的画像(注意:宋、金可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并对人说:“司马先生是我的老师,苏东坡先生是我的朋友。”
     在金宣宗决议抛弃中都南迁后,由赵肪牵头的几十名太学生联名上书请愿。
     签押房内,完颜承晖劝慰赵肪等人说:“皇上御览了诸位的奏章,对尔等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
     书生天真地问:“那么,国都不再南迁了吗?”
     完颜承晖:“啊,皇上南巡,命太子阂等留守,并不是要放弃中都嘛!”
     赵肪等人质问道:“既然皇上不想放弃中都,为什么还要南迁?”
     一学生冲动地揭露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耳!”
     另一学生情绪激动地反问道:“皇上的命是命,百姓的命是粪土吗?”
     “大胆!反了你们?”抹然尽忠拍案而起,威胁道:“奉劝你们这些书呆子赶快让百姓都给我散去!否则,我的兵士打不过蒙古人,还打得过你们?”
     赵肪慷慨激昂地说道:“你好威风啊?抹然尽忠大人,既敢上书皇上,我等就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完颜承晖劝解道:“诸位冷静!大家都是为国为民,何必剑拔弩张?!赵肪,此事大计已定难于更改了,诸君就遵从圣意吧!“
     赵肪反驳:“事关国家存亡,焉能听之任之!”
     完颜承晖好言相劝:“君等大义凛然,承晖十分敬重。在下奉旨留守中都,尚需诸位鼎力相助。若执意对抗,惹怒龙颜,岂不……”
     太学生亢奋地嚷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完颜承晖站起来,情绪激动地说:“我等生死何足挂齿,社稷存亡却事关万民安危。徒单丞相因反对迁都已经忧愤而死,假若我等再无谓牺牲,谁来守卫中都啊?!我完颜承晖之所以隐忍不言,绝不是为了苟延残喘。苍天明鉴:为中都百万黎民耳!”
     赵肪等人热泪盈眶,低声说道:“走吧!”为国请愿的热血太学生们缓步走出大堂。
     完颜承晖以手掩面,浑身颤抖。
     深秋大大草原一片萧瑟,草木枯黄。
     一对满载着战利品的车对缓慢的行进在这枯黄的草原中。这是一只隶属于黑龙江万户区的运输车队,他们正要返回黑龙江,把从前线将士们手中换来的战利品运回黑龙江,车队总共有十两大车,百十来个青壮护卫,又一个百户统领。
     车队的护卫都是由普通青壮民夫组成,单看他们身上那各式各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些端倪出来了,他们手上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只有带队百户身上的披甲尚算齐整,有一股百战沙场老将的风采,身上的气势极其惊人。
     只不过此时的队伍有些歪歪斜斜,各个有气无力的摸样,懒洋洋的任凭着马匹向前移动,一点也没有一个正行。带队的百户也不理会这些,也是懒洋洋的骑在马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呼喝两声。
     也是,这里可是蒙古的腹地,以现在蒙古军队的赫赫声威,有谁敢来这里打主意,活得不耐烦了吗。
     可是,外敌是没有了,可内鬼呢,这个可是防不胜防啊!
     正当车队百户无精打采之际,在他身后不远处,几个壮丁正有意无意的奏在一起,神色有些诡异的窃窃私语。
     “大哥,这样做不太好吧,要是被抓住了,那可不是开玩笑的。”一个满脸落腮胡子的大汉有些畏缩的说道。
     “胆小鬼,怕什么。”被一群手下有意无意围在中间的一刀疤炼大汉低声怒斥了一句,转脸由阴阴的冷笑了一声:“怕什么,富贵险中求,何况小王爷早已经答应了~~~~~”
     半夜,在车队驻扎的营帐里,百户长的大帐外面,几条黑影慢慢的摸进~~~~~
     “什么人~~~~~啊~~~~~”
     金宣宗拖家带口稀里哗啦地往汴京搬家,走到涿州良乡时,害怕从驾护卫的契丹仭坎蛔。罱确⒎鸥堑恼铰怼⒈鳌㈩淄惩成辖桑缓蟠幽母鼍吹墓怨缘鼗啬母鼍槐吡箍熳湃グ桑∑醯ぞ逄欤芫葱忻睿┍淦鹄瓷绷吮揪晡龋ㄖ富庸伲祈酱鸬热宋В岫颖被怪敝钢卸肌
     负责留守中都的完颜承晖接到事变的消息后,火速派兵扼守卢沟桥,企图防止叛军北渡。斫答同塔塔儿部联合,派1千人从渡口渡河,绕道守军后边,前后夹击,守军大败。契丹仭檬ぷ坊鳎雷吡耸厍沤鹁穆砥ァ⑽淦骱土甘场9藕螅智雷吡朔拍猎谥卸汲墙嫉穆砣骸⒀蛉骸K堑故峭τ凶灾髅挥腥スゴ蛑卸迹桥沙隽讲θ朔直鹑ハ虺杉己骨虢岛屯闪舾纾ǜ罹萘啥木В┝纭
     大草原上,怯薛歹向成吉思汗禀告说:“大汗,我们派往宋朝的和亲使节,被金国扣留了。”
     “哦?金国皇帝的胆子大起来了嘛!”
     怯薛歹补充道:“金国的新皇帝迁都到南京了。”
     成吉思汗索了片刻,说:“有这两条就足够了!我要用马刀教训教训那个不讲信义的金国皇帝,敢忽悠我?是要流血的!”
     1214年六月,回家休息了不到半年的蒙古军二次讨伐金国,由古北口进攻景州、蓟州、檀州、顺州等地。
     金宣宗听说蒙古军再度攻打中都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召太子南逃。应奉翰林文字完颜素兰反对召回太子,术虎高琪:“不把太子召回来,你敢保证他的安全吗?”完颜素赖:“不敢保证!但有太子坐镇中都,守军和百姓心里踏实,万众一心固守中都。安史之乱,唐明皇幸蜀,太子留在灵武鼓舞军心,指导全天下抗战,最终平定了叛乱。”金宣宗不顾天下得失,只顾及骨肉之情,执意将太子召回身边。
     七月,金太子完颜守忠逃离中都回到汴京。皇帝、太子先后逃离中都,被抛弃的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中都陷落在所难免。
     当时,蒙古军攻城掠地的目的基本上还是抢劫人、财、物。一旦遇到抵抗,攻陷城镇后,就毫不留情地血腥屠城。(当然烈度不如历史上那么大)
     在一个小县城的广场上,数千嚎哭的村民被叫嚣的蒙古兵驱赶过来。
     成吉思汗斜倚在胡床上看着自己的军队驱赶这些惊慌失措的俘虏,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四个儿子站在他的身后。这回他还特邀一位嘉宾——明安将军前来观摩。明安就是那位在野狐岭之战前夕被派去给蒙古军泄密的契丹人。
     成吉思汗兴致勃勃地说:“来来,明安将军,你来看一看我怎么处置这些奸民。”
     明安困惑地问:“这些人好像是城中的百姓?”
     成吉思汗说:“不错,可他们在金兵逃跑之后竟敢拿起锄头镰刀擀面杖对抗我蒙古大军!那他们就是军人。”
     纳牙阿的骑兵已经把百姓赶到小广场中心包围起来。
     纳牙阿驱马到他们面前高声宣布:“听着!凡是木匠、铁匠、瓦匠、小炉匠、银匠、瓷器匠、篾匠、箍桶匠,总之,会手艺的都站到这边来!”
     百姓们犹豫了,站错队可是要掉脑袋的啊!纳牙阿又重新宣布一遍。
     明安问耶律阿海:“阿海兄,这是要干什么?”
     耶律阿海压低声音说:“除了工匠送回蒙古草原之外,其余的一律杀掉!”
     今天天气不错,成吉思汗心情也不错,他问四个儿子和周围的将领:“你们兜说,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什么?”众人都不吭气,成吉思汗点将道:“镇海,你以为呢?”
     镇海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