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44章

大明官商-第44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师前两日已将画成的草图送到福州,冯虞拿了来仔细看过,与所想已相差无几,只是此时开工,做不得几日便要过年,开工之时只能留待来年。
  吃过晚饭,冯虞思虑再三,决定先与采妍交待杨云之事。若是采妍点头,母亲那边想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只是这话怎生说出口?在院里转悠半天,冯虞方才叫过采妍。“依妍,这几日我不在,家里都好么?”
  “好啊,店里家里都好。这些时日,我与忠叔日日在店中看着,家里有依妈照料,都无事的。对了,昨日梁公公派人来寻你,想是有正事吧。”
  “啊?可说过是何事?”
  “不曾说,只嘱咐哥哥你一回家便找他去。”
  “哦,明日再理会。依妍,这两次我去漳州,结实了一个海商。记得过年前几日跟你说过店里干仗那事么?”
  “记得呀。你与三兄妹一起痛打地痞。对了,那家伙现今如何了?”
  采妍又打岔,冯虞哭笑不得,只能耐着性子分说。“那家伙,京师靠山一倒,便放出来了。往日吃他苦处的,日日堵在门口,见了便打。衙门也盯着,逃都无处逃。可见为人凡事不可做绝,鼎沸之时便需想着退身步。”
  “可不是么。依虞哥哥,在寿山那边买地起屋,可是为了退身之用,远避众人耳目。”
  “呃,”冯虞一愣,这丫头倒是能想,不过也还说得过去。“也是这么说吧。北边有句俗话,莫将鸡蛋搁在一个篮里,也是此理。对了,方才说那三兄妹,便是那海商儿女。这位在海外做得好大生意,还想着在外岛与我合股再设个工坊,出产专供外番,获利必定丰厚。”
  采妍一下笑了。“依虞哥哥,这又是一个鸡蛋了。”
  “正是。依妍好聪明。不过,那海商有个条件。”
  “啊,什么条件?”采妍嘴角一动,心里没来由的便是一紧。
  “要我娶他女儿,日后与你做平妻。说这唤作联姻,生意方才做得长远。”说这话,冯虞语气虚了许多,两眼不住偷瞧依妍。只见这丫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半晌嗫嚅了一句:“什么叫平妻?”
  “就是两个都是正妻,没有大小妻妾之别,只以年岁大小论姐妹。”
  “什么叫联姻?”
  “知道昭君出塞么?”
  “嗯。”
  “这便叫联姻,两家结了亲家,便不易生分、纠纷了。”
  “依虞哥哥应下了?”
  “没呢。可也没推,想听听你与依妈的意思。”
  “那白日里怎的不曾说与依妈?”
  “这事若说吃亏,只依妍你一个,自然需先问你。你若不愿,也不需问依妈了。我直回了此事便了。”
  听冯虞这等话,采妍脸色方好些,依虞哥哥心里头还是她最大。只是想了又想,采妍着实不知该说是还是不。
  在采妍眼中,冯虞是个有能耐更有定见的大丈夫。那海商女子在冯虞心中只怕也有些地位,否则按他的脾性,早一口回了。不过自己份量更重,毕竟是相扶持共患难,一路走来的。若是今日一个“不”字出口,想来依虞哥哥回头便会推却此事。按着本心,采妍自然是想着一气说上十个“不”字。哪个女子愿与他人分享丈夫?只是“不”字好说,其中厉害却不能不掂量几分。
    正文 第六十二章 亏欠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15 本章字数:2316
  虽说平日里采妍有些个没心没肺,那只是冯虞撑起家业后无忧无虑,自然是没了压抑牵绊,只余赤子之心少女情怀。可采妍自小也是吃过苦受过罪的,在冯家这商贾人家这么多年,世情风浪见过不少,也学着有些计较。别个还好,真犯难的便是两条。
  一个,如今殷实人家哪个不是三妻四妾,想来自家日后也必是如此。也有一两家从一而终的,可是世间风评,皆赞丈夫专情,可是对妻子却是另一个说法,便是“善妒”。采妍好歹识得几个字,也念过《女经》,“三从四德”便如天条一般,“妒妇”两字沉得背不动。
  再有,这毕竟不是一桩单纯婚事,事关两家一笔大生意,此事若由自己一语搅黄,日后一旦家中再有什么变故,少了这个篮子无处腾挪,难保依虞哥哥不会回头暗生埋怨。
  只是就这么点头应承下来,采妍实是心有不甘。“依虞哥哥,那杨家女儿是个什么脾性?”
  “那女子名唤杨云,比你略小几月。为人倒是直心肠没心机的,心底什么事脸上皆是一望可知,是个好相处的。”
  采妍听了这话,点了点头,又呆立着不再言语。冯虞知道她心中挣扎,此时不知该说什么来安慰,想了想,回屋取了件袍子,给采妍披上。“夜了,场院里凉,先回屋吧。有什么明日再说罢。”低头一看,却见两滴清泪已是从采妍眼角处漱漱地滚落下来。
  采妍也不搭话,伸手拽过冯虞的胳膊,揽在怀中,又将小脸靠在冯虞膀子上,肩头耸动,“呜呜”地哭了起来。“依虞哥哥,若有一天不要采妍了,她可怎么活?”
  冯虞一阵心酸,另一只手轻抚采妍的秀发,“依妍,莫哭了,回头我将这事推了,这辈子只守着你。”
  采妍抬起头,抽噎着说道:“有依虞哥哥这话,采妍便知足了。这事你应承了吧,依妈那边我去讲。要做人妻,便得为这个家多想着。只是一条,姐姐妹妹的名分可得定下。”
  “这个你且放心。还有个先来后到呢。再有,日后内院事务也归你管着。杨云那脾气,叫她管她都不耐。”
  第二天早上,冯母将冯虞叫到屋中。“你们儿女一辈的事情,自己料理清楚,我也管不得那许多。只是有一件事得提点你一句。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这些年来见过许多,采妍自小跟了我家,没享想过什么福。今后须得好好待她。”此事便这般定了。
  当天中午,冯虞吩咐人快马传信杨家,承应明年三月春暖花开时节行媒聘之事。下午家中交待一声,便往梁裕府上去了。
  见着冯虞,梁裕满脸是笑:“冯虞呀,你可来了,几时回的福州?”
  “昨晚上回来,看天色迟了,没敢打搅,今日特来请安。”
  “好,好,你可知咱家寻你来是为何事?”
  “看公公满面春风,必是好事了。”
  梁裕忍不住仰天大笑。“是好事,大大的好事。那日听你的主意,特使快马入京给刘公公道贺,那三万两往上一递,听说那刘公公嘴都合不拢了。想来外地的孝敬,咱们算是头一拨,份量也够足了。前两日京里传下旨意,咱们这工坊已定为官坊,圣上亲自赐名‘朝阳坊’。户部每年拨下七万现银工本,贡物么,每年磨漆器具大件三十六,小件三百,各式精制折扇三百只。咱家算了算,单这一项,每年净利就是三万。官坊制品不得外流,回头咱再起个民坊的号,多造的便以此名号行销。”
  “真真大好事呀。”冯虞听了也很是欢喜。
  “还有呢,圣旨上许下一条,但凡工坊所需,准咱们于闽省内随意调拨征用。嘿嘿,这才是大头。”
  冯虞听了这个大吃一惊,这一条可是太厉害了,什么叫随意调拨征用?例如工坊立个名目,说要扩建厂房,调上好原木五千根,实用五百根,剩下四千五往外一卖,少说也是二千两纹银进账,以此类推,可说是不折不扣的摇钱树聚宝盆了。官商做到这等境界,已近乎登峰造极了。
  那梁裕一拍冯虞肩头,“想什么呢?民坊名号可曾有好的?”
  冯虞稍一琢磨,说道:“那官坊名号是圣上亲赐,这民坊名号也得应着这个,依我看,不妨叫做‘天赐坊’,公公若是有门路,请圣上御笔亲书一块牌匾,往院门口上一挂,那得有光鲜,甭管何人,进门矮三分。”
  “好主意!”梁裕听了大喜,“冯虞啊,工坊能有今日,大半是你的功劳,日后咱们红红火火做起来,少不了你的好处。哦,我看你也去锦衣卫衙门那边转转,听说那头也有你的好处下来,说不定诏命已经到了。”
  冯虞听了,便告辞而出,转头往千户所去了。出差回来,本来也该向杨雄通报情况。
  到了杨雄书房门口,冯虞扯着嗓门喊了一声,“千户大人,冯虞求见。”
  听见里头茶杯搁到桌上的声音,紧接着才是杨雄的话音传出。“冯虞来了?快进来吧。”
  到里头一看,此公已将茶杯搁得大老远,在书案后头正襟危坐。冯虞上前见礼,“大人,这一趟行得还算顺当,兴化、泉州、漳州三府的分店年前当可齐备,年后便可次第开张。孙展、曹荣、杨文理三人也都已通晓事务,很是得力。”
  “很好,此事便多劳你费心了。”冯虞听着奇怪,这口气,当是与同级商谈时的口吻,杨雄平日可没这般平易近人啊。却听杨雄说道:“来钦使了,你不在无法宣旨,咱们这就准备接旨吧。”
  摆设香案已毕,差人请来钦使,两人面北背南齐齐跪倒接旨。那太监取出圣旨高声宣读,意为福建千户所竭忠尽智,破教匪案有功,圣谕厚赏杨雄千金,世袭锦衣百户;擢冯虞为福建千户所从五品副千户,世袭总旗,另授密折专奏之权。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大舅哥来了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15 本章字数:2259
  杨雄、冯虞两人谢恩叩头接过圣旨。杨雄取了一封银子塞给传旨太监,“有劳公公不远万里前来传旨,这个……”
  那太监想来常干这差使,很麻利地接过红纸封颠了颠,塞进袖筒,回头朝两人一拱手:“恭喜两位大人,得立奇功圣眷正隆,日后还请多多关照。”杨雄、冯虞赶忙客气一番,杨雄又令人摆下盛宴,好生款待一番。
  待那太监酒足饭饱回房歇息,杨雄转头对冯虞说道:“贤弟果然了得。这才一年出头的光景,便连升四级,只怕历代锦衣卫中人无出其右了。”
  冯虞赶忙摇手,出语恳切:“杨大人,若不是当日大人简拔冯虞与草莽,哪有今日荣宠。这等大恩,冯虞断不敢相忘。”
  杨雄笑了笑:“贤弟如今与愚兄共掌福建一方,不必再以大人相称,若是看某家顺眼,便称一声兄长便是。今日这旨意,虽将我杨雄放在头上,可某家心中有数,这教匪反逆一案,不过是寻常案子,当不得如此厚赏。只是贤弟朝中门硬,顺带拉了愚兄一把。说起来,还是沾了你的光哩。”
  冯虞忙说道:“杨兄哪里话来,忒地羞煞人。冯虞的本事也就是做些偏门,日后总还是兄长掌舵,咱们同心尽忠报效圣上朝廷便是。那冯锦记也是如此,原先约定不变。”
  杨雄见冯虞言辞恳切,大喜,一拍冯虞肩膀:“好!当初便没错看贤弟,来人,添酒!”
  ……
  数日后,冯虞正在工坊主持新来工匠培训之事。叶如荫之前一气将周边十来个院落一并征下,地盘转眼大了两倍有余。新来人手也有大几十,如今工坊可是兵强马壮。前些时日梁裕、叶如荫又联袂巡视了一回,又是加菜又是分红包,工匠们更是士气高昂,正是可用之际。只是新来的这些个技艺上还差得远,须得用心传授方能早日上手。
  正忙活着,门口进来一人东张西望。冯虞听着响动回头一看,是家仆冯义,这小子来干嘛。如今冯虞府上已有四个小厮冯忠、冯义、冯谦、冯谨,四个丫鬟鸣翠、烟柳、漱雪、馨眉,分值内外院。伙房里头还有两个妈子,加上忠叔麾下一个马夫兼杂役、一个车夫,院子都显着有些挤了。如今忠叔正满城转悠挑房子呢。
  那冯义这会儿也瞅着冯虞了,赶忙过来。“少爷,家里来客了。漳州府那边过来的。忠叔打发小的赶紧过来寻您。”
  哦?漳州来人,莫不是杨家过来的?想到这儿,冯虞点手叫过一个匠头,交待一番,扭头招呼冯义,“走!”
  回到府里,进了正堂一看,来的不是旁人,正是未来的内兄——杨风。“杨兄!”冯虞招呼一声,抢步上前。杨风抬头一看,原来是准妹夫,一撑扶手站起身来,大笑着又是个熊抱:“哈哈,妹夫,可见着你了。”
  两人对面落座,冯虞叫丫鬟看茶,随后问道:“杨兄这回过来可有何事?不会是专为我与阿云而来吧?”
  杨风冲奉茶的丫鬟点了点头,回道:“这是一桩。我爹吩咐,让我登门与妹夫定下定亲明细,年后说到就到,有些事该提前预备了。第二件,便是亲来看看妹夫那别院究竟要备些什么物料,还缺什么。日后我妹子可是要入住的,自然也是自家事务了。无论要什么,听我爹那意思,只管拉单子,杨家一并筹办,总要赶在婚期前帮着弄起来,还得好。第三么,是我自己的主意,到妹夫你那工坊里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日后妹夫必是常住福州府,澎湖那边只有我这大舅哥自己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