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43章

大明官商-第43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倭乱一生,江南数省防军一触即溃,以至留下“纵横来往,若入无人之境……而官军素懦怯,所至溃奔”的记载。
  一回生二回熟,再入杨府花厅,冯虞对着那满墙的宝贝疙瘩,冯虞可就没那般大惊小怪了。冯虞与杨家兄妹稍坐了片刻,杨万荣笑呵呵地从后头转了出来。“方才有些个杂事亟待料理,让贤侄久等了。”看他那神色,一脸的春风得意,想来必是又有大买卖落定。
  “世伯太客气了。看这样子,想来是又有斩获了?”
  “呵呵,我也不瞒着贤侄,前些时日快船通报,九月间我的船到南洋收香料、硬木,在巴达维亚遇着西番红毛夷,瓷器、绸缎,有多少要多少,前两日已放船南下,如今还要再调货。”
  “哦!有这等事?”
  “不错。只是夷话难懂,比划了个半天,总不是办法。”
  冯虞琢磨,此时到来的所谓西番红毛夷,若是依着史书,当是葡萄牙海商。早在十四世纪初,葡萄牙便开始海外扩张,1481年若昂二世即位后很快就派船远征。1498年5月20日,达&;#8226;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欧洲至亚洲的航线。东南亚盛产香料,葡萄牙海商逐利而来,也在常理之中。
  这会儿,杨万荣的话题又转了。“贤侄,上回你所言那几条,老夫可是声声入耳。自你走后,我便遣人便寻外岛,寻一落脚根基。如今,我已选定一处。”
  “是何所在?”
  杨万荣没吭声,从架上取下一支卷轴,放在桌上摊开,手指一处,这才说道:“便在此处。”
  冯虞凑上去一看,瞅这方位,竟是台湾海峡之中偏台湾的一处群岛。“澎湖?!”
  杨万荣捻髯微笑。“正是。澎湖大小三十六岛,住民数千。当初,官府沿元制,设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禁海后裁撤,初时常有官兵巡哨,近百年来早已荒疏,如今此处已是无主之地。不过,岛上居所、水利、城寨完好无损,正可为我所用。老夫已派得力之人率众登岛开辟,来年即可万事皆备。那时,贤侄说不定便要到那处寻我了。”
  冯虞听了大喜,前生看史书,澎湖巡检司裁撤之后,澎湖诸岛渐成海匪倭寇糜集之地。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曾载:“澎湖一岛在漳、泉远洋之外,邻界东番……国初徙其民而虚其地,自是只为盗贼假息渊薮,倭奴往来停泊、取水必经之要害”。如今杨万荣若能控驭澎湖,遥制台湾,或许日后便不会生出荷兰据台这一幕了。
  杨万荣接下来的话却大出冯虞意料。“贤侄,若是澎湖一处基业成了规模,单是开通商港,陆上大片地盘不做些营生却也可惜了。听说你那工坊如今已是官坊,原先供货安排只怕由不得你了。老夫有个想法,不如与贤侄在澎湖再起个工坊,做些磨漆、折扇,专供东瀛、南洋、红毛夷,必定可获厚礼。你意如何?”
  “这个……”冯虞只觉着心里突突跳得厉害。按杨万荣所言,如此操作,获利之厚可以想见,而且这处生意操之在我,不必受官场约制。可是如此一来,这勾连私商的名分也是坐定了,日后会不会生出何等祸端,着实难料。
  看冯虞陷入长考,杨万荣也不说话,品茶静候。边上杨风见老爹如此,也如老僧入定一般,眼观鼻鼻至口口问心,一言不发。杨雨素来不将这等事放在心上,眼睛直勾勾盯着博古架,不知又在打哪样东西的算盘。杨云却是一个劲地朝着冯虞打眼色努嘴巴,想催着冯虞赶紧应下来。只可惜冯虞此时一门心思计较得失,这番举动显然是纯属浪费表情了。
  半晌之后,冯虞抬头望向杨万荣,“这生意,做得。只是有些事项,须得小心。”
    正文 第六十章 搂草打兔子,工料有着落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14 本章字数:2379
  杨万荣立时将茶盅搁在桌上。“哪些事,贤侄细细说来。”
  “其一,小侄不可抛头露面,传了手艺给那些个工匠之后,澎湖能不去就不去。其二,这些货品万不能让外人得知产自澎湖,更不可流入中土,免生祸端。其三……其三,世伯需多募勇悍,精造巨舰,若能独霸西洋生意,获利将远胜而今,又可防着小人生出歹意。”
  杨万荣“啪”一声猛拍桌案,长身而起。“贤侄说得是,杨家便依此行事。”
  冯虞又说道:“小侄曾听闻红毛战船上有巨炮火铳,威力远胜我大明。世伯不妨令人重金求购,若能雇来工匠自产那便再好不过。商人重利,依小侄想来,那红毛夷必肯应允。”
  “哦?还有这等事。若是如此,便是花费万金又有何妨。”
  “世伯还可选那伶俐之人,与那些红毛夷多打交道,学些夷人话语,日后通商自然方便。”
  “好,好。”杨万荣连声应承下来,又转向杨风吩咐道:“方才所言可记牢了?你这便召集管事、执事、船主,晚间议事。还有,澎湖建工坊一事,便由你担了。凡事须听依虞贤侄吩咐,所需银钱不问多少,直往总库提领便是。”
  “是。”
  又是同上回一般,该说的说完之后,杨万荣提前走人,由着几个年轻人自己个儿胡闹去。在月港一带也玩不出何等花样,无非是钓鱼、吸水、吃个海鲜什么的。只是四人凑在一块儿,做什么都热闹。拜计划生育之赐,冯虞前生是个独子,穿越之后依然如此,一直抱憾少个兄弟姐妹,几番与杨家兄妹玩在一道,竟是生出一缕手足亲情。只是若与杨云独处,哪怕只是片刻,却又有些不自在。想看又不敢看,无事偏又想着找些话题胡乱说几句,说什么不打紧,只想说着话便好。
  那杨云又何尝不是如此,四人同在时不时便喜欢作弄下冯虞,私处时却是喃喃不知该说些什么,两眼死死盯着脚尖,手指头别在一块。
  厨子整的吃腻了,这天冯虞弄了块铁板,架在火上烤着,上头刷上菜油,边上备了各式酱料。杨家兄妹在边上看得一楞一楞的,杨云忍不住问道:“依虞哥哥,这是作甚?”
  冯虞取了料理好的鲜鱼,往发烫的铁板上一搁,扭头答道:“烧烤。”
  烤黄鱼、烤鱿鱼、烤海蛎、烤对虾……这等吃法着实新鲜,口味与平日捞、蒸、煎、炒大不相同。杨家兄妹这一回可是大快朵颐。杨风杨雨转眼间满嘴流油,一边吃着一边大声夸赞。杨云却莫名其妙地骄傲得不行,“依虞哥哥就是厉害,要不那大食堂如何开得。”看那架势仿佛两位哥哥夸的是她自己。
  吃得半饱,三人看冯虞做得简单,也都各自捋胳膊挽袖子动手玩上一回,杨风平日里最是稳重,此刻也是放开情怀肆意笑闹。这下子改做三个脑袋扎在炉子前,冯虞一人在边上吃个痛快。
  半个时辰下来,一个个都吃不动了,杨雨更是揉着肚子直哼哼。几人仰在躺椅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冯虞说起这次回去便要在山中盖别院,杨家兄妹一个个都来了精神。
  “依虞哥哥,你这庄院几时能好?我……我们都要去玩的。”
  冯虞想了想,“即便工料齐备,也需一两年光景,这还是省着说的。慢工出细活,这事急不得。嗯,若是完工,定要请你……你们好好过来玩几日。”
  说到工料,杨风一拍大腿,说道:“要盖庄院,定要不少木石料。我家多得是从南洋、天竺等地贩回紫檀、黑檀、酸枝、黄花梨等上好名木。我爹还有个叔伯兄弟,在惠安县有好大石雕场。惠安石雕可是有名的,所谓‘南有惠安,北有曲阳’,论到精雕细琢那是头一等。我那堂叔场子里可有几个老师傅,手艺炉火纯青,什么圆雕、浮雕、影雕、镂空雕,不在话下。兄弟,你那边用得着什么,一封书信,要多少拿多少。”
  冯虞一听大喜。“不想还有这等好事,既是如此,我也不与自家兄弟客气,回头便发信。只是全不收钱,我也过意不去。本钱总是要的,不然,兄弟我可是不敢生受了。”
  杨风一笑。“行,行,便依你。”心里却说,这本钱多少还不是我说了算。
  呆了三天,冯虞想着漳州府城里还得回去查看一番,庄院的新图也该出来了,下午便寻着杨万荣告辞。进门一看,这位爷真是好兴致,拿本书盖在脸上正迷糊呢。冯虞咳嗽一声,说道:“世伯,没扰着您吧?”
  杨万荣慢慢取下书本放在桌面,冯虞偷眼一看,《山海经》。看来上次自己露了一手,着实将这位“万帆杨”镇住,却也勾起这位对地理的兴趣来了,只是这《山海经》过于艰深,又融了不少神话进去,那这个当教材,头不大才怪了。
  却见杨万荣揉揉眼,说道:“贤侄来啦,来来,快坐。此时过来,有何事啊?”
  “省城事务繁忙,不敢耽搁过久了,今日小侄特来向世伯辞行。”
  杨万荣一楞,随即点点头。“嗯,贤侄是做大事的,手头事务想来也不会少。老夫便不强留了。这么着,今晚上我这边设个家宴,简简单单,与孩儿们同为你践行。明日一早再启程吧。”
  晚宴上,杨万荣提起一事:“那日所说工坊之事,我已着人选址选人,先行筹办。回头贤侄给个条目,好照方抓药。只是另有一事,就是日后工坊分成,老夫想来,既然双方合办,各取五五之数,如何?”
  冯虞听了,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条目好办,饭后转眼就得。只是那五五分成于我太高了。我是有手艺不假,可本金、销路都仗着世伯,怎的也是三七开,小侄三、世伯七才是。”两人你推我让,就此争执起来。
  边上杨云听得不耐烦,对冯虞喝道:“五成便五成了,总推个什么劲,男子汉大丈夫爽利些。”
  杨雨也凑进来帮腔:“就是。如今三七开,日后成了妹夫,这两成不是还回去了。”
    正文 第六十一章 信物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14 本章字数:2435
  突然冒出这么一句,满屋人顿时都是一怔。转眼间,杨万荣与杨风父子捧腹大笑,杨风边笑还边打趣:“说得好,这两成便充嫁妆了。”
  杨云此时已是满颊飞红,羞不过,抬腿冲杨雨就是一脚,直将他踹到桌下。冯虞却是一脸尴尬,待要分说,却不知从何说起,半天冒出一句:“可我家中有个养媳,若是……不是……”
  杨万荣这会儿止住笑,认真起来:“贤侄,说笑归说笑,老夫这里却有当真一言。孩子娘去得早,这三个都是我一手拉扯大,什么脾气我明白。这丫头自小任性,却又是个实心眼的孩子。这几个月魂不守舍的,心里装的什么,我这当爹的心里有数。贤侄光明磊落,老夫也不是愚顽之辈。今日有句话不知合适不合适,只是江湖儿女不必惺惺,老夫便直言了。若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也就罢了,倘若贤侄不嫌阿云粗鄙,我杨家也不是那种非要争个谁前谁后的小气人家,古有平妻之说,也是一段佳话,今日又有何不可?”
  话说到这个份上,只看冯虞是点头还是摇头了,屋中几人都死盯着冯虞的面庞。只有杨云不敢抬头,两眼直勾勾盯着地面,耳朵却支楞着,生怕漏过些什么。
  好一阵子,满面通红的冯虞伸手在自己身上摸索了一番,从腰上抽出一柄妃竹折扇,捧在手中。“我与阿云萍水相逢,确有情意。只是婚姻大事,终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此番回福州,我定向家母陈情,允了此事。这折扇是我随身之物,不值几个钱,只是上头有我得意之笔……”说着转向杨云,递了过去,说道:“见物如见人,我如今有孝在身,妹子能等我两年么?”
  话音未落,杨云一把抓过扇子,扭头奔出屋去。身后杨万荣大呼一声:“拿酒来!”
  次日一早,冯虞留下筹办工坊事宜俱细条目,告辞回返。杨万荣与两个儿子送出门去。只有杨云始终不曾现身,想来是经过昨晚这么一出,羞于见人了。只是冯虞行出老远之后,路边一个丫鬟截住马头。“我家小姐让我送来此物,请公子收好。”
  冯虞接过丫鬟递来的物事一看,原来是个旧香囊。那丫鬟在旁说道:“这是小姐幼年时,夫人亲手为她做的,这些年须臾不曾离身。”
  说罢,丫鬟转身离去,只留冯虞一人楞在当地。过了一阵,冯虞在马上转身回望,远处杨府大门处,隐约有个红色身影伫立不动……
  离开月港,冯虞归心似箭,到漳州府看过分店筹办情形,交待了其中关碍,带了两个旗兵兼程赶路。回到福州府,已是腊月将近。见着母亲与采妍,冯虞一时呆住,不知该如何言说杨府之事。算了,晚上再说吧。
  匠师前两日已将画成的草图送到福州,冯虞拿了来仔细看过,与所想已相差无几,只是此时开工,做不得几日便要过年,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