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超H短篇电子书 > 生命八卦 >

第6章

生命八卦-第6章

小说: 生命八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这个“默认网络”的研究是当前神经生理学的热点之一,科学家们相信这个神秘的网络将有助于解开人类的记忆之谜,甚至会最终揭开潜意识的面纱。不过,在科学界有定论之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别把动脑筋这件事太当回事了。要知道,你在动脑筋的时候,大脑其实是在休息呢。千万别因此而多吃,否则你会越想越胖。
  ()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减肥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你的对手是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其力量非常强大。
  减肥难就难在控制食欲,食欲为什么这么难控制?并不完全是因为饿,而是因为食物实在是太好吃了。就拿味觉来说吧,人类的许多饮食习惯,尤其是吃零食的习惯,都是由于美味的诱惑而不是营养需要。味道的产生依赖于舌头上的味蕾,人舌头上分布着大约1万个味蕾,每种味蕾只负责一种味道。中国人喜欢说“五味”,也就是酸甜苦辣咸。可是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并不认为辣属于味道的范畴,而是把它看做一种强烈的刺激而已。近年来,有一种新的味蕾被鉴定出来了,这就是“鲜”,味精就是一种典型的“鲜味”物质。因此,被科学家承认的五味是酸甜苦咸香。
  去年11月,法国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新味蕾,专门用来感受脂肪的味道。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舌头上存在脂肪味蕾的假说,但是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法国勃艮第大学营养学家菲利普?贝斯纳德(Philippe Besnard)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培育出一种带有遗传缺陷的老鼠,其编码CD36蛋白质的基因被人为地去掉了。这种蛋白质普遍存在于很多种组织之中,在舌头表面就有大量的CD36蛋白质存在。
  贝斯纳德比较了正常老鼠与这种经过基因改造后的老鼠的饮食习惯,他发现没有CD36蛋白质的老鼠对脂肪食品根本不感兴趣,而普通老鼠都是见了脂肪就没命的馋鬼。更为奇妙的是,普通老鼠只要一尝到脂肪的滋味,胃里就会立即开始分泌脂肪消化液,小肠也会立即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脂肪做好吸收的准备工作。而缺少了CD36蛋白质的老鼠则根本没有这种反应,显示CD36与老鼠的脂肪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鼠的味觉系统和人类的基本相同,因此贝斯纳德推测人类的舌头上也有类似的脂肪味蕾,负责让人类喜欢上含有脂肪的食物,并启动人类的脂肪代谢。众所周知,脂肪是所有食品中热含量最高的一种,同样重量下,脂肪的热含量大约是淀粉的2倍。因此,食用脂肪对于那些总是处于饥饿状态的野生老鼠来说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劳动,当然要提倡。可是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来说,对脂肪的渴求却带来了显著的副作用。贝斯纳德相信,如果将来科学家搞清了CD36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生产出抑止CD36的药物,或者生产出专门刺激CD36的“假脂肪”。那时减肥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人们可以天天吃这种美味的“假脂肪”,却不会发胖。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类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在多年艰苦的野外生活中进化而来的,而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时间其实很短,因此这些生理功能暂时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比如,味觉的产生对于早期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来说十分重要,酸和咸的感觉和体液平衡很有关系,因此过量的酸和咸都会带来不愉快的感觉。苦味的食物大多数都是有毒的,因此基本上属于一种讨厌的味道。甜则代表了糖分,这是人类获取热量的最主要的来源,一定要鼓励,因此甜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好味道。而鲜味就是蛋白质的味道,当然属于好味道。人类对甜味和鲜味都是来者不拒,就是因为糖和蛋白质都是生存必需品,一定要多多储存。

()免费TXT小说下载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糖尿病。美洲印第安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一直很高,比如一个名叫“皮玛”(Pima)的印第安部落其成员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而且几乎所有的糖尿病人都是胖子。历史资料表明,过去皮玛族人很少得糖尿病,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病”。1962年,一个名叫詹姆斯?尼尔(James Neel)的遗传学家提出了一种“节俭基因”理论,该理论认为皮玛印第安人过去一直是靠天吃饭,他们经常要面对很长时间吃不到东西的情况。因此他们进化出一种比较极端的代谢方式,储存脂肪的能力特别强。分析研究表明,19世纪时他们的食物中只有15%是脂肪,而目前他们的食物中有高达40%的热量来自脂肪,他们的新陈代谢完全不能适应这种突发的情况,于是就造成了糖尿病的高发病率。
  对于世界大多数地方的人类而言,生存条件的变化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比皮玛人要适应得更好一些。不过,人类仍然需要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问题,食物过量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减肥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你是在同本能做斗争,或者换句话说,你的对手是几百万年的进化史,其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
  
谢顶问题
在医生看来,男人谢顶跟本就不是一种病。
  今年世界杯决赛后人们议论最多的恐怕就是齐达内的头。当媒体把意大利后卫马特拉齐的话刊登出来之后,网民对待齐达内的态度立刻转弯180度,纷纷称赞他“是个男人”。
  齐达内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他是个秃顶的男人。西方民间故事里早就说过,秃顶的男人不但*强,而且好战,更符合男性特征。这个传说据说来自古希腊著名的医生,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他注意到波斯军队中的阉人都不会谢顶,便得出结论说秃顶的男人肯定更加“男性”。
  这个结论用在乔丹身上倒真合适,他不但打球勇猛,而且性格刚毅,当他发现自己秃顶之后便毅然决然地剃了个光头(戴着假发打篮球也不太合适)。后来阿加西、贾巴尔和巴克利等球星都跟着学,歪打误撞地掀起了一股新的时尚风潮。现在就连不秃的男人都喜欢剃光头了。
  可惜,女人们还是不喜欢秃顶男人,于是男人们便想尽办法遮掩他们日渐稀疏的头发。治疗秃顶的民间偏方很多,最常见的说法是:秃顶是因为局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的,于是便有人尝试倒立,或者每天揉搓头皮。那个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推荐用鸽子尿热敷(幸亏他没有推荐阉割法),而另一个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喜欢用公羊尿。埃及艳后曾经用碾碎的马牙齿和鹿骨髓敷在恺撒的头上,结果恺撒大帝还是秃了,只好用月桂树枝做成花环戴在头上遮丑,不知道“桂冠诗人”这个词是不是来自于他。
  其实,现代科学已经证明,那些偏方都没用。“男人型秃顶”的主要原因是雄性激素过多。原来,人大约有10万个毛囊,每个毛囊都有自己的生长周期,一般长上个3?5年就会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重新开始长头发。控制毛囊生长周期的机理还没有完全搞清,但是一种名叫双氢睾酮(DHT)的男性激素却能够阻止休眠的毛囊重新“发芽”,在DHT的作用下,毛囊的工作时间缩短,休眠时间增长,结果就是处于生长期的毛囊越来越少。不但如此,DHT还会让毛囊缩小,长出来的新毛越来越细,越来越软,这就是为什么秃顶的男人头上还会发现一层细毛的原因。
  DHT是睾丸酮stosterone)的代谢产物,比前者效力更强大。睾丸酮需要5…α…还原酶的催化才能变成DHT,因此如果能抑止这种酶的活性就能减缓秃顶的速度。事实上,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治疗秃顶的药物Propecia就是通过抑止5…α…还原酶来实现其功能的。这是目前很少的几种被FDA批准上市的治疗秃顶药,试验表明这种药的有效率高达83%,也就是说有五分之四的男人在服用了Propecia之后秃顶的速度明显降低。
  不过,Propecia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药头发就会接着脱落。不但如此,此药的瓶子外面白纸黑字写着它的副作用:可能会降低*,也可能造成男性Ru房增大。
  其实,秃顶在医生看来根本不是病,男人秃顶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生产Propecia的厂家肯定恨死了齐达内,他们可不愿看到那么多秃顶男人在绿荫场上叱咤风云,改变女人们的审美观。不过,足球场上能看到勇猛的齐达内,也能看到理智的光头裁判科里纳,秃顶并不能说明他的性格或者性能力有什么不同。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曾经测量过秃顶男人头皮脂肪组织的DHT受体含量,发现他们比正常人多两倍。也就是说,他们的毛囊组织对于DHT更敏感,仅此而已。为了改变形象而冒如此大的风险,实在是不值。
  万一有人还是过不去这个坎怎么办?建议他们还是等一等,因为负责生产毛囊的干细胞已经被找到了。2004年,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伊兰?福克斯在小鼠身上找到了毛囊干细胞,并成功地把这些干细胞移植到一种无毛鼠的皮肤上,结果这些干细胞成功地发育成为完整的毛囊,并长出了毛发。去年年底,一个瑞士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文章说,他们成功地证明了这些干细胞是真正的全能干细胞。他们把干细胞做了标记,然后在体外培育了140代,再移植到无毛鼠身上,结果新长出来的毛囊全部都带有这个标记,显示干细胞完全自主地形成了毛囊的所有(8种)组成部分。
  科学界乐观地认为,干细胞技术能够彻底地解决男人的秃顶问题,不过目前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完善,男人们至少还得再等5年。可是,一些俄罗斯的美容院等不及了,他们开始在客人身上做干细胞移植,结果一些人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甚至长出了肿瘤。毕竟干细胞潜力巨大,不加控制的话肯定出事。
  还好,现在舍甫琴科也剃掉了一头卷发,改秃头范儿了。但愿俄国的秃顶男人们改变心态,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
  
月经过时了吗?
很早就有人尝试利用避孕药来避免月经来潮,
  但直到今天这个方法才被医学界正式承认。
  今年5月22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了一种名为Lybrel的女用避孕药,能让服用者不来月经。
  这种药听起来很神秘,其实原理很简单。一般的女用口服避孕药都是28片为一个周期,每天服用一片。前21片是真药,后7片是假药(安慰剂)。服用安慰剂的时候,月经就来了。之所以放7片假药,是为了让服用者养成每天一片的习惯,没别的意思。
  那21片真药里含有两种激素,分别是雌激素(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in)。它们合起来造成了一种怀孕的假象,于是卵巢就不会再排卵了。一旦停止服用,妇女体内的这两种激素水平立刻直线下降,于是月经就来了。
  女用口服避孕药是60年代由几个美国医生发明的,这项发明把怀孕的决定权交到了女性手里,被誉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导火索。很快,解放了的妇女们就不满足于避孕了,她们一旦搞清了避孕药的原理,便忍不住尝试用避孕药来避免月经。只要扔掉那7片安慰剂,在服完21片后紧接着服用下一个21片,就可以继续欺骗自己的身体。
  没人知道究竟是谁先想出来的这个方法,最有可能的是那些女运动员。没人喜欢在来月经的时候去运动场上奔跑跳跃,而且有大量证据表明月经对运动员的体能会有很大影响。下一个吃螃蟹的群体大概是学生们,很多人在重大考试的前夕服用避孕药,以避免月经分散她们的注意力。
  有不少人在这么做了一次之后发现没有问题,便开始尝试着继续做下去,毕竟月经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除了最常见的经痛以外,还有超过60种与月经有关的生理和心理不适被医生们记录在案,包括头疼、焦虑、Ru房肿胀、食欲不振(或食欲亢进)、抑郁、情绪波动和失眠等等,估计所有妇女同志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这些痛苦。早些年有篇报道说,很多美国医生都会偷偷地给病人开避孕药,因为这些人总是缠着医生,想让他帮忙消除月经带来的诸多烦恼。
  总部设在美国的惠氏(Wyeth)制药厂看到了发财的好机会。他们进行了两次为期一年的临床试验,一共招募了2457名18?49岁的女性参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确实可以避免月经,但仍然会有不定期的小出血,尤其是开始服药的前半年,这种小出血频率还挺高的。不过,后来就好了,有59%的受试者在临床试验的最后一个月里完全停止了出血现象,另有20%的受试者只有轻微的血痕,并不需要采取任何特殊的清洁措施。只有21%的受试者出血严重,需要像来月经一样做局部清洁处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