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 >

第16章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第16章

小说: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道歉也可借助于“物语”。有些道歉的话当面难以启齿,那就尽量以书信或者留言条的形式道歉。当对方看到你的道歉信之后,一定会心领神会,冲突之后的隔膜也就随之消失了。

其实,人是处于社会之中的人,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但在冲突之后,就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对方沟通,有时候,一句道歉用语不仅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能为你争取到别人的尊敬。

6。坦然接受赞美,并及时“回馈”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要在交流中得到真正的满足,就必须在交流后及时回馈。”当别人给予我们赞美的同时,我们也要回赠别人相同的赞美。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素质问题,还是一种礼貌涵养。

然而,如今有许多的年轻人,在听到别人的赞美后,常常因为自大且洋洋得意,而把别人晾在一边。赞美需要良好的回馈,否则,赞美的人很快就会沉默,不再赞美别人。

在一家宴会上面,一位女士穿着华丽,而且频频向周围认识的人举杯。每走到一个圈子,别人总会美美地称赞她几句。她听到后,仰起头高傲地一笑,一字不发,态度傲慢。而且为了博取其他人的赞美,炫耀自己魅力,她自顾自地在一个圈子又一个圈子中徘徊。

但是就在进入到一个绅士圈子的时候,女士本来以为自己会博得大家的又一次赞美,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称赞她,她觉得很奇怪,难道是自己的礼服哪里出了问题了吗。接着她看了看自己的礼服,又看了看自己的整体造型,可是并没有出现什么症状啊。于是她问其中的一位绅士:“是不是自己有什么不得体的地方,大家怎么都没反应。”绅士听后只是笑笑说:“你刚刚一路满载‘蜜语’而来,是不是要把这些芬芳回赠给大家呢?让大家都芳香四溢一下吧。”女士听完,脸马上红了起来。

每一个人都希望听见好听的话,在他人用这些温暖之词来温暖你的时候,你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回赠与他。赞美其实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别人的欣赏,然后回馈给对方的过程。赞美更是对别人关爱的表示,是人际关系中一种良好的互动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体现。

那么,既然赞美是一种互动,是一份双向礼物,那么我们就应该秉承这种思想。把温暖带给大家,让大家都能发出自身的余光。“回馈”其实是出于对对方的一种感谢,更是一种自谦的表现。给予者和接受者可以同时感受到它的魅力,因为它是最真诚、恰当的。

永远不要反对、轻视或弱化别人对你的赞美,这样做只会侮辱了赞美者的判断力、权威和品位,甚至会玷污他的诚心。微笑着接受它们吧,品尝这美妙的时刻,然后再把这份美好的感觉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够同样感受到这份甜美。

曾经有位诗人,以前写过几首小诗歌颂过一个行政长官,后来又受到最高行政长官无数次称赞,这些甜蜜动听的语言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觉得自己正受到赏识和重视,无论是自己的文学创作还是精神状态,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于是他愤世嫉俗的狂妄姿态也逐渐改变。

有的人吝惜赞美,甚至都很难赏赐别人一句赞美的话,他们不懂得,多正面引导,多表扬鼓励,给予人以真诚的赞美,实则是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办法。

看来,只有当我们试着坦然接受这些芬芳,并且懂得“分享”,才能够让他人也感受到我们赠予的芳香。及时回赠对方于赞美,更是一种淑女和绅士风度的体现。

7。学会使用谦词和敬语

常言道:“言为心声。”我们日常的交谈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观念、才学与品性。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关乎一个人的处世能力与道德修养。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谦虚的言词和话语来为自己增光添彩。

其实,谦词和敬语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如果要开朗、热情,让人感觉随和亲切,就要懂得字字平易近人,容易接触。以下便是日常交谈几种如何使用谦词和敬语的技巧。

1。谦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种礼仪,也鲜明地表现在汉语的敬语习俗中。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非常重视言语的委婉。谦词顾名思义也就是谦虚的词语,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尊卑爱幼的优良传统,那么在称呼上也应有所顾忌。

例如古人第二人称的敬称,常见的有“君”、“子”、“公”、“足下”、“左右”、“先生”、“执事”等。现代的敬语又分为“请”、“您”、“阁下”、“尊夫人”、“贵方”等等。但是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师傅”、“先生”、“女士”等。

在职场或者生活中,大凡成功人士说话都会非常注意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请、对不起、欢迎光临、请指教、打搅了、失陪了、久仰大名、请多包涵、望赐教、承蒙关照,谢谢、拜托您了等等礼貌用语,这些礼貌用语听起来令人心花怒放,满面春风。

在交往中得体地使用礼貌语言和谦词,可以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当你和他人相见,互道“你好”,也许再容易不过。但是可千万别小瞧这声两个字的问候,它传递了丰富的信息,表明了你尊重对方,并且更能体现你懂礼貌,有教养,有风度。

英国人说话少不了“对不起”这句话,这三个字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中已经成为了习惯用语。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会事先说声对不起,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时候向你寻求帮助是打扰了你的休息时间。就连英国警察对违守司机就地处理时,也要先要说声“对不起,先生,您的车速超过规定”。因此在这样的气氛下,双方自尊心同时获得满足,争吵自然不会发生。

2。敬语

敬语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尤其在社交场合,敬语使用错误,会让自己非常难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敬语”,其实可以更加拉近大家的感情。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看来,礼貌用语不仅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来,而且还能让你在生活中得到别人更多的尊重。

例如,前面有人挡住你的去路,如果你说:“让开!前面的挡什么路啊!”或许只能够换来别人不屑一顾的白眼。如果你能使用敬语,客气地说:“先生,对不起,麻烦您让一下路好吗?”对方一定会马上让开,面带笑容地让你过去。

当然,有时候敬语也应适当地使用,否则,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习惯其实是在平常就能够体现出来的,只要你养成习惯,那么对别人的敬意也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例如:当你的上司叫你有事情,你不需要用敬语,只用自然的含笑点个头,问:“有什么事情吗?”那你的敬意就很自然地流露出来了。

其实语言就是思想的衣裳,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高雅或粗俗。年轻人如果要接通情感的热流,使社交畅通无阻,就应得体地运用礼貌谦词。因为很多时候,一句谦虚的礼貌用语都可以令人满面春风。

8。礼多人不怪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刘德华春晚时的这首歌:“我恭喜你发财,我恭喜你精彩,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

其实,歌词里写的那句“礼多人不怪”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它是建立于以礼事人之上。其实“礼”是出自对方的尊重,而通过内心的倾慕和外在的尊崇表达出来。“礼”多也正表现了你在他人心中的分量。

甲家和乙家是多年的老邻居,而且两家之间的子女也往来友好。有一次过年,甲家的人包了象征团圆富贵的大饺子,热乎乎地煮好了之后,想到了乙家,于是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给乙家送了一碗饺子。

过完年没过几天,到了正月的时候,乙家也包了饺子,还蒸了大馒头,于是不仅用中碗给甲家送了一碗饺子,作为还礼还多送了两个大馒头;甲家一想: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没过几天又给乙家又用大碗送了一碗饺子。后来乙家每次只要有做了什么好吃的,几乎都往甲家里面送,而且每次都送很多。这样以后只要乙家端着碗过来,甲家都笑盈盈地接过,第二天又会回赠的更多。

又到了一年年底,甲家和乙家都被社区的人评为互助友好邻里,而且还被贴上了社区的小通告上面。

热心肠是中国人办事的特征。或许,你收的礼物有轻有重,有多有少,但是最重要的,是人的内心。年轻人要明白“礼多人不怪”实质是出自一种送礼人内心的温暖,而不是那种手段与权谋之下的“礼”。真心真意的“送礼”,对方不但不会嫌弃你的礼,反之,还会希望越多就越好。

另外,当我们接受别人礼品后,应该铭记在心;在适当的时候,向对方还礼,这都是应该有的礼节。当然在收礼之前应该适当表示谦让,收礼后应该诚恳地向送礼者表示以后请对方不要再破费等。千万不可以说“这东西我已经很多了,或我们不喜欢吃的”等扫兴的话语。要明白这些都是发自别人内心最珍贵的心意,千万不要中伤别人的好意。

但是,对于之前所说的虚礼,那情况则可不同了!对人行虚礼,最终的目的都是想从对方得到利益,都是权谋、手段。对方了解的当然不会上你的当,免得付上了人情,赔了本。这种不受欢迎的礼,难道会有人嫌少的吗?相信,大家都会对此退避三舍了吧!

很多时候,中国人还是崇尚礼尚往来重视人情的。当接收到别人送来的礼物,不管是自己喜欢与否,都要当面表示一番谢意。即是礼尚往来,因此适当地回赠一下对方,这更能显得自己很有教养和礼节。

真心的礼,能使人安于生活、乐于生活,它有助维持社会的秩序,并可以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心意。礼,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件,没有礼,生活这部机器便不再完美,难以运作。所以,礼是人类生活的必要元素,是不可缺少的。试问这种真心真意的礼,有人嫌多才是怪啊!

所以,礼多人不怪,确要在乎行礼人的心,而这正就是关键了!其实,只要你是本着一份好意去送礼,那么不管好坏多少,别人都会不介意地接受,因为他们明白,他们接受的实则是你善良温暖的心。

9。伸手不打笑脸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伸手不打笑脸”这句话。其实,这不仅仅是做人的一种经验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试想一下,当领导发火时,你赶紧主动道歉,就等于你已经举起了白旗,对方还忍心对准你开枪?就是两军交战,还有优待俘虏的政策。因此,没有人会愿意伸手去打一个脸上满是笑容的人。

秦简是某公司的基层工作者,可别看他已经年过半百,其貌不扬胖得有点臃肿,可仔细一端详还是很有特色的:眼睛似笑非笑,永远眯成一条缝。当然了,大家别小看这张笑脸,还是老板从后勤仓库挖“角”挖来的呢!

一次,公司里来了一名蛮不讲理的客户,起因是因为产品已经过了质保期,但是客户非要换一台新的,眼看身经百战的老板且战且退,快要顶不住了,而秦简走运,正巧路过此地,马上就解决了问题。

秦简虽然年岁以高,但是面对年轻的客户,居然笑眯眯地给客户点头哈腰,还递上一支香烟,客户一见他这个样子,现场气氛立马就缓和不少。当然客户火气一消,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好办多了。好运的是,秦简从客户的口音中居然认出了对方是自己的老乡,这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了,随着秦简嘴里甩出一长串方言,对方怒脸变笑脸,结果双方握手言欢,秦简提出的调解和修理方案被接受了。

眼看一场火药味十足的危机被秦简化解,其实说来,还是笑脸起了作用。当对方暴躁的时候,我们如果还依旧和对方硬着来,那样只会破坏彼此的好感,而让事情更加恶化。如果你放低姿态,用和缓的语气,并且再加上一个无的微笑,那么即便对方火气再怎么大,也会因你的好态度而“熄火”。

有人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免俗,和上司、同事、朋友、陌生人打交道,产生矛盾很自然。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个聪明人,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化解被人欺的局面。

其实,人应该是在展现出真诚的笑脸的时候,才是最可爱而美丽的。一个人无论做错了什么,只要脸上溢出拟或堆起了笑,对方的情绪多少会受到影响,态度也多少会改变一点,同时也正印证了那句“微笑暖人心”。

很多时候,做人不用太多于循规蹈矩。碰到什么事情能够轻易化解的,为什么不低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