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286章

超级科技强国-第286章

小说: 超级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个人完全没有意见,拖拉机厂的设备都是很先进的,增添一些设备,再经过几个月的改装,两条坦克生产组装线是可以完成的。

至于新车辆的研制,我也没有意见,只要组织相信我,两个任务我可以任选其一。”

这就是强大的自信,扎实的理论知识,多年的实践技术经验,他不惧怕任何挑战。

随即,两人一合计,这两大任务都将由一名技术副厂长负责,和传统的车辆制造分离开来,算是开始拖拉机厂的新篇章。

“我选坦克生产车间吧,当年没去军队就挺失望的,上不了战场,参与一下坦克制造也好。”两人商量了一下,有了结果,高强选了坦克制造。

“我就选新车辆的研制任务吧。坦克方面的东西,平时高副厂长就有钻研,我还是选车辆。”这倒是不谦让,如今的共和国,确确实实做到了制度管人,拿拖拉机厂来讲,从员工升迁,福利待遇,都有明文规定,特殊情况则交给厂里的工人委员会表决,厂长和副厂长的权利,远没有想象的大。

陈志杰和高强都不知道,两人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一个是带领德阳重工走上了越来越蓬勃发展的坦克制造之路,成为日后中国三大坦克生产制造基地,月产坦克的数量能够把心脏不好的美国人或者德国人都吓死。

而陈志杰更不知道,他虽然只是研制了一种新车辆,但随后这一系列的车辆,一直就是中国的王牌特种车,这种车不拉人,只拉导弹和火箭。

……

“世界局势风云突变,和记忆中的二战,已经天差地别了。”

张蜀生翻看着最新的情报剪辑,心中五味杂陈,首先是东南亚,日本人占据了印尼,收获了极其巨大的战争果实,每天都有以十万吨计的各种货物从印尼起航,运回日本国内,受到战争刺激,日本不但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霾,甚至全民振奋,从中日战争失败的巨大阵痛中爬出来,振奋精神,全面备武,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侵略中国,显然是吃力不讨好的,至少现阶段,日本没有能力侵略中国。

于是,日本军部很自然地将目光投向了远东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日本人最先下手的是东南亚地区。

一艘艘的日本运兵船开始从本土开往印尼,在那里接受进一步的丛林作战训练,大批的武器装备也运抵雅加达,从航母舰队到坦克师,从陆军到特种作战小分队,都在进行一种战前的高强度训练中。

日本人的目标不言而喻,英国人占据下的马来亚和一海之隔的越南!!

相比一旁的菲律宾,中国的汉中岛,更远一些的柬埔寨,老挝,甚至是缅甸,泰国,马来亚和越南,都是日本人随时可以染指的。

为了应对日本越来越猛烈的东南亚攻势,英国人终于决定向缅甸北部拓忠领导的缅甸人民政府妥协,缅甸分南北而治。并且,英国人作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允许中缅铁路从南部缅甸仰光入海,但作为交换,中国不能够再“有条件地支持”缅甸北方政府向南进攻,也不能再通过中越、中缅边境,对日本在东南亚的军事行动提供方便。

英国人和法国人开出价的时候,张蜀生就明白,这两个强盗的让步是何其不容易,一来,缅甸北方政府的进攻,有可能直接掐断英法从陆地支援整个东南亚的大动脉,二来,如果日本人在东南亚的攻势再得到中国人的暗中支持,那英法将丢失所有的远东殖民地。

这不是一句空话,日本人的那股子畜性已经让英法有了足够的警惕,不然也不会在欧洲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再次组织远东军。

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中缅铁路将继续往南修,在1940年底前实现瑞丽——曼德勒的通车,1941年年中实现曼德勒—仰光这条大动脉出海口的通车,为这条修建了几年的中缅大动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北方,苏联正在紧锣密鼓地调动红军部队,准备与中国在呼代里——恰克图一线展开一场大战。规模比张蜀生想象的大,但斯大林最终没有下全面战争的命令。

张蜀生明白,这个布尔什维克的血腥独裁者并不像世人所评价的一样,反而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够狠的同时也够谨慎。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一场比后世诺门坎战役大得多的战斗,但也不会大太多,至少两国的领土不会遭到太大的破坏。

新疆和东北都没有什么动静,反而是在蒙古和恰克图上空,双方的空军已经爆发了数次交战,苏联人的飞机越来越多,但性能却完全被中国的歼—2式战斗机全面压制,根据确切情报,苏联人正在研制某型新式战机,准备用在中苏战场上。

但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张蜀生非常怀疑,苏德战争打响后,他们也拿不出来足够对抗歼—2的战斗机。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苏联不是德国,在二战末期就能拿出喷气式战斗机和飞行姿态可控火箭(导弹雏形)的变态国家。

欧洲方面,德国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入侵法国,不仅仅是中国的特情部特工和潜伏入内部的孤儿院成员发回来了确切情报,甚至连法国人情报部门也收到了德国可能于今年入侵法国的情报。

然而,法国人虽然有所准备,但却太过于依赖德法边境的马其顿防线,正在战壕里一边喝着咖啡与红酒,一边想象着德国人一旦冲过来,自己将在战壕里射杀一百个德国人还是一千个德国人,或许,还能依靠战壕炮或者要塞炮,消灭一个德国装甲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德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入侵法国,法国却躲在战壕里拿着望远镜嘲笑边境防线上的德国人,然后一边出兵远东,准备收拾日本人。

“德国和法国,或许应该打得更激烈一些。”

张蜀生拿开抽屉,看了看那份写了不到一半的计划,又关上了,这份计划是一定要实施的,到时候会给各方一个巨大的惊喜。

除了战云密布在欧亚大陆外,美国却显得非常欢呼雀跃,多年不见反弹的经济,终于在二战来临后,大幅度上扬,虽然有中国人分走了包括美国人的财富在内的部分世界贸易订单,但依然无法阻挡美国人民赚钱,雪花般的订单飞向中国或者美国,一船又一船的货物从中国或者美国的码头出发,驶往德国、法国、英国甚至是苏联、日本。

奇怪的现象,几大国家正憋足了劲头准备大动干戈,中美却憋足了劲头在全世界抢订单。根据之前签订的中美经济合作协议秘约,两国将在战争来临前后的时间内保存特殊的经济合作关系。

这无疑是在向各国证明:我们不反对也不参与你们的战争,但是,你们不能反对我们和任何一方进行贸易。

后世的美国人,没有一个这样方便的经济盟友,但这一次,他们和中国人一起,在世界范围内赚钱,只是这一次,中国人的新产品更多,贸易额似乎也比他们更大。

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各地掌控或者暗中掌控的能源、资源,却在日夜不停地运往中国,从墨西哥到中东,从澳大利亚到非洲,遍布各地。而且,在中国全面加入战争前,这些当年从土著政权或者殖民者手中低价买来的开采权或者勘探权,都将为中国带来庞大的资源储备。

而为了准备战争,中国也开始大踏步地扩军,陆军在1941年底前扩充到380万人的规模,预备役和民兵部队保持在近400万人的规模,也就是说,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如果需要,中国可以动员的兵力能够达到780万左右,勉强达到苏联和德国人的水平。

另外,中国的坦克制造,飞机制造,舰艇制造也全面加速,无数的坦克厂开始建设,无数的拖拉机厂开始增设坦克生产线,并进行拖拉机生产线改造为坦克生产线的论证工作。这些都不是一时间能够完成的,必须提前布局,否则,到时候别说生产上万的坦克,还得慢慢地建厂。

“委员长,陆梓云司令员来了。”

茅云先敲门的声音,打断了张蜀生的沉思。

“进来。”

随即,一名穿着少将制服的军官走了进来,四十多岁的样子,老成持重,却是西南老将陆梓云,最早是广州陆军出身,因为被上级军官诬陷,连夜出逃到云南入伍,随后进入军校,这名出身富裕家庭的少将,可谓是军事理论和军事实战经验都很丰富。而如今,他却离开了常规军队,出任了特殊军种的司令。

“委员长!”陆梓云进了办公室,关上门后,敬了一个礼。

“坐,这几年在新疆过得还习惯吧?你看你,完全的晒黑了。”

张蜀生笑着打量道,陆梓云确实晒黑了,整个人看起来也比较显老,看得出来是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的。毕竟他负责的是一支新成立的军种,工作强度远比普通部队大,而且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技术资料和专家的指导。

“多谢委员长关心。偌大中国,哪里不能扎根,比起12号基地的那些人,我们还是后来者,这点苦”陆梓云虽然是富家出身,但早年被人陷害后,流落到云南这段时间内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作为一个有知识的旧社会军人,他当初参加小青山民团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们馒头管够!

“怎么样,进度如何?我的战略火箭部队司令官!”

这是只有张蜀生才能对陆梓云说的话,只要出了这个门,陆梓云又成为了编号1199部队的司令官,而且还是一个隶属于后勤部的编制。

陆梓云:“报告委员长,计划进展非常顺利,我前天刚去火箭实验室走了一趟,他们已经造出了一枚实弹,配套的工程也将很快完工。5月,你就能看到我们中国的第一次火箭试射。”

他这次回汉京是专门向张蜀生汇报工作的,由于是绝密,目前陆梓云只对张蜀生一个人负责,其他人,都无权过问。

“很好,那我预祝你们一切准备工作顺利,5月,我亲自去一趟新疆,出席发射仪式。”

张蜀生也非常激动,丝毫不下于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带来的喜悦,原子弹虽然厉害,但导弹同样将带来一系列的军事革命,比如,已经在研发中的卫星,没有火箭,没有可控飞行的火箭,卫星如何上天。

转眼,就是五月了!

第253章 火箭试射(下):火箭的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

五月的中国,并不平静,北地的战事牵动着所有国人的心,然而经济和工业却在以前所未有的迅猛速度发展。更庞大的海外贸易量,更多的士兵入伍参军编入现役,更多的坦克,飞机,大炮开下了生产线,更多的船厂正在铺设龙骨,和反应迟钝的美国人不同,中国已经在开始半全面化的战争准备。

北方的战事,暂时处于胶着之中,苏联人派出了朱可夫作为前线司令官,他将率领总共近60万苏联红军与中国58万大军对峙。中国方向,最高作战部部长粟裕任少将北上,与第二装甲军军长陈军中将联合指挥这场中苏大战。

一个精锐装甲军,八个机械化步兵师,加上其他集中起来的装甲部队,总共达到了七个坦克师的编制,坦克总数达到1000辆,几乎90%以上都是中国的主战坦克猛虎2型。

空军方面,在蒙古警备区原有600多架各式战机的基础上,5个空军战斗机师,3个轰炸机师进抵蒙古,新增的8个师近500架各式战机,总共1100架中国空军战机,将面对的是苏联人花了5个月时间集中起来的1800多架各式飞机。

整体来看,中国处于数量上的暂时劣势,但如果把质和量同时考虑,苏联人则处于完全的下风,和陆战不同,空战方面中国布置的早期预警雷达基站与跟随战机群出动的雷达预警机,足以给苏联人带去未知的巨大悲剧。这些绝密的领先苏联数年的军事技术,是斯大林或者那些空军参谋想破头也无法计算进去的战争参数。

大战笼罩在中苏边境,而中国则按部就班地在发展自己,该扩大生产的扩大生产,该大规模招工的继续招工,培养更多的熟练工人,该进行的社会和民生建设,同样没有落下。

二战爆发仅仅一年,由于战争带来的巨大海外贸易量,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超过了德国和苏联,朝美国人逼近。这证明了一句话,想要在战争的时代获得利益,只有2种办法,一是加入进战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和战争的各方做生意,帮助他们取得胜利或者影响他们战败。

当然,还有全面的科学研究,以军事领域的科学研究为龙头,中国的科学发展速度异常快,许多重大科学项目的进展远超各国的速度。它们或许多年前久在秘密地进行,这些领先各国的技术,或许在10年前,20年前就开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们才真正开花结果,长期的准备期过去后,中国的科技井喷时代终于来临。

其标志性科学成果,第一当属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第二,则是火箭的试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