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公主的市井生活 >

第6章

公主的市井生活-第6章

小说: 公主的市井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嫔妃的家族都牵涉了进来,尤其是前皇后的娘家、前太子和永安公主的母舅家卢家,此番更是举家入罪,株连三族。

最后案情了结的时候,杨琰的子女,除了韩家一直称病足不出户的儿媳妇朝云公主和已就藩的信王、兴王幸免,只余病了几个月的诚王杨川和两个尚未出嫁的公主,当然,还有那六个月大的小太子——新登基的小皇帝。

除此之外,几个参与其事的皇子和公主之生母也都被赐死,案子办完,连后宫里都空荡荡的,更不用提牵连更广的朝堂了。

第8章 下船

周媛到了楚州才知道杨琰驾崩的消息,顺带也听说了所谓谋逆案的始末。可以说,是这些人的死去成全了她的出逃,让她获得了拥有新生的机会,可是她似乎也不需要为此而有什么不安。她只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而已,该作死的人,从来不会因为谁就不作死。

这一路船行还算顺利,除了刚开始那段时间周媛和周禄轮流晕船之外,其余都还好。倒是春杏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完全没有反应,她自己后来想了想说,可能跟她从小出生就长在船上有关系。

本来到楚州他们就可以下船了,从楚州去盐城跟从扬州去的路途长短差不多,可是前两天周松从欧阳明口里听说,现在盐城不是很太平,他们就有些迟疑了。

盐城遍地皆为煮盐场,到处都有盐河,不太平的原因自然就跟盐有关。本来盐业之利都归国家,但架不住官盐昂贵,私盐有利可图,在江南私盐泛滥尤其严重,朝廷虽多番整顿,却收效甚微。

直到文宗皇帝在位时,将最宠爱的小儿子吴王封到了扬州,命他监管淮南盐业,情形才好了起来。吴王减免各项课税,将官盐价格压了下来,同时又大力打击贩私盐,捉住的只要到了规定的数量,一律处绞刑,并籍没家眷、发配子孙,一时倒把这贩私盐之风压了下来。

可是近两年朝廷不知怎地又打起了淮南盐场的主意,光巡盐御史就派了好几个过来,这些年来,盐城当地可是只知有吴王,不知有朝廷的,如何能听御史的指挥?于是那边就闹了起来。

周媛一听这个缘故,立刻就不想去盐城了,她想到这一定是韩广平想插手盐务。她原先忘了考虑盐利之大,没人会不动心,也没料到韩广平这么早就往江南布局,毕竟在周媛考虑要出逃的时候,杨琰还活蹦乱跳的,一点也不像随时会驾崩的模样。

欧阳明也建议他们暂时先别往盐城去,因周松说的下江南缘由,是与族人闹掰,想去投靠岳父一家,欧阳明就说不如先到扬州落脚,往盐城去一封信,了解了那边的情形再做打算。

周松闻言面露难色,说在扬州人生地不熟,还真有些心慌。

欧阳明发挥一贯好客爱结交的本色,拍胸脯说包在他身上,让周松一家只管放心跟着去就是了。

“你觉得他这样热情正常吗?怎么我总觉得不太安心?”周媛问周松。

周松笑了笑:“你是宫里住久了,笑里藏刀看得多了,自然戒心就重。我总在外面行走,多见了些人,像欧阳官人这样急公好义的实不在少数。况且我们一行都谨慎小心,穿着打扮都称不上富贵二字,实没什么值得这位欧阳官人图谋的。”

是这样么?周媛觉得有些道理,点头道:“也对。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我怎么把这句话忘了!人家是扬州首富,也许只是想邀买个人心呢?”好吧,她还是没法把人想的大公无私。

于是大家就决定了同去扬州。从楚州开船去扬州,快则两日即到,慢也不会超过三天,所以周媛就开始筹划到扬州的生活。

她手里除了一些带出来的金银首饰,还有当初变卖东西折出来的金银和两千贯银票。

从京师出来以后,周媛为了以防万一,把金银分了四份,每人带了十两金子十两银子和一些散碎铜钱在身上,余下多出的银子都让周松放在了身上,至于银票则是自己贴身藏了。

她已经让周松跟欧阳明和其他人都打听过了扬州的物价,知道跟京师相差不大,有些时鲜吃食比京师还便宜,当然,房价与京师比起来也是低的。

现在他们还不确定要在扬州定居,所以打算到了以后先赁一处房子住着,周松在打听价格的时候,被欧阳明听到,直接就允诺说,他正有两处临街的屋子出租,既可居住也可以临街做点小生意,到时随周松挑选,至于价钱都好商量。

周媛就按市价大概计算了一下所需花费,然后再对比一下自己的身家,心里觉得稳当了许多。她早就算过,以他们带出来的这些钱财,四个人衣食无忧过一辈子,也未必能用完,当然,是在天下没有大乱的情况下。

说起来当初她把剩下的银子交给周松保管的时候,周松还少有的表现出了惊异,也许是没有想到自己肯这么信任他?

其实周媛虽然轻易不肯相信别人,但一旦付出了信任,就不会再多疑。

当初白婕妤初入宫的时候,周松就已经到了她身边服侍。白婕妤原是民间女,帮着兄嫂卖伞的时候被杨琰相中带回了宫,也曾受宠过一段时日,身边前呼后拥,从人不少。

可后宫从来不缺美人,杨琰的宠爱更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白婕妤刚生下周媛,杨琰就有了新欢,再没有来看过她们母女。当初捧场的人纷纷散去,仅余真正忠义的奴仆。周松就是其中之一。

周松本是蜀地人,少年时因受流民叛乱牵连,被罚没入宫净身成了内侍。他心里瞧不起那些阿谀谄媚的中官内侍,更不屑和他们同流合污,在白婕妤入宫之前一直被排挤去做粗活。恰好那时宫内缺人手,白婕妤又不是什么名门淑女,内侍省在选人的时候也不精心,就把周松也安排了过去。

白婕妤是个好主子,她本就是温婉善良的性子,得势时不张狂,失势了也未见歇斯底里,只一直安守本分。对待身边的侍从也是从始至终和煦,有要走攀高枝的不拦着,愿意留下的也不曾另眼相待感激涕零;好好服侍的就留着,奴大欺主的,她也不会一味容忍,自会禀告皇后处置。

周松觉得自己跟对了主子,难得的开始表现起来。不受宠的嫔妃在宫里受欺压是难免的,一般不过分大家也就都忍着了,可万一有连饭食都不好好送,御医也请不来的时候,周松就拿出他混不吝的本事,开始去跟管事的人作。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周松就是那不要命的,他闹起来,总是非要闹出个结果不可的,而且回回都要往大了闹,皇后在的时候就闹到皇后面前,皇后去了,四妃理事,就闹到四妃面前,最后他虽然少不了挨顿打,但白婕妤那里总归是不会太吃亏。

于是白婕妤死的时候,不少人都推他去殉葬,要不是当时八岁的周媛哭闹着非要他抱,他早活不到今天。若是这样的人,还不能相信他的忠心,周媛也没谁再可以相信了。

“十娘,前面就是扬州了,你和阿娘要不要上去瞧瞧?”周禄小跑下来寻周媛。

周媛笑着点头:“好啊。”起身去找春杏,两人戴了帷帽,跟周禄一起去了船头。

比起周松来,春杏到周媛身边的时日就短了许多,那年采选入宫后,她并没得到杨琰的青睐,只是作为普通宫人给分到了白婕妤那里,白婕妤看她年小,就让她陪着周媛玩耍,也不曾给她安排什么活计,后来白婕妤去世,身边大部分宫人都殉葬了,只因春杏是一直照顾周媛的,才留了下来。

十年相伴,周媛和春杏于主仆之外,更有一份姐妹情谊。

两人相互扶持,站在船艄往岸边遥望,远远能看到高耸的城墙,虽不及京师城高池深,却也齐整坚固。

“我们是在城外下船?”周媛问旁边的周禄。

周禄点头:“是,不过码头离北城门不远,下船坐半个时辰的车也就到了。”又引她们往另一面走,指着对岸说:“听欧阳大官人说,扬州世家多喜在城外运河沿岸置宅院,那边景致更好一些。瞧,那处重楼就是谢家的宅子。”

周媛循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见沿岸连绵的白墙黑瓦间,有一处高塔耸立其间,在周围伸出墙头的繁茂花树掩映下,颇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她听说是谢家的宅子,不由心中一动:“这便是江南第一名门谢家的宅子?”

“正是。公、你还记得前两年有位谢大才子入京,连官家都亲自设宴款待吗?那位谢大才子,就是谢家长房二公子谢希齐。”周禄暗自掐了自己一把,怎么又差点叫出“公主”来。

当然记得,当时这位谢大才子还是韩广平花了大力气请来的,为他博了不少礼贤下士的名声。而且韩广平还建议杨琰留谢希齐做了中书侍郎,不过好像这位大才子就职之后,并没什么建树,这两年偶尔听说他,都是些花边新闻,全是他如何受京中仕女追捧的消息。

三人又看了一会儿景致,船已经进了码头等候靠岸,周媛就和春杏一起回了船舱,把东西收拾拿好,跟周禄一起出来,寻到周松一同下船。

欧阳明此次也运了不少货回来,要在码头多留一会儿,就安排了身边从人送周松他们先进城,让他们先去选好房子,今日暂时先安顿在欧阳家开的客栈里。

进城的时候已经将到申时,今日就算是选好了房子,也无法入住,所以周媛对这个安排也没有异议。给他们带路的是欧阳明身边一个管家,姓刘,大概有四十岁上下,也是舌灿莲花的人物,一路进城就没停了嘴,一直给周松介绍扬州城的情形。

周媛坐在车里也听了一耳朵,原来扬州城自第一代吴王就藩之后,也曾重新规划扩建过,并改建成了如京师一般四四方方的模样。吴王府就建在城东北,他们路上还遥遥看见了王府的屋顶。欧阳家的祖宅则在所行街道的西面,城中西市的北面。

欧阳明空着要租给他们的房子,一处是在西市那边,他自家开的酒楼珍味居后身。据刘管家说,珍味居是扬州城最好的食肆,每日客似云来,不是事先预定或为熟客,一般直接去的客人都不接待。

珍味居的店面与西市只隔着一条城中河,前面是二层小楼,楼后有个小院,东西各有厢房,是给特别客人备的雅室,再往后则是厨房。那处房子就在小楼后院西厢的隔壁。

第9章 新居

刘管家说,当初珍味居前面的二层楼并没这么宽,只是因食客越来越多,实在是盛不下了,才把旁边的店面也买下来,接盖了过去,可是后院却不需要这么大的地界,就把后面单隔成了一处宅院打算出租。

原本这里也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前面改了酒楼之后,只在酒楼后加了一堵墙,从东侧开门,里面的结构都没动。周媛等人进去看了一番,见院内面南背北有座二层小楼,共有五间半屋子,挨着西面墙还有两间厢房,院内有水井,还种有一颗桂树。

房子里面桌椅板凳都有,只是有些陈旧,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些污迹。二楼最里一间看起来是卧室,里面靠北放着一张四柱床,南边朝阳的地方有槅扇门可以打开,外面有个悬空露台,用围栏围着,还做了美人靠。

隔墙的外间则是起居室,有坐榻和椅子。挨着楼梯靠东另有一间小屋子,可以作书房、或是住人都可。楼下则只在西面隔了一间屋子,外面留作堂屋待客。

西厢房是小小的两间,其中一间原来应是作为厨房的,里面垒着灶,墙壁也都黑乎乎的,另一间像是做了储藏室,也不太干净。

“若是周郎君相中了这里,小人可以着人过来收拾。”刘管家看周松皱眉,忙说了一句。

周松点点头,说道:“再去看看另一处吧。”

刘管家答应了,带着他们出门穿过西市又向南走,过了好几条街才在一处幽静的巷子里停了下来,命跟着的人打开一扇乌漆门,引着周松“一家”进去。

这处屋子也是典型的前店后宅,前面有三间临街的屋子,可以开铺子,后面穿过天井也是一座小楼,左右两边还另有连通的屋子,像是一个人张开两条手臂一般。这样一来屋子就多了,将楼上楼下合算起来,足有八、九间房的样子。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院子很小,而且为了隔开后面的住宅,中间还立了影壁,更显得整座院子逼仄狭小。但是这座房子显然新收拾过,比先去看的那一处干净整齐。

刘管家见看的差不多了,就带着人去外面等,让他们一家人商议。

“欧阳大官人说,两处房子都是一样的价钱,赁一年租金,若是给银子,就要五两,若是铜钱,则须六贯。我看刚才那一处在西市旁边,还挨着食肆,恐怕有些吵闹,倒不如这里清静。屋子也不如这边齐整,你看呢?”周松问周媛。

周媛四处又瞄了瞄,答道:“这里倒是清静了,但只怕前面的铺子生意就不好,而且这院子太小,我站在这里总觉喘不上气。先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