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262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262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速反应队成员的尸体,而有五六千蒙古军的尸体,身上都带着山地弩弩箭。而在南方四里处,有二百多具快速反应队的尸体,却有近万蒙古军尸体,均为山地弩所杀。”
    一听这个消息,朱由校不由的更是一阵的内疚,如果不是他的冒险,而是稳扎稳打,根本不会逼的闫应元冒险来搏杀。现在又死了一千二百多人,这都是冲动的惩罚,并且还不知道闫应元的下落。
    “去把那些尸首小心收敛回来吧,他们都是大明英烈,朕的好亲军!”朱由校实在憋不住了,这里的气氛相当的压抑,让他想大吼的喊出来。如此英勇的战士,连个番号自己都舍不得给,自己真的对不起他们啊。慈不掌兵,但这一句简单的话,真的无法让朱由校释怀。
    “是皇上,”何可纲听后,这心里也是一酸,亲军,兄弟们,皇上认可你们了,但,你们还能听到这亲军两字吗?
    “皇上,闫大人急报,一万五千蒙古兵,已经追着他们到了太阳坡。闫大人给皇上回禀,现在蒙古军对自己相当的忿恨,已经开始加大了人手,一副誓不罢休的样子,而闫大人只是利用太阳坡上的擂石等来阻敌,并没有暴露二千弩手和阻击弩。所以请皇上做好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即刻开展计划。”
    “好!”一听这个消息,朱由校一阵大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明显,闫应元杀了蒙古军近两万人,还烧了他们的大营,无形之中,吸引了蒙古军的仇恨值,让蒙古人紧盯着不放了。而闫应元也会表演,象是无意中,走到了一处天险,凭险而守。当然林丹不能小视,是不是上当还是再玩个计中计,也不好说,一切慢慢看吧。(未完待续。。)

第391章峡谷斗智
    归化城中,西城外的将士们都陆陆续续回到了城中。三个城门歼敌的数量已经统计出来了,竟然达四万多,而明军的损失是七千,按理这一战是大胜了,但从来没有损失过这么多的明军,根本就不习惯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战风格,虽然杀敌的数量是昨天的两倍,但一个个正悲伤、怀念着死亡的战友,好象是打了败仗一般。
    这人啊就是不能顺风顺水的,否则一遇到了挫折,还真不是一下就能‘雄起’的。这一副副样子,还真让人受不了,天天都站着高枝,万事高人一等,结果突然这一天变的平凡起来,虽然这个平凡也是平凡中的佼佼者了,但心态仍然不好,感觉到相当的不足。
    而朱由校自己也是充满了自责,情绪并不是太高,对于这样司空见惯的大捷数字也是感觉缺缺,不在以为意。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这张数据报告,让自己所感所触,均感觉是欠战士们的。
    何可纲、曹文昭等当然感觉到那意气风发的皇上一下子不见了,结症所在当然也是不言自明的。
    “皇上,臣请罪,臣没带好部队,致使伤亡如此惨重,请皇上处罚,”曹文昭一看皇上的表现明显的不佳,而自己却是直接的责任人,忙上前请罪,希望能分担一下皇上的烦恼。
    “曹爱卿平身吧,是朕制订的进攻方案,能如此将战车都安全守护住,爱卿已是大功。何罪之有?”朱由校让曹文昭起来坐好。
    “皇上,如今大捷在此,但将士们却心气不高,这对战斗并非善事,皇上看是否搞个庆功宴之类的,提提气氛。”何可纲跟着皇上的时间比较长,当然知道皇上在意的是什么,一提士气,皇上肯定会重视的。
    “是啊皇上,将士们用血换来的大捷。当然是要大大庆祝一番了。这种庆祝,也是对死难将士的一种尊重,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里有杀敌四万多的傲人战绩。皇上。对战果的肯定就是对烈士的尊重。”曹文昭也跟着说。实情也的确如此。
    “两位爱卿所言甚是,是朕心情不好,带坏了大家的气氛。搞个好城欢庆吧。并且,朕因为快速反应队的积极表现,特此定快速反应队为朕之亲军,名号为天应军,此军由曹文昭统领,所有殉难的烈士,也定为天应军的烈士。”朱由校想了一会,站起来说。
    “臣等谢皇上隆恩,”曹文昭一听此语,真是喜出望外。在城外之时,皇上就亲许了亲军,现在又重新的命名,还把自己订为了统领,这如何让人不喜呢?
    “把战斗经验的总结也交流一下,把林丹应对的策略,及对策等分给天雄军、白杆军、袁可立部和孙承宗部。”
    “是,皇上。”
    就这样全城开始庆功,汉人奴隶们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了,从昨天的大胜,到今日的大捷,已经消灭了蒙古军七万部队,这是何等振奋人心的消息,但看着将士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却是不解。在他们看来,瓦罐不离井边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只要能干得过敌人,那就是胜利,而且是以一敌七敌八的胜利,怎么能不高兴庆祝一下呢?
    天兵的战斗力越强,就越能保护他们的安全,当然全心全意的表现出他们的热情来,如今官方搞的庆祝活动,当然极大的吸引着他们的热情,同时,这种热情也感染着战士们。悲伤的气愤似乎慢慢的被冲淡了。
    而反观人家林丹那边,那才是真正的吃了败仗呢,这城里城外,变成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冰火两重天。这一下损失了近五万。二天加起来的损失,竟然有七八万之多。
    而且今天有心算无心之下,本来已经是胜券在握了,眼看着就要吞掉明皇的战车,这绝对是战争的转折点。但没想到南边杀出了一个‘程咬金,’先后把自己一万八千的兵力给吞掉了。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战场之上已经稳控了局面,东城门和南城门的攻城,足以让明皇待在城里不敢动上半分,形势完全可以稳操胜券,但就是这样如此大好的局势,竟然让一群不知从何而来的明军,给破坏的干干净净。让自己落的一个满盘皆输的的局面。
    无论是自己狠心故意往战场起填进去的死伤,还是和明军正常交战的死亡,这都是多年积攒下来的一些家底子,如今一下子损失了近四分之一,让林丹疼的都快疯了。
    一旁给他脑子里灌水的国师还满嘴的安慰着,但这些平白的安慰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最后让已经烦到了脚后跟的林丹也给请了出去。弄的沙巴尔是好没面子,但考虑到林丹遭此大败乃平生罕见,一位世外高人也没有给他计较多少。
    不过一会就转了回来。因为林丹最恨的那几千明军有着落了。
    原来一万五千名蒙古万对闫应元是穷追不舍,沿途也的确是干掉了近百个掉队的。最后穿过了那曲曲弯弯道路众多的峡谷,终于在一处地方,把那帮人‘堵’住了,虽然不知道那里能通到哪里还是死胡同,但那些倒毙的战马让蒙古军相信,他们逃无可逃了。现在只能在一处,只有一里宽的峡谷里,负隅抵抗。他们的武器主要是擂台,用石头从斜坡往下扔来阻敌。所以蒙古兵派人回来,请可汗指示。他们的潜台词其实就是想问一问熟悉地形的人,那里的地势到底通到哪里之类的。
    林丹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把报信的兵叫了过来,仔仔细细的查问着。从兵士的汇报上,没有什么别的大区别,就是追着那群人从西门大营,一路跑到了南营,他们倒是想在南营放火来着,但自己的军队已经追到了。所以他们就开始向南逃,然后蒙古兵就在后面紧追不舍,包括到了那些很窄的峡谷,蒙古们也冒险追了过去,目前就追到了那里。然后他们有一些马掉累倒了,他们爬上了大斜坡。上面石头挺多的,坡也斜的很,目前带兵的将军回来请示,是不记损失的冲上去,还是想着困死他们,因为马都累的死的死,跑的跑,一旦他们下了斜坡,肯定是逃不过追杀的。(未完待续。。)

第392章峡谷疑云
    林丹听完了立刻把军队里的当地人叫了过来询问,这一询问才知道整个阴山大峡谷的地理特征,和分布情况。另外当地军士把原联军的太阳坡之截杀,明皇设计的空中飞人之事也说了一遍,那可是把联军逼的从围困明皇,变成了被迫进攻的关键之举。
    林丹听了半天,终于大体弄明白了怎么回事,现在有一群人堵住了太阳坡,无论是蒙古兵追过去的,还是明军自己引过去的,阴山大峡谷都是被堵住了。
    林丹沉静下来想着问题,那帮人是从哪里出现的,很明显他们是明皇的部下,问题是他们是刚刚赶到、还是早已被明皇上安排在了南面的芒牛山还是马头山、甚至直接就在峡谷里?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是明皇早就安排好的,他们能适时的出现在战场之上,那就相当容易解释了。如果是刚刚到,那这种巧合,林丹是不信的。
    所以林丹最终的推断是早已伏在了南方的某处,等待时机,来给自己来一下恨的。明皇为什么会安排这批人在那里?林丹接着往深层次里想着、、、、、、
    最后,林丹想了一会,交待了几句,让报信的兵丁回去,接着堵住那些明军,而让当地的蒙古兵,把详细的峡谷地图画了出来,一个具体的方案在脑子里出现了。
    归化城里因为天应军的成立,让大家都为之一震,加上欢庆胜利。汉人奴隶们的尽情取悦,所以军心的高涨慢慢的恢复着。但大同城却是因为得到了战争警报而显得是人生百态。
    孙承宗是忙前忙后,二十万蒙古军那数字的确是太大了点。要是有一万熟悉操作神弩的净军或者锦衣卫,他估计是不会着急。现在他们是刚刚上手,射击、上弩、利用瞄准镜都还不是顺手。
    让已经到了大同的五千有神弩的新锦衣卫,抓紧时间的训练,弩箭的快、准那是用弩箭的数量给堆出来的。这点暂时是没有时间让他们积累了,只能不断的熟悉然后在实战中提高吧。好在有一条让孙承宗感到欣慰,体力可是比净军和锦衣卫强的不是一点二点,拉完这五百支弩弦玩一样的。
    如今孙承宗用习惯了皇上的持弩兵。再回后头来。指挥那些持传统武器的边兵,相反倒显得不适应起来。而对于大同各处边墙的加固、战略物质的到位、民工运输队的招募、安民等等问题也让他忙里忙外。
    代王现在已经解放了,不再象以前一样,只能守在一个城里边。新政了随便去哪里都可以。现在人家在大敌来临之际。带着王妃、侧妃萧洒的进京游玩去了。当然这个时节也没有朝廷的人会在意他了。不过这个举动背后的意义却是重大,代王为什么走?那是逃了,为什么逃?他害怕大同会被攻下。大同防守这么烂?就这样,连带着许多的官宦富户们也是纷纷的出走了。这给整个大同的民心造成了相当坏的影响,许多百姓也随着纷纷出逃。下一步民夫都是个问题。
    从四面八方的宗室子弟们却对代王的如此作派相当的太不起。俗话说贱命一条,就是这个意思,人越是有钱,这命就显的越金贵,而穷的更快尿血了,死不死的,也就是可以豁出去了。
    这些宗室子弟,都是贫穷出身,为了一条活路,他们都愿意背井离乡。但到塞外,皇上所建的新城天门城去居住,那里有房子有地,是必须得面对蒙古人的侵扰,虽然这句潜台词没人说,但这是都知道的,穷人贱命,既然皇上都能出征草原,凭什么自己就来惜命呢?所以来的人,大都是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更何况皇上在新政里已经说了会保护他们。还有十八家钱庄也在等着边墙外的土地,人家都不怕,自己又怕什么呢?
    好在现在眼见着皇上一场一场的大捷这样打着,特别是皇上占领了归化城,这一下,大家更相信,蒙古这个大祸,肯定会让皇上给平定的,所以来大同的宗室子弟更加的多了。
    到了大同听到岱海天门城的建设暂时停了下来,说是蒙古的一个大头子正在和皇上在归化城打仗,为了不让他们毁坏天门城,但等着打完了那四十万蒙古兵再开始,这让需要的宗室子弟们担心不已。好在有一条,宗室子弟及家小在大同的吃饭问题都由皇上出钱,这一个消息,倒是把宗室子弟感动的不已,大叫着皇上仁慈,比他爷爷可是大方多了。十余多宗室子弟可都是拖家带口来的,这一下都是大概四五十万张嘴,这得多少粮食啊!
    再在听到蒙古二十万人开了过来,一个个还是知道感恩的,十万余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皇上对自己好,那这个恩就得报,现在百姓、富人都往大同外面跑,那是怕受了兵灾,而自己等深受皇上大恩,这良心不能让狗吃了,别人能背弃了皇上,自己这些血浓于水的亲族不行,所以他们跑到宣大总督府,找张朴主动的要求为守城尽绵薄之力。
    这一下让张朴挺感动的,自从来了这么多的宗室子弟,这大同的治安环境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