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明朝第一驸马 >

第7章

明朝第一驸马-第7章

小说: 明朝第一驸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连~”

“那不行~~事关我盛丰号的名声~”

“小姐好意我心领了,但是现在已经是我和这位沈老板的事情了~~”

宋友亮和沈富平互不相让,而周围则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此刻二人谁都不肯服软。正僵持间,忽然一阵人喝马嘶,一队身穿黑衣的武士拨开人群来到宋友亮等人面前,为首一人虎背熊腰,国字方脸上一道从眼角到嘴角的伤疤十分骇人,更添凶悍之气,那壮汉对那小姐纳头就拜,”标下刘子明,迎接小姐回寨~”

“会寨”宋友亮和沈富平都是一惊,”难道这小姑娘是附近哪个山寨大王的女儿?”

刘子明抬眼看见宋友亮和沈富平,立刻站起身来,手握刀把,问道:”小姐,是不是这几个腌臜贱民叨扰小姐?”说着刘子明一扬手,几个黑衣汉子一阵噌噌噌的抽刀之声,上前便要拿人那小姐笑道:”且慢~~把此人带走~~”郡主伸出纤细白嫩的手指指了指宋友亮“我?”宋友亮愣住了,”这位小姐,我可是站在你这边的呀~~”宋友亮刚要分辨,十几把钢刀已经顶在自己的胸前、腰间和脖子上,许二多和张石头刚要拔刀,也被黑衣武士团团围住那小姐又笑道:”本小姐高兴拿你,便拿你~~~”说罢做了一个鬼脸,说罢便在丫鬟的搀扶下上了一辆马车。可怜宋友亮则被几个黑衣武士架着骑上一匹马,绑了双手跟在后面“回巡检司~~”那刘子明大声喊道宋友亮连忙喊道:”我是~~”他刚想喊自己是海阳千户所千户之子,但是心想这么一喊岂不是把宋家的脸都丢光了?反正对方也是公门中人,到了那个巡检司再亮明身份不迟见少爷被绑走,许二多和张石头赶紧回千户所搬救兵去了

【13】共同富裕

队伍走出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便在一处大寨前停驻,宋友亮抬头一看,ru山寨巡检司的匾额高高地挂在辕门之上。巡检司为中国元朝,明朝与清代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该组织于元朝首创时,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除了无行政裁量权之外,也没有常设主官管,其功能性以军事为主。明朝依其例沿用,不过佐以行政权力。因为ru山口港自古便是重要的港口,所以在这里设立类似海关巡检部门也属平常。

宋友亮顿时大囧,自己本来就是要来ru山寨巡检司请自己的姑姑和姑父去海阳赴宴的,如今自己一这幅模样见到姑姑和姑父~~真是丢脸丢大了“小姐回寨咯~~”寨门口一个身穿明朝官兵服饰的小卒高声喊道须臾,只见一对中年夫妇模样的人从寨内走了出来,”疯丫头,又去哪里胡闹,累得你刘叔带着大队人马出来寻你~”那中年男子笑骂道宋友亮偷眼看去,根据前世记忆,宋友亮清楚的认得那妇人是自己的姑姑宋氏,那中年男人是自己的姑父,ru山寨巡检司巡检赵连理那小姐从车厢里出来,笑着还礼,”婉玲见过舅舅,舅妈~”

那女的笑道:”婉玲啊,你海阳的宋舅伯请咱们去吃酒,你收拾收拾也一起去吧~”

“咦~~”宋友亮一愣,这小姐喊自己的姑姑叫舅妈,那她和自己家是什么关系?和自己又是什么关系?好复杂啊~~~还没等宋友亮把这层关系理清楚,就听那唤作婉玲的小姐说道:”舅妈,我在街市上抓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回来~~”

“很有意思的东西?”宋友亮哭笑不得,依旧低着头,默不作声“哦?让舅妈来看看~~”宋氏走到宋友亮马前,低头要看“姑姑,是我呀~~”宋友亮无比尴尬地抬起头“呀~~是友亮啊~~”那妇人吓了一跳,惊呼道婉玲也吃了一惊,”舅妈你认识他?”

宋氏赶紧说道:”这是我侄子宋友亮啊,也就是你的表哥~”

婉玲扑哧一声笑了,”原来是自家人~~刘叔,快把他放下来~~”

刘子明应了一声,上前松开绑在宋友亮手腕上的麻绳,又把他抱下马来赵连理笑着一把按住宋友亮,问道:”你哪儿得罪你表妹了~~”

宋友亮又好气又好笑,直挺挺地就是不肯低头,”我没得罪她~~我还帮了她,让她少花冤枉钱来着~~”

婉玲姓赵,是赵连理大哥赵连城的独生女儿,因为赵连城常年在福建和南洋经商,所以这个宝贝女儿一直寄养在赵连理家,赵连理对赵婉玲从小就是千依百顺,宋友亮越是不肯顺从,赵婉玲越是觉得他有意思。赵婉玲摆了摆手,笑道:”本小姐大人不记小人过,这事就算了~~~”

宋友亮彻底没了脾气待到进了寨子,赵婉玲去换衣服准备赴宴,而宋友亮则在前厅把母亲宋李氏准备好的礼物交给姑姑和姑父,里面是宋李氏做的一些小点心和几件绣品,还夹带着一封信。虽然比不得城里卖的苏绣,但这不就不是钱的问题了。宋氏拿着宋李氏给自己的信,看了一遍之后交给赵连理,赵连理上下打量了一番宋友亮,笑道:”友亮啊,姑父上一次见你时,你还是个瘦弱的小子,如今已经身强力壮了~嗯,嗯该娶媳妇了~~”

“娶媳妇?”宋友亮大跌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姑父,姑妈,我娘该不是在信里叫二位给我物色媳妇吧?”

赵连理哈哈一笑,”小子真聪明~~”

“我还小呢~~”宋友亮赶紧挤眉弄眼,做出一副孩子气的模样“不小了~~不小了~~”宋氏笑道:”都十八了,你表哥世勋,十八岁的时候都当爹了~”宋友亮的表哥赵世勋在济南府当差,常年不在家。说着宋氏便对赵连理说道:”官人,你人脉广,回头给友亮物色物色~~”

赵连理点了点头,”咱家友亮一表人才,害怕娶不到媳妇?”赵连理得意地说道:”我只要放出话去,光我手下就得争着把女儿送上门来,给咱家友亮挨个挑~”

宋友亮只是陪笑,接着便问道:”那个婉玲表妹是怎么回事?”

赵连理笑道:”她是我大哥赵连城的独生女儿,因为我大哥常年在福建和南洋经商,所以这个宝贝女儿一直寄养在我家,从小娇生惯养,刁蛮的很啊~”

宋氏笑道:”算来她还是你表妹呢~~只是这丫头从小被娇宠惯了~居然把表哥给绑了~”

“哦~~”宋友亮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宋氏见状,笑着调侃道:”怎么着,你还想来个表哥表妹一家亲?”

宋友亮故意抬头挺胸,笑答:”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表妹这么标致,有什么不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宋氏和赵连理正要笑,忽听一个软糯的声音厉声喝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只见婉玲娇嗔道:”我的夫君当时人中龙凤,状元之才,你就别做白日梦了~”

宋氏和赵连理再也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宋友亮到不服气了,说道:”要是我中了状元,你是不是就嫁给我?”

婉玲颐指气使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好~~”宋友亮伸出小手指,”拉钩~~”宋友亮不由分说,一把拉过宛陵的手,用自己粗壮的手指勾上宛陵纤细的手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还没等宛陵反应过来,宋友亮已经三步并作两步,朝门外跑去“姑父,姑妈~~我先走一步~~”

宋氏喊道:”友亮啊,去哪儿~~”

宋友亮笑着大叫道:”我的两个亲随见我被绑了,肯定是会海阳搬救兵去了,要是我再不回去,这里就要大军压境了~~~”

宋氏更是笑得不行,对赵连理说道:”相公,还是早点给友亮说门亲事,不然在乡下没人管教,这心都野了~~”

赵连理高声喊道:”友亮,慢点走,姑父和你姑姑随你同去~~”喊罢也是大笑不止只有赵婉玲却呆呆地看着自己被拉过的小手指幸亏宋友亮及时回了家,否则许二多和张石头又要屁股开花,但是宋友亮被自己的刁蛮表妹绑回山寨之事却成了海阳一带的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大家都觉得这只是少年人之间的嬉戏之事,不涉猥亵。

经过这件事,宋友亮便产生了一个依托ru山口港的优势,以商助农,以农促商的想法。正巧自己的姑父和姐夫都来海阳吃团圆饭,于是,宋友亮便在席间提出三家一起守望相助的想法。

宋友亮的姐姐宋友莲是个典型的明朝妇女,温婉贤淑,而姐夫夏鸣浩也是个老实的庄稼汉式的军户,生的敦实黑壮,四年前就已经替职成了大山所千户。”友亮啊,你不亏是读过书的人,就是比你姐夫我本事大,把家业越做越兴旺了~~”夏鸣浩的话里既有羡慕也有妒忌“姐夫,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你乐意,我哪点花招都可以告诉姐夫~~”宋友亮又面向姑父赵连理说道:”还有姑父,只要咱们这一大家子齐心合力,我保证ru山和大山不出三年,都能和海阳一样兴旺~~将来在ru山和大山,再也看不到穿着破衣烂衫的军户~”

“当真?”夏鸣浩和赵连理都是眼睛一亮“那是当然~~”宋友亮笑道:”姑父你管着ru山口港,那是个聚宝盆~~姐夫你的大山所附近也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底下有铁、铅、铜、金~~~”宋友亮如数家珍般的描绘着美好的未来赵连理听得很高兴,但是听着听着又皱起了眉头,”友亮啊,你知道你姑父就是个带兵的武夫,你姐夫呢就是个庄稼汉,比不得你,上过学,读过书。你别看咱们听得直点头,可真要让咱动手~~~”赵连理望了望夏鸣浩,夏鸣浩也是点了点头。

“其实咱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那就是屯田~~”宋友亮说道:”不管将来如何行事,眼下首先就是要吃饱肚子,如果一天到晚为了两餐温饱发愁,那就啥也别做了~”

“嗯,有理~~”赵连理说道:”我原本就知道等着上面发下粮饷,然后克扣一点下来。兵士们总说我克扣军粮自肥,可这么多年,我赵某人肥在哪里了?”赵连理自嘲道“是啊~”夏鸣浩叹了口气,”每天为了几斗粮食,弄得所里的军户门各个把我当恶人,背地里叫我夏扒皮,可我夏家这么多年来也没积下多少钱粮,真是向来就一肚子怨气没处撒~”

宋千斤笑道:”友亮啊,你就把你开荒屯田的法子都告诉你姐夫和姑父,一笔写不出两个亲字嘛~”

“是,爹~”

【14】我要读书

过了年之后,宋友亮又要去大嵩卫的卫学读书了。明朝以文制武,如果自己能考上个功名什么的,将来行事也能方便很多。明代在周边地区建立不少卫所,派遣军队驻扎,既理军政,又理民事。但沿边地区经济、文化不发达,武臣子弟长期居住在沿边地区,没有入学读书习礼的机会。为此,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下诏在辽东等卫设立卫学。此后,沿边其他卫所也都先后设立了卫学。明代卫学的设立情况比较复杂,有一卫设立一所卫学的,有合二卫设立一所卫学的,还有联三卫、四卫设立一所卫学的。

其实那大嵩卫的卫学荒废已久,完全是一些武官子弟瞎胡闹的地方。里面的教喻先生拿这般武官子弟毫无办法,只是按月拿俸禄,混日子罢了。宋友亮以前以为军户是不能参加科举的,其实事实刚好相反。根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永乐十三年乙未科,军籍考生中榜者为47人,占总数的13。4%,与大多数军户尚未在经济上翻身的背景相一致。而到弘治十五年壬戌科,军籍进士已达到88名,占总数的22。2%。若加上14名官军籍进士,则占到了总数的25。7%。此后,军籍考生中榜比例大体保持在25%左右。如万历四十四年丙辰科,军籍(含官籍)进士为87名,占25。3%。崇祯元年有84名,占23。8%,考虑到明朝中后期军户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军籍进士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朝军户占全体人户的比例,说明军户较其他人户谋取政治保护的愿望更为强烈,付出的努力更大,只是一般的穷军户无力供养子孙读书罢了。

宋友亮走进卫学学府,只见院子里杂草丛生,树木枝繁叶茂的过了火,显然是很久没有人打扫修剪了。园中有七八个和自己年龄相若的青年嘻嘻哈哈地来回打闹,看见宋友亮进来,也毫不在意。

宋友亮走在前面,许二多背着包裹紧紧跟随,主仆二人走到一处书斋前,抬头只见一块油漆剥落的匾额上写着”礼仪”二字,一个身穿青色布衣,头戴阳明巾的老儒生正低头看书。依照前世的记忆,宋友亮记得那是卫学的教喻吕文洲,也是个屡试不中的落第秀才宋友亮赶紧轻嗽一声,行礼道:”学生海阳所宋友亮,拜见先生~”

老儒生抬起头,放下手中书本,轻皱眉头道:”如果宋公子只是想考个武秀才,那大可与他们一样~~再来也是无益”吕文洲指了指外面嘻哈打闹的一班子弟宋友亮记得自己以前也是个顽劣之人,读书时嘻嘻哈哈,此刻宋友亮却一本正经地说道:”以前学生无状,辜负了先生的苦心,现在痛改前非,决心认真读书”

吕文洲顿了顿,似乎也发现了宋友亮与之前有所不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