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明末当皇帝 >

第158章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158章

小说: 重回明末当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湾并不是很宽,南北上长不过数十里。东西宽不过十余里,双方的舰船加起来一共有六七百艘之多,全都拥挤到这个海湾里面一时之间有船满为患的感觉。

中华军这边的规模看上去要弱很多,无论是舰队的长度还是宽度,所占的范围相较于清军来说要少了很多,清军这边这个时候组成了一个雁阵,这也是这个时候海战之中比较常见的阵型了,它的有点就是能够发挥出火力的优势。舰队的规模不容易被打破,就算是编队受到了稍许的影响。对于整体的大局也影响甚微。

实际上清军的这个阵型是明清时期中国水师特有阵型,西欧国家这个时候已经开始使用单双纵队的编队,横纵之争已经拉开了帷幕,但是他们在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的时候对于阵型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像中国的水师因为战船上面的火器比较落后,所以海战的时候往往需要千帆竞技。靠帮接舷战事常有的事情,因此纵队显然是不利于接舷战的,横队的队形过于单薄,所以雁阵或者也叫作叠阵比较常见。

在郑芝龙攻打诸彩老的船队的时候,郑家水军就是利用这种战术将诸彩老的船队包围住。然后再吃掉,固然有火炮火枪的功劳,但是主要还是接舷战和跳帮战。

施琅跟随郑芝龙的时间很长,所以对于郑家水军的这种战法也了解的比较多,尽管这种战法在料罗湾海战之中面对荷兰人的坚船利炮的时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也没什么更好的战术能够取代他了。

清军全部进入大海湾之后整支舰队开始整队,将清军自己的编队组建好,进可攻退可守。

海上战船相对于陆地上的军队来说编队是件麻烦事,从清军抵达台湾城下,到清军进入大海湾再到其整编好队形,一共花去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日当正中。

清军编好阵型之后双方都没有轻举妄动,显然都不想主动发起进攻,战场上摆出来的阵型这个时候看上去都很严密,但是一旦动起来了就不敢保证了,以自己不太完整的队形毒进攻对方的严阵以待,显然不是一个上上之策,但是一直就这么僵持下去显然也不是一件好事。

中华军这边显然是不急的,这个时候等于是清军已经闯进了中华军的后花园,而在台南和台湾城这东西两座城市里面都有岸基炮台,只要清军再向前迈进一点的距离,他们就会进入中华军岸基炮台的火力射程,而这就是中华军的优势。

尽管施琅不知道中华军在打什么心思,但是他显然能够料想得到对方在东西两座城市里面肯定会布置炮台,从台中之战中缴获的中华军的火炮的试射效果来看,对方的这种火炮的射程极远,最远能够达到**里,显然不是他们所装备的红衣大炮和仿制的火炮能够比拟的,所以一旦他们向前驶进,极有可能就会中招。

双方这个时候陷入了僵持,清军不愿意向前开,但是中华军也不愿意上去进攻,谁都不愿意动一步,就这样一直暴晒在烈日之下,尽管已经是十二月的时间了,从节气上来看已经过了大寒了,但是台湾南部的海面上的气温显然是不低的,不仅是气温不低,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热了,士兵们在都枕戈待旦,丝毫不敢松懈,双方四五万名士兵都在海上暴晒,很快就都热的浑身冒汗,士兵们开始松懈下来了。

第两百四十二章台南海战(一)

双方都明白在这么下去仗还没有开打,自己这边的战斗力就要先降低几成了,不过考虑到对方的情形和自己的一样,所以都在咬牙坚持。

中华军这边可以慢慢的陪着清军耗,反正项玉是不着急的,因为这里是中华军的主场,拥有各方面的优势,所以根本就不担心什么,反倒是清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给对方耗到了天黑的话,指不定就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所以施琅最终还是选择了提前动手。

清军当先的十艘大型战舰上面的士兵开始吹响号角,低沉的声音在整个舰队上空盘旋飘散,数百艘战舰开始鼓帆前行,士兵们准备好了炮弹调整好了炮口,准备和他们的敌人决一死战,大海湾上面的气氛瞬间就变得战云密布了。

清军的阵型之中尽管是一个整体,但是实际上还是细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左中右和后军四个部分,中军是施琅自己率领,拥有两百五十余艘战船,其中十艘最大的西洋类型的战船全部都在这里。

左边是吴英的舰队,一共拥有一百一十余艘战船,舰队中大型战船比较多,战船的数量也是除了中军之外最多的一支了,显然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牵制住中华军的进攻部队,避免其威胁到自己这边的中军部队。

右边是汪明的舰队,一共拥有一百艘战舰,他的实力本来要强于吴英的,但是在吴英的舰队受到了重大的损失之后,施琅优先将新下水的战舰补充给了吴英,使得吴英的实力一跃居上,再一次超过了汪明,不过虽然如此。但是这个时候双方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和吴英的作用一样,汪明也主要是协助保护中军的侧翼,顺带再承担一些攻击任务。

后军的主将是陈莽,他一共拥有八十余艘战舰,但是相对于其他人,他的战舰大多数都是体积比较小吨位比较小的战舰。主力战舰并不是很多,因此被放在了舰队的最后面,以免受到敌人的第一波冲击。

清军的舰队行进的速度并不快,这还是在他们占据上风口的情况之下,相反中华军这边不进反对,反而再缓缓的向后退去。

施琅站在船头注视着中华军的动态,他的眉头皱起,对方这一步显然是在诱敌深入,想要诱导自己的舰队进入到有利于他们的作战的水域去和他们交战。清军要不要继续追击呢?

这个时候大军已经开动了,海面上的信息传递并不是像陆地上那么方便,虽然可以鸣金收兵,但是整支舰队这个时候已经拉开了距离,再加上又是顺风的情况下,所以后面的舰船上面的士兵们是根本就听不到的,而且如果舰队停止下来,那个时候整体的阵型势必会陷入一片混乱。岂不是给了对方一个可趁之机。

如果这一次的对手换做是以前施琅遇到过的任何一人,他都不会有像这样的犹豫。因为在这个逆风的情况之下,就算是对方有心趁着清军阵型混乱的时候前来进攻,凭着他们战舰的航速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施琅遇到他们根本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但是对面的军队中有六艘能够不依赖风力能够自己航行的战舰,而且还是对整支舰队都有巨大的威胁的铁甲舰。所以施琅这个时候不敢将整支舰队停下来,因为他害怕给对方的这六艘虎视眈眈的战舰一个搅局的机会。

施琅最终没有下令停下来,清军的舰队还是在向前追击,渐渐的清军已经完全进入了大海湾的腹部了,这个时候前面的中华军突然停了下来。并且开始整队,显然是准备在这里和清军交战了。

趁着对方阵型不稳,防御漏洞百出的时候发动进攻是一个将领的必备眼光,这个时候的中华军的阵型虽然谈不上是漏洞百出,但是至少还是能够发现不少的破绽的,比如他们的战舰都堆积在一起,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阵型,并且宽度也不够,像是人为将士所有的战舰都堆挤在一个区域。

但是出乎施琅的意料的是,对方竟然也开始向前推进了,这是?在进攻吗?他简直不敢相信!

不仅是施琅没有料到,清军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个情况,其实早在中华军开始向后撤退,引诱他们进行追击的时候,吴英等人就以为中华军是要将他们带到一个有利于自己防守的地方,在他们的估计里面大概是在台南城或者而是台湾城的城脚下面,因为在这里交战中华军的岸基炮台能够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持,而且中华军背靠着陆地,清军的阵型难以展开,无法发挥出自己火力的优势,这应该是对中华军来说最好的一种防御的方式了。

但是眼下对方开始向自己这边冲了过来,为首的四艘铁甲舰一马当先,气势汹汹,高大的舰首和闪着寒光的炮口都显是出对方这是认真的。

而这个时候施琅却惊讶的发现,之前受到他诟病的对方的阵型,和拥堵在一起的战船,这个时候就像是在放风筝一样,被前面的四艘铁甲舰穿了起来,后续的战船一个接一个的紧紧跟上,很快就将阵型拉成了一条长长的直线,对方的阵型转变的非常迅速,很快就将所有的战船全都串联了起来。

施琅端着望远镜仔细的看了看,对方最前面是四艘铁甲舰开道,最后面是两艘铁甲舰收尾,中间从前到后战舰都非常均匀,主力舰船在前,吨位偏小的战舰在后面。

施琅没有见过这种阵型,在他看来之中纵向的一字长蛇阵尽管和陆地上的阵法很相像,根据一字长蛇阵的原理,其弱点应该也是一样的,主要集中在首尾两处,打蛇打七寸,其阵型中间看上去也是有机可趁的。施琅对于中华军采取的这个阵型十分的不解,这个阵型在他看来过于单薄,一旦冲进敌阵之中,很有可能就会被敌军从斜面直接切断,到时候只怕是首尾不能相顾,阵型大乱,两头都冲不出去了。

第两百四十三章台南海战(二)

可是从中华军的表现出来的这个架势来看,他们很显然是做出了一些防范的不然不会这么果决,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不过清军这个时候也不能退让,因为对方已经形成了攻击之势,自己这边的退让极有可能会直接使自己这边的优势全部丧失。

所以施琅立刻发出了进攻的命令,一时之间海面上此起彼伏的响起了清军进军的号角声,清军主攻的部队就是施琅的中军,所以这个时候他率领着舰队开始缓慢的加速,士兵们摩拳擦掌做好了战斗之前的所有准备了。

左右两边的清军也紧随其后,紧靠着中军的侧翼,保护好主力部队肋部的安全,尽量是整个阵型保持完整。

双方的距离这个时候还有三千多米,这个距离只需要一刻钟双方就都能进入到射程之中了。

就在这个时候,中华军阵型突然一变,从中间分出两个队列,组成了两个纵队,前面的四艘铁甲舰这个时候也两两一队充当这两列新的纵队的首舰,这个变化大大的出乎清军的预料,施琅自己也大感措手不及,之前为了应对中华军的第一波冲击,他特意的让左右两军都向中间稍稍靠拢一些,使得整个队形保持的更加紧凑,就像是收缩了自己的力量一样,使得对方想要冲开自己的阵型会变得十分困难。

中华军这个时候变阵之后,清军的中军已经被左右两军给挤压到了中间,不仅难以调头,而且也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够向前冲锋,但是中华军这个时候两个纵队开始向左右两面迂回包抄过去。等于他们是放过了清军战斗力和装备最完备、最强大的中军,选择了两个比较弱小的对手。

施琅头上开始冒汗了,他心里很明白,对方这样变阵之后对于清军来说十分的不利,清军这个时候不能够改变阵型,不要说向对方那样一分为二。就算是做出任何的调整也都来不及了,因为对方已经接近了射程了,临时变阵可能直接就会导致舰队崩溃,因为这个时候士兵们心里也都十分的不安甚至是恐慌,主将的变阵命令会加剧士兵们的紧张。

清军这个时候整个阵型是一个铺开的带状的,而中华军的阵型原本就已经被拉成了一条长纵队,所以从一条纵队变成两个纵队,这并不难,但是从一个团状的阵型想要像中华军那样分开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施琅不敢变阵的原因,那么这个时候他的中军只能够硬着头皮向前推进了,而两翼的情况他也毫无办法,只能期望中华军的攻击不会奏效。

两支舰队相向而行,很快便各自进入到了自己的火炮射程范围为了,双方似乎是达成了默契一样,在各自主将都没有统一的下达命令的时候,跑到最前面的一批舰船这个时候几乎是同时开火了。这个时候距离还有一千多米,双方的射击火炮都是舰首的数量有限的几门火炮。因此火力有限,但还是引起了海上的一阵阵水柱,双方的射击准头都很差,很少有炮弹能够准确的击中对方的舰船。

不过随着距离的靠近,中华军这边的阵型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了,清军之前是密集阵型。尽管这个时候整个舰队都在心照不宣的向外面扩展队形,一面将中军挤压的不能动弹,但是毕竟时间仓促,变阵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所以这个时候左右两边的舰队的密度依然很大。中华军这边是单列纵队,目标比较小所以很难被波及,而清军舰队层层叠叠,一炮打过去就算是打偏了也有很大的机会击中意想不到的目标。

于是随着双方的互相开火,两边都出现了一些伤亡,不过清军这边显然是比中华军这边严重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