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第11期 - 校园科幻邓若愚安云知道怎样适度地运用自己的姿色。她对着门口那个看上去连一只苍蝇也不会放过的老头微微一笑,趁老头一愣神的工夫,她已经绕过“闲人止步”的牌子,上了二楼。她的动作向来是很敏捷的。没有任何人的眼睛是看着她的,当然也没有一个人没有用眼角偷偷瞄着她。在天文台女孩本来就少,何况是漂亮的姑娘,何况安云并不属于那种仅仅用“漂亮”二字就能形容的女孩。这时,有人从“恒星演化组”的牌子下走了出来,一脸的愤愤不平,说:“原恒星温度之低是不可能发射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的,何况星云密度和尺度之大,都完全足以吸收任何可见光。”“天文分子!”凌辉嚷着,也从房间里出来,“天文分子可以发射丰富的紫外波段和射电波段的电磁波,而我根据它们的紫移和红移,就可以推断和描述原恒星演化过程的细节,包括分子喷流的方向和速度,等等。”...
1994 第5期 - 名著欣赏张晓风由于篇幅所限,编选本文时作了删摘。回想起来,那些往事渺茫而虚幻,像一帧挂在神案上的高祖父的画像,明知道是真的,却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但也幸亏不真实,那种刺痛的感觉,因此也就十分模糊。那一年是1997年,20世纪已被人们过得很厌倦了,日子如同一碟泡得太久的酸黄瓜,显得又软又疲。那时候,我住在纽约离市区不太远的公寓里,那栋楼里住着好几百户人家,各色人等都有,活像一个种族博览会。我在我自己的门上用橘红色油漆刷了一幅八卦图——不然我就找不到自己的房子。一个周末的下午,一个人到这里来找房子,偶然看到那幅八卦,便跑来按了铃。“这是哪一位画家的手笔?”他用英文问我。“不是什么画家,”我也用英文回答,“是一个油漆匠随便刷的。”...
1998 第4期 - 人与自然泳岸最近,美国野生动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Alfred)在一次讲演中,说了这样一段“奇特的看法”:“如果我提到人类社会的‘鳄鱼文化’,人们或许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原始的‘鳄鱼图腾’,甚至当代的‘鳄鱼皮制品’。可是,如果我说的是‘鳄鱼的驯良温顺’,‘鳄鱼同人类亲密无间的相处’,甚至成为‘社会的一员’,许多人都会以为我在不负责任地标新立异,甚至胡说八道、哗众取宠。可是,你们别忘了北卡罗来纳州调皮捣蛋的‘老大娘’,还有更神奇的布基纳法索的‘老大爷’,如果你们了解了这‘两位长老’的身世和故事,那么肯定有人会同意我的看法。”美国的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阿尔弗雷德这个独特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我们不妨先来读一读鲜为人知的“老大爷”的奇闻异事。...
作者:[美] 埃里克·尼伦德《光晕3:初次反击》内容简介摧毁光晕后,从光晕上成功出逃的约翰-117尽力收拢被打散的人类残余部队,力图回到地球。而致远星也并未被圣约人彻底摧毁,约翰-117的部下大多还活着。这是因为致远星上有着圣约人渴望得到的光晕建造者所留下的“圣物”。约翰-117超人一般永不停息地战斗着,居然成功抢夺了一艘敌舰杀回致远星,救下了自己那些已夺得“圣物”的部下。然而在逃回地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圣约人竟集结了约五百艘战舰的庞大舰队,意欲进攻地球!地球的命运已经危如累卵……导读 炫目的光晕遥远的未来,人类进入了宇宙时代。由于人口过剩等问题,地球上的居民不得不前往宇宙深处开拓新的殖民地。随看超光速引擎投入了实际应用,大大缩短了跨越星际的时间,人们终于可以自由来往于星际间。...
作者:残夜寒【,】第1章 钉子户序:人死之后将会怎样?灵魂?天堂?地狱?如果他们变成了怪物,如果灵魂跟着天堂一同消失,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就只剩下地狱?死亡遍布,城市荒废,硝烟燃起,被染得血红的夕阳正迎来着黑暗。我亲眼见过那些人从我眼前死去,亲人,朋友,只身而过的路人……他们拼命的呼救,挣扎,直到身体被撕咬动脉被扯破,倒在血泊中再也无法动弹,那双绝望的瞳孔再也没办法合上。而我只想知道,能令你恐惧的是死去后没有理智的行尸走肉,还是中和了病毒活下来的怪物?活着的怪物。……“你,你会变成异类!”“你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怪物,你们都会成为怪物……”萧强的身体僵直在了原地。汗珠从额头滑落,心跳声在狭小昏暗的房间内回荡着,每一秒都拉紧着每一根神经。只大喘了几口粗气,好像又是噩梦惊醒。而那声音,却一直都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一般。...
1992 第6期 - 银河奖征文刘希俊一“……5、4、3、2、1、点火!”一束巨大的火舌,将“和平号”飞船推向太空。它肩负着中,俄、美三国人民及全球人的厚望,向那闪烁着红光的火星飞去。“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我情不自禁,小声哼起歌来。“江河,您怎么会唱这首老歌?”卡秋莎轻声笑问。“噢,小时候,常听爷爷唱。”我坦率地回答。“卡秋莎是火箭炮,也是爱神的金箭。”杰克眨眨眼,带着神秘的微笑插嘴道。卡秋莎脸上泛起红潮,瞪了杰克一眼。她是星球化学家,才26岁,有着金黄的鬈发、蓝色的眼睛、白皙的皮肤,是个美丽可爱的俄罗斯姑娘,我是研究星球物理、爱好广泛的中国青年,杰克呢,是位魁梧强健、有多次宇航经验、技术娴熟的美国船长。...
里查德·马森 著 乔步法 山风 编译他躺在舱顶上晒太阳,突然发现了一种怪现象。他以为是潮水涌来,结果是一股翻滚不已的泡沫状气流,透过它能看见天空和海洋。“马迪!”他有些慌乱地呼喊自己的兄弟,“喂,马迪!”他惊慌地从舱顶跳到甲板上,迅速地绕过驾驶台,踏着灼热的铁甲板,朝舱门跑去。他还来不及进门,温乎乎亮闪闪的气流已经盖过来,把他紧紧笼罩。转瞬间,气流又离他而去,只在他的皮肤上留下了无数的小水珠。他感到全身微微的刺痛,仿佛有无数根针在扎似的。不一会儿,刺痛感就消失了。几天以后,又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的身体开始萎缩。布朗松医生的透视检查测定:他四昼夜缩小了几毫米。当他第一次告诉妻子时,妻子忍不住笑起来,直到她发现丈夫说话态度认真时,才猛然收住了笑容。...
1996 第12期 - 第六届校园科幻故事大田肖霞残冬我一下飞机,就匆匆赶往雪樱的住处。现在正是冬天,东京的街道仍是行人如潮。我无心旁视,因为我眼前不断地浮现雪樱的音容笑貌,满心牵挂着她的不幸。雪樱是我高中时代的好友林清的女儿。十六年前,同是著名画家的林清夫妇在一次空难中丧生,作为他们唯一的好友,我理所当然地担起了抚养他们爱女的责任。那一年,雪樱三岁。她常缠着我问:“秦叔叔,我的爸爸妈妈呢?”我不得不编造一个谎言来回答她。也许是继承了父母的艺术天赋,雪樱从小就喜欢画画。而整日沉迷于人工智能开发的我对此一窍不通,待她稍大后,我便变卖几项专利,送雪樱到法兰西、意大利等国学画。雪樱十九岁了。十九岁的雪樱,以她的敏锐与才华,赢得了“天才少女”的称号。她不画正统、厚重的油画,而是画清新淡雅的水彩。不拘手法,光彩流动,又结合中国画特点,大胆地采用“留白”,使她笔下的风景有种超凡脱俗的...
《荣誉-绿窗幽梦》作者:绿窗幽梦战线第一章节天快亮了的时候,整个战线已经是一片混乱,多支部队的结合部都被联军重装甲部队的穿插打击所突破,不少防御地段上依然在剧烈的交火。蔚蓝色的瀚空中交错纠缠的布满着喷气战机以及导弹划破天际的尾迹。地面上熊熊燃烧着的装甲车辆的残骸告诉人们,这里是战场,一个充满杀戮与血腥的阿修罗场。天空中再次响起了喷气战机低沉的嘶鸣声,“妈的,攻击又开始了”萧扬匆匆的咽下最后一口压缩饼干,作为精锐的装甲部队,他们团被布置在整个正面防线的侧后,作为机动反击力量所使用。“定标5000米,预备,放”不远的阵地上自行火炮部队开始了阻拦性射击,低空中掠过流星般的直升机群,更高的地方,双方的战机已经开始利用空空导弹来争夺制空权。...
简介:这是一本写非洲草原牧场的故事,灵感来源于那些写渔场、海岛的书,你们写大海,我写大草原。了解非洲风土人情,享受狂野的草原生活,与狮子为伍,与大象相伴,打造动物好莱坞,挑战吉尼斯世界记录。与偷猎者斗智斗勇,拯救草原上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个落后的非洲,许文杰要创造出不一样的辉煌,打造出最完美的草原大牧场。......57842第一章 前进大草原()六月份的北京,已经进入炎炎夏日,枝繁叶茂的植物,让人感觉到夏的生机勃勃。早上八点,首都国际机场里面,乘客们正匆匆忙忙的赶飞机,许文杰拉着行李箱,和自己的好基友钱飞扬做着最后的告别。“哥们,非去不可?就不能不去,我听人说非洲那边很乱,尤其是华人在那边更加危险。而且你这一走,在京都我连一个说的上话的朋友都没有了。”...
作者:倪匡幼狮嗜血的故事是这样的:幼狮在未曾过鲜血的滋味之前,并不特别嗜血,一旦它到了鲜血的滋味,就此终生残杀其他的生物,再也难以摆脱了。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但是只要略想一想,就可以知道并不是很说得通。狮是食肉兽,必然要捕捉弱小的动物来充饥,而狮子又没有高明的烹调术,必然在捕到了猎物之後,就生吞活剥。那也就是说,只要生而为狮,必然有接触鲜血的机会。绝对无法设想,一只狮子自幼便没有接触鲜血的机会,如果有这种情形出现,必然的结果是,这只狮子没有法子活下去,绝不会有奇迹出现:这只狮子因为一直没有机会接近鲜血,因而依靠吃植物来维持生命。对狮子来说,血不是一种诱惑,是生命的必需品。是不是有的生命,可以根本不接触鲜血而生存,但终於因为受不住血的诱惑,而变得非要血不可的呢?...
作者:风雪冰【,】卷一,初入极限空间 第一章 变化蹲伏在冰冷的雪堆中,任由天上的风雪把他层层覆盖,直到被完全掩埋在冰雪下面,陈尹却始终没有半点动弹的意思,已经收敛了自己全部生命迹象的他,看上去就如同一具被冻毙的尸体。被完全淹没在冰雪中的陈尹、双眼紧闭,心跳已经减弱的几乎感觉不到,呼吸更是细若游丝,惟有那一双不时会颤动一下的耳朵,还能证明他生命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上的雪花也越来越大,不知过了多久,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在雪地上传来。而被埋藏在积雪中的陈尹,耳朵忽然开始快速颤动起来,在风雪声中仔细的捕捉那一丝窸窸窣窣的声音,当声音来到他正上方的时候,在积雪中潜伏了好几个小时的他,猛然向声音传来处扑去,而被他一直藏在怀中的右手,也在同时挥出。...
1996 第4期 - ’96科幻文艺奖征文潘海天一那一年的沙漠热风来得很晚,到处流窜的盗匪迟迟才退回他们的老巢。无花果树开始结果的时候,学校里送来了一批男孩和女孩。我忘不了第一次和珍妮相见的日子,她站在木棚屋后的空地上,金发像阳光般灿烂。我还记得她回去的时候不安地向外张望着,说:“周先生要点名了,我这就得走。”我不高兴地看着沙地,一个豹Ⅱ玩具兵团刚刚摆出作战队形。我说:“用不着理他,周夫子就是爱多管闲事。”珍妮吃惊地望着我:“他没有用电鞭打过你吗?”“他敢!”我得意地哼了一声。“反正我得走了,吉姆,明天我再来。”我趴在木栅栏上,看着她纤细的身影灵活地绕过高耸的仙人掌丛,溜过铁篱笆的破洞。很快她就会回到操场上那群穿着粗蓝布制服的小女孩中去,难以分辨谁是谁了。...
作者:[英]阿瑟·克拉克作者的话小说《2001年:太空漫游》创作于1964到1968年间,发表于1968年七月,那时它才被改编成电影杀青不久,正如我在《2001年失落的世界》中写到的一样,根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这两件事同步进行着。在观看了根据早期剧本拍出来的毛片之后,我就会常常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想改写这部稿子——这是一种冲动而且费心耗神的创作小说的方法。然而,在电影中,斯坦利·库布里克没有安排激发人类和木星卫星上的独石之间的第三类接触,明智地避免了混乱。土星完全没有出现过,虽然在此后,道格拉斯·尊布尔曾在他自导的影片《无声奔逃》中以极高超的演技演绎了这个星球上的故事。没人能想象,早在六十年代中期,对木星卫星的探索指日可待。仅在十五年之后就得以实现,而不是要等到下个世纪才能梦想成真,也没人能想象得到人们在那儿发现的奇迹——虽然我们可以相当肯定,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更难以预料的景象...
2000 第4期 - 可耻的“克隆”——新擦亮眼睛,切莫上当!——揭两种盗版、“克隆”《科幻世界》的杂志由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大众文艺》,违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规定,原刊名突然缩小得几乎看不见,变成“大众文艺少年科学文艺版”,而最引人注目的刊中变成了《科幻时代》,编辑部也由石家庄搬到北京,成为“科幻时代编辑组”,这种明目张胆的违规并改头换面的目的是什么呢?这本《科幻时代》完全仿冒了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科幻世界》,从刊名字型、目录页版式、彩页编排都照搬《科幻世界》,多幅插图直接取自《科幻世界》的封面和插图。主要栏目设置也一一“克隆”《科幻世界》。主要栏目如下:(左为《科幻世界》栏目,右为《科幻时代》栏目)“每期一星”——“每月一星”;...
2000 第7期 - 银河奖征文张卓夕阳西下。黄昏加上晚秋的褪色,使整个城市都浸酿成暧昧的暗红。这是一种淡漠而神秘的颜色,往往没有蓝或白来得彻底,但却因为它的游移不定让人无法捉摸。在这一瞬即逝的光晕的透染下,空旷的剧院显得有点落寞。然而这种沉寂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渐渐地陆续有三三两两的身着礼服、仪容高雅的人们走进这座古老的音乐厅。白色长裙让林夕看起来像童话里晶莹剔透的公主。她轻轻抚平晚礼服衣摆上的褶皱,亲昵地挽着身边的男子,像广场上的小白鸽一样,轻巧而悠闲地踱进大厅。走进一个隐秘的角落之后,林夕终于露出利剑一样锋利的目光。她环视了一下四周,发现她的人已经按预定的计划精确地隐蔽在人群中了。这一切顺利得有点可疑。林夕又一次掏出那首不知如何传真到她电脑上的恐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