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六零年代好生活 >

第126章

六零年代好生活-第126章

小说: 六零年代好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臭蛋在省城呢,那大概是丽丽寄的。”赵红英拉着喜宝就往灶间去,“你瞅瞅,这几个菜够不?还想吃啥?叫你妈给你做。”

    赵红英是纯粹说顺嘴了,可前几日才被毛头洗脑过的喜宝,这会儿一个激灵,谁都可能会弄错,她奶总不会吧?所以,她真的是妈生的?跟毛头是双胞胎?

    这边,喜宝还在思考严肃的问题,那边,毛头已经迫不及待的抢过了赵建设手里的大包裹。

    说是大,其实也就几尺见方的方形包裹,外头包着麻布袋子,拿剪子剪开以后,里头是个木头打的箱子,要撬开木条后,才能从里头把东西拿出来。

    看到这架势,赵红英已经明白,一定不是春丽寄来的。虽说这一年多时间里,春丽不止一次的往家里寄过东西,可多半都是日用品和衣裳料子,都是很简单的包装,不可能这么严肃认真的用木条打成箱子。

    不止赵红英发觉了异样,只要这会儿在家的人,都纷纷聚了过来,跟看西洋镜一般的瞅着毛头大喇喇的拆包裹。

    毛头拆包裹的架势,相当有后世拆迁队的风范,只一小会儿工夫,他就把东西都拆了开来,还指挥他老子把堂屋角落的小桌子搬出来,正好把包裹里的东西一样样摆出来搁到小桌子上。

    东西很多很杂,也很引人注目。

    里头有硬皮本的奖状、证书;木框裱好的大幅相片;用精致小木盒子装好的金牌,还是两块;一大摞的报纸、剪贴画;一封没封口的信

    以及一张卷成条塞到金牌盒子里的汇款单。

    本能的,赵红英先去抓汇款单,定睛一瞧:“我认识,这个是‘百’。”

    托宋卫军的福,赵红英这些年以来,认识了不少字。这不,一眼就瞧出了只有宋卫军的汇款单上才会出现的“百”字。也就是说,臭蛋寄了一百多块?!

    袁弟来原本还是站在旁边伸长脖子往里头瞅的,一听赵红英这话,当下忍不住挤了进去,面带焦急的盯着赵红英手里的汇款单,恨不得一把夺过。

    可赵红英却把汇款单给了毛头:“念。”

    “那你抢啥?抢走了不还得我来念?”毛头顺口怼了他奶一句,这才接过汇款单,一看,惊呆了。

    喜宝也耐不住性子,忙去拉毛头的胳膊,同时探出头去看汇款单上的字。一个没忍住,她惊呼道:“哇!七百块钱啊!臭蛋好厉害!”

    虽然并没有人细看包裹外头的寄件人,然而到了这个时候,傻子才会认为是春丽寄来的。她最多的一次,也就是去年过年前寄了三十块钱,同时告诉家里人,她过年没法回家。

    可七百块钱啊!

    谁能来解释解释,这里头出了啥问题?

    不由的,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包裹里唯一的一封信上头。

    没等赵红英开口,毛头已经一把抢过了信,因为信封压根就没封口,他很快就把信纸抽出来,一目十行的看过去。

    两块金牌,就是刚结束不久的全运会的战利品,奖状、证书啥的也是,另外汇款单上的钱,并不是臭蛋的工资,工资那玩意儿是每个月固定时间由会计帮着寄回来的,而这七百块钱,却是全运会的奖金。

    国家奖励每块金牌的得主三百块钱,臭蛋夺了两块金牌,就是六百。省队这边,又奖励了一百块,合计七百。

    信很短,就是简单的写了一下臭蛋的近况,又说领导们也怕他把奖励弄丢,宋涛本人也明白他自个儿的记性不好,就说要全都给妈。另外,那一大摞的报纸和剪贴画,都是报道全运会情况的,凡是提到过宋涛的,全给一股脑的寄来了。而那个裱好的大照片,是宋涛在领奖台上被大领导颁奖时,记者所拍摄的,也算是省队给的福利,全寄回来就当是留作纪念。

    最后还提了一句,宋涛被国家队征召,现在已落户京市。

    于是,毛头快速的扫完信,又开始抢报纸。

    赵红英都要气死了,还好喜宝稳得住,拿过信立马高声读了起来,就是越读越两眼发直,到最后,连声儿都是发虚的。

    继春丽成功调职京市后,臭蛋也跑到京市去了,而且还被国家队征召,轻而易举的就落户京市。要知道,春丽都得在京市工作三年后,才能落户,而她男人虽然是大学生,可也只是暂时落户大学,得毕业安排工作后,才能正式落户。

    “臭蛋太能耐了!”

    谁说不是呢?

    等赵建设听完了所有的内容,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老宋家,顺便把这事儿给宣扬出去了。当然,他还留了个心眼,没提汇款单,可饶是如此,也够社员们叨叨好久好久了。

    他是没提,老宋家的人提了,却是扁头给嚷嚷出去了,说他堂哥有多能耐,拿到了全国冠军,第一名啊!这可是全国第一名啊!他堂哥!!

    那些不知情的小辈儿们倒是还好,只是羡慕。偏生产队上有不少知情人,背后不知道笑成啥样儿了。

    臭蛋啊,老宋家的臭蛋啊,那不是你堂哥,是你亲哥,被你那傻子妈扔掉的亲哥啊!

    幸好,扁头啥都不知道。只是这天在队上跟袁家宝几个吹牛时,有个满头花白的老太太拉过他,问:“老宋家咋走啊?我好几十年没来了,你带我去,我给你吃糖。”

    扁头一口答应:“走,我带你去,我就是老宋家的,臭蛋你知道吧?我堂哥!对了,你谁啊?”

    “我呀!我是你堂哥的外婆。臭蛋,我外孙!”花白头发的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张秀禾娘家亲妈,一听到消息就赶来了,拎了一篮子的鸡蛋,领了最小的曾孙子,就想叫摸摸金牌,沾沾喜气。

    正好走到跟前,打算叫孙子回家吃饭的袁母:

第071章() 
第071章

    夕阳西下;扁头脸上乐开花;心里美滋滋;高高兴兴的领着人往家里去;他还是那个快活的小扁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还带起了一阵风:“我堂哥可真厉害啊;全国第一名呢!”

    “是啊,我外孙就是能耐。”张母笑眯了眼睛附和着。

    袁母就这样看着她的亲外孙,领着老张家那个臭老太婆渐行渐远;她的心头百般滋味交错在一起,愣是有好一会儿没能回过神来,就这么呆呆的站在原地;望着远处。

    还是袁胖子回头瞅见了他奶;奇怪的上前推了一把:“奶你干啥呢?哦,吃饭了是吧?走走。”

    最后往远处望了一眼;袁母嘴角耷拉着;整个人就跟失了魂一般;晃晃悠悠的往家里走去。她很想揪住张家那老太婆说;臭蛋是她外孙;她的亲外孙啊!!

    可惜,她没底气。

    及至回到了家里;她还是这样的失魂落魄,不单是臭蛋夺得了全运会冠军这个事儿打击到了她;还有扁头

    “家宝;扁头知道臭蛋是他亲哥不?”

    袁胖子忙着吃饭呢,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不知道。他只知道那是他堂哥。”

    “那是他亲哥,我亲外孙!”憋了一路的话,终于叫袁母说了出来,可惜面对自家人,袁母却没啥痛快的,咬了咬牙,她对袁家宝说,“你回头告诉扁头,全都告诉他!”

    “哦。”袁家宝随口答应了一声。

    家里其他人也只是闷头吃饭,显然臭蛋夺金这个事儿,对他们还是有些影响的。可现在的问题不是他们跟袁弟来闹翻了,而是臭蛋已经被袁弟来给丢掉了,所以

    “妈你知道不?臭蛋得了好几百块的奖金。”

    “啥?!”

    “好几百块啊,全叫宋卫国媳妇儿拿走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那可是好几百啊!”

    “七百块,扁头说的。”袁胖子吃饭特别快,家里人还在絮絮叨叨呢,他已经吃了个底朝天了,随口说了个数字后,他把碗筷往前一推,直接跑路了,浑然不知自己给家里人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

    等袁胖子跑得没人影儿了,家里其他人也吃不下饭了。有时候真不是说他们有多贪财,非要上赶着去占点儿便宜,实在是

    哎哟,心疼肝疼胃疼,浑身上下连骨头缝里都开始发疼了。

    比起老袁家那悲伤到了极点的气氛,老宋家倒是很热闹。

    虽说家里多半孩子都跑了,连喜宝和毛头也在臭蛋的包裹到的第二天回学校上课了,可老宋家这边的热闹就没断过。

    从早到晚,不停的有人上门来套近乎,还是那句话,不一定是想借钱还是咋的,就是想过来沾沾喜气,这里头又以孕妇和孩子为主,都想借点儿光,好叫家里也能出个有出息的。

    赵红英收东西倒是不手软,她还使唤儿子们把她自个儿屋里那个大立柜搬到了堂屋里,又把相框都放到上头,搁得稳稳当当,正中间就是臭蛋登上领奖台,领导给他颁奖的那张,左右两边还有宋卫军当年跟毛头的合影,以及他们那群小孩崽子自个儿跑去照相馆的合影。另外,大立柜的其中一个柜门被做成了简易的报刊区,由勉强能读通报纸的宋卫国则要分门别类的把报纸整理好、摆放好,负责改造工程的当然是会点儿木匠活儿的宋卫党。

    这期间,宋卫国还建议把他珍藏的那张照片拿出来,也就是当年因为大红薯事件,他跟领导们拍的那张大照片。

    然而,这个建议被赵红英断然拒绝,她表示有这些已经够了,更深层次的理由是,她并不想看到宋卫国那张丑脸。

    赵红英还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点子,她想学人家百货大楼那边的柜台,把大立柜前的其中一个抽屉给拆了,改成玻璃柜,里面专门用来陈列臭蛋的金牌。

    因为这就需要用到玻璃了,暂时还没有完成,而且说实话,宋卫党的木匠活儿只能说凑合,打个桌子板凳是没问题,安装玻璃门啥的,太为难他了。

    张母过来时,赵红英正在喷俩儿子,喷宋卫国没本事,连块玻璃都弄不到,喷宋卫党手艺差,会按木门咋就不会按玻璃门了?

    这档口,扁头蹦蹦跳跳的进来了:“奶!我把臭蛋哥哥的外婆领回来了!”

    “打”第一反应,赵红英就拿眼睛去找扫帚,她想把人打出去。不过,紧接着她就看到跟着扁头进院门的张母,到了嘴边的话立马打了个转儿,“大老远的,亲家婆咋来了?老大家的!”

    张秀禾正在灶间忙活呢,自打喜宝跑去县里上学后,灶间的活儿再度全部落到了她手里,听着声儿出来一看,顿时又惊又喜:“妈,你咋来了?哟,这是我大哥家的小孙子?”

    虽然赵红英至今还没有抱上曾孙子,可老张家那头,就已经有好几个了。张母今个儿就带上了她最喜欢的曾孙子,先把手里一篮子鸡蛋塞给了闺女,笑呵呵的说:“好几十年没来了,这两天刚好有空,过来瞧瞧。”

    有空个鬼啊!现在正是忙活的时候,不过张母年纪大了,早两年就已经没再下地了,即便待在家里也就是帮着收拾屋里屋外,再就是带孩子,所以出来一天也没啥要紧的。

    到底是亲家到访,赵红英一面吩咐张秀禾好好招待,一面从大立柜的抽屉里头拿瓜子花生糖果。

    这几日,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有一半是孩子,所以赵红英特地准备了些零嘴。她也不亏,上门来沾喜气的人都很讲道理,这家拿几颗白菜萝卜,那家揣几个鸡蛋,理由都是现成的,来贺喜啊!

    小孩子们倒是很喜欢零嘴,不单张母带来的三岁的曾孙子喜欢,连扁头也很高兴,他没告诉他奶,刚才在路上张母已经给了他两块糖了,就藏在他的小兜里,回头慢慢吃。

    赵红英心情好,再说比起时不时犯浑的袁弟来,她还是很喜欢扁头这孩子的。这孩子咋说呢?偶尔是会使性子,可那也是冲着袁弟来的,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见天的傻乐,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学习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从上学到现在,一次及格都没考过。不过,想想老宋家的传统,再瞅瞅扁头的亲爹妈,赵红英觉得,她还是知足点吧,起码这孩子不傻。

    “领你侄儿边上玩去。”赵红英随口打发走了扁头,还给他派了个活儿,虽然张家的曾孙子跟扁头没啥关系,可到底是转着弯儿的亲戚嘛!

    扁头领命,直接把人孩子拉到他那屋去了,他屋里有木头小刀和,是二伯做给他玩的。

    堂屋里,赵红英顺势就把亲家婆领到了摆在正对门的大立柜前,笑着给介绍照片里的人。

    “臭蛋啊,可算是出息了,秀禾也是熬出来了。”赵红英绝口不提老袁家,反正那窝怂货就算真的上门来了,她也能把人打出去,“你家秀禾也是能耐,养的孩子各打各的好。丽丽、梅子的事儿你知道了吧?都有出息了。我现在呀,就盼着喜宝和毛头考上大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