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清平纪-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看孙妮儿前世活了七十多岁,本性和执拗偏激跟年龄无关。凤馨妍偷走了本该是她的好日子,因为这种自我催眠一般的心理,才能让她有勇气继续面对不甘的生活。可现实却让她不得不压榨心底所有恨意,去接近凤馨妍哄着馨妍。孙妮儿想离开孙家,要要先接近凤家夫妇,讨凤家夫妇的欢心才能达到目的。
前世她经历过六零年三年大灾害,混乱的十年大批斗,现在才五八年就如此难熬,孙妮儿真的怀疑她能不能活着停过三年大灾害。死过一次的人更加惜命,尤其是孙妮儿可以说有前世一辈子的生活阅历,就算最远没出过县城,可生活中处处都是机遇,毕竟身边随着改革而日新月异的事情,也让她有更多的资本。
有着前世阅历和经验,未来只会富贵荣华一辈子,更舍不得死更惧怕会出现意外。可打算从馨妍身上入手,在进一步跟凤家夫妇拉关系的打算,在馨妍身上就栽了跟头。养大几个儿女又带过几个孙子孙女,哄孩子玩对孙妮儿来说不要太简单。就算现在没啥玩具可言,可一岁多的孩子,给几个石子就能玩一天。
为啥让她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凤馨妍一点都不好奇,只会在一旁看着她玩,没有一点有小伙伴的喜悦和亲近?努力压下心底的焦急,孙妮儿看着比秋收前白净气,色更红润的馨妍,嫉妒不甘之下,真的有种想吐血的冲动。
“妹妹跟俺一起去玩吧,咱们去找黑豆和香泡马蹦吃。”
孙妮儿讲的东西,都是野生的小果子可以吃,有时候爹爹会带回来几个香泡,味道不怎么样,却是小孩子们难得且向往的零嘴了。馨妍看着孙妮儿神情之中隐下的晦暗,果断的摇头。比起这种有目的的接近,馨妍更愿意跟着娘亲一起。
“我要娘亲,你自己去吧。”说罢,直接伸手拉住一边洗地瓜的娘亲衣摆,用行动表示自己的意向。
孙妮儿胸口一堵,没忍下这口憋闷,咬着唇看向扭头慈笑望过来的曲凤霞,眨着眼睛怯怯压低了声音道:“伯娘。。。俺也想跟伯娘一起,伯娘人好,你要是俺亲娘就好了。俺也想跟妹妹一样。。。”
曲凤霞不可察觉的颦眉,打断了孙妮儿的话头,慈和笑道:“你这孩子就是懂事嘴巴也甜,你娘就你一个女儿怎会不疼你。妍儿太小还离不得人,让她在这边玩就成,你快家去吧,省得家里人找不到。”
孙妮儿幽幽的看了眼馨妍,馨妍低着头根本没看她。心中暗自恼怒还没说什么呢,就被直接给拒回,只可惜被护着的人并不是她。眼下也不好在继续,转眼看了看仍旧笑着的曲凤霞,孙妮儿到底还是犹豫不决的离开。
两人同是被收养的事,孙妮儿根本不信凤家夫妇能隐瞒住,只恼怒馨妍不开窍,跟个傻子一样就知道吃喝,也就张脸蛋讨喜,两人换了背景,不定谁比谁漂亮讨喜呢。离了食堂没多远,孙妮儿也没直接回家,而是转道去了地里。不说能捡着些多少柴火,只要不空着手回家都不会挨骂,孙妮儿真恨不得一眨眼就能长大,恨透了现在的弱小无力。
食堂院里孙妮儿走远后,曲凤霞笑容散去暗暗叹了口气,顺手塞给馨妍一个洗干净的半截小地瓜,比馨妍拳头大了那么一点点。
“妍儿喜欢跟孙妮儿玩吗?”
馨妍把地瓜递到娘亲嘴边,习惯的让娘亲咬一口才肯吃。见娘亲舒了口气,眼带明显满足笑意咬了这口清脆的地瓜,才道:“不喜欢,喜欢娘亲和爹爹。”
曲凤霞直接道:“不喜欢就不同她玩,妍儿天天跟着娘亲来食堂,娘有空就教你认认字,我家闺女这么聪明,将来指定跟你爹一样能考大学。”
大学?瞧这娘亲的神色大学显然不是馨妍以为的大学。“大学是什么?爹爹给的书吗?”
曲凤霞笑着摇头:“大学不是书是能学厉害知识的学校,要过几年你在大一点先念小学,然后就是中学,要先考上高中后才能继续考大学。你爹爹年轻时候可聪明了。。。。。妍儿随了你爹爹,脑袋灵敏也聪明,也是读书的料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自古以来刻入骨髓的认知。
第13章()
收完庄稼下了场雨,村里的人难得清闲一天歇歇,雨停之后就开始耙地准备种麦子。麦种太少,好在杂粮也能下地种植,总算把村里的地都种上庄稼。集体的干完,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自家的自留地,还有菜园子都是按照人口分的,一大家子加在一起也有不少呢。人欺地皮地欺肚皮,没谁会干自家的活还想着偷懒。
石长春和凤天幸本来商议,腾出手了在集体按公分分口粮,没想到这时候镇上竟然派人下来通知,建设国家大跃进挖运河修河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都是功在千秋的事。大运河要途径三个整个两个省接连母亲河。两个省内的河段各不归属,文件从省里派发到各市各县,在一级一级往下派发任务。
运河途径他们县城边缘段,做工的地方离大石村比去镇上还要远。各自工段有住宿和大锅饭,背着铺盖去就成,只是任务明显超出村里的人数集工能力,到时就怕不好交代。可村里人数有限,有劳动能力的人数有限,上级总不能看着人被累死。
送走了镇上骑自行车下来的通讯员,凤天幸跟村长石长春并肩,一路招呼中去了石家。分坐在石家堂屋两边的长凳上。石长春抬手挠了挠花白的寸头,黝黑的脸上皱纹更显深沉。无力的叹了口气,望着凤天幸嘴里发苦道:
“支持国家建设,也是咱们老百姓的本份。没有主席他老人家的带领,哪有如今的太平日子,没地主老皮的剥削,没土匪和鬼子的枪杀,一家人只要肯干就不愁吃喝,搁在俺们小时候,简直就是不敢想的事。”
凤天幸跟着点头,有几分身同感受也只有他心里清楚:“可不是,社会主义好好,穷苦百姓直了腰杆当家做主了。”
石长春摩挲着腰间的烟斗,里面也就两撮烟叶了,能忍得住的情况下,抓点干树叶塞烟斗里解解馋,也舍不得抽烟叶。摩挲烟袋片刻,沉沉道:“明个一早集合分了口粮,到时在通知集工的事,安排安排了家里,能走开的都得去。”
凤天幸可不忍妻子去受罪,她留在家里照顾好娘俩的生活就成。以往的体弱一部分还是因为心病,自从养了馨妍后,妻子的身体也越见健朗。就是凤天幸自己,也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浑身跟有使不完的劲一样,心情好自然觉得连呼吸都新鲜。凤天幸是妻女的顶梁柱,当然要尽所能的给妻女撑起一片天。
“行,先把口粮分了,村里人也能按住心口,后面的工作也好做。”
商讨玩村里的事,石长春想到什么,眼神瞟了凤天幸一眼,咧着嘴笑道:“妍丫头是个好孩子,知好歹又静的下性子,才两岁不到的娃,天天抱着本书就没见她不耐过,这孩子啊还是谁养大的随谁。孙家的那丫头,瞧着小人儿的可怜像,还是随了孙老二婆娘。”
凤天幸谦虚的摆摆手,脸上骄傲笑容显然不像他言语中那样谦和:“小孩子不禁夸,那丫头自小就乖巧听话,脑袋也算好使。打小就好带,她娘捧在手心里长大,一点都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眼皮底下。小小的人儿也孝顺,跟在她娘亲后面搭手干点活,擦汗端茶递水。”
石长春想到的另外一件事,这件事压在心里好几年了,一直没开口是就怕给老兄弟找为难。当年要不是凤天幸夫妇恰巧路过,他这条老命早就去见了阎王爷了。在说,在两人没收养馨妍之前,石长春总觉着凤天幸两口子在村里住不久。现在娃都一两岁了外面也混乱,两人未必会离开他们大石村。
大石村虽然偏僻又穷,可也有偏僻的好处,当年小鬼子和土匪,都懒得养他们村扫荡。两人也相识了七年,人品心性都了解的差不多。石长春一直都明白,凤家夫妻是有故事的人,会到他们大石村也算是机缘巧合,可反过来想,又何尝不是大石村的运气。?农家人命贱,生了病也只能硬熬着,熬过去是命,熬不过去也是命。
一个大夫对村里有多重要?至少从凤家来到村里以后,除了孙老二和老死的上年纪人之外,大人孩子都没因病丢命的。村里祖祖辈辈都是本份的山里人,一辈子没出过村子的人就不少。识文断字对村里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离大石村最近的小学,也要走五六十里地才能到,上学对村里的孩子来说太过陌生。
甚至因为祖祖辈辈都没几个认字的人,他们大石村的人根本就没有念书的意识。石长春一年要去几趟镇里,走出村子也算见过外面的天地了,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出门在外都处处低一头,有本事的人那哪个不是学文人?老一辈的人也就这样了,没啥子精力和野心了。可村里的孩子们还小,石长春的要求也不高,不要求孩子们多有学文,可至少不是睁眼瞎。
看到馨妍抱着书学认字时,石长春就打算跟凤天幸提这事,只不巧撵在秋收农忙。眼下地里的活也结束了,干集工凤天幸文弱书生样哪能受那个罪。石长春一直都认为,一个萝卜一个坑,非让拿笔杆子的去当苦力,埋没人才也是一种损失。
两人老兄弟,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眼子,石长春直道:“啥事都是三分天性七分靠教,还是你跟弟妹教的好,小小的一点人儿,就抱着书本学学文。老哥也不跟你说虚的了,你看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村里半大的小子丫头跟着一起学,妍丫头也有念书的伴不是。”
凤天幸对此没太多想法,顺手的事:“我家也是村里的一份子,村里的孩子也都是晚辈,教孩子认字又不是什么难事。回头老哥问问,有孩子愿意学认字的,每天中午一起教,一天学几个字,天长日久就积少成多了。”
石长春沉默片刻,而后很郑重道:“俺的意思是,让你跟弟妹专程教,咱们村里专门腾几间屋舍。你放心,弟妹教学领满工分,你领两份满工分,一份教学的一份村里会计的。俺也会去镇上给你跟弟妹争取争取,当先生也都是有工资的。”
这下凤天幸明白石长春的意思了,这是想在村里办一所学校。石长春的心意是好的,可并不现实也很难实施。早知道他的好意不代表村里人都能领会。就他们村里办法的孩子除了小点的还能有空闲玩,大一点的哪个不是带弟弟妹妹,就是想着往家里扒拉口粮。都想着填饱肚子,让他们坐屋里学习,或许还会起到反作用。
在说让他们夫妻当老师,就算领两个人的满公分,都可能在村里引起矛盾。你在屋里风不吹日不晒的拿满工分,其他人在地理累死累活还不定能拿满公分,心里能平衡?自古皆不患寡而患不均。大石村的人对学文还没有重视的意识概念,属于吃饱了没事干的事。人性这东西一着不慎就让人遍体鳞伤,凤天幸宁可谨慎防备,也不愿去冒险尝试人心的善恶。
有妻有女需要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为而治为上。凤家在村里扎根才几年时间,没有利益冲突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牵扯到利益的冲突,凤家这个外来户,又怎能抵得过祖辈都守在比姻连姻的原籍。石长春的想法只能失望了。
面上带着些许的无奈,凤天幸直言道:“这事我觉得不成,毕竟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大家都忙着干活挣工分。要是有向上好学的孩子,就每天一起学认几个字,当初建国那孩子就是这样学的,一段时间下来读写都不成问题的。不想学的也勉强不来,现在讲究自由社会了,也没必要劳师动众。去集工干活还不想知道要干多久的工程,眼下也不是时候。”
石长春叹气,也明白凤天幸的意思,心意是好的,可不一定人家觉得念书有啥用。按下话题不再商讨此事。凤天幸看看外面天气,起身告辞后出了石家转弯去了食堂。曲凤霞还在忙着,凤天幸抱着馨妍坐在草席上,父女俩对着医书一个讲一个听。也忘记馨妍究竟有没有听懂,凤天幸一直把半夏的药性和泡制都谅解了一遍后,失神了片刻叹气自语道: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唉!”
馨妍往后仰头,见爹爹脸上有感慨有伤感,也有无能为力的愧疚。书生爱国为自己认定的理念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更有许多人,不得不低头在现实的蹉跎中。她多少能理解爹爹的无能无力。理想和现实兑现的中间,有无数的牺牲和不得已的舍弃。能做到的成就伟人,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