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圣天子 >

第160章

圣天子-第160章

小说: 圣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铃其人,不容小觑。

    据陈天宝所知,这金铃乃是个天生的商业奇才,据说五岁就开始跟着父亲金百万读书识字认账,十二岁就担任金家一处金店的掌柜,在金家这八年里,更是将金家的产业破纪录的扩大了将近一倍!简直就是一颗摇钱树!

    若不是金家内部有斗争,再加上这金铃也到了必须出嫁的时候了,恐怕自己还真不可能娶这金铃为妻!

    。。。

第九十二章 理清关系立基业()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监察局的梁局长准时前来武宁军节度使府上报道。

    周家的仆人已经认识了这位整rì里jīng力旺盛的官员,每天准时都给他备好了茶水。

    “禀报主公,关于武宁军的情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梁振一躬身,递给了周文博一本册。

    周文博接过来翻了起来,一直到了最后一页,这才掩卷沉思。

    武宁军的现状,果真就是一把豆腐渣,自己就是想扶也难扶起来了。

    武宁军的编制为一万五千人,然而其中有七千虚额,这部分的兵饷被以元行钦、徐天宝和金百忠三人为首的武宁军和徐州地方给联手吃了下去。

    剩余的八千武宁军中,五千较为jīng锐的也死在了李嗣源叛乱一役中,最终剩下的三千武宁军可谓是歪瓜梨枣,不堪一战。

    周文博摇了摇头,怪不得这徐州城中的地头蛇,无论是金家还是孙天宝都对自己这个国公如此谦恭顺从,原来是这徐州和武宁军早已经成了一个空壳,由不得他们强硬了。

    不过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周文博入主徐州城的阻力也就小了许多。

    周文博身为正一品位极人臣的大员,麾下又有两三万大军,这样一位强龙当真是能彻底压服徐州的地头蛇,而若非是矛盾尖锐到了一定程度,周文博也不愿意在这徐州城中杀个血流成河,将这些人连根拔起。

    没有必要,而且这么做更容易折损人望。

    “官田的情况如何?”这个时代,每个军镇和节度使府几乎都是一片**小王国,能从朝廷得到的俸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就是要靠自给自足了。

    而武宁军在明面上更是有五万八千亩的军屯田,用来供一众武宁军将士粮草所用。

    “禀报主公,武宁军所属的五万八千亩军屯田中,已经有两万一千亩被金、孙、元三家给私吞了,其中金家一万亩,元家八千亩,孙家三千亩。元行钦战死后,元家低价变卖了全部官田给金家,已经迁回洛京!”

    梁振连忙说出了自己这些rì来辛苦调查出来的情况。

    周文博轻轻抚掌,自言自语道:“来是到了要见一见这金百忠的时候了!传我敕令,即刻召见金百忠!”

    周文博如今正是金百忠的直属上司,召见他询问和交接武宁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金家早就等着这一次召见多时了。

    只是即使是老jiān巨猾的金百万,也没有想到上去年纪轻轻的赵国公大人也如此沉得住气,到了徐州已经有十二rì了,这才开始召见自己的儿。

    “百忠,这赵国公正所谓是天下数一数二的权臣,手中更是有数万大军,我金家纵使盘根纠结这么深,也万万不能触怒了赵国公。不然一怒之下,我等必然被碰的头破血流!这一次面见国公,你定然要忍气吞声!若是国公提出了什么过分的要求,也万万不可当面顶撞!”

    紫竹摇椅上的金百万对着自家最宠爱的儿交代道。

    “那咱们就这么眼睁睁的着这几年的进展全都为他人做嫁衣裳?眼睁睁的把这份利益交给他周文博?”

    金百忠心疼的不得了,有些不解的问道。

    “若是换了任何一个人来做这武宁军节度使,哪怕是当今太尉符彦卿,我都敢想办法!偏偏却是这周文博!你可知道,他的权位可不是靠出身,靠恩宠上来的,而是一刀一枪,刀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我们金家毕竟是商人,打开门来做生意,又何必与人拼个你死我活?这武宁军中的声音,咱们金家也不过上手了一两年,丢掉就丢掉吧,也没什么可惜的!”

    金百万言语中尽是对赵国公周文博的忌惮。

    “是!孩儿听父亲的话!”眼父亲挥了挥手示意自己退下,金百忠尽管心中不甘,却也只能听令。

    ——————————————————————————————————

    “你就是金百忠?今年还不到二十岁吧?已经是武宁军第三指挥使,定远将军衔,当真是少年英杰啊!”

    周文博一见金百忠,就笑着说道。

    金百忠一拱手:“这少年英杰可是不敢当,末将可是还比国公大上一岁呢!”

    周文博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这熊孩是怎么说话的?

    周文博如今已经是位极人臣的正一品天策上将,满朝文武谁在他面前不是小心翼翼,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即使是已经是他岳父的符彦卿,在他面前也极少摆长辈的架。

    谁知道这金百忠说话竟是这么呛人。

    周文博懒得跟这小年轻多说话,便开口问道:“如今武宁军中,还有多少将士?”

    金百忠大大咧咧的说道:“还有三千四百人。”

    “武宁军共计有五万八千亩军屯田,金将军可否将田亩账册交给本公?”周文博直奔主题。

    金百忠出门前刚得了父亲的嘱咐,这时也只能咬着牙说道:“明rì末将就将田亩账册拿来!”

    周文博剑眉一挑,他没想到这金家竟是如此配合。

    不过这样也好,既然金家如此识相,自己也就省了不少功夫。

    “那就有劳金将军了!”周文博又闲谈了两句,这就送客了。

    金家这边不但要吐出自己吞下的一万亩军屯田,还要再将买下元家变卖的八千亩军屯田也一并交出来,然而更让负责cāo办此事的金百忠吐血的是,徐州刺史孙天宝不愿意就这么白白将吃到嘴里的三千亩土地交出去,但是这孙天宝又不敢找赵国公周文博,反而要金家出钱赎买!

    “父亲!孙天宝这老不死的东西,居然向咱们金家要钱!要知道,咱们金家可是一口气吐出去了一万八千亩啊!他,他这可是趁火打劫!”

    金百忠一脸激愤:“我姐姐前几rì才嫁给他个老东西,他就是这么对自己亲家的!”

    金百万压了压摇椅,让自己整个身体都摇晃起来。

    过了片刻,他站直了身体,轻拂胡须:“这三千亩土地,孙天宝要多少钱?”

    金百忠恨恨地答道:“一亩八贯,共计两万四千贯!”

    金百万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我们金家也无需怕了孙天宝这老东西!你明天就送上一万八千亩的田亩账册,告诉赵国公剩下的三千亩,孙天宝不愿意交出来!我他个老东西怎么办!另外,立刻召金铃回来见我,我要问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金百万面对周文博只能无奈的大出血,可是并不意味着他也要对着孙天宝低头。

    周文博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因为新娘金铃的一番话,居然让金、孙两家生出了一丝嫌隙来。

    等到第二rì金百忠拿着一万八千亩的土地账册到周文博面前,声讨了一番抗拒国公大人敕令的孙刺史的行径之后,周文博也有些诧异了。

    这孙、金两家不是刚刚才联姻吗?怎么这么快就生出嫌隙了?

    不过周文博的威风也是尸山骨海踮起来的,对付这么一个区区刺史完全不在话下,周文博喊来了大将秦青和三百亲卫,会同监察局梁局长一起,直接团团围住了徐州刺史府的大门,在将陈天宝弄了个灰头土脸的同时,也顺利的拿回了三千亩土地账册,这才满意的扬长而去。

    陈天宝本意也是为了表达对金家居然将这么一个不守妇道的女嫁给自己的不满,谁知金家居然不动声sè间将自己卖给了赵国公,让自己平白吃了赵国公一个挂落,生生丢尽了一张老脸。

    接下来的rì里,徐州的地头蛇中挑大梁的陈、金两家自然而然的就积累出了一些怨气,相互之间也不再多来往了。

    周文博如今已经放眼于天下大局,他正在按照当初“洛京对”中的战略,全力准备着,对于孙、金两家并没有放在心上。

    天成元年十月一rì,周文博一声令下,继监察局之后,天策府同时成立了织造局、土地局和教育局。

    天策府功曹参军事段世辰任织造局局长,天策府仓曹参军事王远任土地局局长,天策府从事郎中崔皓任教育局长。

    这些机构的成立并非是周文博突发奇想,而是他早就做好的长远规划。

    早在洛京城中奏请晋升天策上将,允许开府建衙时,周文博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摆脱地方行政机构的参与和制肘,甚至进一步彻底架空后唐朝廷对于自己治下领地的统治,而是让天策府成立的各个机构真正执掌起来zhèng fǔ的功能。

    这些机构不过是第一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进展,后续的一系列机构都会陆续成立。

    织造局的成立是建立在一项核心技术上,那就是“珍妮纺织机”。

    对于这项划时代的创造无需多言,只用三句话表达它的历史作用。

    珍妮机的出现;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

    珍妮机的发明是原本历史上第一次工业**的开端。

    珍妮机尽管仍须人力推动,却比旧式纺车的纺纱能力提高了八倍。(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

第九十三章 站在巨人的肩上() 
周文博麾下有一万rǔ虎军将士,然而却并不意味着他手里仅仅只有一万人。

    许多原本在军匠集的赵国公府下的产业、手工业作坊全数都随军搬迁到了徐州,而且许多士兵的家属亲人也跟着迁了过来,这些人足够一个织造厂所用了。

    第二就是土地局,周文博既然拿回了整整五万八千亩土地,对于这些土地的使用就必须进行全盘规划,再加上周文博接下来的打算是要在徐州城外建立起来一个新城,土地方面的工作量就自然是极大的,这些也只能麻烦二师兄王远了。

    第三就是教育局。

    百年大计,重在教育。

    不过周文博第一步的计划,只是在rǔ虎军中成立一个军校。

    军校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面向广大士兵,为的是能够普及识字率,为此周文博力排众议,拿出了简化字。

    简化字提前这么早出现在这个时代,似是荒诞绝伦,然而事实上确是极为可行的。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已经大乱四十多年,唐后期五千多万人口也锐减到了如今的两千万人。

    而文人对这个时代的影响力也到达了最低谷,远远低于先前的汉唐和随后的宋明。

    在这个时代,文人早就没有了脊梁骨,而只能跪伏在武人的铁蹄之下。

    因此,经过几十年以后,在偏远地区甚至有一个县都没几个能识字的年轻人了。

    在这种文化氛围已经近乎于沙漠的情况下,周文博推出来简体字的阻力就几乎成了零。

    简体字的作用毋庸置疑,实施简化字在原本的历史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第一,减少了汉字的笔画数目,原来的繁体字平均笔画是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是0画;

    第二,减少了通用汉字的字数;

    第三,降低了记忆难度。

    周文博如今文的方面被誉为是文曲星下凡,武的方面又身为天策上将,武宁军节度使,当真是权势熏天,在自己的治下推广这么一个简化字,又能遇到什么阻力?

    而且教育局此时也兼一些宣传的作用,周文博也通过记忆中对后世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展,建立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造纸则采取《天工开物》中的制法。

    斩竹漂塘:砍下竹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可以再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等植物原料捣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荡料入帘: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此一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覆帘压纸: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透火焙干: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这样新得的纸细密柔顺,而且产量颇丰。

    对于印刷术,周文博更是毫不犹豫的提前拿出了活字印刷术。

    而且不是北宋时毕升的活字印刷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