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未来科技强国 >

第220章

未来科技强国-第220章

小说: 未来科技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用宿主的能量,制作营养物质,并吐出高浓度的氧气。

    张知脑海中想着这两个超级植物,它们互相能达成的作用。

    他还有些不相信,试探的说道:“这两个植物,他们就能完成二氧化碳和氧气之间的循环,这也太神奇了。”

    李菱秋也认同的点点头,她说道:“我开始也没注意到,它们两个植物合起来,有这么大功效。”

    李菱秋一挥手,她的身前浮现出光幕,上面有一篇新闻报道。

    这是关于岛国的新闻,发现在东京湾地区。

    有好多昆虫出现返祖现象,30厘米长的吸血蚊子。10厘米粗的蜈蚣。手掌大小的蜻蜓。

    其中还有好多奇形怪状的昆虫,那里的人们深受其扰。出现多起昆虫袭击人类的事故。

    岛国有科学家分析,是那里辐射浓度太高,导致昆虫的基因突变。

    又有人反驳,不可能所有的昆虫都基因突变,这明显是返祖现象。

    最后经过岛国科科研机构联合调查,发现那里氧浓度含量过高。

    它的氧浓度,几乎和侏罗纪晚期,地球的含氧浓度差不多。

    如果不是时间短,可能会出现,长度达3米的蜻蜓,与猪差不多大小的蟋蟀。

    最后他们发现,罪魁祸首是有一个植物寄生黑萝卜上,那里正好有化工企业在偷排污水。

    李菱秋指着这个新闻,她笑着说道:“要不是这个报道,在国际生物界引起大讨论。

    我还看不到这两种植物和在一起的效果。”

    张知也很感慨,他也一直没有关注生物界。就连岛国的新闻,不是太过重要,他都一带而过。

    他随后又有一些疑问,向李菱秋问道:“氧气循环解决了,水循环和大气循环,你是怎么解决的。

    这两个问题,可比氧气循环,棘手多了。”

    李菱秋一撇嘴,她解释道:“我都说是伪生物圈,当然是用机器解决这个问题。

    本来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圈,大气环流直接用鼓风机。

    水循环直接采用人工降雨和滴灌作业。”

    张知愣了愣,他直接说道:“这样还算是生物圈吗?

    这不就是一个大型的农场,你不是说它可以自我循环。”

    “你也不看看条件多么恶劣,还想要完美的生物圈。

    我说生物圈自我循环,那是指生物链之间的物质循环。

    要想完全模拟地球上的生物圈,以现在的技术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

    张知也觉得他有些好高骛远,点头说道:“这也非常不错,其实有一个能进行基本循环的生物圈,在现阶段来说,已经很神奇了。”

    听到张知的夸奖,李菱秋欢快的说道:“你看一下我制作的生物圈,这些生物都是我精挑细选,它们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

    张知盯着这个被玻璃墙隔开的生物圈。

    玻璃墙上还有透明的光幕,这里面随机显示,生物圈里生物的生活行为。

    他听到李菱秋说生命顽强,在光幕上扫了几眼,果然在阴暗处发现蟑螂的身影。

    这是基本的食腐昆虫,它在生物圈中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的躯体,保证各个物质在生物圈中循环利用。

    蟑螂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它在地球上生存了四亿年。

    即使被摘下头,也可以存活九天,死亡的原因是极度饥饿。

    这个生物圈,有几种稀少的植物。大约能看出来,是几种顽强的杂草和两三种花朵。

    这些植物张知都不认识,但他能看出,这属于路边的杂草,在地球上基本没人关注。

    它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生命力极为顽强。

    生物圈里的大型动物,张知能全部认出。

    鸟类只有两三种,有常见的燕子和麻雀,还有猫头鹰。

    大型的苍鹰,它已经属于食物链的顶端。

    动物有老鼠,几种蛇类,兔子和野猪。

    他还看到有一家三口,三头狼。

    昆虫有很多,除了蜜蜂,蝗虫,蜈蚣等少部分昆虫,大多数张知都不认识。

    他还看到有几种人类的常见作物,生长在生物圈里。

    玉米,土豆,西红柿,黄瓜。

    张知向李菱秋问道:“放进去几种作物,我知道这是在实验它们能否在这里生长。

    你怎么不选取水豆,或者我爱吃的大米,水稻。”

    “水不够,无人照料不易成活。”李菱秋很简便的说明原因。

    张知尴尬一笑,他继续向着生物圈看去。

    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只红眼睛,灰白色的兔子。

    它竟然走到一个大肥虫子身边,虫子的身体有很多小管子形状的物体。

    兔子很熟练的来到这里,咬向小管子。

    张知看不懂这只兔子在干什么?

    他扭头向李菱秋问道:“这只兔子在干什么?它的动作怎么那么奇怪。”

    “喝奶。”

    李菱秋简短的回了两个字,她也在观察这只兔子的行为。

    张知的表情很奇怪,他严肃的说道:“菱秋,你不会用基因技术,魔改兔子了。兔子都学会喝奶,我们还怎么吃兔子。

    那个大虫子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改个毛,你家兔子生下来就吃草。哺乳动物,懂不懂。”李菱秋有些生气的回答。

    她简短地解释了这个大虫子。

    “这个才是我进行基因改造的动物,我给他加上哺乳动物的基因和光合体的基因。

    它只要经过光源的照射,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可以在体内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奶类物质,我给它取名叫奶虫。”

    张知没有纠结李菱秋的态度,他继续问道:“你怎么教会兔子学会喝奶,我看这像成年兔子。”

    李菱秋淡淡的说道:“生物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只要把兔子饿上几天。

    再用人工的方式,教会它们喝奶,之后的兔子,就会学习这一行为方式。

    学不会的全部饿死,这个小生物圈中,可没有足够的青草,供它们食用。”

    张知看着这个生物圈,他觉得李菱秋的手段有些残酷。

    但对于在太空中生存的生物圈,要利用好每一分能量。这个生物圈在各项指标,都达到现在的巅峰。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专家的质疑() 
星宇科技这几天,一直很忙碌。【。m】

    除了其他的部门在平稳的发展。最忙碌的就是空间站的制造。

    这个空间站采用模块化建造方式。

    它的原型是反重力大厦,只要核心的,五层楼层存在,就可以独立完成业务。

    只要条件允许,它可以无限制添加其他功能性的楼层。

    每个楼层都是按照相同的工业标准建造。

    张知和严集亮两人,向着组装空间站的厂房走去。

    今天是空间站的核心楼层组装完成的时候。引力卫星也将要发射。

    严集亮笑着说道:“张总,要不是三向粒子对撞机一期工程建设成功,生产这么多‘钅典’元素和锺元素。

    我们的这个空间站,他还要等几天才能完成。”

    张知也回忆道:“这是个工程,他们建造的很好。比我设计三向粒子对撞机的预计产量,能增加5左右。”

    张知前天去雄安新区,他参加三向粒子对撞机的一期工程剪彩活动。

    亲自看到对撞机启动时,新合成的元素,快速的从出口中流出来。

    不一会儿就有一立方米。是实验室设备的几百倍。

    张知向严集亮问道:“你们准备的怎么样,要仔细检查各功能组件,别因为微小的失误,延误发射日期。”

    严集亮保证道:“放心吧,张总。我们已经准备完成,反复检查,把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

    空间站的主体已经建设完成,引力探测卫星我们也制造完成。”

    张知听到这个信息,露出笑容。他们刚走到工厂不远处。

    就听到那里传来吵闹的声音,虽然吵闹的不激烈,但在空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刺耳。

    张知很意外,星宇科技的员工,他们在入职时,全都接受良好的培训。

    在星宇科技成立后,还没有员工,因为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业务。在公司大吵大闹。

    张知走过去,他就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严厉的斥责。

    “你们就是一个骗子公司,哪有航天器像一栋楼似的。

    我们的光学设备很精贵,看着你们这个航天器多粗糙,根本就毫无气动外形可言。

    就像你所说的,他可以飞上太空,在大气层中经过和空气剧烈的摩擦,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

    我们都是易碎的仪器,你们公司根本就无法保证,它安全运送到太空中。

    再说你们这个空间站设备,它是大楼形状,也没有提前通知我们。

    我们是按照太空站传统模型,设计的深空探测望远镜。安装空间变化之后,这个高价制作的望远镜,它就成了废品。”

    张知和严集亮走到近前,他看到一个老教授模样的人说完后。

    有一个记者,立刻拿过话筒,来采访这里的工作人员。

    “您好,我是旧京报的记者。请问你这个空间站是怎么回事。

    它为什么和世界所有的空间站都不相同。

    这么大的空间站,是怎么运送上去。就是长征5号运载火箭,都装不下它庞大的体积。你们的航天飞机,也无法运送上去。”

    一连串的问题,几乎把工作人员问蒙。

    记者最后尖锐的提道:“是你们公司的原因,让这个高价制造的望远镜,失去效果。

    给国家造成的损失,由谁来承担。”

    看到这里,张知基本明白了现场的情况。

    这是有一个不关注业界新动态,闷头研发的的老教授和一个戏精记者,他们造成的影响。

    张知对有些记者观感很差,某些记者根本没有职业操守,一心就想搞个大新闻。

    张知叫来保安,对他吩咐道:“把这个记者请出去,我们公司可有许多国家机密,不接受采访。”

    听到张知的吩咐后,星宇科技的保安,立刻来到记者身边,想请他出去。

    这位记者撒泼打赖,就是不想出去。

    保安直接架着他的胳膊,把他撵出去。

    记者语气十分坚定,他叫嚣道:“你们给我等着,我一定要曝光你们。

    我们有法律赋予的知情权,有政/府让渡的监督权。你凭什么撵我出去。”

    张知也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人,没有理会他。

    这种人有一点小权,内心就极度膨胀。

    再加上国内某些媒体,真有一股妖风邪气,怎么作,都无人敢管。

    在某一些小企业,掏出一张假的记者证来,都会收获无数红包。

    那是他们心虚,张知的心可不虚。星宇科技不怕任何曝光,真要曝光还好,这可是免费的广告。

    公司的员工走过来,歉意的说道:“张总,他们非要闹事,我怎么劝也劝不住。”

    张知摆摆手,安慰道:“这和你没有关系,你处理的已经很好。”

    那位老教授看着记者被撵出去,他开口说道:“你们不会也想把我撵出去。国家怎么能把这么重大的工程交给你们。”

    张知对着这个老教授,他不可能像对待记者一样。

    他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虽然很慢,但毕竟是在为自己的项目考虑。

    张知和蔼的说道:“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别看我们这是楼层的空间站。

    我们有技术能把它安全送到太空中。

    它的空间比以前的空间站大许多。

    你们也可以把设备制作得更大,把探测器从窗户伸出,这样还能看得更准确。”

    老教授自我介绍道:“我是沪市光学仪器研究所。

    我们的设备组装,需要精密的条件。它需要的工期很长。

    把它拆卸之后再组装,这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

    还没算重新设计,所影响的时间。”

    张知听到是组装的问题,他轻松的说道:“你们把零件运来,我们公司免费帮你设计组装。

    毕竟你们没有收到信息,我们公司也有一定的责任。”

    老教授质疑的说道:“你们行吗?这可是需要极高的技术标准。”

    “你知道航天飞机吧。”张知看到老教授点点头,继续说道,“那就是我们制造,你这个望远镜组装,总不能比航天飞机的技术还复杂。”

    “航天飞机也是你们组装,那好吧。我就把望远镜留下来,图纸给你们。你们先把这个组装上。”

    老教授有些无奈,他只能听信张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