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

第212章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第212章

小说: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照:“……”

    简直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还是很有涵养地问:“何以见得?”

    潘小园指着被她碰到的部分,说:“娘子上手去摸一摸便知。”

    李清照依言照做,纤纤细指一伸上去,开始没觉出什么,再轻轻探两圈,就皱了眉头。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铜锈里面,刻得有字。似乎是……是……”

    ‘

    赵明诚也凑过来摸了一把。

    ‘

    他经验丰富,立刻知道有猫腻。袖子里掏出个水晶放大镜,用衣袖轻轻擦了擦。

    ‘

    让李清照掌灯,这就细细查看起来。

    ‘

    “是个‘金’字。可奇怪了,怎么会在这儿?还有这字体……怎么、怎么像是个楷体,可不是战国……”

    ‘

    潘小园同情地看着他,幽幽解释道:“这是那个仿造者的个人标识——济州府,金大坚。”

    ‘

    ————————

    金大坚:观众朋友们咱们又见面了哈哈,我的炫酷出场在95章和137章。淘宝店【金大坚的小阁楼】,专买各种高仿古董、证件、字画,100好评率,满一万减一百,齐鲁豫包邮,五星好评返现哦亲。

    ‘

    以下是考据:

    ‘

    度娘告诉我们,赵明诚是北宋著名金石学家,与妻李清照同好金石书画,所藏商周青铜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甚富。他所著《金石录》是研究古代金石刻必资之书。

    ‘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写到,“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这是他们新婚贫困时搜求书画的写照。赵明诚出仕后,生活好转,夫妇二人节衣缩食,有“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他们一起搜集金石书画,一起研究把玩,其乐融融,令人神往。不幸的是,北宋末年金人占领汴京,河北、山东相继沦陷,赵明诚夫妇逃避到江南,所藏金石书画在辗转过程中损失殆尽,赵明诚也在流亡中病故。数年后,当李清照重新翻阅《金石录》,遥忆当年赵明诚“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而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一时间百感交集。她写下了千古奇文《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遭际和文物聚散,让人扼腕叹息。

    ·

    ·

    ·

    ·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正版独家发表于晋‘江‘文‘学‘城,转载侵权必究~~~

第188章 1。14() 
世间造假之术分为三六九等。造假之人,也有高下之分。譬如那低等的,只为以假乱真,骗取钱财,那假货自然是越仿真越好,若是被抓包了,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

    而金大坚的造假事业,已经造出了风格,造出了水平。以假乱真太容易,他甚至会故意在“产品”上留下些个人印记,一是和买主们斗智斗勇,二是和同行们较量炫耀。

    他为人十分低调,就算是圈内人,也没几个知道他眼下栖身何处。只凭这个小小的“金”字印记,与全大宋的古玩赝品制造商,进着行无声的交流。

    这个青铜爵,印记藏在铜锈里,寻常收藏家,是万万不敢直接上手直接去搓的。

    而潘小园在梁山这么多时日,跟金大坚也颇有交情,他的那些“光辉战绩”,也听他吹过不少。知道他喜欢在假货上留名,也知道他喜欢留名的那些位置。

    她于“鉴定古董”一窍不通。然而要她鉴定金大坚的“作品”,还是能猜个**不离十的。

    这些她当然藏着没说,只说曾经从朋友处听说,有一批假货近期流入市场,青铜爵的伞盖处都是有猫腻的。

    李清照夫妇也有点懵。面前的青铜古爵怎么看怎么逼真,两人自恃也有相当的鉴宝经验,没想到被打击得干脆利落。

    还是不太相信,抱着这爵,拜访了几个懂行的朋友,又托关系请教大师长辈,最终不得不得出结论:这次看走了眼,四万钱买了个当代仿冒品。

    好在俩人不差钱,愿赌服输,只当两个月的生活费打了水漂。

    潘小园抽空去才女府上拜访了一遭,送了一堆好吃的,甚至还拿给李师师做的鱼肉剩下的边角料制的小鱼干猫粮,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同情。

    李清照闷闷不乐的,决心要找回这个场子:“潘娘子,下月初一相国寺再开万姓交易,你可有空赏脸一道逛逛?”

    潘小园心知肚明,这是让她帮忙鉴宝把关呢。四万钱不是小数目,就算是李师师丢了,也得心疼一阵子。

    自己肚里有多少墨水自己清楚,刚要婉言谢绝,却忽然脑筋一转,何不去开开眼界?

    笑道:“如此甚好,奴家也正想淘点儿东西……那么回见,等初一日,到娘子府上专等。”

    *

    潘小园头一次逛如此规模宏大的集市,大相国寺的钟声袅袅敲过,只见四面都是人烟,叫卖声此起彼伏,摊子上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大到牛羊骆驼海东青,小到钗环簪子丝手帕,八方口音云集,就连附近寺庙里的和尚尼姑,这时候也有跑出来赚外快的。尼姑们手工制作的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等物,大约是由于带着佛门清净地的出身,卖得比市面上贵一成,销量还格外火爆。

    潘小园后悔自己只带了个董蜈蚣来了。看看人家李清照夫妇,两口子赶集,后面跟着三四个小厮,全都是等着掏钱扛东西的。

    潘小园自己挑挑拣拣,买了点头面首饰,又给点心铺定了些字画装饰,最后手痒,又给武松买了几件衣衫裤子——觉得他穿上也许帅气,其实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给到他手里——便看到才女直奔着金石摊位去了。她记起自己今日此行的目的,连忙一招手,和董蜈蚣一道跟了过去。

    放眼望去,满目琳琅的古旧文物,青铜器、石器、竹简、玉器,甚至砖瓦、封泥,一个个安安静静的铺在地上,待价而沽。

    董蜈蚣一看就乐了,悄悄说:“有不少都是墓里的明器。”

    潘小园也悄声回:“能辨出真假么?”

    “大姐要求别太高。我们只管摸金,墓里摸出来的必定是真,用不着鉴定。至于这摊子上的么……呵呵,嘿嘿……得找别人。”

    潘小园自己面纱遮着脸,大伙看不清她表情如何;然而见旁边的那个贼眉鼠眼的小厮,已经大包小包的战利品不少,都知道这个小娘子大约不差钱,三三两两的围上来,七嘴八舌的向她推销。

    “……娘子看看,咱们这儿有徐熙的《牡丹图》,绝对真货!”

    “娘子,俺家里急需用钱,这块玉玦是传家宝,只好贱价卖了,听说是上古周文王……”

    还有人放低声音,自言自语般的,在人群中徘徊:“贱价钱引宝钞……贱价钱引宝钞……贱价钱引宝钞……贱价钱引宝钞……”

    ——这是贩假‘币的。

    潘小园穿过拥挤的卖家买家,跟李清照并排立在一个小小的青铜器摊位前,悄悄跟才女说:“我也只能看出那个金大坚制作的赝品,其余的,可说不准。”

    李清照笑道:“不是金大坚制作的赝品,我夫妻俩一般也能分辨。”

    于是点点头,一个一个的检查过去。那摊主在旁边舌灿莲花的解释推销,她只当是耳旁风。

    终于,在一个古旧的小小酒樽肚子里,摸到了那个隐蔽的“金”字。

    金大坚入行几十年,“桃李遍天下”,就连大内皇宫里,也如获至宝地收藏着他的不少得意之作。在今日的万姓交易市场,捡个金大坚出品的尾货,实在是太寻常不过之事。

    潘小园将那酒樽隔手帕拿起来,得意洋洋:“店家,你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

    那店家也是懵的。本以为自己当初捡了个漏,捡来个“镇店之宝”,本来打算卖个大价钱,谁知让这看似外行的娇滴滴小娘子,当场给说成一文不值!

    说一文不值,其实也不尽然。金大坚的手艺做工,在当代还是数一数二的。潘小园趁那店家沮丧,谈了个八百钱的价,将赝品爽快拿下,扔给董蜈蚣。

    那卖家本也可以坚决不卖,留着这个高仿赝品来骗别人。但金石市场里不乏回头客,要是她回去在圈子里一宣扬,那这卖家可别在古玩界混了。因此肉疼归肉疼,愿赌服输,赝品越快出手越好。

    李清照十分不解:“这是赝品,没有研究价值的,你……你……”

    想了想,觉得明白了,更是笑她:“你就算要装饰居所,店里几十文就能买个像样的,要这个假货做什么?”

    潘小园笑道:“我跟这个金大坚有缘。”

    李清照笑两声,不拦她。毕竟才女自己也是个喜欢乱烧钱的,此时以己度人,不给别人泼冷水。

    再逛一阵,潘小园便又发现了一个金大坚出品的栩栩如生唐三彩,在那卖家哀怨的眼神中,两千钱拿走。

    别人都是“捡漏”,她反着来,专门捡金大坚出品的高仿,再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为己有。一边淘宝,一边不由自主地感叹金大坚的手艺之精,流入东京古玩市场的“高仿”,绝大多数都让人当真品,宝贝着呢。

    不一会儿,又一个魏晋时期的铜佛,那个“金”字十分恶劣地藏在了佛像的裆部褶皱里,也让潘小园摸出来了,“一千钱,不卖拉倒。”

    ……

    这一天,李清照夫妇没淘到几样有研究价值的——当然潘小园只能保证不是金大坚出品——倒是她自己,大手大脚花出去将近一万钱,董蜈蚣跟别人讨了个担子,把她败来的“高仿”,颤巍巍挑在肩上。

    潘小园看着目瞪口呆的李清照夫妇,明媚一笑:“多谢两位今儿带奴家来开眼界,你瞧这大丰收的多喜人,眼下天色不早,请两位去我的点心铺坐坐?”

    李清照夫妇俩互相看看,各自有愧,觉得是不是把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小娘子,就此带上了一条不归路。

    *

    送走李清照夫妇,潘小园累得不行,趴在点心铺柜台后面桌子上,小睡了一觉,忽然又跳起来,问:“白矾楼的厨房呢?”

    李师师的营养配餐,一顿不能断。

    董蜈蚣赶紧贴心告诉她:“按大姐的吩咐,小乙哥已经把今天的份送过去啦。”

    她这才吁一口气,远远的看见燕青回了点心铺,容光焕发,想必是今日李师师对他态度不错。

    但燕青看到她败回来的那一担子高仿古董,也有点摸不着头脑。

    “表姐,你……不是小乙说你,女人家失意的时候,买东西是不管用的……”

    潘小园趴在桌上笑斥一句:“谁失意了?”

    “那,你买这些东西做什么?”

    她放低声音,干干脆脆的两个字:“犯罪。”

    燕青和董蜈蚣同时跳起来:“犯什么?”

    燕青还压低声音,后知后觉地提醒一句:“表姐,咱们现在的身份是反贼,每日都在犯罪当中。”

    潘小园同样压低声音回:“明白。罪多不压身,这罪我倒非犯不可。小乙哥,你得给我当同谋,别推辞。”

    燕青知道她大约要作妖了,心里坏水儿翻腾,“攒人品”的任务暂时被忘在一边。

    左右看看,点心铺接近打烊,柜台周围没什么生人。这时候周通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凑过来跟潘小园打个招呼,见他们似乎在合谋犯罪,当仁不让地拉个椅子,坐在一旁,摩拳擦掌。

    燕青开口:“敢问表姐,想要如何犯罪?”

    潘小园给几位小弟团团冲了几盏茶,这才笑嘻嘻的低声道:“那天小乙哥过去贺寿巴结的西门大官人,近况如何?”

    说是“西门大官人”,其实这五个字一出口,旁边三个男人,不约而同,想到的都是那位胜似杨贵妃的李娇儿。

    进而想到了塞给燕青的那枚手帕,以及高衙内的麦秸巷大冒险。

    大伙参差窃笑起来,不一会儿,变成了轰然哈哈大笑。

    潘小园笑着拍桌子,“跟你们讲正事!上次咱们摆了西门庆一道,说是让他被高俅嫌弃,错失了升官的机会,是不是?”

    都记得清清楚楚呢。几人同时“嗯”一声。

    “眼下那西门庆在忙什么?蜈蚣兄,你那里有信吗?”

    董蜈蚣作为她的专职线人,此时将脑子里的情报略略调出来,低声答道:“说是在重新使钱,活动关节。但走的是哪一位朝廷大员的路子,小弟级别不够,还……还打听不出来。”

    潘小园点头,“这咱们管不着。我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