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景帝纪事 >

第64章

景帝纪事-第64章

小说: 景帝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厅的正中间;姚知府已经准备好了一个巨大的沙盘,云城及附近的地形都标注在沙盘上了。

    议事开始后;姚知府先出列将目前的战况介绍了一遍。

    前面说过,云城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从地形上来看,云城在面对夷国军队那边,有一条上千米的山道;这条山道大概是能并排走两辆马车的宽度。这般大小的山道,能进入的人员有限;注定了对方攻进来很难,这是云城始终没有失守的原因之一;也注定了现在他们要攻出去也很难,因为据他们前段时日的试探,夷国军队已经在山道另一头扎下了营盘;扼守住了出口。

    现在的形势对敌我双方是相同的;夷国军队若攻进山道,面对的是以少打多的局面;而景军想要攻出去;面对是同样的局面;但是想要收复失地,对面的这颗钉子必须要拔掉,否则援军就被堵在云城出不去了。

    十万援军,光是每日里人吃马嚼花费的粮食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拖得时日越长,靡费就越多,戎州知州转运粮食的压力也就越大,速战速决方是上策。

    但是,在出口被扼守住的现在,想要打通这条山道,恐怕要用无数将士的性命填上去。

    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是没有必要的牺牲,像景帝这般会变通的聪明人,一向是不欣赏的,他又不是卫衍这种不懂变通的大笨蛋,明知道前面是堵墙,还要闭着眼睛往上撞。

    而且他这人性子里比较爱剑走偏锋恣意行事,遇事动不动就想耍点阴谋阳谋之类的诡计,否则没法彰显出他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手腕。

    所以他一边听姚知府述说详情,一边盯着那条山道看了一会儿,然后将目光转到了两边的崇山峻岭上面。

    静静思虑了片刻,景帝才开口说道:

    “强攻的话损失太大,况且未必见效,若有一支偏师,从山上绕过去,约定时日,两边夹击,一举击溃扼守山道的敌军,众爱卿以为如何?”

    皇帝这么问询,厅里的云城官员却面面相觑,一言不发。

    但是皇帝问了,不回答也不行。

    列班两侧的众官员无声地交换了一阵目光,最后都把目光聚集到了姚知府的身上。

    姚知府身为云城众官员之首,就算他实在不想开口,此时也不得不开口去泼皇帝的冷水了:

    “陛下,这两边的山路极其难走,有些地方只有飞鸟能过,根本没法过人,更不要说是过军队了。若我军这么容易能绕过去,对方恐怕也能绕过来。”

    “真的没有路?”姚知府这话景帝可不爱听,又问了他一遍。

    “真的没有路。臣虽然不是云城人,但是臣手下有不少云城土生土长的下属,臣可以确定,山间无路可走。”姚知府被皇帝盯得背后冷汗都快出来了,但是他依然硬着头皮回答道。

    没有路就是没有路,他真的没本事变出一条路来,满足皇帝的突发奇想。

    “贴榜悬赏,寻些山民樵夫来做向导。若有献上山中密道者,赐之以爵位,可世袭罔替。”对这个计划,景帝并没有死心,而是拿出了重赏来寻找突破口。

    至于试探性的突破攻击,当然继续进行,不过如景帝开始所料,效果不大。

    但是,他的那个突发奇想,过了些时日,竟然柳暗花明了。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皇榜贴出去之后,过了十来日,真的有人来献密道了。

    这位献密道者,既非山民,也非樵夫,而是一位商人。

    士农工商,商人身为四民之末,有钱固然有钱,但是地位却是比较低的,而皇榜上面的那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足够让任何人心动万分,更何况是利字当头的商人。

    这位商人姓黎名成,他的手中既然掌握了一条密道,脑子自然是有的,知道这个爵位足够让任何人铤而走险,在没有见到正主之前,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这事。

    皇帝这位正主被重重官兵侍卫守护着,除了云城的官员,军中的将官,其他人根本是见不到皇帝的。就连献上吴园的吴氏家主,也就远远拜见了一次,磕头受赏而已。

    所以黎成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又亲自去看了看那张皇榜,不动声色地四处打探了一下消息,将目标盯在了天子近臣卫衍卫大人的身上。

    这位卫大人是众所周知的皇帝心腹之人,如今身负重任,不会轻易离开吴园,但是他每日里会不定时的巡视一圈吴园外围的防务情况。

    黎成想办法租了个靠近吴园的院子,花了几日的功夫,偷偷观察了一下这位卫大人的为人行事作风。

    这位大人虽然进进出出始终板着一张脸,一副不苟言笑的威严模样,对违例犯错之事更是不会轻饶,但是眉眼间并没有乖戾凶厉之气,看着并不像是特别心狠手辣之人,也许他可以试着信一下。

    再说他的选择并不多,云城的官员他不敢轻信,京里来的官员他更不敢轻信,所以他犹豫了几日,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过他并不知道,在他观察卫衍的时候,卫衍早就发现了他的不对劲。

    吴园附近院子里的住客,早在皇帝入住吴园时,就处在了暗卫的监控之下。

    卫衍肯定是使唤不动暗卫的,不过皇帝这次让赵石配合他行事,沟通与暗卫间的情报交流,实际上就是让暗卫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情况,就直接知会他,所以这院子换了人住这事,他早就知道了。

    既然有了提防心,这位住客天天在他带着人经过时盯着他们看,他也早就注意到了。

    他等了几日,这位住客始终没有一点动静,也不见有人来与他接头,他怀疑这只是个探查哨,决定带人端掉它,顺便审问一下里面这人的来历。

    当卫衍带着人围住了这个院子,命人上前敲门的时候,里面的黎成刚刚下定了决心,要搭上他这条线。

    “卫大人!”黎成听见有人敲门,打开了院门,就看到他想要搭上线的那位大人正站在门外,四周一群持刀侍卫围上来时,他大吃了一惊,不过他并不是蠢人,自然知道这位卫大人此时带着人找上门来,并不是找他喝茶聊天的,而是他这几日的鬼鬼祟祟暴露了,他马上喊道,“小人有密道要献给陛下,小人要面见陛下。”

    若是其他人,恐怕就要直接拿下这黎成,三木之下,问出密道的具体消息,再论其他了。

    不过卫衍并不是这般人,但是他也不可能让这人轻易见到皇帝,否则这人若是敌人的话,他岂不是将皇帝置于险地了?

    “拿下!”卫衍心中思量已定,冷声下令。

    这么多持刀侍卫围着他,黎成不敢反抗,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了。

    然后,他的确见到了皇帝,不过他是被五花大绑着,关在地牢里面后,隔着一群侍卫,才见到皇帝的。

    如此这般,景帝终于得到了一条密道。

    这条密道比较复杂,并非完全在山路上,其中有一段是地下水道,又有一段是山路,然后再经过一段地下水道,才能到达山那边的出口。

    “很好,卿心怀朝廷,忠义两全,只要这条密道的消息得到了证实,朕马上就赐爵于卿。”景帝听到了这个好消息,自然龙心大悦。

    “陛下,这条密道复杂幽暗,草民愿为大军带路,若草民不能平安归来,恳请陛下将这爵位赐予草民长子。”

    这条密道在黎家一直是只传给家主的秘密,一般只在走贵重货物时才会动用,没有黎成带路,大军要么陷在地下水道找不到出口,要么会在山间迷路,恐怕很难顺利到达山那边。

    “好,非常好,卿尽管放心,卿立下如此大功,朕必然不会亏待卿的子孙。”黎成做人这般识趣,景帝当然要慷慨允诺了。

    黎成这里接下来自有人安置,景帝就带着卫衍等人回去了。

    这夜,两人歇下后,景帝抱着卫衍亲热了一会儿,完事后,问他:“这次爱卿也是立下了大功,爱卿想要什么赏赐?”

    卫衍每次听到皇帝在榻上唤他“爱卿”,就觉得有些羞愧难忍,他隐约觉得皇帝这种时候是故意这么唤他,言语间更是带着调笑的味道。

    但是皇帝要这么喊他,他也没办法反对,毕竟这是一个很正式的称呼。

    “臣不要。臣又没做什么。”卫衍定了定心神,才摇头拒绝。

    “朕要赏卿,爱卿怎么可以说不要?”景帝亲了亲他的嘴角,继续哄他。

    卫衍想了一会儿,迟疑了一阵,似乎想开口说点什么。

    景帝见他这副神情,心念一转,马上就凑上去堵住了他的嘴。

    一直吻到卫衍瘫倒在他的怀里不停喘气后,他才说道:“算了,该赏赐你点什么,朕自己来想,你还是别说了。朕敢肯定,你又要说让朕不高兴的话了,你这喜欢在朕兴致很好的时候,让朕扫兴的毛病,怎么一直改不掉?”

    让他说的是皇帝,不让他说的还是皇帝,皇帝这不讲理的毛病,怎么就改不掉?

    这个问题的答案,卫衍也很想知道。

    不过他就算再傻,也知道他敢这么质问,今夜的结局必然不会太好,何况他又不傻,所以他就闭上嘴巴,闭上眼睛睡觉了。

    密道到手了,接下来就是派遣军队前往了。

    第二日,议事厅里就为了这支偏师由谁来率领,吵做了一团。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事危险固然有,却是此场战事能够打开局面的关键,事后必然是大功一件,所以不管是云城的武官,西北大营来的将官,还是这次随扈而来的将官,都想要争这个首功。

    这种时候,谦虚这种品德是不需要的,所有的将官纷纷出列,对着皇帝喊道:“臣愿带军前往。”

    景帝见了这幅众将踊跃替君分忧的场面,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凝神思考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卫泽,卫爱卿,此次就由你来率领这支偏师吧。”

    卫泽原先在西北大营陈天尧将军帐下历练,这次支援云城,陈将军就将他派到云城来了。

    虽然刚才他也出列竞争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大功劳竟然就这么落到了他的头上,闻言急忙俯身谢恩:“臣遵旨,陛下请放心,臣必不辱使命。”

    “爱卿平身吧,朕等着卿的好消息。”景帝颔首示意道。

    “谢陛下恩典。”卫泽长拜后,才直起了身。

    卫泽是天子宠臣卫衍的长兄,厅里的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这是爱屋及乌,才把首功给了卫泽,但是皇帝要偏心,其他人也没法和皇帝说理。此时,众人的心里再不甘愿,在皇帝面前也不敢表示出来,否则就是对皇帝有怨望之心,以后恐怕就要没好果子吃了。

    天熙四年二月二十,卫泽率领一万人由黎成带路,通过山中密道来到了敌后,十日后,两师夹击,一举击溃了堵在山道前的夷国军队,重新打开了云城的出口。

    三月初,援军正式挥师南下,开始收复失地。景帝则坐镇云城,指点江山,筹谋军政。

    随着前方景军一步步扩大战果,身处后方的云城,皇帝的安全防护变得紧张起来了。

    夷国军队在战场上拿不到的成果,妄图在战场之外拿到。

    此时的战争,人心气势是很重要的胜利因素。景军有皇帝统一调度指挥,命出令行,毫无掣肘,与原先互相牵制的情况大不相同,而且皇帝身临云城,坐镇前线,军心自然大涨,一开始因为新将新兵打起来还有点不顺手,打了几仗磨合了以后,则是一路气势如虹,多场胜利到手。

    夷国军队本来就是为了抢占地盘,抢劫财富而来,虽谈不上乌合之众,但是带军的各将领之间互相防范颇深,原先是军心可用,因为带军抢劫是这时代的将领很爱干的事,但是现在遇到优势敌军,连败几场后,这军心就没法用了。

    带军的将领们在思考退路,手底下的兵士们同样也在思考退路,毕竟抢到了手的财富,如果没命带回家享用,又有什么用?

    这种人心转变之下,夷军一再失利就不奇怪了。

    若想扭转人心气势,自家的军队这里比较困难,但是对方的军队却是可以做做文章的,若是刺杀了景朝的皇帝,前方的景军军心恐怕就要立即溃散了。

    打着这样的主意,夷国开始不予余力地派遣高手死士前来云城,试图刺杀皇帝,扭转战局。

    当日,卫衍命姚知府推平了吴园,皇帝还骂他是个笨蛋,到了此时,就可以看出卫衍的未雨绸缪了。

    这种一览无余的平地,飞过来只麻雀都很显眼,更别说是个大活人了,隐蔽刺杀是不可能的,想要突进到内部,只能从刺杀变成强攻了,但是在防守方占据高位,又手持强弩等利器的情况下,突进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