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景帝纪事 >

第36章

景帝纪事-第36章

小说: 景帝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如此,既然皇帝的不悦已经摆在明面上了,众臣肯定不会傻到现在去触他的霉头,自找倒霉自找罪受,所以经常因为意见不一而吵成一团的众臣,今日很难得地迅速在各种政事上达成了一致,朝廷中的各个衙门之间,也不再互相扯皮,把事情踢来踢去谁都不愿管,该应的事绝对会当廷应下来,不该应的事当然还是不能应。

    在景帝心情非常不好的这个朝会上,景朝的众臣工们,非常难得地第一次在朝会上仅仅讨论军国大事民生要务,本来要花上大段时间扯皮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第一次没有摆上朝会扯皮,而是由各个有权做主的大臣自己消化掉了。

    不过这些大臣们并不知道,皇帝的心情还要持续不好很久,等皇帝的心情终于好起来的时候,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在朝会上讨论鸡毛蒜皮的小事,若有大臣不开眼还来扯皮,马上就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一直让景帝很头痛的如菜市场一般热闹的朝会,因为少了这些扯皮而清静了许多,这对景帝而言,也算是一种意料之外的因祸得福吧。

    事情还是回到朝会上,这一日的朝会,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一个时辰后结束,众大臣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气,恭送着皇帝离去,并且暗暗庆幸,终于可以摆脱皇帝陛下那张黑得犹如锅底一般的脸了。

    不过其中有一部分人的那口气,松得未免太早了一点,皇帝的身影还未远去,就有内侍来传旨,皇帝宣某某某大人入昭仁殿议事。

    这里的某某某大人共有七八位,他们在其他臣工或祝福或幸灾乐祸或熟视无睹的目光中,跟随着那传旨的内侍,踏上了去昭仁殿的征程,颇有些“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味道。

    当然实际上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夸张,景帝虽然因为心情不好,导致脸色难看言辞犀利,但是他此时并没有鸡蛋里面挑骨头,想着法子作践众臣的念头,至于被他问到当廷瘫倒的那位,只能说他太倒霉,不知道到底是哪里触到了景帝敏感的神经,非常不幸地沦为了他迁怒的工具。

    景帝召这些人来昭仁殿,真正的目的当然不是来议事,所以众臣行礼赐座后,他不过挑了几件不大不小的政事议了议,然后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开始说起他今日召他们来的真正目的。

    “韩爱卿,朕听说卿有一女,德才兼备,娴淑知礼?”

    景帝口中的韩爱卿,也就是将要和卫家结亲的户部韩侍郎,听到皇帝突然点名叫他,马上警醒万分,但是他仔细听完了皇帝的问话,脑子一时没能转过弯来,半晌没有反应。

    就算是换做别人,在议政的间隙,突然被人问到爱若性命的掌上明珠,偏偏问的那个人阴沉着脸,口气中恍若那个被他问到的女子,欠了他一大笔钱没有还,任是谁听了,都会一时失常的。

    幸好,坐在他旁边的卫老侯爷,并没有失常,悄悄推了他一下,才让他清醒过来。

    “臣确有一女,不过臣深感惭愧,因老来得女,自幼娇纵,教导无方,所谓的德才兼备、娴淑知礼都是旁人的谬赞,当不得真的。”韩侍郎不知道皇帝突然问到自家女儿,到底是何用意。

    他生有数子,唯老来才得了此女,向来爱若掌上明珠,不过该教导的地方,也是严加教导,并没有他自己说得那般不堪,但是现在他明显感觉到了不妙,在皇帝居心叵测的时候,他宁愿把自家女儿往劣处贬,也不敢承认皇帝口中对他家女儿的夸赞是事实。

    他急着和卫府联姻,本来就是为了逃避此次宫里采选,甚至连卫衍只是庶子都顾不得了,好不容易才拿着卫衍蒙皇帝看重,日后必将前程不错这样的话说服了老妻,和卫府定下了章程。

    现在皇帝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他的女儿,若是起了心思要纳入后宫,难道他的一番打算,全部要付诸流水了?

    韩侍郎想到这里,更是担心不已。

    可惜他再怎么贬低自家女儿都没用,因为景帝根本不在乎那女子是圆是扁是好是坏,他问这话的真正目的,不过是要确定,是不是真有这么一名女子。

    “韩爱卿过谦了,令嫒的美名早就闻名遐尔。爱卿不必过虑,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朕今日没有别的意思,不过是想为令嫒做个媒。”

    随后景帝张口说了一位宗室子弟的名字,云云该子弟如何对韩小姐恋慕不已,如何茶饭不思非卿不娶,如何来他这里哭诉请求,然后景帝听了他的哭诉后,为他的深情所感动,当下就决定要做这个媒。

    当然景帝说闻名遐尔什么的,根本就是在睁眼说瞎话,他不过是在昨晚逼问卫衍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位韩小姐,而且后面那位宗室子弟的所谓深情表白,更是在信口开河,那位宗室子弟到现在还蒙在鼓里,对此事一点都不知情。

    不过景帝一点都不担心,只要搞定了这一头,那一头他马上就下旨赐婚。反正宗室子弟的婚姻,向来是由宫中做主,那人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容不得他说半个不字。

    “臣”韩侍郎迟疑了。

    皇帝口中的那名宗室子弟,并不是什么顽劣之辈,素有才名,年轻有为,完全当得起佳婿这个词,比起卫衍这位君前新贵来,无论是身家还是资历,都明显更胜一筹。

    而且天子做媒,金殿赐婚,是臣子求也求不来的恩宠,同样是不能随便拒绝的恩宠。

    最为关键的是,众所皆知卫衍素得皇帝宠爱,但是皇帝却在风闻卫韩两家结亲的关头,为女方做媒,就是在明明白白地表达他的意思——皇帝他不希望卫韩两家结亲。

    这种时候,逆着皇帝的意思行事,绝对没有韩家的好果子吃。

    只是,韩家与卫家几代以来,素有交情,此时更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却因为此种原因作罢,未免不够厚道,想到这里,韩侍郎这声是,就怎么都应不下来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用眼神与身旁的卫老侯爷交流,希望他能为自己解围。

    卫老侯爷到此时终于明白,原来是自家儿子的婚事,惹得皇帝如此不悦,还连累得那名无辜臣工被狠狠削了一顿,从此以后恐怕会留下心理阴影,觐见皇帝的时候,难免会胆战心惊举止失措。

    皇帝不但震怒到了迁怒旁人的程度,而且此时明明是在做媒,却还是脸色阴沉语气沉重,显然心中依然极其不快,此事若硬要拖韩家下水,韩家恐怕会有大/麻烦,卫家自然也是讨不了什么好。

    事已至此,该确定的,卫老侯爷终于可以确定了。原来并非是他想得太多,而是确有其事。他在心里长长叹了口气,颔首示意韩侍郎赶快答应下来。

    “臣遵旨,谢吾皇隆恩。”

    在韩侍郎的谢恩声中,在众臣的恭贺声中,这桩婚事就此议定,景帝的脸色才稍微有了些缓和。

    虽然世人云,宁毁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不过只要是卫衍的婚事,就算是一百桩,他都照拆不误。

第三十六章 僵持() 
尽管眼前的这桩婚事;在景帝的努力下泡汤了;但是没了韩家小姐;还有温家小姐;没了温家小姐;还有张家小姐李家小姐,只要卫家不肯死心;只要卫衍不肯死心,愿意与卫衍成亲的各家小姐;就可以层出不穷数不胜数。

    虽然景帝扬言要把卫衍的婚事一桩桩毁过去,虽然宗室未婚子弟适龄的官宦子弟不在少数,足可以与那些不停冒出来的各家小姐匹配,但是这毕竟只是景帝口头上说的气话;若真的这么一路闹下去,闹到最后;不管是天家的颜面,还是卫府的声誉;谁家的脸面都不会好看。

    况且这事要是闹得太大了,比如闹到太后面前到时候倒霉的是谁,还用多问吗?

    难道卫衍以为闹出事来了;倒霉的会是他这位君王不成?

    想到卫衍到时候会倒霉;景帝的心里就多了些快意,谁叫卫衍老是把他的好心当成驴肝肺;活该他倒霉;但是想着想着;他的心里又添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很快,那些快意变成了莫名的苦涩,到最后,只要稍微想想,他就觉得难以忍受,胸中的那口气怎么都顺畅不了了。

    景帝抬手按住了正在轻微颤动的眉头,努力把脑中莫名其妙冒出来的某些东西赶了出去,不愿去思索自己变得更加郁闷了的原因。

    这事闹成这样,肯定不是他的错,都是卫衍这个笨蛋的错。

    卫衍这个笨蛋,这么会给他找麻烦,这账回去后,定要与他仔细算一算,景帝暗暗下了决心。

    不过卫衍已经在他的掌心里,不可能逃掉,目前可以放一放,当务之急,自然是打消卫家的念头,断了卫衍的后路。

    “卫爱卿,卿愿意体察朕意,为朕分忧,固然是件好事,但是做过了头,就惹人讨厌了。”议事毕,景帝遣出了众臣,独独留下了卫老侯爷单独奏对,他懒得和卫老侯爷兜圈子,直接摆明了车马,开始用言语敲打他,想要让卫家就此绝了继续替卫衍操办婚事的念头,“卫衍的婚事,朕自会为他操心的,卫爱卿以后就不要插手了。”

    景帝的这番话,显然是非常不讲道理的。儿子的婚事,父亲不能插手,这个道理说到哪里去,都是说不通的。但是身为皇帝,他不想讲道理的时候,别人就算有再多的道理,在他面前都是没理。何况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和他讲道理,只能是自讨没趣。这一点,卫老侯爷为官多年,怎能不明白。

    “臣惶恐。”皇帝的话,表面上是说要为衍儿赐婚,不过据卫老侯爷估计,恐怕有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提到此事了,而且到了此时,他不由得开始关心皇帝震怒成这样后,衍儿会不会吃到苦头,“此事是臣考虑欠妥,非臣子之错。臣子虽然驽钝不堪,有负圣恩,但是臣恳请陛下看在臣子自幼随侍的份上,宽恕则个。若陛下还是郁气难消,待臣子返家后,臣定会严加管教。”

    “他很好,就算他真的做错了什么,朕也会自己管教的,爱卿一把年纪了,有些事就不要多操心了,免得气坏了身体,就得不偿失了。说到卫衍,朕遣他为朕办事去了,恐怕有段时日不能回家,爱卿就不用挂念了。朕乏了,爱卿告退吧。”景帝冷冷说了一通,才命卫老侯爷退下去。

    卫衍哪里驽钝不堪了?咳咳就算卫衍真的驽钝不堪,也由不得旁人来说。

    卫老侯爷又不是三岁小孩子,皇帝在这个关头,竟然说他让卫衍出去办事了,这种话一听就是糊弄人的借口,他肯定是不会相信的。他回到了家,就命人去打探昨夜到底出了什么事,还有卫衍现在到底在哪里,有没有被皇帝责罚?

    卫家经营近百年,在宫中自然是有些门路的。可惜这次不管怎么打探,银子也使了不少,就是打探不出来卫衍目前的状况,只探出皇帝对此事下了噤口令:往外传消息者,死;往内递消息者,死。

    到最后,卫家使足了劲,好不容易才搭上了皇帝的第一心腹内侍高总管,只得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消息。高总管什么都不肯多说,只说不用担心,过几日就没事了。

    只不过这一日之后又过了一日,一连过了数日,卫衍始终没有回家,也没有一点消息。以前卫衍留宿宫中的时候,总是会派人回家传话的,现在始终音讯全无,卫老侯爷再劝自己不要担心,面对这种情况,还是要坐不住了。

    何况在朝中,皇帝的心情始终很糟糕,最近几日开始对卫家横挑鼻子竖挑眼地不停挑刺,卫老侯爷还有卫衍的几位兄长,或多或少都受到过训斥。

    在家里,柳氏夜夜不能成寐,憔悴不堪,卫老侯爷看在眼里,自然也是心痛不已。再说对于卫衍,卫老侯爷是打小捧在掌心里疼爱的,不然不会卫衍这么大了,卫老侯爷还要时不时替他操心些小事。

    “侯爷,荣华富贵真的这么重要吗?难道比衍儿的性命更重要?”在卫衍失去消息后第十四天,柳氏终于忍不住了。

    她知道丈夫不可能对那件事没有一丝察觉,但是他始终没有一点反应。她知道丈夫明白皇帝不许卫家再提婚事的用意,但是他竟然没有据理力争。难道荣华富贵真的就这么重要,真的就重要到可以牺牲衍儿的幸福,牺牲衍儿的性命去换取?

    “慧娘,富贵逼人你明不明白?陛下要用我卫家来牵扯王谢两家,不是我卫家说不干就可以不干的。现在既已上了船,哪容得我卫家后退,一退就是一败涂地啊。至于衍儿,你不要担心,他不碍事的。”卫老侯爷何尝不是在为卫衍的生死未卜担心不已,但是到了此时,他不能再多说什么加重柳氏的忧虑,只能劝慰她不要担心。

    此事从一开始就没有一点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