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华记-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涵上前刚要向对方行礼,只见对方先开口问道:“你就是谢施主?”
“正是,小女子给大师请安了。”谢涵低眉合掌说道。
“进来吧,老衲等候你多时了。”大师说完转身先进了屋子。
谢涵见此忙跟了进去,屋子不大,不过地上铺的是木板,整个屋子像是一张地炕,中间摆了一张案几,旁边有两个坐垫,还有一套木鱼,案几上有一套围棋,靠窗的墙根下摆了一个小书架,上面有两排书籍,墙上挂了不少字画,别的就没什么了。
“坐吧。”对方见谢涵打量完了屋子里的摆设,说道。
“多谢。”谢涵见地上摆着一双鞋子,自己也忙脱了鞋走过去坐了下来。
“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明远大师十年前曾经给我留过一首诗,是苏轼的《过宜兴留题竹西寺》,说实在的,我也不确定他一定就在这里,想来碰碰运气。”
“老衲能不能问一句,敢问施主找他何事?”
“想请他出山看一个病人。”
“什么病人,你自己?”对方说完仔细看了看谢涵的脸色。
“不是我,那个病人身份比较特殊,我没法把他带身边。”谢涵不是没考虑过带着朱渊来南边走一圈,只是朱渊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出了事她是决计兜不起的。
“在出家人眼里,病人就是病人,没有贵贱之分。”说完,对方把棋盘上的棋子滑动了几下,接着便摆出了一副残局,正好是去年谢涵和龙泉寺的方丈大师对弈的那局残局。
见此,谢涵知道对方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的身份,于是,她打起精神和对方下了起来。
好巧不巧,两人刚开始下没多久,那个十五六岁的小和尚送了两盏茶过来,在大师面前谢涵也不敢托大,忙两手接了过来,只是她忘了她的左手腕上有一串沉香佛珠。
“这是?”方丈大师看着谢涵手上的佛珠愣神了,手里捏的棋子也忘了落下。
“这是济宁城外兴国寺一位大师赠送的。”谢涵见对方似乎认识这串佛珠,忙解下来递了过去。
对方倒是也干脆伸手接过去细看了看,然后又闻了闻,“看来施主的佛缘不浅,慈静大师都把他吃饭的家伙都送给你了。”
“啊?”谢涵有点不安了,她知道这东西贵重,可她没想到会是慈静大师吃饭的家伙。
“既然你和明远大师以及慈静大师都有渊源,老衲也就不跟你兜圈子了,来,老衲看一下你的脉象。”方丈大师一边说一边把棋盘端下了案几放到了自己身后。
谢涵见此知道对方是想给自己把脉,忙乖乖地把手伸了出去,约摸过了一盏茶的工夫,对方才松开了谢涵的手,“不是什么大问题,已经修复得不错了。”
“是京城龙泉寺的方丈大师给了我一个食疗的方子,这些日子一直在吃呢。”谢涵解释道。
对方听了点点头,“原来是他,难怪恢复得这么好了,才刚说你佛缘不浅,没想到果真从这来了。”
说完,方丈大师从一旁的书架上抽出了一卷字幅打开在谢涵面前,谢涵一看,是宋朝一个叫白粼的人写的一首咏峨眉山的诗,“四海佛宫阙,三峨不待夸。山深龙听法,野迥鹿衔花。”
谢涵略一思忖,便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多谢大师指点。”
“施主果然是博学之人。”对方笑了笑。
因为这首诗并不常见,他没想到谢涵这么快就领悟了他的意思。
“大师谬赞了,不过是可巧二字。”谢涵淡淡一笑。
方丈大师也笑了笑,起身进了旁边的屋子,稍后端了一个竹制的盒子出来,盒子也就一个巴掌来大,“来,打开看看。”
谢涵接过盒子打开了一看,里面是四排乌黑的丸药,一共十二粒。
“这是老衲自己做的一种丸药,专门去寒气、湿气,你每次来葵水之前吃上一粒,应该会有所缓解你的疼痛症状。”
“多谢大师了。”谢涵没想到会有如此意外之收获。
她的确有个难以启齿的毛病,每次来葵水之前都会痛上一两天,厉害的时候整个肚子都会痉挛,可是过后又跟没事人一样,故而连杜郎中都不知道她有这个毛病,只有她身边贴身丫鬟和奶娘知道。
奶娘倒是说过有些女人就有这个毛病,有的是成亲就好了,有的是生了孩子就好了,还别说,谢涵和朱泓新婚的那一个月的确是好了很多,可惜,后来朱泓一离开,她的病症又起了。
只是令谢涵意外的是,对方一个方外之人居然能察觉她有这种毛病,说实在的,谢涵感激之余更多的是害羞。
“你不用不好意思,说实在的,是明远大师离开之前托老衲为你准备的。”
“原来大师也精通岐黄之术,不知我那位病人。。。”
谁知谢涵话还没有说完,对方先摇了摇头,“阿弥陀佛,术业有专攻,老衲对制毒解毒完全是门外汉。”
“既如此,小女子不打扰大师清修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拜会大师。”谢涵只好失望地收了话题。
“你来或者不来,老衲都在这里。”
“是小女子愚钝了。”谢涵再次低眉合掌,随后拿起盒子躬身退了出来。
守在门外的高升等人见谢涵抱了一个小盒子走出来,忙上前问道:“找到明远大师了,这是他送的?”
“明远大师去了蜀中的峨眉山。”谢涵见方才送他过来的那位僧人不在,便把接下来的行程说了一遍。
“啥?我们要去峨眉山?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高升不由得十分头疼起来。
说实在的,陪谢涵下一趟江南他的心都是提着的,生怕谢涵出点意外什么的,可好歹江南是他跑惯了的,又有盐帮的人跟着,这要去蜀中,路途遥远没有人护送不说,听说那地方毒蛇毒虫不是一般的多,要不然大皇子也不至于把命交代在那个地方。
这谢涵要出事了,皇上能饶了他,朱泓能饶了他?
第八百四十二章、面目全非()
一听去蜀中,不仅高升为难,李福也十分为难,他倒不是担心路远有危险什么的,而是担心万一朱泓追来了找不到谢涵该怎么办?
可这话他又不能明着跟谢涵说,出来也快一个月了,这些日子谢涵是绝口不提朱泓,他们几个也只好跟着闭嘴,可再怎么说,这两人目前还是夫妻吧?
谢涵要真走个一年两年回不去,万一朱泓身边有了新人怎么办?这自古都说只见新人笑,谁有耐心来听你旧人哭?
“必须得去吗?”李福到底吭哧吭哧问了出来。
“必须得去。”谢涵点点头。
她总有一种感觉,这一趟蜀中她必须得去,否则的话,她以后只怕再也见不到明远大师了。
因为她清楚一点,明远大师这是在为徐氏那个女人减轻罪孽,只怕做完他该做的事情就会离开,毕竟徐氏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谁知他还会不会追着她走。
还有一点,连玄智大师都去了蜀中,说不定她去了有别的什么收获也未必呢,连这里的方丈大师都说她佛缘不浅,这一趟她又是佛珠又是丸药的,哪个不是千金难求的?
“好,去就去,不过小姐得答应我们一个条件,这一趟蜀中不管有没有收获,回来后我们就在扬州定居。”高升权衡一下说道。
他知道谢涵想做的事情肯定要做,他只能舍命陪着,但是他也担心朱泓回京后找不到谢涵会后悔会追到扬州来,因此他才要求谢涵回来后要留在扬州。
当然了,要是能直接回京就更好了,可直接回京他觉得谢涵可能不会接受,她低不下这头来。
再则,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高升也不想谢涵一味地退让下去,自家小姐这些年为朱泓已经做得够多了,要没有自家小姐,朱泓这些年都不知死多少回了,退一步说就算是自家小姐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可什么事情能大得过人命?
因而,高升觉得就算是谢涵有错在先,可朱泓也不能一竿子就把谢涵打死,他若真有心原谅谢涵,就该来扬州把谢涵接回去,这样的话谢涵也算是有了个台阶下,说不定就能过了那个坎。
“好。我答应你们。”谢涵也没想真隐居到什么不知名的山林或村镇去,她还有弟弟要养,还有祖父没送走,也就是说她的俗缘还没有了,至于以后的路会怎么走,她现在还没有想好呢。
既然商量好了,高升也不想延误下去,趁着这个季节还算暖和,早点进蜀,最好是能赶在冬天之前出来。
“那扬州那个家我们还回不回?”李福问道。
“回去看一眼吧,那房子也该修葺了吧?小姐要住的话还得添置点东西。”高升说完看了谢涵一眼。
“行,看看就看看吧。”谢涵有心想去把陈姨娘当年埋的东西挖出来,就是不知能不能找到机会。
于是,谢涵一行在没有知会赵妈妈的情形下突然一下推开了家门,只是他们人还没有跨进去先听到了一阵孩子们的哭闹声和大人的训斥声。
谢涵看了高升一眼,高升也摇头,去年因为小姐成亲又因为战事,他便没有来扬州收账,所以他也不清楚这个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你们是谁啊?”两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追了出来,见到谢涵一行,问道。
“你们又是谁?”高升问道。
两个小男孩听了这话转身跑回去了,不一会便出来两个三十来岁的市井妇人。
高升上前问明了情况,这才得知赵妈妈一家已于去年夏天离开了,说是家里有了急事,因而便把房子临时租给了他们,一方面是可以收点租金另一方面是房子有人照管,省得因为漏雨什么的倒塌。
“你们以前是住哪里的?”谢涵问道。
“以前,以前,以前就住在前面那一片。”其中一个妇人说道。
“高管家,给他们半天时间搬走。”谢涵说道。
“你是谁啊?我们凭什么听你的?”另一个妇人叫嚣道:“房子我们是从赵嫂子手里租的,要搬走也得等她来发话,再说了,她还收了我们的租金呢。”
“她收了你多少租金?”高实问道。
“一,一,一百两呢。”
谢涵懒得跟她啰嗦,交代高升一声,自己带着司画、司宝等人先回了自己的院子,谁知一进自己的院门,她转身忙命司宝:“去告诉你父亲一声,拿着我的帖子去一趟府衙,说是家里进了盗贼,那几个人一律不许放走。”
司宝听了忙转身跑了,司画看着眼前坑坑洼洼的院子,“小姐,这到底是什么人啊,哪有这么租房的?”
谢涵没顾上回答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进了自己的屋子,屋子里也是如此,地面的砖几乎全撬开了,就连墙皮也几乎全铲开了,显然是在找密道和地洞。
大致扫了一眼自己的屋子,谢涵又去了父亲的院子,那个院子更是破败不堪,比谢涵住的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父亲的院子出来,谢涵直接拐进了旁边的跨院,也就是当年白氏和陈氏住的地方,屋子里也是如此,唯一让谢涵欣慰的是这院子里的地没怎么动,不知是不屑动还是没有来得及动。
从跨院出来,谢涵又去了澜院和客院,这两个地方也是跟跨院差不多,都是动了屋子里的地和墙,院子的地面只是随意地挖了几下。
随后,谢涵又去了后花园,后花园已经被整得面目全非了,所有的花花草草全部挖开了,就连那个小池子也被抽干了水裸露出了高高低低的塘泥。
谢涵正扶着游廊的栏杆站着时,只见高升和李福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这帮畜生,他们到底是谁的人?”李福两手握拳,显然是想打人,可这拳又不知该向谁挥去。
“如果不是顾家就应该是徐氏的人,徐氏的面大一些。”谢涵说道。
她记得徐氏说过一句话,这些银子本来就该是她的,是她和顾霖之间的协议,还有,后来她也不止一次问谢涵这笔银子的下落。
第八百四十三章、闹大点()
谢涵后来曾经推测后,徐氏迟迟没有动手的缘故可能就是银两不足,就算她拿定的主意是宫变,可她也得为自己想好退路,万一别的亲王郡王不服,打着勤王的名义围剿京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世祖皇帝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因此,徐氏肯定也是想秘密组建一支自己的军队。
因为谢涵记得陈武当年调查郑氏的邻居姚家的来历时,曾经去姚家的老家打探过,发现姚家养了不少家丁,都是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男子,据说有上百人。
彼时谢涵听了还纳闷,一个小小的镇里乡绅用得上养上百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