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导演-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主角儿子那个角色,有不下十个童星来竞争。
和主角一起经历太空旅行的几个队友,也有不少的男星来试镜。
一直到第二天,试镜才圆满结束。
主角的几个队友都有了人选,其中有华夏的当红小生,也有出道多年的。
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演技不错,至少在试镜者中是出类拔萃的。
至于主角儿子这个角色,韩秋则给了刘然。
听说是国内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少年演员,在十岁左右就已经出道演电视剧。现在到了十七岁,已经是娱乐圈一颗冉冉升起的未来之星。
韩秋看了一下他的演艺经历,再让他展示了一下演技,便把这个角色给他了。
论名气,他是试镜者中最大的,论演技,他也是最好的。韩秋除他之外,别无选择。
其次,这小子在韩秋面前放得很开,一口韩导韩导地叫着,俨然一个脑残粉的样子,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比较腼腆。
对于自己这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粉丝”,韩秋心中还是很欣赏的。
如果照着他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发展下去,华夏未来的娱乐圈,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至于另外一个重要女配,教授的女儿。韩秋则把它给了另一个当红女演员,李媛。
这个女孩儿是韩秋面试过综合实力最好的一个。不过人家的名气在华夏一直不高不低。也不知道是绯闻太少,还是没上过头条。
但韩秋就偏爱这种绯闻比较少,实力又很强劲的女演员。在这鱼龙混杂的娱乐圈,能保持本心,算是意志比较坚定的人了。
。。。。。
演员凑齐之后,韩秋便开始准备开机的事宜。剧组工作人员方面,韩秋这一个多月,早已经安排好。
至于拍摄地,韩秋则把外太空的拍摄地定在了自己的影视基地。
外太空情节肯定是要用特效的,fs公司和基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地球现代的情节,韩秋则选在了林夏那边。
电影中的背景可是黄沙漫天的末世啊,林夏那边的环境是比较适合的。
其次,穿越虫洞后降临的外星球冰川背景,韩秋则选在了国外。
和前世的取景地一模一样。
九月一号,星际穿越开机发布会在魔都召开。媒体记者早就猜到了这是一部科幻电影,所以他们几乎是不请自来,想要目睹这部科幻巨作。
当初的韩秋被华夏网友封为科幻之王,现在又将推出一部科幻电影,怎能不引起众人的关注?
所以,晚上七点的时候,发布会现场已经是人山人海,有些记者为了抢一个更好的位置,还产生了争执。幸好保安们给力,才没有把事情闹大。
后台处,韩秋和刘德桦等人在闲聊着,等待着发布会的开始。
在刘德桦的身边,一个模样乖巧的女孩儿俏生生地站在一旁。
她便是刘德桦的女儿,刘向蕙。
刘德桦拉着女儿的手,为韩秋介绍道:“向蕙,来,这是韩叔叔,咱们华夏最厉害的导演。”
小姑娘眨巴眨巴大眼睛,好奇地看着韩秋,叫了一声:“韩叔叔。”
韩秋笑着点了点头,不料小姑娘又问道:“韩叔叔,我能叫你大仙儿吗?我在网上看到大家都是这么叫你的。”
韩秋:“。。。。。。”
刘德华也忍俊不禁,“韩导,童言无忌,你别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啊。”
说完,刘德桦摸了摸女儿的头:“向蕙,你要叫韩叔叔,不要叫大仙儿。”
韩秋心中无语,奶奶的,说着不叫,桦仔你自己都叫上了。
“没关系,小孩子嘛,她愿意这么叫就这么叫吧。”韩秋笑了笑。网友们经常这么调侃,他早就习惯了。况且刘向蕙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只要不在正式场合,私底下这么叫,韩秋倒是不介意。
刘向蕙萌萌地点点头:“大仙儿,你真好。我爸爸还说你是一个很凶的人呢。”
“那现在呢?觉得我凶吗?”
“一点都不凶啊。”
“那你觉得你爸爸凶吗?”
“爸爸呀,他比你凶多了,就喜欢管着我。”
“哈哈。”韩秋一阵好笑,看着一脸无语的刘德桦,说道:“桦仔,没想到你还是一个严父啊。”
刘德桦心中微叹,看着女儿的目光中,划过一丝溺爱之色。
所谓严父,只不过是爱得太深沉。
不然,刘德桦也不可能带着女儿来拍戏。
。。。。。。
片刻后,发布会开始,韩秋和一众主演走上舞台。刘德桦父女,柳可可,刘然,李媛皆在其中。
媒体们见到这个阵容,立马举起长枪短炮开始“轰炸”。
“桦仔亲子档出演啊!”
“还有当红小生刘然!”
“没想到是李媛最终加盟了星际穿越啊,我记得有不少名气比她大的明星去试镜啊。”
“大仙儿用人又几时看过名气?”
“哇,这次李媛要火了啊!”
“傍上了大仙儿的大腿,一飞冲天。”
记者们一边想着一边赶快把这些新闻素材拍下来。
而韩秋则拿起话筒,说道:“这次的电影,名为星际穿越,看名称,大家应该都猜到这是一部科幻电影了吧?”
“没错,我要拍的就是一部太空题材的科幻电影,而且还是一部硬科幻!”
硬科幻?
韩秋一语落下,场中顿时响起一片喧闹声。不过没等记者们缓过神来,韩秋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众所周知,不管是硬科幻电影,或者说硬科幻,它们都有一套严谨至极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样的,这次的星际穿越也有相应的科学体系。”
“在场有人去过长城基地的科幻之城吧?里面的外太空专区便和这部电影有关!”
闻言,场中更加骚动了。虽然有人猜过那太空专区有可能和电影有关,但从韩秋口中亲耳听到,又是另一番感受。
然而,这颗重磅炸弹结束后,另外一颗炸弹又飞了出来。
韩秋说道:“外太空专区里面,涉及到了虫洞穿越,甚至包括高维空间!这些都是现代物理学家研究过的理论。至于结果如何,我不做评价。但我说过,这是一部硬科幻电影,所以这些理论体系一定要严谨才行。所以,我邀请了我们华夏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严向文教授,作为此次电影的制片人和科学技术顾问,和我共同缔造这部硬科幻电影!”
哗!
这颗炸弹一出,记者们瞬间被炸得“人仰马翻”。
知名理论物理学家?
清华大学校长?
我的天,韩半仙竟然把人家邀请过来当制片人?
“厉害了,我的大仙儿!”
“天哪,物理学家来拍电影?搞错没?”
“大仙儿绝对和人家关系匪浅,以前是在清华拍电影,现在直接把人家邀请过来当顾问了。”
“天哪,有专家在,至少这部电影的理论体系没人能喷了。”
“谁敢黑?谁能黑?难道观众比物理学家还厉害?”
见着记者们惊愕的模样,韩秋感到很是满意。
前世星际穿越风靡华夏的时候,虽然大多数人都力鼎它,并奉其为神作。但依然有不少观众在喷。
观众们喷电影冗长,喷电影无聊,喷电影嗨点太少就算了。但有人针对里面的理论体系去喷,那这不是没看懂瞎喷,就是真的有点乱特么黑了。
要知道,制片人可是诺贝尔物理学家,人家一生都在研究这个,并借此获得了世界最高荣誉。
这些喷子哪来的脸去喷理论体系?
哪来的能力去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喜欢就走呗,喷口水就显得不道德了。喷子们非得把所有观众的审美和智商拉低到和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还低,才显得鹤立鸡群?
反正韩秋是很讨厌这些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智商碾压了人家诺贝尔物理学家的喷子。
。。。。。。。
第二天,影视圈头条毫无意外地被星际穿越拿下了。
其中严校长这位物理学家加盟剧组的消息更是在娱乐圈刮起了一阵风波。
搞科研的来拍电影了?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啊!
更别提严校长还有一个清华大学校长的身份,这无疑又给星际穿越铺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科幻电影,竟然需要物理学家来相助?
星际穿越,真的有那么硬吗?
请个假()
第482章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一九月上旬。
就在全国观众猜测星际穿越背后的奥秘之时,韩秋和剧组已经踏上了拍摄之路。
第一站,韩秋去了林夏,准备先把星际航行之前的地球剧情给拍了。
其次,fs公司和小张正在长城基地忙着道具制造的事儿。
尤其是飞船的设计。
韩秋没要求小张把飞船打造得太高大上。照着电影的末世背景,人类数量锐减,大部分人连肚子都填不饱,世界上大部分人力和物力都拿去发展农业了,就连主角马修这个曾经的宇航员都沦为了一个种玉米的农夫。
这种背景下,需要的不是工程师,不是科学家,而是农人!
所以,什么高大上的飞船,都是扯淡。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背景下,才会有了后续主角穿越虫洞去寻找新的适合人类居住星球的故事。
韩秋让小张和fs设计时,不要弄成黑客帝国的风格。那种超时代的电磁轨道飞船,在星际穿越的背景中,根本不会出现。
fs负责把飞船的内外模型在电脑中做出来,小张则负责把它变成实物。当然,这飞船肯定飞不起来,也就一个以供拍戏的摆设而已。
其次,还有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前世,诺兰把它弄成了一块黑色石碑的模样。听说是为了致敬一部经典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
不要看见2001就以为是在2001年上映的,其实它在几十年前就出现了。
这部在前世20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的史诗级太空巨作,可谓是把人类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那会儿,前世的华夏正在闹那啥大革命。
不过当几十年后,时间真的来到2001年,那雄浑壮阔又神秘莫测的黑色石碑并没有在现实出现。
韩秋考虑一下后,为了致敬2001,也决定把机器人设计成石碑模样。虽然他没想过拍2001这部电影,但在韩秋心中,它仍然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
交代完后,韩秋和剧组启程前往了林夏。
剧情中,末世中的地球,环境十分恶劣,许多植物都在逐渐消亡,灭绝,包括五谷杂粮等农作物。
随着植物大氛围绝种,没有了光合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人类会窒息而死。
或许有些人类等不到窒息,就先饿死了。
韩秋则要找一大片玉米地去拍摄这个剧情,因为主角马修种的就是还没灭绝的玉米。
前世,诺兰不是找的玉米地,而是直接种了一大片。从播种,到成长到可以来拍摄电影,期间过了数个月的时间。
韩秋自问是没有诺兰那么骚的操作,所以他干脆就去找一片符合拍摄条件的玉米地就成。
况且宁夏这地方靠近华夏一个很出名的荒地啊,那就是黄土高原。
那上面的“风景”,和韩秋想象中黄沙漫天的末世背景及其相似。这也是韩秋取景在这里的原因。
16号,剧组来到宁夏,一个靠近黄土高原北部的地方。
韩秋在来到这里之前就已经电话和当地的官员打了招呼,并告知了来意。
对于韩秋要在黄土高原拍戏的事儿,这些平时没啥大事儿的官员自然是十分上心,一旦促成,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那就是自己头上的一笔政绩啊。
当即,他们便按照韩秋的要求在黄土高原找了一大块玉米地。
其实,黄土高原上面还是有许多可以耕种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的土壤还十分肥沃。
就比如河套地区。
那地方可是相当的富饶,土壤肥沃得不行。别说种玉米,种人参都行。
所以,这些热情的领导很快就帮韩秋找到了一块玉米地,就在高原上。并满足了韩秋一切条件:苍凉,廖无人烟,除了一个小镇子外,周围都是一片黄土高坡。
韩秋所需要的玉米地则在镇子外的一个小村庄旁边。
村民一走出大门就是一片玉米地。当然,除了玉米地外,也有其它农作物。
现在九月份,村民们在八月底之前就把玉米收割一空了,只留了一片“光杆司令”。
韩秋这个点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