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91章

我要做皇帝-第991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世界和社会是复杂的。

    就拿现在来说吧,儒家为鼓吹的德政和仁政,从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相对进步的。因为人类迟早会走到这个阶段!

    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儒家的这些主张,只会引灾难!

    甚至毁灭如今强大的自耕农和平民阶级!

    让他们破产,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最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历史再次陷入循环。

    做为皇帝,作为穿越者和重生者,刘彻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认知到了一个真理——世界是复杂的,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最的一点——事物,都有正反两面。

    有积极的一面,就必然有消极的一面。

    世界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事情,也不存在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就像黄老学派主张小政府,政府不要干涉人民的自主行动。

    这有利于民生和社会展,但却可能导致地方山头坐大。

    汉室建立以来,刨除刘邦和吕后时期的动荡,自太宗至今,已经生过三次诸侯王大规模叛乱了。

    这是黄老派主张的小政府带来的必然结果。

    想当年,吴王刘濞的铸钱,甚至与中央的铸钱,瓜分了整个汉室的金融!

    这怎么可能不出事情?

    所以,太宗开始,法家崛起和抬头。

    但法家主张和推行的严刑酷法以及森严的社会秩序,必将导致阶级都呼吸困难。

    这就给了儒家的展壮大最佳土壤。

    因为儒家主张德政和仁政,他们既要求中央减少对地方基层的干预乡贤来接管乡亭大家族成为社会的主体。

    他们还要求在国家层面进行改革,以符合地方山头的利益,减少摩擦。

    这在短期看来是有利的,因为可以收买人心——地方上的大地主和大贵族肯定会四肢都举起来。

    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灾难性的。

    当然,并不是儒家就没有好的一面。

    事实上,按照儒家的做法来干事,至少可以保证一百年的平稳,而且可以在短期内,凝聚人心,增强国力。

    相当于给国家注射了一针兴奋剂。

    若刘彻不是穿越者,恐怕就上了儒家的贼船了。

    至于现在?

    从短期来看,汉室的黄老派与法家共同秉政,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十年内,这个格局不会变化。

    但从长期来看,刘彻知道,最多二十年,世界就要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仅仅是社会的阶级会分化,会诞生新的阶级。

    就是国家本身也会进行一场激烈的变化。

    旁的不说,一旦汉军彻底击败匈奴,全取西域,进军中亚和南亚。

    那么,刘彻就肯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分封贵族。

    这些远离长安数万里的诸侯国和列侯国,必然会带来无数问题。

    而现在,无论儒法黄老还是墨家、杂家,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学派,都还停留在战国以来形成的固有秩序和社会结构之中。

    农民与地主,作为社会中坚和国家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但,事情即将生剧变。

    甚至在现在,这场剧变已经展露头角了。

    西南夷和南越王国之中廉价的劳动力涌入东南地区,无论官府还是地主,都热衷于使用这些廉价的劳动力。

    而在安东,倭奴与陈嬌的捕鲸业,日益昌盛,带来了无数来自海洋的宝贵和财富。

    而南阳的重工业基地,到今年为止,已经将四万以上的青壮卷入了工业生产之中。

    同时还有过三万的廉价奴工在其中活跃。

    十年!只要十年!

    刘彻相信,汉室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阶级——工人以及统治和剥削他们的资本工坊主以及产业贵族。甚至可能还会包括殖民地的庄园主与他们的农奴们组成的阶级群体。

    诸子百家,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新时代了吗?

    在刘彻看来,完全没有!

    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变化。

    风起于秋萍之末。

    除了远在安东的杂家,似乎已经预见了新时代外。

    主流的儒法黄老,根本看不到这个变化。

    这怎么行?

    这怎么可以?

    刘彻亟需诸子百家的智者和名士,为他来建立和完善一套新时代的秩序和道德体系。

    所以,这才有了石渠阁之会。

    这场会议,不仅仅是开个趴体这么简单。

    更是为未来埋下的伏笔。

    更是他选中现在这个议题的关键原因。

    因为,一旦新时代来临,第一个要做出应对的,必然是法律。

    毕竟,你不可能用一套地主和农民的法律来裁决工人与工坊主,庄园主与农奴之间的纠纷与问题。

    想到这里,刘彻就不得不给他们一点提醒。

    他提着绶带,走了两步,略略思考后,说道:“朕闻之,韩非子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又闻商君曰: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故太宗时,廷尉臣张释之对曰:法如是足也!法既如是足也,则必有所分野!”

    “今之地方官,不知法之分野,故用刑常以无度,细民尝受其苦,朕甚不忍之,其请诸子为朕参赞,刑罚之分野,以何为度?”

    若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还有人不懂的话,那刘彻就只能说mdZZ!

    听了刘彻的话,无数人都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董仲舒更是在心里哀叹着:陛下您早说啊……

    于是,他立刻就想要出列,挽回自己方才的失误。

    但可惜,有人比他动作快多了!

    此人,就是他的师兄胡毋生。

    胡毋生几乎就是一个健步,就越出坐席,拜道:“臣闻陛下曰:今之地方官,不知法之分野,故用刑常以无度,细民尝受其苦,朕甚不忍之!陛下怀仁德之心,雨露润及草木鸟兽,臣为天下贺!”

    “臣以为,陛下不若诏天下:其以鞭六十,笞五十为分野,过则违法,御史必纠!若在其中,则曰可也!”

    “臣胡毋生昧死再拜,顿以辞!”

    鞭六十,笞五十?

    还是太重了!

    五十下笞刑,稍微用点力,就可以把人打死!

    至于鞭六十,几乎会将人抽的体无完肤!

    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臣子假如把事情都办完了,那还要皇帝做什么?

    臣子把好处都占走了,皇帝拿什么显示自己的仁德?

    所以,刘彻非常欣慰的看了一眼胡毋生,道:“卿以为鞭六十,笞五十为分野?朕以为不妥,还是以鞭三十,笞二十为准吧……”

    这样一来,基本上,既可以让地方官们不至于毫无威权可言,也可以避免这些家伙随随便便就把百姓打残打死!

    更可以向天下昭告:大汉天子是多么的心系基层,情牵黎庶,绝对是人民的好天子,世界的好皇帝!

    皇帝都这么说了,整个石渠阁,除了三呼万岁外,难道还有人敢非议?

    所以,几乎是立刻,人全部恭身拜道:“伏唯陛下能作威作福,陛下嘉大德于天下,臣等谨为天下贺!”

    唯有董仲舒,心里面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因为他现,自己的师兄,原本说好了要团结的盟友,结果却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他背后捅了一刀!

    偏偏,他还不能指出来,更不能非议对方的行为。

    这真是太恶心了!

    董仲舒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但,联盟的根基,也因此摇摇欲坠。

    然而,胡毋生却是没有办法。

    在胡毋生看来,自己完全是公羊学派免遭鲁儒和谷梁的厄运,而不得不如此!

    当今天子的脾气,谁不知道?

    当时他若没有及时出来卖乖,一旦被其他人,特别是韩婴抢了先。

    那公羊学派今日的大好局面,就要葬送了。

    所以,只能委屈师弟了!

    …………………………………………

    1237那章假如还有人看到的是重复,可以刷新或者直接从书页面点击去,应该是可以看的~(。)

第1240节 振奋的群臣() 
将第一个事情搞定,周亚夫就拿起了第二份帛书,在稍微扫了一眼后,周亚夫感慨:“果然如此!”

    事实上,在他将这个议题放进去的时候,周亚夫就已知,此事必然会成为这石渠阁上的焦点。

    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可以满足人的需求。

    既可以让诸子百家的巨头们感受一下‘世界在我手里。我是国家主人翁’的滋味。

    也可以让天子享受一番阿谀奉承。

    更关键的是——它几乎不会影响汉室既定的策略。

    这么好的议题,周亚夫找遍了整个汉室九卿衙门,翻遍了故纸堆,也只找出了这一个。

    它若不能被选,周亚夫都要怀疑世界了。

    微微清了清嗓子,周亚夫面带的笑容的念道:“陛下诏曰:朕闻之古者有三老五更,先王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酭,祝鲠在前,祝噎在后!今礼崩乐坏,先王之制无存,朕甚悯焉!诸子皆名士,明于古今之政教之以朕——何行可以复三老五更之制,以示天下,朕尊老之心?”

    养老、尊老、敬老!

    这是汉室无可置疑的政治正确。

    甚至贯穿了整个两汉的政治和历史。

    在汉室,三老的地位和威权,无可争议!

    他们享有着比拟甚至超越官员的特权!

    地方上名望高,年岁大的三老,甚至敢于拿着几杖,追着郡守、郡尉打。

    但对方非但不敢还手,被打了,还要笑脸相迎,要说打的好!

    谁要敢还手,立刻就会被社会舆论和高层重压给撕成碎片。

    而,汉室的三老数量还不少!

    根据丞相府统计,目前天下的受杖人,总计达到了将近两千。

    当然,不是受赐几杖,就可以当三老。

    但,三老必然是受杖人!

    一般来说,平均每两个受杖人,就会出现一个三老。

    这意味着目前汉室天下的三老数量,很可能达到千人之多!

    这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因为,基本上,能够出任三老的,不是当地德高望重,深受民众拥戴的老者,就必然是退休致仕的高级官员和高级军官。

    看上去,似乎汉室的养老制度,已经冠绝世界了。

    之后王朝,都再未有如此完善的尊老和养老体制。

    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汉室至今没有将这个制度规定完善,更没有设计出一套相应的养老礼!

    历史上,开始考虑设计和完善养老礼,那要等到东汉明帝时期,才会将这个事情视为国家大政,捡起来,郑重的复兴起来。

    所以,后世许多历史学家和史官,都经常说西汉礼乐崩坏,这不是没有原因。

    西汉皇帝在初期甚至连天子礼都没有……

    刘彻现在除了在场合,

    其他时候,他的衣着打扮都是随心所欲。

    有时候他甚至会cos一把将军,穿着特制的胸甲,骑着高头大马,在宫廷散步。

    至于去上林苑游猎,他甚至是胡服加身……

    但并没有人会来指责他。

    因为老刘家就没有制定天子礼的打算!

    从前没有——想当年,刘邦当了皇帝,还跟大臣们同坐一席,讲荤段子呢!后来还是叔孙通建议,搞了大朝议,才算停止了这种君臣上下打闹和嬉戏的把戏。

    但……

    依然然并卵……

    太上皇刘太公他老人家当年就带着家臣和家兵,直接跟人干架!

    现在也不会有——因为刘彻才不会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连天子礼都没有,你觉得会有养老礼吗?

    但,刘彻即位后,就一直准备将这个养老礼捡起来。

    这既是因为做这个事情,可以刷无数声望,更是一个可以巩固统治,团结各阶级的大杀器。

    但礼仪这种事情……

    由于宗周毁灭已经几百年了平王东迁后,周王朝的影响就基本gg了,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古代的礼仪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也就尚书和诗经里有些记载。

    但问题是,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朝堂上面,黄老派和法家吵成了一团,根本无法达成共识。

    刘彻也不想再在这个事情上面浪费精力了。

    干脆把这个事情拿出来‘天下人’来决定!

    反正,不管怎么搞,都不会影响其他事情。

    而这个事情一提出来,诸子百家,就连一直有些懒洋洋的黄老派也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