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819章

我要做皇帝-第819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精心照料着自己的土地。

    而土地的产出,也没有辜负他们。

    一亩小麦,产量是粟米的一倍半,甚至两倍多。

    所以,他们能养活更多的子女,并且占有更多的土地。

    而贫穷家庭,则只能活在旧时代,用着旧方法,种着旧作物。

    久而久之,不出二十年,他们就会被时代抛弃。

    国家和政府,肯定更关心和更爱护那些用一亩地产出了两亩地粮食的百姓。

    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

    他们的子弟,从军入伍,或者读书当官,都有可能。

    而穷人呢?

    依旧生活在两餐不饱,一年到头甚至倒欠地主的生活困境之中。

    更可怕的是,当出现两个种植着不同作物,同时地位悬殊的群体时。

    社会就被割裂了。

    种小麦的,可能会觉得自己天生是高于种粟米的。

    而这样的割裂,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秦始皇帝,用了一辈子,推动车同轨,书同文,百年后的汉室,却出现了两种耕作不同庄稼,而且地位迥异的群体。

    哪怕对政治再不敏感的人,都知道,这肯定要出大问题。

    更何况是商容这样的精英?

    所以,在现了这个事实后,商容一直在想办法,通过种种渠道,向天子报告。

    可惜,近年来,天子和朝臣们都在匈奴,战争。

    对国内的情况,大家都觉得,非常乐观,非常喜人。

    无数人歌功颂德。

    哪怕是本应该成为天子耳目的御史们,也对基层的情况,装作看不见。

    大家都在说‘元德盛世’。

    并将先帝和太宗之治,称为‘文景之治’,而‘元德盛世’则是上承文景之治的空前盛世。

    甚至,有人认为‘元德盛世’至少还会繁荣三十年。

    理想主义者们甚至认为‘大同可期’‘三代可臻’。

    唯有商容这样,常常前往基层,并且认真调研的官员才清楚。

    盛世之下,潜藏着莫大的危机。

    现在,这个危机潜藏在繁荣的经济表面下,被军事胜利和社会展所掩盖。

    但,这个危机一旦引爆。

    恐怕,盛世立刻就会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

    乱世!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商容拜道:“以臣之愚见,臣以为,除朝廷需要政策,以照顾和指导,贫穷之百姓,也能耕种小麦外,还需陛下嘉大惠!”

    他拿出一直深藏在自己胸中的一本小册子,将之打开,念道:“当今,犍牛一头,值钱一万五千钱,小牛一头,值钱也需六千余钱。即便百姓百亩丰收,也才为粟不过百五十石,为钱六千,然五口之家,一岁吃用,就要粟米一百石……”

    刘彻点点头,知道商容没有说错。

    想当年,他还是个皇子时,就已经知道了,假如百姓只靠土地,哪怕是自耕农,一年下来,哪怕没有苛捐杂税,正常的负担的情况下,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永远赶不上支出。

    更别提,要是家里有几个大半的孩子。

    那就更恐怖了!

    好在,刘彻即位后,就注意到这个事实了。

    至少在关中,刘彻拿着自己的私房钱和从商人哪里敲来的钱,广修水利,大修道路和桥梁。

    就是想着靠着这些的手段,补贴百姓。

    但,即便如此。

    刘彻也明白,哪怕是关中的一般家庭,恐怕也很难凑齐一笔可以购买耕牛或者挽马的钱来。

    只有中小地主家庭才能有那个财力。

    当然,士兵们立功,也可以拿着赏钱,从官府买到耕牛。

    但,还是太少了!

    更别提,买了牛,犁具总要吧!

    一副曲辕犁,哪怕是最简单的。

    也是重达四十余斤汉斤,价值两三千钱以上。

    所以,商容的意思,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假畜!

    以国家的名义,平价租给百姓牛、马以及犁具。

    这不是什么需要动脑筋的主意。

    在这以前,汉室就有假马之制。

    在袁盎倒台后,刘彻鼓励百姓养马而政策。

    有条件的百姓,可以向太仆衙门和少府衙门递交申请,申请到种马,然后,带回家里蓄养,三年后,偿还假马以及利息。

    这个政策,目前在北方广泛推广。

    也是现在中小地主能养得起挽马的根本。

    但,小老百姓,却根本够不上这个政策。

    他们哪怕去官府申请,也不会被批准。

    因为,他们无力偿还本息,也无力蓄养马匹。

    况且,中国少马,哪怕是马邑之战后俘获了马匹牲畜,也依旧严重缺马。

    毕竟,缴获虽多,但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

    上百万的牲畜,平摊到个体身上,就变得微乎其微。

    何况,国家还要自己培育战马,并保留牲畜,作为军队的供给。

    但老百姓的问题,不解决也不行。

    刘彻挠了挠头,对商容道:“这样,卿先去选一个县,此县要足够穷,至少有六成百姓没有耕牛或者挽马!”

    “然后,卿选好县后,报告给朕,朕命卿为大使,全权负责该县政务!”

    “卿在当地,尝试推广假牛假犁之策!”

    想了想以后,刘彻接着道:“但,此策当与假马不同!”

    这是肯定的,假马,是鼓励中小地主,尤其是能培养骑兵的家庭,多养马匹,以此扩大中国的马匹存栏数量。

    但,这假牛和假犁,却是解决贫穷百姓的生计和生产。

    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办法,三五年就能凑足偿还本息的钱。

    若是这样的话,他们也就不需要假牛马和假犁了。

    自己存钱去买不就好了?

    刘彻希望解决的,是他们的根本困境。

    既为数众多的下层贫苦百姓,也能拥有耕种冬小麦的权力。

    当然,国家也不能吃亏。

    一个政策,倘若不能带来好处,那么,它就不能长久。

    所以,没有办法,刘彻只好学习后世的房地产商人们的技术了。

    “卿去与有司商议,议定一个犁具与牛马的平价,以此价,假与百姓。命百姓岁偿本息!以十一之税,三十年为期!”刘彻说道。

    毫无疑问,这是后世让无数房奴撕心裂肺的房贷了。

    这个政策虽然让人恨得牙咬咬。

    但,确实解决了很多人买不起房的困境。

    也带动了房地产的盛世。

    在西元前的时代,刘彻感觉,这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了。

    百姓,买不起耕牛和耕具?

    没有问题!

    国家配给!

    但,他们需要每年固定偿还本息,而且是必须随田税一起缴纳。

    当然,刘彻比房地产商人有良心的多了。

    他给出的是百分之十的总利息。

    换句话说,假如耕牛+犁具+其他配套工具,总额是两万钱的话。

    那么,租种的百姓,每年只需要偿还两万两千钱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三四百钱的样子。

    这无疑非常有良心。

    老百姓们得到了实惠,国家呢也不怎么吃亏。

    更的是——可以带动铁器的销量啊!

    全中国现在有将近七八百万户家庭,在未来,甚至可以达到一千万户!

    只要其中一半,从盐铁衙门购买耕具和工具。

    那么,每年盐铁衙门的销量,都是几百万套。

    这其中的利益,有多少,不言而喻。

    当然了,具体效果如何,还是看试点的。

    甚至,刘彻感觉,试点其实也不靠谱。

    应该通过实践,慢慢的感觉。

    至于百姓会不会赖账?

    呵呵……

    在中国,从来只有国家赖人民的帐,从未听说,居然有人敢赖国家的帐这种事情!

    各级衙役,一定会乐意教那些赖账的人做人的。

    长城和未来的各种工程,也很需要赖账的劳动力。(。)

第一千零九节 内阁 1() 
送走商容,刘彻也感觉有些疲惫了。

    这几天他其实跟商容一样,每天都在操劳国事。

    汉匈大战一触即的情况下,他的睡眠也很不好。

    常常做梦,梦到汉军在河套的冰天雪地中挣扎的情况,半夜惊醒,浑身冷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脾气也变得有些暴躁。

    甚至有些暴虐。

    好在,他懂得收敛和克制自己的性格。

    有脾气,也在宫廷里泄了。

    在朝臣面前,还是维持着自己的形象。

    “以后,商容的奏疏,优先递交给朕!”刘彻说道:“还有张汤的奏疏,直接送到朕案前,无需兰台过目!”

    “诺!”左右战战兢兢的领命。

    前天,天子一件小事,就将一位宦官给拖下去打了五十杖,几乎就差将对方打死了。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在天子面前,有哪怕半点纰漏。

    直到这几个人退下后,刘彻才猛的踹了一脚自己面前的一个木架,将上面摆着的瓷瓶都踢了下来,摔在地上。

    满殿的宦官侍女,顿时全部跪下来,一个个战战兢兢的模样。

    刘彻闭上眼睛,长出一口气,道:“不关你们的事!”

    他现在有些思念王道了。

    以前王道在的时候,压根就不会出现这种商容的奏疏积压在兰台的事情。

    刘彻理解,最近兰台事情确实很多。

    特别是周亚夫和晁错都外出了。

    很多原本是丞相府和御史大夫的事情,也积压到了兰台。

    兰台的尚书郎们现在是日夜颠倒,加班加点。

    汲黯也已经连续五天没有回家,吃住都在宫中了。

    这个事情怪不到兰台身上。

    就如同当初的事情,其实是他错怪了王道。

    但这又怎样?

    他是皇帝!

    皇帝是要面子的,也不可能承认错误。

    所以,他在事后调查清楚,只是将王道从阳陵弄了出来,然后就打去了蜀郡。

    去当地,监督和协调国营作坊以及两位老丈人。

    但现在,刘彻终于现。

    皇帝确实离不开宦官。

    尤其是忠心耿耿的宦官。

    很多事情,宦官比大臣要上心。

    就像现在这样的情况,若王道在,他肯定会挥宦官的优势,帮助刘彻梳理很多事情。

    叹了口气,刘彻也不得不摇了摇头。

    这个世界上,能办事的宦官很多。

    但真正能让他相信,并且托付重任的,至今只有一个王道。

    不为别的,是因为刘彻知道,哪怕天下人都背叛了他,这个忠奴不会。

    正因为如此,当初他的反应才那么大,那么直接。

    等到查明了真相后,也才会如此纠结。

    暂时将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刘彻走到属于他才能的那个御花园。

    望着生长的非常良好,瑰丽多姿的那些美丽的花朵。

    无数蜜蜂在其中飞舞。

    欣赏了一会景物,刘彻向前走去,在花园的中央,是一间简单的阁楼。

    阁楼中摆着一张很普通的案几和坐席。

    刘彻在这里坐下来,提起笔,翻开那本已经许久没有翻动的书,将它翻到的一页。

    然后,刘彻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问题:丞相谁属?

    如今的大汉丞相周亚夫,已经为相五年了。

    换句话说,还有三年,他就必须卸任。

    新丞相的人选,于是必须列出候选者,进行观察和了。

    可惜,正如当年太宗朝时,张苍去职后,满朝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继任者,最后只好矮个子里拔将军,选了申屠嘉。

    要知道,当时的申屠嘉还只是个关内侯。

    他是在拜相前被太宗匆忙封为列侯的。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开了后世武帝朝,当丞相先封侯的先例。

    当然,申屠嘉可不是武帝朝那些歪瓜裂枣可比。

    作为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人杰,他虽然有些迂腐,但意志力极强,执行能力也很强。

    其为相期间,甚至是压着晁错在吊打。

    晁错要是不靠刘彻的老爹,根本不是这个老丞相的对手!

    可惜……

    刘彻翻开汉家功臣表。

    高帝功臣,哪怕是关内侯,现在也已经尽数凋零了。

    国家,再也没有一个曾经追随刘邦,开创大汉社稷的老臣子来撑脊梁骨了。

    哪怕是田叔这样的当年的年轻后辈,现在也到了退潮之时。

    而太宗功臣,也凋零的差不多了。

    唯一一个还活蹦乱跳的,就是宋昌了。

    但宋昌那货靠得住,母猪都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