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612章

我要做皇帝-第612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才能避免未来楼船舰队重蹈郑和舰队的悲剧。

    显然,现在的楼船舰队,还不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

    哪怕是最先进的福船,其实也有着许多缺点。只是一种能在近海航行的舰船。

    所以,派遣舰队,远征印度甚至美洲,这样的事情,暂时是不可能发生的。

    它唯一能体现其价值的,其实也就是捕鱼了。

    譬如去年,楼船派遣三艘楼船,带着拖网,在新化的黑水河里,捕捞了数万石鱼干。价值接近一万万钱。

    正因为有了这个底气,楼船才敢在今年扩大自己的舰队规模,还开始设计基于福船理念上的新型舰船。

    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毕竟,在内河捕鱼,不要楼船,也是能行的。

    更何况,拖网的造价高昂,制造困难。少府衙门现在每年撑死了能生产不过十张大型拖网。

    仅靠捕捞大马哈鱼,并不足以维持楼船的存在。

    没办法,刘彻只好放大招了。

    “尚书令,拟诏吧!”

    汲黯连忙坐下来,拿起笔墨。

    “楼船将军请令楼船诸校尉:鲸,太一赐朕子民之福报也,朕从来甚嘉士大夫列侯率民捕鲸,以深入多捕为上!然,鲸者,上帝以此赐天下之福报,而非三五人之禁脔,士民捕鲸,得益者,三五人而已,不能惠天下,此朕甚为憾事。乃命楼船上下,督天下捕鲸之事,凡士民官绅,欲捕鲸者,须具报楼船,得楼船之准,而后方可捕鲸。

    楼船当以捕鲸之船大小,收其税赋,以船一丈,岁取税赋一万钱。

    不如令而擅捕鲸者,罚没船舶,且以其应交之税十倍追缴!”

    刘彻说完,对汲黯道:“去将此诏,交于楼船将军!”

    “另外,转告楼船,旧有的封存之楼船,皆可改造为捕鲸船,于齐鲁…辽东…朝鲜之间,捕鲸炼油,均输少府!”

    民间捕鲸要发展,官方捕鲸,自然更要大力提倡。

    楼船衙门现在,起码有一百艘老式楼船,停泊在各个港口,无所作为。

    与其让这些船在港口风吹日晒,不如改造成捕鲸船,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的是,汉室过去建造的楼船,虽然不利于远航,但是,却是最佳的捕鲸船的载体。

    因为它首先够大,其次够重。

    一般的抹香鲸跟灰鲸,直接就可以拖着走,哪怕是重达数十吨百多吨的蓝鲸,这些楼船,也能猎杀。

    “诺!”汲黯领命而去。

    “这下子,估计后世的动物保护组织要将朕往死里喷了……”刘彻在心里想着。

    这个地球上,无论什么物种,但凡被中国人盯上了。

    倘若它还能摆上餐桌。

    那么,刘彻只想说——自求多福吧!

    吃货帝国的子民,可是天生的物种毁灭者。

    而鲸鱼这种生物,显然,是既可以摆上餐桌,还拥有巨大经济利益的生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中国近海和元海里的鲸鱼,恐怕要面临灭绝的危险!

    不过,想了想以后,刘彻又觉得这样的未来,似乎不可能发生。

    没有错,大吃货帝国,一旦瞧上了某个物种,那个物种就要悲剧。

    但是,在现在,传统的价值观和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依然深深影响着汉家的人民。

    现在,就是不识字的猎户,也不会在春天打猎,更不会猎杀怀孕和带幼崽的母兽。甚至很多猎户都会特意放走落入陷阱里的怀孕母兽和受伤的幼崽。

    固泽而鱼这样的蠢事,中国人自古就不会干。

    所以,大抵,鲸鱼作为一个物种,应该不会有灭绝的危险。

    不过,它们再想跟现在这样无忧无虑,没有天敌,却也只能是做梦!(。)

    PS:今天没二话,必然12000

第七百八十四节 乌孙的忧虑() 
当第一批乌孙人从新化被护送到长安的时候。

    关中的考举,已经落下帷幕了。

    今年的参考士子,再次破记录。

    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一万七千人!

    几乎涵盖了当前天下郡国,甚至,还首次出现了朝鲜、韩国和真番的士子参考。

    韩国和真番来参考的士子,总数大抵在百人左右。

    基本都是其国内的贵族子弟。

    甚至,还有两位王子赫然在列。

    显然,他们也不是想要来当官的,而是来镀金的。

    然而,这些士子却在长安惨遭滑铁卢,将近百人参考,能通过最后一轮的,只有一个人……

    然而,真番与韩国的士子依然为此非常兴奋。

    零的突破啊!

    自己国家里,居然能出一个在汉朝也属于精英才能考中的考举第三轮的人物!

    真是值得庆贺!

    所以,真番王子刘世忠跟韩国王子萁宋,在放榜后,干脆就将长安的花街给整个包了下来。

    一出手就是千金的大手笔!

    让长安百姓看了,真是惊叹无比。

    “真番人跟韩国人,好像以前是出了名穷光蛋吧?”有熟悉情况的人在得知了这些事情,一脸不可思议。

    “人家以前是穷啊……”

    “但现在可不穷!”

    “怀化那边都有金沙河了,这真番与韩国人境内,岂能没有金矿?”

    很快就有其他街坊插嘴,各自脑补起了情况。

    经过几轮宣传后,关中人,基本上不分老幼妇孺。都知道了,怀化那地方,真正的属于人在家里坐。天上掉馅饼,只要张嘴就能吃饱的福地。

    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人家没得吃了,往家门口的小溪里一伸手,就能捞回几十斤鱼。

    想吃肉了,在山脚下设个陷阱,第二天早上,就能拖回几只傻兔子。

    甚至,守株待兔的成语,在怀化那边。已经不是笑话,而是事实了。

    虽然,大家在心里面,对这些传言,都有所疑惑。

    但事实,却一次次的打脸。

    旁的不说,单单是每隔七天,怀化郡就必然会向长安,送来数千石的各种物资。

    晒干的鱼干,整车整车的。码的满当当的,一送就是十几辆大车。

    硝制好的各种皮毛,也是满载车厢。

    更有许多沉甸甸的金块。压在了车厢之内。

    现在,这每隔七天,就去城门口围观怀化输送长安的物资,都成了长安某些八卦党的日常了。

    错非,大家真是舍不得这长安的户口本。

    早就跑去怀化,发财去了。

    即使如此,也有许多年轻人,毅然下定了决心,踏上了前往怀化的道路。

    于是。在长安人的思维里,怀化既然这么富饶。那么,真番跟韩国。应该大抵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于是,这两国王子,一掷千金,也就可以理解了。

    然而,只有一些官吏和少数商人,才知道,其实真番跟韩国,依旧是哪个穷光蛋。

    但两国的王室和贵族,却已经发达致富了。

    皮毛、奴工和人参。

    一同构成了真番与韩国对怀化的三大出口创汇拳头产品。

    这两国的王室和贵族,将自己国内的奴隶,在保留了部分维持耕作的人员后,几乎全部组织起来,到了朝鲜和怀化,承包工程。

    堂邑候世子跟朝鲜君刘明,就是他们的头客户。

    仅仅是劳动力输出一项,在过去半年,真番和韩国两国的贵族和王室,就起码入账数千金!

    此外,皮毛、粮食以及人参的出口,也为两国创造了的财富。

    再加上这两国国内,本来也有一些金矿在开采。

    虽然产量比较小,但一年也有个几百金。

    两国王子在长安斗富算什么?

    现在,他们在安东都护府内的斗富和炫富,才叫夸张呢!

    真番王刘忠汉这边要投资五千金,兴建小长安。

    隔壁的韩王萁准,就喊出了以万金筑城的口!

    沧海君金信,则更加夸张。

    人家干脆在新化城外的山陵之间,仿照中国的诸侯王,给自己凿山起陵。

    规格和豪华程度,直接能跟梁王的陵邑相媲美。

    这三个当今天子的狗腿子跟脑残粉,现在,已经是钱多的都快发烧了!

    不过,他们发财,前去做买卖的商人,就赚得更多了。

    譬如被强制迁到茂陵的师家,就是靠着垄断轨道马车的运输生意,还有从真番、韩国和朝鲜进口皮毛和人参,出口铜器和铁器,重新发达了起来。

    师家现在的财富,已经恢复到了过去在雒阳时的巅峰状况!

    以至于,师家甚至食髓知味,提出了‘愿献钱一万万,以五年之功,修函谷…雒阳之轨道!’。

    连师家,都能张口就是一万万钱。

    那安东之地的买卖的利润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些熙熙攘攘中,第一批乌孙人,带着无限的好奇心,了汉家的神京。

    “姨母,这长安真是大啊……”年仅五岁的乌孙昆莫肥靡,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长安城的街坊闾里。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城市,也从未见过,如此多人口聚集的地区。

    不止是他,其他两百多个乌孙人,也是如此。

    一个个就跟个好奇宝宝一般,到处打量,到处张望,不时发出一声声的赞叹。

    “是啊!”阿扎娜感叹道:“这汉朝果然不愧是唯一一个能与匈奴单于庭分庭抗礼的强大国家!”

    一路走来,乌孙人已经看过了太多的中国城市。

    如同要塞一般的燕都蓟城,仿佛人间仙境的赵都邯郸,宛如梦境中的天堂一样的雒阳。

    但,与眼前这座雄城相比。

    蓟城也好,邯郸也罢。都跟乡下的村庄一样。

    哪怕是雒阳城,在这汉家的神京,帝都之前。也是相形见绌。

    从新化到长安,每一个乌孙人。都用眼睛,亲眼看到了这个东方霸主的强大。

    尤其是关中后,他们就好像是地球人一下子来到外星球。

    关中河岸两畔,林立的巨大水车,不断的在运转,将水从河中汲上高地,灌溉土地。

    宽敞的直道两侧,飞奔着呼啸往来。承载着无数物资的马车。

    就像一个梦幻的世界,一下子从幻想,走入现实。

    给与了乌孙上下,巨大的视觉冲击。

    “姨母……”小昆莫揪着自己的亲人的衣襟,小声的问道:“汉朝的官员,说的是事实吗?我们乌孙人,以前是昆族,曾经是这中国的周朝先王的部族?”

    阿扎娜闻言,微微一愣。

    在一个月前,他们被汉朝军队护送。了汉朝的怀化郡后,就有汉朝官吏,给他们送来了粮食、衣服和饮水以及药品。

    当时。乌孙部众都很抗拒穿戴汉朝所给的宽大的衣袍。

    尤其是右衽的衣襟和宽松的下摆习惯了穿戴紧身衣袍的乌孙人,无所适从。

    这个时候,有汉朝官员,一个自称是安东都护府备盗贼都尉刀间的家伙,过来告诉他们。

    其实啊,这些汉服华章,他们的祖先,也曾经穿戴过。

    根据这个叫刀间的人考证。他们乌孙人在百多年前,曾经是活跃在河套附近。一个叫昆弥的部族。

    此事,很多乌孙人都是认可的。

    毕竟。先王猎骄靡以前就常常教训他们,他们的故乡,在如今的匈奴昆邪王的地盘上。

    从前的乌孙王,自称昆弥,意为昆人的伯克,也就是首领。

    后来迁徙到尹列河后,听说了匈奴人在自己故乡,任命了昆邪王后,才将族名改为乌孙,意为:坚强的锐利的人。

    对此,乌孙部众上上下下,都没有人反对这个说法。

    但那个刀间,接着就又说了。

    根据汉朝的史书记载,在几百年前,汉朝的先王,一个叫周文王的伟大君王,其麾下就曾经有昆人臣服。

    史书上记载的明明白白: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

    周文王用仁德和道理以及广阔的胸怀,在击败了昆人后,接纳了这个部族,命令他们,跟随自己,讨伐殷商的暴君。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说,乌孙人,其实在几百年前,跟汉朝人是一家人呢!

    而且,在往上推个两千年,昆人的祖先,也是来自诸夏的。

    所谓‘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这就是西戎的来历,而昆夷,混夷,都属于西戎的部分。

    这套说法,逻辑自洽,有理有据,可信可服。

    让乌孙上下,都产生出一种:虽然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感觉好厉害,这样的感觉。

    甚至有许多人还被说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