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425章

我要做皇帝-第425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郡很穷。土地贫瘠,山林密布,水匮乏,人烟稀少,连匈奴人都不太愿意走上郡这条道路入侵汉室。因为得不偿失。

    这样的穷地方。是最适合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的地方。

    将棉花的种植基地放在上郡,也能避免产生类似明王朝中后期,江浙一带,改种桑树,发展丝织业,出口创汇,结果。江浙从一个产粮区。变成了一个粮食严重依赖外来供应的地区,这样的问题。

    刘彻根本无法想象,要是在关中发展棉花种植业,那会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

    只要想想,关中粮食缺口,每年从百万石上升到五百万,甚至千万石。

    有理智的人,都会不寒而栗。

    看着王道从足足有三层保护的地窖里。取出深埋在其中的几袋棉花种子。

    刘彻就不由得有些想着:“也不知道匈奴人现在到那里了?”

    刘彻最后一次得到有关匈奴人内部的确切情报,还是在去年的十二月。当时,在长城脚下与汉朝偷偷摸摸交易的伊稚斜,传递了一个消息过来:匈奴西进,督西域十余国兵,兵临大宛。

    意思谁都能看出来。

    这伊稚斜,是指望刘彻发现了匈奴主力西进后,汉军北上,击垮布置在长城附近的匈奴部族。

    伊稚斜当然不是什么国际友人,亲汉亲到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精分。

    他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要给军臣拖后腿,甚至让军臣的西进计划失败,甚至遭受惨败。

    军臣不败,伊稚斜那里来的机会?

    至于会不会因此导致匈奴衰落,失去草原和东亚的霸主地位?

    这与伊稚斜何干?

    就算要考虑这个问题,恐怕也得他坐上匈奴大单于的宝座之后。

    但刘彻又不傻。

    现在出塞就去跟匈奴人刚正面,或许初期能胜利。

    但随后,回过神来的匈奴,可就不好对付了。

    匈奴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与其他在历史上与汉人争锋的游牧民族相比,匈奴人还有西域这个血袋可以补血,在消耗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汉室一波推出去,要是没推掉匈奴人关键的几个点,打断它的脊梁骨。

    缓过神来的匈奴人,可有的是气力跟汉朝对耗。

    换句话说,只要汉军一天不能打通西域的通道,切断匈奴人对西域诸国的控制。

    有西域诸国补血的匈奴人,局面再恶劣,大不了跟历史上一样,缩进漠北不出来,汉军也只能徒呼奈何。

    所以,匈奴人只要不挑衅,不主动入侵,刘彻傻了,才会撕毁和平条约,主动开战。

    但,对于匈奴人的动向,刘彻还是很关心的。

    自从去年,刘彻故意让人将那张地图传到匈奴,同时顺藤摸瓜,干掉了匈奴人布置在汉室境内的许多眼线和情报人员后,刘彻就对匈奴人的西进进展,即关心又担心。

    不关心不担心是不成的!

    万一,要是匈奴人真的打通了前往印度的道路,并且开始向印度殖民。

    那就悲剧了!

    有着三哥无穷无尽的人力做依托,说不定,匈奴人真能攀升到游牧民族进化的。

    至于三哥能否抵挡住匈奴人?

    这个问题,刘彻从来都不怀疑。

    三哥的历史上,就没有一次抗击外来入侵成功的记录……

    就连西藏的佛爷们,也曾经从喜马拉雅山上走下去,开化和教育三哥群众,好好念经,天天向上。

    “希望大宛人能给力点吧……”刘彻心里念叨着:“别给你们的祖宗丢脸啊!”

    二三十年后,张骞出使西域,曾抵达大宛,亲眼目睹了大宛的繁华与鼎盛。

    张骞自述说: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

    张骞没有撒谎。

    后来贰师将军李广利就在大宛面前,碰了个头破血流,勉强才得了一场惨胜归国。

    这还是小猪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支援李广利的结果仅仅是预备役,小猪就动员了六万人,还有十万头牛,马三万匹,其他牲畜无数,另外,在酒泉、张掖,负责后勤保障和支援工作的汉军,多达十八万,给李广利输送军粮,发天下七科嫡,运粮补给,补给队伍车人相连,形成一条长龙,从敦煌直至酒泉、张掖。

    刘彻觉得,不管怎么说,大宛人也能在匈奴人面前撑个三五年吧?

    不然,亚历山大不从坟墓里爬出来找这些家伙算账才怪!

    另一方面,刘彻觉得,乌孙人肯定会发挥他们在历史上的万年搅屎棍的长处。

    要是不暗中给匈奴人下绊子,甚至拉后腿,那乌孙还叫乌孙吗?

    然而,就当刘彻期待着看一场好戏的时候。

    一个消息,从云中郡传来:匈奴骑兵袭击了一个在长城脚下的汉人村庄,杀死和掳走了大部分的村民。

    云中郡郡守魏尚急报长安。

    刘彻接到这个奏报后,立刻就感觉被人在脸上扇了两个火辣辣的耳光。

    “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刘彻暗骂几句。

    他很清楚,对于这个挑衅,汉军必须做出坚决彻底的回应。

    不然,今天匈奴骑兵能入侵、杀死和掳走汉人百姓。

    明天,匈奴人就敢破开长城,直接袭扰汉地的大城市了。

    对侵略者,不用讲什么道理,也不需要研究什么对策。

    人家既然把刀枪都拿到你家里来了,还杀了你家的家人。

    你难道还要先打个电话报警,然后坐下来跟人家讲道理?

    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先砍了再说!

    刘彻立刻回复云中郡郡守魏尚: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虏杀朕子民一人,汝取虏首级一级!

    简单的来说,就是要魏尚对等报复。

    你杀我一个百姓,我杀你一个牧民。

    不止如此,刘彻还下令,立刻取消与匈奴在长城脚下的互市行为,包括与伊稚斜等人走私贸易。

    摆出来的架势,是很明显的:匈奴若是不给朕一个交代,朕就给你匈奴一个交代!

    若在以前,刘彻这样的决定,无疑要遇到重重阻力。

    反战派和绥靖派的力量,在朝野都是相当强大的。

    连太宗孝文皇帝,都在这些人面前妥协过。

    但如今,却是没有人敢有异议。

    在被证实了,确实是有天命在身的天子面前。

    一切官僚权贵,统统都是渣渣。

    也就只有东宫两位太后,派人把刘彻叫过去,劝了些忍耐和息怒的话语。

    但最终,两位太后,都被刘彻说服了。

    刘彻说服她们的理由很简单:朕受命于天,天命朕保中国家邦,若受命不从,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在这样强大的理由下,反战派和绥靖派,都只能哑口无言。

    谁也不敢承担让天子获罪于天的罪名。

    当然了,最终,刘彻还是保证,只要匈奴不扩大战争的规模,那刘彻也不会扩大战争。

    只要匈奴人能给刘彻一个交代,刘彻也愿意与匈奴重修旧好。

    至于魏尚那边的行动。

    刘彻用了一句话回答两位太后的质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第五百七十二节 战和 1() 
云中郡此时的局面,确实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汉与匈奴几十年的交往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自平城之围后,匈奴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想打就打,想和就和。

    但,也并不是说,汉军就没有了反击的能力。

    平城之围后,汉军立刻就在东垣和马邑两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扫清了陈烯和韩信的势力,斩断了匈奴伸向中国的爪子。

    这才有了和亲政策。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平城之围,是陈平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才让汉军解围的,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BUG。

    冒顿,是谁?

    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没有之一!

    他一手将匈奴从一个在东胡和月氏阴影下苟延残喘的小部落,成东亚第一霸主。

    自己的目标和理念,冒顿连爹都杀了!

    至于女人……

    呵呵……

    当初,东胡人先跟冒顿索要良马,然后又跟冒顿索要他的妻子,他全给了。

    等到东胡人要土地的时候,冒顿就再也不忍了。

    这样的一个雄主,会被所谓的美人所说服?

    这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笑话。

    而且,史记记载的平城之围的经过,还有个巨大的bug:陈平在白登山上看到了冒顿带着一个美人,在军前散步,两人无比恩爱。由此定计贿赂冒顿的阏氏……

    好吧……

    假如这不是YY中的情节,那就肯定是汉匈双方的智商都降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敢在列阵的汉军面前散步?

    这冒顿是该有多大的勇气,或者说,是多么的不知死活!

    不说床子弩这样的凶器了,就是一般的弓弩,也应该能威胁到冒顿了——你要知道,连白登山上的陈平都能看清楚冒顿和他的女人在阵前散步,这意味着,实际上,冒顿应该了前线的弓弩射程范围之内!

    而史记记载的关于平城之围的另外一个描述。则道破了,所谓陈平贿赂冒顿阏氏,其实是太史公脑补出来的——整个平城之围,从被围困,直到汉军解围,前后只有七天。

    七天的时间,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所谓的陈平在白登山上看到冒顿跟他的阏氏郎情妾意,然后如胶似漆。再然后商议定计,贿赂冒顿阏氏。

    时间是完全不够的!

    这又不是玩rpg游戏。

    鼠标一点,陈平这个NPC就能越过一切障碍,直抵任务目标处。

    陈平再怎么牛逼,也不可能在短短七天之内,就摸清楚那位阏氏的喜好,更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通过两军对阵的阵列,去到冒顿大军的核心处。还能见到那个被冒顿宝贝到不行的阏氏。

    而事实是——白登之围被解,根本不是有所谓的阏氏说情,而是,汉军的援兵到了。

    太尉周勃统帅的汉军精锐,在磐石之战后,回身消灭了匈奴布置在楼烦的军队,断了匈奴骑兵的归路。

    翻开当时的平城之战地图。很轻易的就能发现,冒顿是在平城的白登山包围了包括刘邦、樊哙、灌婴在内的汉军车骑兵主力。

    但,在平城之战前,汉军已经扫清了在磐石以北的匈奴据点。

    不然,冒顿也不至于要在平城设围。

    他完全可以直扑太原,断汉军归路。

    而事实是:太尉周勃率领的汉军步卒主力。在磐石之战胜利后,奉命分兵进攻了楼烦三城。

    这相当于是三国中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乌巢的翻版。

    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就记载了周勃在平城之围前后的动向:攻韩信军铜,破之。还,降太原六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於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

    只要看这里,就能明白,事实上,汉匈在平城之战,是打了个平手,甚至汉军略有小胜。

    虽然冒顿围了刘邦,但周勃也围了冒顿。

    铁证就是平城之围后,汉军的行动,并未停止或者撤退,而是北上。

    刘邦的把兄弟,时任太仆的夏侯婴,在平城之围,统军对匈奴作战“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

    从这里看来,汉军是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的——即消灭叛军,斩断匈奴伸向中国的爪子。

    但是,平城之围中,汉军也是损失惨重。

    虽然真正的阵亡者很少,但北方残酷的冬季,给予当时主要是南方人的汉军沉重打击。

    被围七日后,汉军士卒,冻伤者的,达到了二三成之多,士卒的手指都因冻伤被迫截肢。

    且汉初天下凋敝,经济困难,新生的汉政权没有那个能力再组织一次平城那样的大规模对外作战了。

    所以,谈判,讲和,就成了选择。

    而匈奴人,也在战争中,知道了汉军不好惹。

    加之,后院起火,月氏人开始挑衅,只能回家灭火。

    于是,和亲政策就诞生了。

    然而,和亲政策出台后,别说匈奴人了,就是汉朝自己也拿它当块抹布。

    第一次和亲刚刚达成,汉军就发动了马邑之战,全歼了盘踞在马邑的韩王信残部。

    直至刘邦死前,汉匈之间,再也没有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

    要是汉军在平城吃了大亏,甚至,只要没有占到便宜——以游牧民族的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