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大明1630 >

第540章

大明1630-第540章

小说: 大明163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是吃多少的问题,他们肯定还得吃得好,要有肉吃,才能有这样子!”刘宗敏道,“皇上,俺寻思着,这郑家军这么多的战马、大炮,几乎人人都有铠甲,然后还吃得多吃得好,他们的队伍出去打仗,人吃马嚼的,这粮草补给可是一个大难题不是?俺寻思着,他们哪怕只有一万人,要消耗的粮草补给什么的,怕是能顶一般伪明的官军七八万人。这样的队伍,怕是有些什么行动的话,要是超过五六天的路程,多半就只能是沿着河道行进动吧。”

    “老刘你说的不错。你看自打过了涿州,郑家军就不跟过来了,多半就是陆路太长,他们耗费的军资又太多,所以没法再追赶我们了。只可惜襄京就在河边……”

    李自成的这句话却是让大家都沉默了。如今李自成集团已经将襄阳,乃至汉水流域视为王业的基础了,在如今这样一个旱灾频繁的年月里,也只有在大江大河的两边才能靠着灌溉,勉强维持着农业。控制了江汉平原,李自成集团就能有粮食,有钱养兵,就能经得起失败。所以,无论如何,放弃襄阳是不可想象。但是襄阳就在汉水边上,汉水的航运调降相当好,若是利用好了汉江的运力,就足以维持数万模范军的军事行动。

    “陛下勿需担忧。”宋献策却开口道,“陛下,伪明朝廷财力匮乏,就算有能战之兵,又哪里有军饷来调动这些军队呢?”

    牛金星在一旁听了,只是一笑,却不多说。倒是李自成的另一位文臣宋企郊开口道:“陛下,微臣听说那伪明皇帝封郑芝龙为王,又将宁波典当与郑家,换了一大笔银子。他们要是不打算立刻用兵,哪里会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备战之事情,万万不可放松。”

    “伪明皇帝这样做,却是失了天子的大统,将来必有诸侯割据之乱,真是亡国之君!陛下只需守住一阵子,便可观其自败!”大顺的户部尚书陆之祺又道。

    “陛下,襄京乃我朝之关中河北,不可不守。然守襄京,不可战于襄京。战于襄京,则襄京就算守住了,周边却也都残破了。守住了又有什么用呢?”宋企郊又道,“臣以为,伪明军队攻击我军,无非水陆两路,陆路应该就是我军一路撤回时候的路线,至于水路,多半是要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到武汉再进入汉江,然后直扑襄京。陆路且不说,单说水路,距离万里,伪明军队要从这一路打过来,为了保证军需,定然需要可以作为囤积军需的地方。武汉九省通衢,连接汉水大江,若是敌军依托水路来犯,定然要借助武汉水陆之便。我军当尽快击溃左良玉所部,夺取武汉三镇,然后尽数迁移其民入襄京,然后破坏武汉的码头、三镇的城墙,放火烧掉城中的房舍。如此,敌军就算夺取了武汉,也难以利用它。然后我军再沿着汉江,在江中沉入岩石,以为礁石,封锁航道。使得敌军的军资供应无法沿着汉江而动。陛下再以轻骑袭其粮道,敌军虽是精锐,但也未必便能威胁襄京。只要守住这一次,此后此消彼长,伪明便不足为虑了。”

    “我军连续作战,本来就疲惫不堪。”刘宗敏道,“左良玉手里的兵也不少,汉口城池坚固,却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权将军,左良玉手中的兵虽然不少,但是这些年来,他的兵也是越来越不经打了。”宋献策摇着头道,“就连张献忠,也能打得他屁滚尿流了。与张献忠一战,他手下的老兵又丢了不少,如今他手下人虽然不少,但击败他却不见得有多难。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军需要休整,左良玉自然也这样想。却不知我军留守襄京的军队也是精锐,如今我们将远征回来的战士留在襄京,他们如今守城却还不是问题。然后以原来的襄京留守之军为主,配上一些新练之军,能突然出兵,出其不意之下,一定能击败左良玉,夺取武汉。”

    “这样说,多少也有些道理。”刘宗敏道,“皇上,臣觉得,可以这样试试。若是成了,自然好,便是不成,那左良玉还能追赶出来不成?”

第五百章,李自成的决断(2)() 
虽然在京师附近吃了两次败仗,但李自成和他的臣僚们都觉得,这次的北京之行其实还是赚了的。他们从北京撤退的时候随军携带的金银大多都被模范军抢了回去,但是,在撤退前,李自成就已经将一半左右的金银珠宝送回了襄京。此外,这趟北京之行,干掉了明朝皇帝,一路上消灭了大量的明军。当然,李自成自己的最为嫡系的部队也有不少损失,但是,李自成和刘宗敏都觉得,只要有了足够的军资,再假以时日,训练出一批更精锐的军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郑家军的战斗力的确让李自成他们很是担心,但是过往的经验也告诉他们,其实,这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担心的,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也遇到过比自己能打的官军,依照朝廷一贯以来的专门出猪队友的习惯,李自成和刘宗敏都觉得,这支军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被自己人坑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真的这样想,不过至少,大家表面上都做出了一副相信是这样的样子。对左良玉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开始进行,大顺的新建立的国家机构为了这一战开始努力的运转了起来。

    要说如今最为忙碌的还是左平章(实际就是丞相)牛金星,如今各种物资的收集、调度,人员的安排,几乎都要由他来忙碌。相形之下,名义上官位比他更高的右平章惠世扬的事情倒是要少很多。

    惠世扬原本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当年在魏忠贤的《东林点将录》中,被安上了一个“霹雳火”的外号。因为党争的时候战斗力强,甚至和左光斗,杨涟等一起位列“东林五虎将”。后来东林党被魏忠贤整,“五虎将”基本上都死了,只有这位活了下来。等到九千岁完蛋了,惠世扬可能觉得自己该出头入阁拜相了,却不知道为什么,他虽然入了内阁,但却没能当首辅什么的了,甚至还有传言说“五虎将”中除了他别人都死了,他之所以没有死,那是因为他暗中和魏忠贤有所勾结。大家没有像对待阮大铖那样清算他,一来是看他资格老,二来也是没有真凭实据。只是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入阁拜相呢?结果别说首辅,甚至阁臣的位置他都没坐稳,很快就被崇祯皇帝找了个理由革职了。

    于是恼怒不已的惠世扬就干脆回了老家。再后来,李自成打下了西安,开始到处招揽士人,不少不太得志的读书人便加入了李自成的行列,再后来,李自成到了惠世扬的老家,为了表示礼贤下士,照例派人送信过去,表示了招揽之意。本来依着李自成的看法,成功招揽到惠世扬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这位可是名满天下的东林党人,清流领袖。而且这个时候也已经年过八十了,还出来当自己的官的可能并不大。没想到惠世扬一接到信件,立刻就表示愿意辅佐李自成,并说什么“天生老臣,以遗陛下”。惠世扬明白,虽然他已经老了,事实上也根本做不了什么帮李自成出谋划策的事情了,但是他是第一个投靠李自成的高级文官,在他之前,投靠李自成的士人一般也就是个秀才之类,就连李自成的宰相,也就是一个举人。而他可是正宗的两榜进士出身,而且还是名满天下的清流,甚至还入过内阁!他的投靠,可以大大的增加李自成的大顺的合法性,所以哪怕仅仅出于千金市马骨的考虑,李自成也必须厚待自己。而且,饱读诗书的惠世扬自然也看得明白,大明朝气数已尽,已经不是药丸,而是乙烷了,目前不过是尸居余气罢了。在他看来,李自成成为新的一代。开国君主的机会非常大,这个买卖很是做得。

    果然,就像惠世扬预计的那样,李自成立刻就提拔他担任大顺的右平章。按中国一贯的传统,文官以右为尊,武将以左为尊。惠世扬一下子就成为了大顺地位最高的文官,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宰相梦”。

    在原来的历史上,惠世扬刚当上宰相不多久,李自成就拿下了北京。正当惠世扬一心以为自己投资成功,能成为开国宰相的时候,却不想“我大清”杀了进来,并且在一片石大败顺军。看到自己投资失败,惠世扬赶忙割肉止损,离开李自成,又去投奔了多尔衮,也算是成为了“三朝元老”了。但是,多尔衮可不像李自成,急着要用千金来买一段马骨头,不要说宰相,就连一个正式的官职都一直不肯给他。惠世扬便以告老回家试探,谁知道多尔衮也毫不挽留……于是惠世扬只能愤愤的回了老家。回去之后不久,又有副总兵王永强起兵反清,惠世扬又跟着反清复明。王永强失败后,惠世扬便不知所之了。

    而在这个时空里,李自成虽然也吃了败仗,但是退出京城的时候远比原本的历史上更加从容,所以惠世扬也一直跟着李自成撤到了襄阳,依旧担任着大顺朝的右平章。而且和别人相比,惠世扬表现得对于大顺朝的前景似乎更看好一些。做起事情来也格外的认真,每每一研究起政务便到深夜,大多数的事情,只要问到他,他居然都能说出个道道来。以至于李自成都忍不住赞叹他的能力和努力,和人说:“若是老平章年轻十岁就好了!”

    这天晚上,惠世扬在自己的官邸中照例又忙到了半夜,才总算将各种相关的文案看完。他的小儿子将这些文件都收拾好,便来服侍惠世扬泡脚睡觉,父子两个也就借着这个时间谈起政局。

    “为父原以为这乱世快要结束了,谁知道这乱世才刚刚开始;为父也以为皇上是汉高,如今看来,只怕更像是张角、李密和黄巢。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吗?”惠世扬低声道。

    张角是汉朝黄巾军的领袖,李密是隋朝瓦岗军的领袖,黄巢则是唐朝后期的起义军领袖,他们统帅的义军都给了当时的朝廷极为沉重的打击,但是最终神器却没能落到他们的手中。惠世扬这样说,他对李自成集团的前途的看法自然算不上好。

    “孩儿不知,还请爹爹教诲。”他的小儿子朝着四面望了望回答道。

    “愚钝!”惠世扬摇了摇头道,“历朝历代,若是藩镇或者诸侯割据的局面一旦出现,可有人能成功的造反的?以前大明那边,虽然已经有些军镇多少有点藩镇的味道了,但他们还不是真正的藩镇诸侯,但是如今你看看这个皇帝下的那些诏书,只怕这天下用不了多久,就满地都是诸侯藩镇了。”

第五百零一章,李自成的决断(3)() 
“啊?”惠世扬的小儿子吃了一惊,“那岂不是说……”

    惠世扬苦笑着摇了摇头道:“的确是为父看错了局势,原以为……不过到了这时候,却也不是后悔的时候,而是要尽力的想办法补救。现在天下还没有太平,很多地方还有用武之地。只要做得好,局面不但可以挽回,甚至说不定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

    “爹爹您的意思是……”

    “不要说……”惠世扬道,“你且过来,坐下,把手伸出来……”

    小儿子依着惠世扬的吩咐,走到他对面坐下来,又将右手伸了过去。惠世扬将右手的袖子覆盖在他的手掌上,开始在他的手上写字。小儿子的脸色不断变幻着,最后惠世扬问道:“你明白了吗?”

    小儿子点点头道:“孩儿明白了,只是……只是父亲大人,您……”

    “为父这次不会看错,如今其实局面已经不难看明白了,呵呵,还是钱谦益的运气好。只是,钱谦益虽有运气,奈何这人做事情畏首畏尾,连个女人都不如,哪里能成什么事情?你只依着为父说的去做就是了。好了,夜也深了,我如今也乏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明日一早……”

    “孩儿明白。”他的小儿子回答道。

    ……

    过了半个多月,他的小儿子回来了,见了父亲,两人交谈了一番,第二日一早,惠世扬便去求见李自成。听说惠世扬请见,李自成倒是有些吃惊。实际上,他最开始封惠世扬为右相,更多的只是向天下表明一个“礼贤下士”的态度。并没有指望他真的能起到什么作用。而且惠世扬名气虽然大,但是对于军务什么的,他的确并不擅长。李自成在和他的交谈中早就发现他的军略,大概也就是说书人的水平。所以,一般只是在需要了解明朝内部的一些事情的时候,李自成才真正用的上惠世扬。而平时,惠世扬因为不通军务,再加上年纪也大了,所以也很少主动来请见李自成。

    这时候李自成还在吃早饭,听说惠世扬来了,便放下饭碗道:“哦,既然是惠老平章来了,就请他先在前厅里坐一坐,朕马上就出来。”

    说着便站起身来,对服侍在一旁的高氏道:“你去把朕的礼服拿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8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