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抗战之超级兵锋 >

第811章

抗战之超级兵锋-第811章

小说: 抗战之超级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家有四亩地,还有租种东家的十亩,一共是十四亩地。“

    “亩产出多少呢?”

    “东家的是上田,一亩地能打三百多斤小麦,自家的是中田,能收两百斤左右,还有一些荒地,种些蔬菜什么的。”

    “够吃吗?”

    “以前东家的租子高,交租后,好年景,能吃饱肚子,差的年景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老伯一家几口人?”

    “八口。”

    “这么多人,每年能打多少粮食?”

    “多的时候三四千斤,少的时候只有一两千斤。”

    “地主家的租子你们要交多少?”

    “我们是按照田亩算的,除了要交给地主,还要上交国家,上田是每一季四百斤粮食,我们要交三百二十斤。”

    “要交这么多?”年轻人惊讶的问道,“不是按照收成的百分比来交租吗?”

    “小伙子,你想多了,我们这里是按照土地的好坏划分等级收租,不管你的收成好不好,他反正就要收你这么多的粮食,而且还要好粮食,若是差了,他们还不要。”

    “这地主岂不是不用承担任何天灾**的损失,他的收益是固定不变的?”

    “你说对了,他们的确不用承担任何损失,今年交不齐的,明年继续交,只要你种了他的地,就得按照他说的交租,天下的地主一般黑。”

    “既然您家有地,那不种地主家的地难道不行吗?”

    “你不种可以,可我这一大家子人吃什么呢?”老伯有些气哼哼反问一句。

    年轻人讪讪一笑,他自己也觉得这个问题问的有些愚蠢了。

    按照老人家家里的人口,还有每一亩地的产出,除去要交的税粮食,真正能剩下的粮食,恐怕是不够吃的,不够吃的话,只能去租种地主家的土地。

    而且地主家的地都是高产的上等田,一亩地的产出,除去要交的租子,恐怕比他家里的田一亩的产出还要高。

    前提是你得有一个好的年景。

    专门开设的缴纳的税粮的粮库钱,前来缴纳税粮的农民排成了长队,有的肩挑,有的推着小推车,还有的拖家带口的都来了。

    多余的粮食也可以卖给粮库,粮库这边按照市价收购,价格公道,不克扣斤两。

    冷锋也知道,好政策是需要好的执行,他专门抽出时间下来看一看,当然他是微服下来的。

    这一下来,他了解了一些他原先并不掌握的情况,老百姓为什么会热烈的拥护“二五减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而且,地主和乡绅对农民的盘剥到了一个相当苛刻的地步,这豫北还是盛产粮食的富庶地区,这要是换了别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冷锋粗略了计算了一下,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如果算五口人的话,一年的口粮至少也要一千五百斤(纯粮食米和面),豫北是一年两熟,一季水稻,一季小麦。

    豫北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百姓精耕细种,亩产平均可以达到三百斤之三百五十斤。

    水稻平准亩产也有四百斤左右。

    一亩地每年的出产的粮食有七百斤(折合算成米面的话只有五百斤)。

    五口之家,单纯的粮食就需要三亩地,而且还得上等田的情况下,如果把种子算上,至少也要四亩地。

    四亩地只能说保证这一家人一年之内什么开销都没有,光填饱肚子。

    实际上,购买农具,衣服,看病买药,还有购买其他生活用品,四亩地的产出远远不够。

    至少得有八亩上田才能勉强糊口。

    而且这还得是在年景不错的情况下,要是老天爷心情不好,这可就惨了。

    上等田都掌握在地主和豪强的手中,普通老百姓哪有财力购买上等田?

    因此就算是有自有田地的农名也必须租种地主的田耕种,不然他们的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

    “二五减租”的核心是“减租”,但更重要是打破地主强行缴纳租赋的强势地位。

    不管年景的好坏,他们都收一样的租子,而且他们定的标准都还是按照比较高。

    农民一旦欠收,可能种的粮食还不够交租,那样还要从自家田里的产出拿出来交租。

    这样一来,只要有一年光景不行,农名就会挨饿,而且这个租子是利滚利,就算你挪到下一年补交,这一年的利息算下来,就足够让一户普通农名破产。

    有田的农名还可以拿自己名下的田产还债,然后彻底的变成无产阶级。

    地主用这种强取豪夺的手段将农名手中的土地都拿了回去,然后再把土地租给农民种。

    农民想要活,就得听地主的话,地主就可以任意欺凌农民,形成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最终社会秩序崩坏,历史再重新来一个循环。

    “军座,七哥密电,‘昙花’计划确实存在,另外,土肥原贤二安全到达南京,目前状态不明。”

    “哦,我知道了,今天下来看了一下,问题不少,看来,我们仅仅是推行减租是不够的,得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跟地主的交租的方式。”冷锋点了点头。

    “还有,水利专家气象张华普先生在行署等您。”

    “好,那我们先回去,别让专家等太久。”冷锋点了点头,吩咐一声。

    回到行署。

    豫北行署特聘的水利专家气象张华普先生已经等候将近一个小时了,他并不知道冷锋外出视察了。

    “张教授,让您久等了,您今天来,是有要事吗?”冷锋亲自将张华普迎如自己的办公室。

    “冷将军,我的确有事,而且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张教授,你说,我听着呢。”

    “连日来气温连续升高,天气异常的闷热将军有没有觉得什么异常?”

    “异常,夏天气温升高,这很正常呀?”

    “夏天高温这正常,但是这闷热就有些不正常了,我对推断今年豫北的雨水会异常丰沛。”

    “张教授是担心黄河泛滥?”

    “是的,黄河数年都没有发大洪水了,如果今年夏季雨水丰沛的话,极有可能会河水暴涨,引发巨大的洪灾,到时候,两岸的民众将遭受灭顶之灾。”张华普道。

    “这只是张教授你的推测吧,能确定吗?”冷锋将信将疑,天灾是很难预测的,别说现在的技术水平,就是再过千年,对天灾的预测也不见得能做到准确无误,能有一半的准确率就很了不起了。

    “以我多年的经验看,应该不会错,所以我来找冷将军,希望您能下令让沿岸的几个县组织人手和物资加固大堤,防患于未然。”

    “这个倒问题不大,我可以以行署的名义出一份通知,体现以下沿河各县做好预防设施。”冷锋点了点头,每年汛期,黄河都是重点监控的。

    一旦出现决堤或者管涌,那就是巨大的灾难。

    “冷将军,一份通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组织一支专门的巡逻队伍,还有备好麻袋,铁锹等抢险的物资。””

    “张教授,您直说,需要多少人,多少钱?”冷锋一听就明白了,这的确不是一份通知就能解决的事情,如果不认真组织人手和备下各种抢险物资,一旦出现灾情,那还真是束手无策。

    “一支巡逻队,要懂一点儿水利的,不用工钱,管吃管住总要的,另外在各处可能会发生险情的地方备下抢险的物资和工具,这个原先是有一些的,但是现在还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需要紧急购买……”

    “张教授,钱现在没有,我可以委任你为豫北防汛的总指挥,需要什么,你可以打白条,帐我冷锋来付,要什么人,你尽管找,只要今年夏天黄河汛期,豫北不出事,功劳我给你记上。”

    “冷将军,这不是钱能解决的事情……”

    “我不管,豫北防汛总指挥的职务我是交给你了,你怎么做是你的事情,做得好,记功,有赏,做到不好,我只有找你问罪了。”

    “冷将军,您这是赶鸭子上架,这个防汛总指挥我没干过……”张华普急了,他是水利气象专家,专门搞研究的,可没搞过行政,让他负责防汛指挥工作,这不是有点儿乱来吗?

    “张教授,我这里也没有人懂这个,您说您都来了,我也只能让您一肩挑了,您能者多劳。”

    “冷将军,这话不是这么说的……”

    “卫权,拿一份委任状来!”

    ……

    “张教授,您看,我委任状都给你签署了,您难道不想给豫北的父老做点儿事情?”

    张华普望着手里墨迹还没干的委任状,有些哭笑不得,这都什么事儿。

    搞得自己好像是来求官做的。

    不过,张华普内心也很激动,毕竟能遇到冷锋这样以为关心民生,又对他如此信任的地方军政长官不容易。

    他从来没见过如此处理政务的长官,雷厉风行,一言而决。

第九百八十二章:这天怕是要变了() 
    “豫北民生改革委员会”

    “这又是个什么部门,前几天刚出来豫北行署政务中心,今天又来一个什么改革委员会……”

    “这冷阎王真是能折腾!”

    “折腾就折腾吧,谁让人家现在是豫北王呢?”

    “不管怎么说,自从冷长官来了后,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二鬼子们一个个都老实多了……”

    “哎哎哎,天昏昏,地冥冥,刮民党军弃南京,日寇来到新乡城,烧杀淫掳害百姓。风凄凄,雨淋淋,新乡城里没有人,街头小巷遍地尸,数里不闻鸡犬声。风雨刮后天气晴,新乡来了冷阎王,阎王带来新一军,鬼子丧胆把命丧,嗨,把命丧。”

    “唱得好!”

    “各位老少爷们儿,听我说,这冷阎王可是咱们穷苦人的大救星……”

    新闻发布会上。

    “请问梁市长,豫北民生改革委员会是个什么机构,它的职权又有那些?”

    “这位记者朋友的消息还真是灵通,我们才刚刚把牌子挂上,你就已经知道,所谓民生改革委员会,就是主导在民生领域改革的政策修订和研究机构,谢谢”

    “请问梁市长,冷将军对日·本方面突然释放的和平善意有什么看法?”

    “日·本是狼子野心,亡我国心不死,他提醒大家要冷静的分析和对待。”

    “中日之间能够和平吗?”

    “和平,未来或许吧。”梁栋微微一笑,对于这个问题,他只能这么回答了。

    “请问梁将军,听说冷将军有意收编豫北境内的所有抗日武装,有这样的事情?”

    “你的消息已经过时了,统一整编豫北境内的武装力量,这是我们早就制定的政策,这是为了更好的打击日寇,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跟日军目前还是敌强我弱的局面,只有将力量聚拢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抗击日寇,保家卫国。”

    “如果这些抗日武装拒不接受整编,新一军会武力强行整编吗?”这名记者提的问题相当的尖锐。

    “呵呵,我不说,你懂的。”

    第二天,《我不说,你懂的》巨大醒目的新闻标题出现在《新乡日报》的头版头条上面。

    编者按:梁栋将军微笑且自信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豫北的变化是惊人的,尤其是新乡城,豫北的军事和行政中心正以一种崭新而且活力的姿态展现在人前。

    社会的稳定,市场迅速的回复繁荣,这跟新一军迅速在豫北站稳脚跟,并且恢复社会秩序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这一个月来,冷锋展现出除了军事方面的卓越指挥才能之外,还显示出他在地方经济和民生领域的独到的见解。

    特别是强力推行的“二五减租减息”政策,而且在一片质疑声中推行了下去。

    很多人都在看冷锋的笑话,看他如何自打耳光,这项政策不是没有人尝试推行过,而且还在是在老蒋的家乡浙江,结果中途夭折,最后还不了了之。

    现在看来,似乎开头还不错,也遇到了当初发生的一些情况,可都过去了,与失败者的选择讲道理和协商的办法相比,冷锋选择的是另外一种处理方法。

    支持我的,留下,妨碍我的,拿下!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但他是有效的。

    “军座,‘锋’式步枪已经生产出一百支出来了,子弹因为原料不足,只生产出来三千发,等后续原材料到了,就可以加大量产……”冷锋在接到七哥转巫小云从香港发来的情报,忽然接到了老宁从601所来的电话。

    “生产了几号原型枪?”

    “1到12号,按照不同的要求改进的,最后按照第10号枪做的定型生产,一共生产出一百支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