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抗战之超级兵锋 >

第754章

抗战之超级兵锋-第754章

小说: 抗战之超级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无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第九百一十四章:打破恐惧,树立信心() 
    一幅幅照片过去,这个时候虽然只有偶尔零星的屠杀的照片出现,但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的大规模屠杀。

    开始抓人。

    日军在城内开始大规模的抓人,主要是妇女,成千上万的妇女被抓走,这些妇女被抓走的一瞬间,被很多照相机给记录下来。

    “畜生!”

    “禽兽!”

    老蒋总不能太过情绪化,但也不自觉的双拳紧紧的握了一下,人群中也有少量妇女代表,看到这一幕幕,那眼圈瞬间就红了。

    她们能够想象的出,这些妇女被抓之后会有什么结果。

    果然,被抓后,一些不堪入目的照片接着后面被贴了出来,这些照片都经过处理,部位都经过遮挡,但还是引起一些人的不适。

    这些照片并不是记者提供的,日军干这种缺德事儿,怎么会让记者在一边围观呢,这些都是日军中的摄影记者私底下拍摄的,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恶趣味也好,还是其他变态的。

    这些胶卷和证物要是别的部队缴获了,估计辗转之下,就消失在茫茫人世间了,荣誉一师不同,充分重视收集日军的遗物,特别是照片、胶卷以及日记一类的东西。

    这些污秽不堪的照片,大多数是从日军手中获得的,不少还是出自同一个日军随军的摄影记者。

    比如,那位拍摄“百人斩”的日本记者,特派员浅海,他就有不少作品就被陈列在这里。

    当然,这位摄影记者在南京的时候被荣誉一师俘虏了,现在正在反战同盟里积极改造,他还把自己在南京的见闻写了一个见闻录的东西,正在筹划出版呢。

    日军开始在南京城内抓人,看到人就抓,尤其是年轻人,抓到之后,就用绳子困住手脚,然后拖上卡车!

    常常几个日本兵就能抓好几十,好几百中国人,日本兵手里有枪,老百姓都不敢反抗

    这样的照片几乎贴满了整整一面墙。

    日本兵用中国平民作为活靶子联系刺杀训练,画面上一名中国人已经被一刀刺穿了,另外一名日本兵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准备一刀毙命,周围的日军士兵则围绕一圈,指指点点,脸上的笑容清晰可见。

    这张照片是一名日本兵偷偷拍摄的,照片冲洗的时候,被中国雇员多洗了几张,就这样这张照片就留了出来。

    日本兵用活人练习刺杀的照片比比皆是。

    活埋,一张五名中国无辜百姓被日军活埋的照片,一个叫法墨的记者拍的,也是有大批日军围观,国人脸上恐惧,麻木的表情清晰可见。

    砍头!

    这是一张抓拍到受害者遭遇斩首的一瞬间,日本军官的到已经从颈部划过,而头颅还没有掉下来。

    如此景象,令汪兆铭的夫人陈璧君尖叫一声,然后转过身去,似乎不敢再看,肥硕的娇躯瑟瑟发抖。

    日本兵把砍掉的中国人的头颅排成一排,筑成京观,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这里面还有一张照片是偶然得来的,拍摄者不知道是谁,但应该是日军内部的随军记者。

    他派到了当时的日军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拿中国人的试刀的画面。

    照片上,中岛今朝吾身穿白衬衫,手中挥舞一把武士刀,对准一名被捆绑,跪在地上的中国平民一刀砍下。

    这张照片可以说暴露了日本政府向全世界都撒了谎,什么大屠杀就是谎言,所有证据都是伪造的。

    这样的照片能伪造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枪杀,机枪扫射,还有把人装进邮袋内,跟炸弹一块儿扔到池塘内,爆炸,取乐,剜心,剖腹,活埋

    人世间能够想到的最残酷的死法,几乎都能够找到。

    太残忍了!

    老蒋这些人那一个不是经历过战场血腥过来的,他们看到这些照片后,都微微心里有些不适应,何况那些普通人呢?

    大屠杀的照片只是挑选了一些出来,有些重复的,或者太过血腥的,可不能拿出来,未免吓坏老百姓。

    照片过后,是一些有关大屠杀的记录展览,也都是照片的形式,这些东西的原件可不能拿出来展览,丢失一件都是巨大的损失。

    有在南京记者、传教士、大学教授的见闻,日记,还有日军士兵自己的日记,最重要的还是一些日军内部的文件。

    这些东西几乎成了铁证,日军一支否认大屠杀是日军高层将领下令所为,但从缴获的日军文件看,日军高层的确有意或者暗示的下过类似的命令。

    虽然命令的原件已经被销毁,但从日军的战报中有这些记载,这些战报是日后作为战史修订的基本材料,因此,必须客观详尽的记录当时的情况。

    即便是没有命令的原本,这些战报也足以说明问题了。

    “好,好,有了这些证据,日本政府想抵赖都抵赖不了,冷国光做了一件大好事!”老蒋也正愁在国际上找不到声援的借口,只要把这些证据往欧美列强面前一摆,这些国家就算不制裁日本,也不可能像之前那样信任和支持日本了。

    能够在国际社会孤立日本,那也是一种胜利。

    “如果有可能,我们不希望照片上的事情没有发生。”汪兆铭红着眼抹了一把眼泪,感叹道。

    都知道汪兆铭表面上拥护抗日,可实际上是一个悲观派,他这哭哭啼啼的样子,落在周围人的眼里,有些惺惺作态了。

    “兆铭。”陈璧君倒是比较敏感,赶紧的轻轻的推了丈夫一下。

    “日寇不灭,中华难复!”脾气火爆的冯焕章重重的说了一句,显然对汪兆铭有些看不上眼。

    “焕章兄说的极是,如果我们与日军媾和,那置首都牺牲的几十万百姓于何地?”老蒋重重的说道。

    “依据我们对照片上的人头统计,日军在南京屠杀我中民为十九万人这个不是真实数字,大家别较真,这是根据照片计算的,还有屠杀没有照片留下的”

    这还只是能够确定的被屠杀的军民,那些根本没有留下被屠杀资料的百姓又有多少呢?

    一面大墙!

    漆黑的大字:南京大屠杀部分遇难者名单!

    上面密密麻麻的记载着死难者的名字,这面墙上已知的遇难者的就有五万多人,并且空白处还在不断有新的名字增加。

    这份遇难者名单,将会以加刊的方式明日一早见报,按照成本价发行,一方面提供给逃难出来的南京难民寻找自己亲人,是否在遇难者之列,一方面也是收集更多的遇难者资料,当然还有幸存者的证词等等。

    不管花多大代价,冷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日军在南京的太屠杀办成一个无法翻案的铁案。

    老蒋走过去,站在最靠近遇难者名单墙下,取下帽子,郑重的弯腰的鞠了三个躬。

    他身后,一众国府军政要员们也一个个的站好,排列,表情肃穆的在遇难者名单墙下郑重的三鞠躬。

    “委座,可要发表讲话?”

    “不急,不是还没有参观完吗,等参观完后,再到这面墙下,我再发表演讲。”老蒋低声吩咐一声。

    “是!”

    上半部是有关南京大屠杀,内容悲壮,沉重,看完之后,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下半部就不同了。

    下半部是表现南京军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的。

    从第16师团开始进攻南京外围阵地,老虎洞狙击战,夜袭龙潭,炸日军的军列,到中华门战斗,从古城地道出城,偷袭日军,击毙鹰森孝大佐

    南京城破之后,教导总队二团如何在冷锋的带领下,隐藏在中华门地道内,如何突围,冲出南京城。

    松井石根入城式,凉山炮台,炮击明故宫所谓忠灵祭的哀嚎

    成立首都抗战救国师,袭击日军大校场机场,夺飞机,炸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海风”好驱逐舰,再杀一个马枪,轰炸大校场机场。

    一幅幅照片,都显示着中民不屈不挠的抗击日军的侵略,绝不会屈服日军残暴的淫威之下。

    “打得好,没想到这一仗是这么打的,痛快,哈哈哈”

    “原来饭诏守是这么死的,死的好!”

    “荣誉一师,打得好!”

    除夕夜,代号:过年,大逆转,首都抗战救国师一举逆转南京城内的局面,不但将日军第16师团大部主力给驱逐出去,还彻底的控制了南京城,短暂的收复,在当时,那可是令国人无比的振奋。

    在那个国家民族都处在黑暗之中的时候,又是中国人传统的春节,全国上下一片沉默的时候,南京光复,那就宛若一道亮光,一下子照亮了整个天空,也照亮了国人的内心,这影响可是巨大的。

    新38旅偷渡长江,占领裕溪口,荣誉一师放弃南京北上突围,江北几场战役,打的是惊天动地。

    荣誉一师一下子成了中少有的雄狮劲旅。

    第五战区与荣誉一师第一次携手合作,日军第13师团主力腹背受敌,短短月余,差一点儿就被全部留在了中国。

    一次又一次的战斗表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只不过,我们整体国家的力量还不如对方,所以只能用“空间换取时间”的方法,为自己赢得时间和积蓄力量。

    弱者不一定永远都是弱者,就算中国人是孱弱的蚂蚁,那如果蚂蚁多的无边无际的话,也能把一个巨人给啃的只剩下骨头的。

    何况日本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巨人。

    揭露敌人残暴侵略本质,了解敌人,打破恐惧,树立信心,这也是这一次大屠杀摄影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所在。

    未完待续。

    看无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第九百一十五章:一声枪声() 
    “el,高明呀,这个冷国光真的高明呀”

    “董老也看出来了?”周副部长悄悄对董老点了点头。

    “是呀,先抑后扬,这样的宣传手法用的如此娴熟,既不会让参观者沉迷悲痛之中,又激起大家的抗争的信心,这一进一出,什么鼓动的标语都没有,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董老道。

    “董老,你现在明白我的苦心了?”

    “el,还是你的眼光高呀。”董老唏嘘一声。

    “今天冷国光在豫北召开防务会议,他已经托人给我们带话了,要求”周副部长小声的说道。

    “这怎么可以?”董老嘴角微微张开,吃惊的道。

    “有人不同意,不过主席力排众议,答应了。”周副部长道。

    “主席同意了?”

    “主席说,非常时期用非常方法,何况这对我们有好处,那位不是一直认为这样吗?”周副部长微微一笑道。

    “这倒是,这下倒是省去了许多阻力了。”董老笑道。

    “主席的那篇关于论持久战的文章写的很好,我们已经找专业的人士翻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五国文字,现在香港刊印发表!”周副部长道。

    “嗯,这个好,这个好。”董老高兴的说道。

    “el,你在后面跟老董说什么呢,看上去很高兴?”老蒋不知道什么之后,目光扫了过来。

    “哦,蒋先生,我刚才跟董老说,我们中国要是多几支像新一军、新38是这样的部队,那日寇有岂敢在我们的国土上如此嚣张?”周副部长的应变能力是天下少有,这种突然袭击难不倒他。

    “周公说的是,这样的部队我们应该多加奖励和扶持,冷国光年纪轻轻,就带出这样两支部队来,应该给他增加担子才是。”冯焕章大声说道。

    “焕章兄有什么想法?”老蒋居然接着冯焕章的话头往下问道。

    “豫北跟鲁西接壤,那里的部队也有不少,是不是可以统一设置一个专区,交给冷国光指挥?”冯焕章道,“我们跟日本人斗,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总是吃亏,若是能在前沿组建一个相当大的兵团,统一作战,效果也就不一样了。”

    “嗯,焕章兄所言甚是,诸位觉得呢?”老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纯粹的从军事角度讲,冯焕章的提议是非常有道理的。

    这是在公众场合,但周围都有军警维持秩序,老蒋等人都站在核心的位置,说话声音都不大,因此倒不必担心被人听了去。

    “委员长,属下觉得,焕章公的建议倒是可以一用。”

    “辞修,冷国光虽然战功显赫,可他毕竟年纪轻,资历浅,统帅一个军,数万兵马已经是能力极限,若是让他掌管一个兵团,甚至是十几万部队,恐怕会力有不逮,再说,我们用人,也得循序渐进,总不能拔苗助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