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5章

民国大文豪-第5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说明两家报馆对他的重视,不过《射雕英雄传》只能在一家报社刊载。

    他对比了《自由谈》和《快活林》的风格,最终选择了《快活林》。

    此时的《自由谈》充斥着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作品,大多是旧派文人,有股腐朽的气息,而《快活林》则显得锐气十足,容易接受新事物。

第九章 穿越流的鼻祖() 
即便是选择了《快活林》来刊载《射雕英雄传》,林子轩仍然给《自由谈》的编辑写了回信,委婉的解释他的选择。

    这是礼貌的问题。

    在这个年代对于礼仪很是看重,注重个人的风评,不能给人恃才傲物或者无礼的感觉。

    周瘦绢读罢林子轩的来信,心中对这位作者的印象好了一分。

    他是老派文人,较为看重脸面,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所谓交往,大抵就是这么开始的。

    他给林子轩写了回信,意思是没有关系,还慰勉了几句,希望林子轩继续投稿,写出有意思的来。

    这倒让林子轩有些不好意思。

    他想了想《自由谈》上刊载的风格,大多是言情或者艳情,较为低俗。

    或许可以把《寻秦记》投给《自由谈》,毕竟《申报》的发行量在那里摆着,是个很好的平台,而且《寻秦记》中有些情节的确有艳情的成分。

    这可是穿越流的。

    林子轩不知道民国时期的读者能不能接受这么大的脑洞,穿越历史,改变历史,总给人一种开创新时代的感觉。

    反正《射雕英雄传》有了大量的存稿,不如来个双开,把穿越流鼻祖的头衔也给拿下。

    说干就干,他兴奋的拿起了钢笔。

    民国初年,一名叫做项少龙的美国留学生,在回国的途中遇到大风暴,邮轮倾覆,他被卷入了风暴之中,没想到竟然穿越了时空,来到了战国时代。

    这名留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的历史,懂得西方的先进科学。

    他凭借着领先古代人两千年的经验智慧,在战国时代闯出一条出路,和历史名人斗智斗勇,邂逅各国的美女佳丽,书写一段属于他的传奇。

    这个是故事简介。

    林子轩加班加点的写了两万字,把稿子寄给了周瘦绢。

    若是《申报》能够刊载最好,不用的话说明“穿越流”这个创意有点超越这个时代了。

    毕竟在正统文人看来,历史是严肃的,不容篡改,你穿越过去一个人改变历史算什么事,这不是胡搞么?

    这要比野史的性质严重的多,一定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周瘦绢给林子轩写了回信后就没有留意,他知道《射雕英雄传》的篇幅应该很长,这位作者怕是没有精力再写其他的了。

    至于约稿的说法,不过是为了鼓励林子轩继续创作罢了。

    没想到隔了两天,他收到了林子轩的稿子,这是另一部。

    《寻秦记》,历史穿越。

    周瘦绢看完《寻秦记》的开头,他没有被惊艳到,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奇诡!

    这是他给《寻秦记》所下的定义,这个在后世泛滥成灾的梗让周瘦绢感慨不已。

    不过他并没有排斥《寻秦记》,因为穿越时空这种不是林子轩的首创。

    作为一位翻译家,他接触过欧美文学,早在二十多年前,在西方就有人提出过“时间机器”的概念,并且写了一本。

    那就是英国作家威尔斯所写的科幻《时间机器》。

    通过时间机器,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去到未来。

    所以说这个创意没有让周瘦绢惊叹,只不过在国内似乎还没有人写过。

    他敏锐的察觉到若是刊载这部,一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响,至于结果如何,那就不是他能预料的了。

    写艳情最多被说成低俗,可篡改历史这就难以界定了。

    或许会被批判的一文不值,也可能会一鸣惊人。

    他倒是没有怀疑林子轩会写崩掉,《寻秦记》的看点就是穿越者和历史上名人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只要把握好了这个节奏,就成功了一半。

    想想如今半死不活的《自由谈》,周瘦绢下定了决心。

    作为一位资深的报业编辑,他深深的知道只有争论才能引起反响,报纸才会有销量。

    很显然,《寻秦记》注定是一部争议不断的。

    他写信给林子轩,说明《自由谈》会刊载《寻秦记》,让林子轩准备好稿子,并给予林子轩新人作者最好的待遇,千字三元。

    之所以给这么高的价码,是因为他觉得这部有可能会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中断掉。

    在这个时代,文人学者的身份很高,若是有些历史学家或者知名文人联名上书,批判《寻秦记》歪曲历史,那报馆也承受不住这种压力,只能把腰斩。

    这个价码算是对林子轩的变相补偿。

    这些因由周瘦绢都在信中写明,让林子轩自己做出选择。

    这就是老派文人的做法,不会欺瞒新作者。

    林子轩没有犹豫,答应了下来,当然他可不会傻傻的用自己的名字,而是用笔名。

    《射雕英雄传》用的笔名是金勇,《寻秦记》用的笔名是黄毅。

    他想先看看社会上的反应,如果读者能够接受这两本通俗,得到了大众的认同,那时候他再承认是自己写的,从而名利双收。

    如果被骂惨了,那就直接收手,反正只是个笔名,没什么损失。

    这让他找到后世躲在电脑屏幕后面的感觉,到时候谁要是敢骂他,他就随便起个笔名骂回去,有了后世在网络上骂战的经验,对于骂战他可不怕。

    1921年2月份,《自由谈》和《快活林》分别刊载了两部武侠。

    《射雕英雄传》因为篇幅还没有展开,暂时没有什么争论,显得默默无闻。

    《寻秦记》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就是项少龙穿越到了秦朝,砸死了恶霸,救下了美蚕娘,慢慢的融入古代社会。

    读者都在期待项少龙在古代如何生存下去,会不会碰到历史名人等等。

    穿越在这个时代还属于大杀器,不说振聋发聩,至少让人耳目一新,被鸳鸯蝴蝶派荼毒良久的读者终于找到了一部不一样的。

    这是神作啊!

    有这种想法的大多是市民阶层,他们看报纸是为了消遣,不会去追求深层次的内涵,只要看的爽就满足了。

    目前《寻秦记》还没有落入文化名人的眼里,所以好评如潮。

    林子轩也知道这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随着《寻秦记》的连载,一股大批判的浪潮即将涌来,他已经做好了骂战的准备。

    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第十章 对文艺女青年的攻略() 
不过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他还有事情要处理,那就是和冯程程的关系。

    冯程程拉拢林子轩未果,只能回家继续反抗。

    冯敬尧宠爱女儿,只得好言相劝,不敢过分逼迫。

    他心里也不想女儿到北平读书,毕竟路途遥远,没办法照顾,就想在上海给她入学,可惜这位大小姐性子倔强,偷偷的溜出家门,上了火车,前往北平。

    这让冯敬尧很是尴尬。

    本来好好的一门亲事,弄的大家下不来台,他只好摆酒赔罪。

    因此,林子轩跟随父亲林伯清见到了冯敬尧,这位上海滩的大佬。

    冯敬尧四十多岁,待人亲和,更像是个生意人,没有半点帮派大佬的凶狠,如今的冯氏商行逐渐朝着正规生意转型。

    这是他想要和林家合作的原因。

    他也有实力开办银行,可想要发展起来比较困难,必须要有良好的信誉,以及在金融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否则倒闭是很正常的事情。

    现代的银行不同于钱庄,它们的共同点是方便货币流通,不过银行的主要作用是投资理财,从中获利。

    这就需要现代的金融知识,专业的投资眼光。

    冯敬尧的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他的眼光也没有这么长远,他只想找家信得过的银行洗钱,不想在银行上浪费精力,所以寻找合作伙伴是最好的选择。

    林家在上海颇有声望,至少信誉度要比他强。

    林家找冯敬尧合作,看重的是他在法租界的势力,和法国人的交情,法租界是上海有名的富人区,便于银行募集资金。

    何况有冯敬尧在,也不怕那些借贷的不还钱。

    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所以就算是冯程程离开上海,也耽误不了两家的合作。

    冯敬尧对这门亲事并不死心,他让林子轩等上半年。

    半年后,冯程程中学毕业,就会回到上海。

    林子轩答应下来,反正他暂时还不想结婚,觉得这样挺有意思的,对付文艺女青年,他有不少的招数。

    他从冯敬尧那里要来了冯程程在北平女校的地址,回家后就开始写信。

    在惯例的问候之后,他附上一首小诗。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没错,林子轩准备没事就给冯程程写首情诗。

    文艺女青年大多是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类型,情诗是打开她们心扉的好东西,特别是在这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他的好室友徐至摩为了追求林徽茵都开始写诗了,他也不能落后。

    他打算下一首写《雨巷》。

    这个时代新诗刚刚兴起,还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注意韵律和修辞即可,林子轩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他或许会开创诗歌的一个派别。

    他可以把几十年后朦胧派的诗歌拿过来用。

    所谓诗歌,诗和歌是不分家的。

    他还能把后世的歌词拿过来,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写出来就是一首诗。

    反正诗歌很短,写写也不费什么时间,先剽窃这个时代作家的诗歌,再剽窃以后作家的诗歌,一个都不放过。

    林子轩决定每天给冯程程写封情诗,在这种强大的攻势下就不信没有结果。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诗人和他在一起。

    冯程程绝不会想到,就算是她逃到了北平,也躲不过林子轩的纠缠,而且因为这每天一封的情诗,搅动了整个北平诗坛。

    林子轩只是把这当成攻略美女的游戏,他现在关注的是上海文艺界的局势。

    其实就是等着别人来骂他。

    《寻秦记》的地图缓缓展开,项少龙来到了赵国的都城,进入了乌家堡,和赵穆为代表的势力斗智斗勇,可谓是精彩纷呈。

    怎么还没有人来骂我啊!

    林子轩焦急的想着。

    这不是说他心理有问题,而是有人骂说明受到了关注,他知道这种爽文市民们是不会骂的,要骂只能是占据社会主流的文人。

    他急切的想知道这个时代主流学者的接受能力,如果《寻秦记》能够获得成功,那他后续写修真类就没有压力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子轩终于等到了骂声。

    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骂他的不是主流学者,而是同样写通俗的鸳鸯蝴蝶派作家。

    此人叫做平禁亚,常熟人,幼年家贫,常熟简易师范毕业,先在小学做教员,后来闯荡上海,在报刊杂志上撰文为生。

    在上海,他和朱源雏、吴虞功组成了“三人卖文小组”,承揽各种写作文稿。

    这么说吧,这和后世网文的工作室差不多,当然这种文稿不讲究精品,大多是粗制滥造。

    举个例子,当时有一本《清代四十八女侠》很畅销,于是书商找到平禁亚,想让他写一本《清代九十六女侠传》,要求十万字以上,三天交稿,当场给了一百块定金。

    他为了赚钱答应了下来,怎么做呢?

    他先写了一篇《吕四娘替父报仇》作为范本,然后找上海爱国女中教书的朋友帮忙,让学校的学生按照他的范文模仿其他九十五篇女侠的悲壮故事。

    就这样三天之内拼凑成了十万字,交给了书商。

    想想看,这样的书稿有什么价值,不过是骗钱罢了。

    他之所以骂林子轩,不是因为他针对《寻秦记》,而是有利益瓜葛。

    《自由谈》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充斥着各种艳情,这些人写都是为了赚钱,而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刊载了《寻秦记》,自然要去掉其他的。

    这是抢饭碗啊!

    刚开始大家没什么反应,是因为这是周瘦绢的决定,周瘦绢在鸳鸯蝴蝶派中颇有地位。

    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随着《寻秦记》的刊载,形式新颖,内容精彩,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读者纷纷要求多更新,如此就会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