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太上章 >

第765章

太上章-第765章

小说: 太上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不允,三次派使下令,三苗则坚决不从命。天子大怒,召天下各部共伐三苗!

    开什么玩笑?重华当了天子后所下的第一道命令,而且是这么重要的决策,三苗身为朝中重臣竟公然抗命,若不严惩,天子权威何在,重华干脆也退位得了。

    三苗氏大人当然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个差事接不得。原先逼迫崇伯鲧立下九年之约时,他蹦得最欢,如今刀子却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崇伯鲧倒下了,上位的却是重华,而重华翻起脸来则一点都不含糊!

    三苗氏大人原先也想错了,他以为自己只要找到借口推辞,在洪水未退的情况下,重华也不敢将他怎样。结果重华竟立时召天下各部共伐三苗,处事之果决可谓雷厉风行,并宣称若三苗之祸不除、洪水之患难平。

    更可气的是,很多民众居然还真信了这套说法!

    若说民众无知,但连虎娃都认可此说。原因很简单,治水须万众一心,三苗氏身为朝中重臣,连天子任命他为治水之臣都要抗命,那么治水成功更是妄谈,首先召集天下各部灭了三苗再说!

    三苗也急了,在领地中举兵,企图依托地利挣扎,还派人联络丹朱部与夏后部,欲结为盟友一同反叛。在三苗看来,重华摄政时派禄终诛杀了崇伯鲧,崇伯鲧所率领的夏后部应该不满,说不定能拉拢过来。

    结果夏后部不仅拒绝了三苗,而且还派兵与各部一起伐之。至于丹朱部的态度则比较暧昧,并没有征兵支援三苗,也没有兴兵攻伐三苗,仿佛处于中立观望中。

    在洪水未退的情况下,各部也很难抽出大军远伐三苗,军资耗费以及后勤保障都存在很大的困难。重华所表明的是一种立场,天下各部不论出力多少,同样是表明了这种立场。而且三苗部的领地易守难攻,并不好一举获胜。

    重华也没打算一举就灭了三苗,就是让三苗处在受各部共伐中,让他得不到支援,也失去了道义。重华还宣布,三苗之地,谁攻下来就算谁的,其普通部众若归降攻伐者,则不会被降罪追究。

    虎娃在中华所属的彭铿氏部族,也派出了军队讨伐三苗,人数不多,只有一支军阵,后勤辎重皆依赖于协同进军的重辰部。就连远在巴原的少务,也象征性地派人代表巴国与山水国送来一批兵甲军械,以声援天子讨伐三苗事。

    洪水未退,重华未兴大战,战事只是小规模零零星星地持续,有点像蚕食桑叶,虽然不能一口咬死三苗,但是咬下来一口算一口。三苗部的防线一点点地后撤,坚持了两年多后终于彻底崩溃。其所属部众几乎尽数归降,三苗氏大人亲卫的保护下逃入了丹朱的领地。

    各部军队汇合,直接追杀入丹朱的领地,将三苗擒获。天子重华下令,将三苗氏君首押至蒲阪当众斩杀,而三苗氏本部族人流放至陇西以西的三危之地,处置方式等同当年的共工、欢兜两部。

    在这三年时间内,天下治水之臣是谁?重华并没有再任命一位像崇伯鲧那样的治水之臣,而是同时派出了九名使者,既巡视各部安抚民众,同时也分领各地治水之事。共伐三苗的战事,也成功转移了民众的注意力,不仅化解了中华内部的矛盾,而且震慑了天下各部。

    三苗伏诛,万民拍手称快,使重华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三年过去了,各地水患未去,低洼处仍是泽国,但天时渐渐不再多雨,高处的山洪亦不再暴发,似乎也应验了重华当初之言。

    鲧殛羽山三年后,虎娃又一次来到薄山之巅,站在当初那块巨岩之上,星空下光华飞舞,隐然是一件件神器的虚影。不知过了多久,光华忽然散去,虎娃转身道:“天子为何深夜独至?”

    重华来了,再见面时他已是中华天子,却没有亲卫随行,大半夜一个人至此。他向虎娃行了一礼,还是当初的礼节;虎娃还了一礼,是修士之间的拱手。

    重华道:“星夜忽有感应,知是奉仙君相召,怎会不来。”

    虎娃:“我应该恭喜你,平生大愿得偿,历千辛万苦、终登天子宝座。”

    重华苦笑道:“奉仙君乃仙人,此地亦并非朝堂,就不必谈身份了。若说拜贺天子登座,当初奉仙国与彭铿部皆已遣使拜贺,不知奉仙君今日又为何事而来?”

    虎娃遥望着帝都平阳方向,缓缓道:“鲧殛于羽山,尧困守平阳,而万民赞颂天子您斩除四凶还天下太平,才德犹胜先尧。中华天子自己也是这么看得吗?”

    所谓四凶,是民间流传近来的说法,亦不知是谁总结,指的是共工氏之子帝江、缙云氏之子欢兜、少昊氏之子三苗、颛顼氏之子鲧。据称此四者为中华大患,帝尧知而不能去,待重华主政,才将之一一铲除,得到天下各部的拥戴与赞颂。

    重华叹了口气道:“想当初在江岸夜谈,我对奉仙君并无保留,您早已知我之志。天下承平日久,有祸患而不能除,天子亦力不从心。这场大洪水乃是中华危急存亡考验,但也未尝不是除弊革新之机缘。

    我不敢说功业能胜先帝尧,但后人总有超越前人之处,或为前人所不能为,或为前人所未能为。所谓四凶,只是民间附会,崇伯鲧大人实蒙受冤声,不当与另三者并论。”

    虎娃又问道:“鲧殛于羽山,你是窃喜还是遗憾?”

    重华的神情有些尴尬,但还是实话实说道:“虽说是帝尧之命,其实也是我的决定,若不如此做,如何平抚天下各部万民之心?这也是崇伯之时运,非我所能左右,他非不能预见有今日之事,若当初不愿为,就不会有此结局。至斯时,唯觉遗憾!”

    虎娃点了点头:“是的,若崇伯、本人不为所欲为,的确没人能将他怎样。无敌如伯羿尚且陨落,修行艰险又何况崇伯。可我还想是问,你究竟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

    重华答道:“天子之心!”

    虎娃反问道:“为何不说是帝君之心呢?”

    重华:“帝君之心重在权谋,纳天下为己,与天子之心有别。我当年既为有虞氏伯君、颛顼帝后人,自知才干亦有愿景,更明天下之势。私心即是公心,以天下为心,便是天子之心。”

    虎娃:“天地无私于万物,圣人无私于百姓,重华天子真有此等心境吗?”

    重华:“我亦是凡人,只尽力而为。”

    虎娃在夜色中看着重华的眼睛,重华亦与之对视,目光并无游移。过了好半天,虎娃才开口道:“眼下将有一事,考你天子之心。夏后氏终于推举了一位新的君首,其人乃是鲧之子,名禹,将请求天子册封。不知天子能否任命他为中华治水之臣?”(。)

079、伯禹入世()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太上章最新章节!

    这番话中包含着神念,令重华愕然半晌,深吸一口气道:“既是夏后氏部族推举的新君首,理当册封伯君,单奉仙君这是要举荐禹为中华治水之臣吗?”

    虎娃:“此地并非朝堂,我只是与故人夜谈,并非与天子议政,谈不上举荐,只是先来问你一句可愿如此?明日朝堂上,禄终大人自会携禹而来,将会当众举荐。”

    刚才那道神念包含了很多信息,涉及到诸多隐秘。虎娃首先判断了天下水情,虽然多雨之年已渐渐结束,可是平原地带的湖泽并不会消失,各部万民要么被动适应,要么就得主动改造天下山川地貌。

    重华为天子后,诛四凶、聚万民,使改造天下山川地势有了成功的可能,但是还缺一个率领各部民众去完成这个任务的人,禄终将要在朝堂上举荐禹。虎娃告诉重华,禹不仅是鲧之子,而且也继承了崇伯鲧的一世见知,没有人比他更合适。

    民间所传的四凶,其实有很大区别。共工、欢兜、三苗皆灭族远徙,但崇伯鲧只是一人殛于羽山,夏后氏部族并没有受到牵连。天子也根本没有理由降罪于崇伯鲧的部族,所以禹还可以成为中华伯君、接受这样的任命。

    改造天下山川地势,此事艰辛无比,但治水之臣处境已与当初的崇伯鲧不同。它总能见到成效,无论最终是否完全成功,做了多少,当地民众就能看见多少、切身感受到处境的改善。

    在承受长达十多年的苦难之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引领民众让大家真的看到了希望,自然可以收获万民拥戴之心。其实重华未必一定要任命禹,他随便派一个能干的人去,同样能有这种效果。

    为了巩固天子权威,重华还可以保持现状,不专门任命一位治水之臣,轮流派出多名使者到各地去做这件事,不使万民之赞颂尽归一人。但重华若真怀着一颗天子之心,那么就应该接受这个举荐,这能使天下万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好的方式脱离苦难。

    但是别忘了禹和重华有杀父之仇,假如重华接受了这个举荐、任命了伯禹,实际上就是在栽培其人成为受各部拥戴的下一位天子了。

    崇伯鲧当年无论做了多少,都不能阻挡天下民怨如洪水滔滔,因为人们的处境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大家看不到治水之功。而如今天时已变,只要禹不犯错,并能如鲧那般身体力行,所有人都会将他视为希望,他也将建立前所未有的功业。

    重华的神情已恢复了平静,缓缓道:“禹之功业便是重华之功业,若禄终大人亲自举荐,重华又怎会不答应?就不知各部君首对此怎么看了。”

    虎娃:“任命治水之臣,并非是举荐天子,不必各部君首共推。你任命三苗之时,问过天下众君了吗?况且折腾了这三年,众人早已念起了崇伯的好,只是不好公然明言。受水患日久,各部君首与民众如今皆想要的,只是能为他们带来最好结果之人。”

    重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其实我早已明白!”

    虎娃又意味深长道:“那么天子可知自己的结果?”

    重华笑了,似是有些无奈的苦笑:“难道我还能成仙吗?既求天子之道,当有天子之心。崇伯鲧为其所为欲为,我今日亦如是。”

    我难道还能成仙吗?虎娃记得,少务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假如真是任命了禹为天下治水之臣,那么重华将来的结果会是怎样,或许正如今日之帝尧,他也应该有所预见。

    但重华一世所求,就是要做受万众赞颂的中华天子,虎娃今日来问他的,也就是这句话。虎娃最后又说道:“万民赞颂天子诛四凶之功德,你既能诛四凶,为何当年瞽叟与象无恙,而今丹朱亦无恙?”

    瞽叟和象所做过的事情就不说了,此番三苗叛乱,事败后最后逃入了丹朱的领地、被丹朱所收留。各部大军追杀三苗,最终是夏后氏的将军当着丹朱的面将三苗擒获,若严格追究,丹朱也算是三苗的同谋。然而重华却放过了丹朱,不仅没有惩处,甚至什么话都没说。

    想当年就在这薄山之巅的巨岩上,虎娃亲口告诉丹朱,重华不会威胁到他的安全,如今果然一语成真。

    重华向虎娃行了一礼道:“重华惭愧,先有帝君之心,方可怀天子之心。”

    虎娃:“天子这话倒是实诚。”

    ……

    翌日,已多年未曾露面的禄终来到蒲阪城,参见了天子朝会,他还带着夏后氏部族新推举的新君首禹。众人此前从未听说过崇伯鲧有此子,但崇伯鲧的足迹遍布天下,若在哪里留下了一个儿子不为人知,倒也不无可能。只是禹怎能那么顺利地成为夏后氏部族的君首呢?

    民间有传言,鲧临终前立禹为继承人,并托禄终为证。以崇伯鲧在本部族中的威望,只要确认是他的遗命,族中众长老以及各分支首领就不会反对。但关键是禹的身份如何确认?而且人是禄终带去的,禄终可是当年斩杀崇伯鲧的天使。

    据说禄终将禹带到夏后氏部族时,众长老竟然连问都没问,立即就上前跪拜,并将各分支部族的首领都召集而来,当场便奉禹为君首。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待众人在朝堂上见到禹时,一切疑问便随即解了。很多人纷纷主动上前行礼,宛如对待当年的崇伯鲧,还有不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须知崇伯鲧在各部君首中的威望仍在,见到禹就像见到了当年的鲧。

    禹和鲧长得实在太像了,像到什么程度?就是一模一样,只是形容年轻些而已。不仅是形容相貌,禹的神情语气、顾盼之姿都酷似其父,宛如崇伯复生。就连天子宝座上的重华见到禹都吃了一惊,瞪大眼睛好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重华昨夜已见过了虎娃,他是除了虎娃与禄终之外,世上第三个知晓内情的人。虎娃昨夜找到重华,并不是通风报信,更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