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太上章 >

第330章

太上章-第330章

小说: 太上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番话在明示梁易辰,他跑错地方了。巴室国新攻占的原相室国各城廓,如今皆是巴室国之地。虎娃也不是受少务的委托在相室国主持事务,而是代表国君于巴室国的新疆域内监督军民诸事。

    然后他又说道:“我国既已停战,主君也希望先生您早日赶到相室国,才好促成和谈。为两国之大计,恐怕要辛苦先生赶紧继续上路了。”

    虎娃催梁易辰别在这里耽误,赶紧去找舆轩传话,两国之间才好接着商谈。梁易辰见气氛不对,又聊了几句闲话,嘿嘿笑道:“我到相都城之后,亦得各地赤望丘弟子私下回报。各大宗族皆对彭铿氏大人赠以重礼,大人此番在相都城中坐镇,收获不小啊!”

    梁易辰在暗示虎娃,虽然巴室国占据了相室国各城廓,但赤望丘弟子仍遍布各地,他依然掌握各宗族的动态,知道虎娃利用坐镇相城期间、私下收了无数的好处。假如虎娃知趣的话,此时就应客气点了,最好拿出足够的诚意与足够贵重的礼物对他表示表示。

    不料虎娃却坦然答道:“此地已是相城,非复相都城。我最近确实收到各宗族送来的大批财货,已在行宫中堆积如山。易辰先生消息灵通,不妨帮我宣扬——我多谢诸位之厚赠!”

    梁易辰见虎娃根本就不在乎被挑破此情,皱起眉头又说道:“前相室国风正西岭,曾向相穷进言挑拨相室国与赤望丘的关系,为相穷弃用,又为监国者舆轩所恶。可我听说少务已命其为总抚民大人,巴君怎可用这种人呢?”

    虎娃亦微微皱眉道:“这是赤望丘的欲问之事,还是先生欲问之事?齐星衡先生见巴君之时。未何只字未提呢?我想白煞宗主必不会如此小肚鸡肠吧,连这种事都要过问?”

    梁易辰不得不答道:“非宗门所问,只是我想提醒彭铿氏大人与巴君,此人不可用。”

    虎娃仍然摇头道:“我不知先生与西岭有何私怨。亦不知西岭曾对您在相室国中行事有何微言。若诚如先生所说,相穷乃巴国之敌,巴君反倒应该感谢西岭了。主君爱惜西岭之才,用之抚民,西岭大人亦十分尽职。我多谢先生为巴君分忧之心。但请不必多虑了。

    如此非是对赤望丘不敬,赤望丘为调停两国之战,远隔数千里派使传音,我亦十分敬佩。想当年我与星煞前辈曾有一面之缘,蒙其赠予信物。此物曾帮过我的大忙,若先生在宗门中见到星煞前辈,请替我转达谢意。”

    说着话虎娃取了一个牌子,正是星煞当年所赠的信物。梁易辰赶紧起身行了一礼,不再多言。他回到府中之后便匆匆收拾行装,驱车赶往西境去找舆轩。

    梁易辰走后。虎娃命人叫来了西岭,转告了刚才的事情,并在猪三闲的陪同下将他带到了行宫中的一处地方,这里各种贵重财货堆积如山,皆是相室国各宗族贿赂虎娃的礼物。

    虎娃这段时间闭门修炼不见外客,但收东西可一点都不手软,只要有人敢送他就敢收,都是猪三闲经手的。猪三闲这位出身蛮荒妖族村寨的小族长,何曾见过这么大场面,看着这么多贵重财物。眼睛都直了。

    而虎娃叮嘱猪三闲,将什么人送来了哪些东西,都清楚地记住。有人送重礼贿赂彭铿氏大人,当然不能公开行事。前段时间少务在时便不太好办,如今大家找的都是猪三闲这条门路。

    虎娃这次把西岭叫来,让猪三闲将这些财货的来历一一告之,然后说道:“西岭大人领总抚民之职,廪库需用甚多。如今恰有这些进项,总抚民大人便拿去吧。还请您不要忘了告知民众这些财货的出处。哪支宗族的哪位贵人所赠,皆应向万民公告,以谢其慷慨、成就其名望。”

    那些贵族世家给虎娃送上重礼,就是希望在少务占领相室国后,得以保全身家。虎娃便成全了他们一把,将这些财货都交给了西岭、用于安抚民众与补给战事,并将是那些人所赠的消息,都在国中公开。

    这样一来,事情的性质就变了。他们不再是私下贿赂彭铿氏大人,而是出重金资助少务安抚各城廓、亦是在支援巴室国前线大军作战。那么从巴室国的角度,少务肯定不能为难这些人,只会下令嘉奖,这便是他们保全身家地位的手段。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些人也等于绑在巴室国这条船上了,公开表明了对少务的支持态度,他们反而会担忧相室国再打回来。

    西岭早就听到风声,据说彭铿氏大人私下里收了各大宗族的不少好处,但没想到竟会有这么多,见到行宫中堆积如山的财货,也是一阵愕然。

    听见虎娃之言,他才回过神来,由衷赞道:“彭铿氏大人高明,西岭佩服万分!您心底无私,才能有这等妙计。我这就命人将这些财货收入廪仓,并命各城廓抚民大人将此事向万民公告。就说是各宗族贵人送上财货,委托彭铿氏大人您这么办的。”

    虎娃笑了:“这不是我有私或无私,而是我根本不在意这些东西。你也不必总叫我彭铿氏大人,山爷亦是我的长辈,林枭叫我师兄,你也叫我一声师兄吧。”他的年纪比西岭小了十多岁,但让西岭称呼自己为师兄,语气却十分坦然。(。)

071金玉满堂(下)() 
有赤望丘插手调停,少务提出了和谈条件。而舆轩那边也巴不得有喘息之机,确认相穷的死讯后,立了公子宫羊为新君,并以新君的名义和巴室国讨价还价。双方停战修和,巴室国割让连相城在内的十六座城廓、遣使道歉赔罪,这些舆轩都答应了。

    表面上看答应不答应好像都无所谓,反正这十六座城廓已被巴室国攻占。但若和谈中正式确认了割让之事,那么巴室国就不仅是暂时攻占这些城廓了,而是正式将之纳入辖境、并得到了相室国的确认,实现统治、颁布政令便拥有了礼法上的依据。

    所以相室国认与不认,区别非常大,舆轩为了保国,不得不做出的让步也很大。但少务提出的另一个条件,舆轩是坚决不答应也不敢答应,那便是让宫羊受少务之封为相君。如今的相室国虽然仅剩三座城廓,但仍自称巴国,其君非是少务所封,其国亦非少务之臣属。

    少务也知道这个条件舆轩不可能答应,提出来就是为了讨价还价的,只要答应了第一个条件他便可以停战了。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少务还命人将相穷的遗体送了回去。

    就在两国和谈期间,虎娃却带着猪三闲离开了相城,来到了西界山北麓,巴室国大军已在此集结。此时已开春,灵宝在巴室国望丘城操练的战俘军阵,也正式编入了巴室国大军,猪三闲和悦瑄都成为了灵宝的副将。

    为何赤望丘使者一到,少务那么痛快地就答应了停战谈和,原因很复杂。不仅是因为赤望丘插手劝阻,更重要的是前线将领的建议。北刀氏、灵宝、西岭等人皆从不同的角度,建议暂时不要攻打那三座城廓,并由虎娃将这些进言都送到了少务那里。

    ……

    孟盈丘地处巴室、相室、郑室三国交界之处,其势力对这三国影响都很大。但对于相室国宗室而言,影响最大的却是国中的另一派宗门步金山。孟盈丘地位超然,不可能为相室国所驱使。步金山这派宗门与相室国宗室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

    这种情形,有点类似于英竹岭与郑室国宗室的关系。虽然英竹岭这派宗门亦无法与孟盈丘相比,但它对郑室国宗室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甚至是互为依存。

    相穷有个儿子,就是被虎娃斩杀的宫琅。曾拜入孟盈丘门下。但是相穷本人,却是步金山宗主三水先生的女婿,相室国兵正舆轩,亦是三水先生的亲传弟子。少务曾经拿下的那位高城城主子谦,也出身于步金山门下。如今舆轩所立的新君宫羊。更是三水先生的亲外孙。

    三水先生于步金山中的洞府周围有三股泉流涌出,形成三条溪涧流往山外的三座城廓,因此以三水为号。相室国给他的封号当然就是三水氏了,以三水先生的地位,完全可以自定封号、国君亦不敢擅改。

    步金山是一派修炼宗门,传到三水先生手中,已是第五代宗主。三水先生常年于步金山道场中清修、以求迈过登天之径,这些年已不太过问山外之事。

    步金山弟子皆出身于相室国,尤其是周围的三座城廓中。众弟子若出师离山,大多会得到相室国的重用。弟子在外只要不违反门规,步金山也不干涉他们的世俗行为。至于山中清修的弟子以及步金山这一派宗门,平日并不插手巴原各国的争端。

    相室国中大大小小的宗门或宗派有十几家,但真正成了规模气候的只有古雄川与步金山。这两派宗门的祖师皆有大成修为,传承至今,如今亦有大成修士坐镇,开辟了专门的宗门道场,与世俗人烟划定了界限。

    而步金山的规模气象,更超出了古雄川,虽不能与孟盈丘相比。却是相室国中的第一大修炼传承宗门。

    少务刚刚打入相室国、占据古雄城时,便派使者前往古雄川送上供奉,并向其宗主古令先生表示问候与致敬之意,倒也相安无事。古令先生能看得清形势。也能率领宗门置身事外。可就算三水先生不欲问世事,步金山这派宗门却难以置身事外。

    舆轩率残军以及国中支持相穷的各股势力,退守这最后三座城廓,并立宫羊为新君,就是为了将步金山这派宗门也绑在相室国最后一辆战国上,这样才有守住根基的底气。相室国将来若想恢复国土。也不能指望遥远的赤望丘,内部还是需要有足够的实力支撑。

    北刀、西岭等人认为,那三座城廓就围绕着步金山、以其为依靠,舆轩虽然兵败,但在撤退途中将国内所有支持相穷的顽抗力量都召集而来,等于在收缩防守的同时握紧了拳头。其外围的地势又相当险要,各处关防皆依托山势隘口而建,易守而难攻。

    假如不惜代价攻伐,集中巴室国目前的力量,最终倒是也能将这三座城廓打下来,但双方的伤亡必定极大,而且耗时也会较久,不仅得不偿失,更会影响到少务的整体战略。莫不如就此停战,只派军阵卡死各条关防道路,将舆轩困在其中。

    这三城既然地势险要,相对也物产贫瘠,无法长期供养一支大军。现在相室国中忠于相穷的顽固势力都跑到那里去了,假如一味猛攻,也会遭遇对方团结一致的抵抗,不如就将他们暂时晾几年、且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

    这三座城廓土地贫瘠、物产不丰,又断绝了与外界的商贸交流,时间一久实力必然衰竭,各股势力之间也会产生矛盾摩擦。所以困而不攻,不仅能够削弱其斗志,也能令其日久而怠之,既无力也无意继续与巴室国相抗。

    另一方面,舆轩虽能够托地势坚守这三座城廓,但败军之师却根本没有办法冲出来反攻、他的四面都被巴室国的占领区包围了,已经对大军后方构成不了威胁。巴室国大军自可腾出手来去攻打郑室国,没必要在此纠缠消耗。

    所以赤望丘使者齐星衡一来到巴都城,少务便点头答应了停战和谈的要求,既顺水推舟给足了赤望丘的面子,也正好符合自己下一步的战略构想。

    舆轩愿不愿意让宫羊受少务之封称相君,这件事不着急,反正在赤望丘的劝阻下,两国已停战,可以不紧不慢地谈。北刀氏得到少务的命令,除了留下必要的兵力封锁这三座城廓,大军主力已经调到了相室国的西南境、西界山北麓。

    ……

    开战之前,各国到底分别有多少兵力?巴室、相室、郑室三国,情况相差不大,平时的常备军阵数量差不多。但三国都下达战事总动员令后,就出现差异了。少务扩征了五倍之兵,相穷扩征了三倍之兵,郑股扩征了两倍之兵。

    打个比方,如果这三国原先都各有一支军阵,那么在下达总动员令之后、到相穷与少务开战之时,巴室国便有了六支军阵、相室国有了四支军阵、郑室国有了三支军阵。

    各国当然不是想征多少兵就能征多少兵,也不是所扩征的军阵越多越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战事的准备是否充分、兵甲器械与军粮储备是否充足、执行政令的效率有多高、地方官员实施能力怎样。

    而且像这样的举国总动员,只能是临时的,不可长期持续,否则必将动摇国本。国战是一场巨大的消耗,仅是将各地的青壮劳力调至军营脱离生产,便会对民生产生严重的影响。各国下达战事总动员令基本都在夏秋之交,当时正值农忙收割之际,各城廓一时都很难抽调出大批青壮。

    但巴室国各城廓坚决执行了少务的命令,留守的妇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