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63章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63章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崇祯元年,袁崇焕重回辽东之后不久,就上书朝廷将满桂调任大同,而尤其暴露出他得意忘形的一件事,就是矫诏擅杀东江镇总兵官毛文龙。矫诏的意思,就是假传圣旨,擅杀就是未经请示。

    若不是有恃无恐到了一定的程度,他是绝对不敢这么做的,不仅擅杀边帅,而且让皇帝背了个大黑锅。

    历史上的崇祯四年,毛文龙旧部的叛乱与投靠后金,与袁崇焕的恣意妄为和让皇帝为他背黑锅,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四月二十八日,崇祯皇帝在乾清宫的东暖阁里,召见了前来陛辞的袁崇焕,陪同召见的有内阁大臣李国鐠、孙承宗和徐光启,也有军机大臣张惟贤。

    乾清宫外阳光灿烂,东暖阁内窗明几净,待众人行礼完毕,相继坐定,崇祯皇帝说道:“袁爱卿近日从粤省北上京师,路途遥远,其中艰辛可知,朕原想待卿多休息上几日再行召见,然而如今西北形势一日数变,陕西巡抚洪承畴、延绥巡抚孙传庭,以及户部督理仓场侍郎南居益,皆报去年以来陕西全境干旱无雨,延至今春,三边州府饥荒严重,流民遍地,延绥辖内府谷、白水、安塞等地,如今皆有流贼作乱,更有贼头王二、王嘉胤、高迎祥、王大梁等,在三边之地裹挟流民杀官造反,围攻州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每念及此,朕实在忧心如焚。袁爱卿既任三边总督,虽然路途辛苦,仍当尽快赴任。”

    听皇帝说出这些话,不仅袁崇焕马上离座跪地,就是李国鐠等人也是难安于座,纷纷起身跪地,说道:“臣等有罪,致令陛下忧虑如此。”

    崇祯皇帝摆摆手说道:“卿等平身。此非卿等罪责。”

    然后待众人坐定,崇祯皇帝又对袁崇焕说道:“袁爱卿对西北乱局可有章程?若卿明日离京赴任,爱卿可有何需求?凡是朝廷能办到的,卿可尽管说来。只要爱卿平了西北贼乱,朕不吝公侯之赏。”

    皇帝说完这个话,阁中大臣都是一惊,皇帝对西北贼乱如此重视,倒是他们所没有想到的。

    袁崇焕躬身说道:“陛下,臣前来京师的路上,一直在思考稳定西北的策略,陛下有意开拓西北,募流民屯垦于河套,此乃长远之策,然而此策推行非三五年,难见成效。如今贼乱炽烈,惟有以剿为先。臣以为平西北贼乱,无外乎足食足兵两策。臣请陛下授臣以平贼之专权,募民以足兵源,屯垦以足粮饷,如此不出三年,臣定当剿灭三边贼乱,还陛下一个安定之西北。”

    说到这里,袁崇焕停顿了一下,看了看皇帝,接着说道:“臣闻三边各镇欠饷日久,虽则去年底,陛下已补发部分欠饷,但与欠饷数额相比,仍属杯水车薪,况且如今正是借重三边士卒之时,士卒若是不能饱腹,臣等亦难以驱之使战。请陛下发银三十万与臣,臣携之赴三边,振军心、整军备,半年之内,必有以报陛下。”

    袁崇焕说完这话,心里忐忑不安,担心皇帝拒绝或者训斥,毕竟未上任即要饷银,实在有点像是要挟皇帝的意思。

    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听见皇帝说道:“朕赐爱卿尚方剑与密折奏事之权,三边五镇之军务,皆由卿处置,总兵以下不服调遣作战不力者,卿可先斩后奏。另外与卿银三十万两,爱卿可用以募民屯垦于河套,并可自建总督标营五千。至于三边各镇欠饷尤多的问题,朕再拨五十万两,由卿携至五镇,交由五镇监军御史核实发放。”

    袁崇焕听毕,连忙跪地谢恩。接下来君臣之间又计议一番,袁崇焕在李国鐠等大臣引领下陛辞而去。

第一零三章 陛辞赴任() 
皇帝召见后的第二日,袁崇焕领了朝廷补发三边总督下辖边镇欠饷的圣旨之后,先往通州办理解银手续,然后前往遵化白冶城面见军机大臣李邦华,并从白冶城领取大批军器盔甲等物。

    最后,在京营游击周遇吉所部两千人马的护送下,袁崇焕一行人,带着从通州招募的一批民夫,押着四十几辆牛马大车,启程前往三边总督的驻地固原上任。

    这是袁崇焕第一次前往西北,当然也是周遇吉当上京营游击之后第一次出京执行任务。

    周遇吉的名字,对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自然也是如雷贯耳,明亡之前针对农民军的最后一次激烈抵抗,就是周遇吉指挥的宁武关大战。

    宁武关陷落以后,北京的大明朝廷在无回天之力。作为宁武关守将的山西总兵周遇吉,面对李自成亲自指挥的数十万农民军,坚守宁武关数月,最后粮尽援绝,加上农民军最后在明朝降将的指导下学会用火药炸毁城墙,宁武关最后还是沦陷了。

    周遇吉麾下八千余人全部战死,而宁武关内的居民由于参与守城,也全被李自成麾下的流贼屠杀干净。

    周遇吉更是重伤被俘,李自成亲自劝降,而周遇吉大骂不屈,最后不仅被斩首,而且身体被分解,头颅高悬宁武关数月,震慑那些敢于抵抗的城池。

    当然,这次让京营派一员将领,带两千骑兵,出京护送袁崇焕赴任,命令当然是出自军机处,但是具体派谁去,崇祯皇帝高高在上,自然是并不知情,若是他知道这么一员猛将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京营里任职,他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总督京营的张惟贤,在整个京师三大营抽调精锐,才凑够了这么两千名还能上得了马、开得了弓的骑兵,平时争权夺利的参将游击也不少,但挑来挑去就是从勋贵武臣之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要么嫌弃这是个苦差事不愿去,要么就担心路上有危险不敢去,要么就是上不得马开不得弓不胜任。

    所以到了最后才在文震孟的推荐下,把这个差事委给了没什么关系门路,但是却得到了文震孟赏识的周遇吉。

    要说周遇吉也算是屡得贵人相助了。

    周遇吉本是辽东锦州卫的世袭军户出身,自小参军,就跟建虏作战,在孙承宗督师蓟辽期间,因功一路升任守备。

    到了天启六年,孙承宗离任辽东,兵部尚书高第上任蓟辽督师之后,看中了这个老实本分的辽东汉子,选他作了自己的中军游击。

    但是后来高第受王在晋等人影响,认为关外不可守,因此尽弃大凌河、广宁、锦州等城池,全军后撤,意图将宁锦防线收缩在山海关前。后金军闻讯主动出击,高第弃城而走,在周遇吉的护卫下一路逃回关内。幸亏袁崇焕等人坚守宁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撤回关内的高第自然是丢官罢职,回乡闲住,而保着他逃回关内的周遇吉,由于本身罪责也不大,高第就动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在京营中给他安排了闲职。

    历史上,要直到崇祯二年冬率军入侵京畿的时候,周遇吉才能遇上打仗的机会,从而崭露头角。

    如今又遇上新皇帝登基后整顿京营,监军御史文震孟在京畿招募一万五千青壮充实京师三大营,而令募三千青壮独建一个监军标营,在满京营挑选练兵官的时候,文震孟很快就看中了毛遂自荐的周遇吉。

    练兵结束之后,状元出身的文震孟,质朴少文但却生性耿直尽责的周遇吉更加满意,直接委任周遇吉做了监军标营的中军参将。

    这次文震孟更是推荐其担当护送袁崇焕赴任的任务,图的就是将来回京交差之后,多少也算是一份功劳,可以大胆提拔任用了。

    袁崇焕一行在周遇吉带兵护送下,刚刚离开京师,原来的蓟辽督师王之臣,还有辽东巡抚毕自肃,就到了京师。

    宁远距离京师说近也不近,但说远也不算远,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六七日就到了通州,在通州稍事休整,第二天即入城觐见皇帝。

    封疆大吏入京觐见与陛辞,如今形成了惯例,若无例外情形,内阁大臣都要陪同,若是与军事相关,那么军机大臣也要参与。

    新任两广总督与两淮盐运使,自然属于封疆大吏的行列。于是,乾清宫东暖阁的书房里,如今又坐满了朝廷大臣。

    王之臣正是崇祯皇帝印象之中传统文官的模样,身材不高,白白胖胖,三缕胡须,神态安然。而毕自肃则高高瘦瘦,面容清矍,略显紧张。

    诸人一起行礼完毕,崇祯皇帝对两人说道:“王爱卿、毕爱卿在辽东任上时间虽然不足一年,但是表现却是可圈可点,朝廷上下人事变动频繁,而两位爱卿远处辽东,却也做到了不动如山,确保了宁锦防线的稳定。这就是两位爱卿的功劳。”

    王之臣与毕自肃相互对视了一眼,最后由王之臣躬身答道:“陛下过誉了。臣等赴任辽东之时,正是宁锦大捷刚刚尘埃落定,建虏在我大明坚城之下挫败未久,暂时无力发起再次来犯,而臣等任职辽东,却不过是萧规曹随而已,未曾拓土一分,如今宁锦一线虽然平静,但臣等却绝不敢居功。请陛下明察。”

    既然王之臣这么说,崇祯皇帝当然也并不很在意,于是说道:“朝廷用人自有法度在。如今卿等转任他职,务必仍旧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朝廷立下新功。”

    说完不等二人有何反应,崇祯皇帝就接着说道:“王爱卿此番赴任两广总督,第一要务当时协理西南平乱大军的后方粮饷等事宜,第二要务则是整顿两广卫所及沿海防务,尤其要修造海船、编练水师,寻机剿灭近海的海盗。除此之外,可从湖广偏沅等地招募流民,前往两广屯垦。爱卿上任之后,所属各州县考成,也要把开荒屯垦这一项作为首要的一个考量。

    “同时爱卿到任之后,可考察广东广西两地,看哪里适合设立市舶司,朕打算在广东、广西两地开设立市舶司,允许海外商船停靠,鼓励海商贸易。这些事情,王爱卿务必注意办好,到任之后,尽快具折奏报。”

    王之臣一看,这到了两广之后,重任不少,看来皇帝撤换自己并不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或者要将自己投闲置散,因此听皇帝说完,连忙躬身答道:“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见王之臣领旨,崇祯皇帝冲他点了点头,转头对毕自肃说道:“毕爱卿到任扬州之后,则要尽快恢复扬州盐业的兴盛局面,鼓励扬州盐商,尽快运粮至陕西三边各镇换取盐引。朕整顿盐务,不是为了惦记盐商家财,而是为重启开中法。

    “毕爱卿,可与汝家兄长商议,在扬州引进外地盐商的办法,此前抄没的商行、商铺和盐商宅院,也要尽快安排出租或者发卖,总之不能闲置。朝廷财税多赖盐政,今后各盐运司盐税的收入,未经户部允准,一律不许各省截留。两淮盐运司向来是朝廷财政重要来源,毕爱卿肩负重任,千万不要懈怠,重蹈前任之覆辙。”

    老实人毕自肃自然是连忙点头领旨。崇祯皇帝又当着几位阁臣的面,跟王之臣、毕自肃交代了各种注意事项,然后赐给两人密折奏事之权,让两人陛辞而出。

第一零四章 走上正轨() 
王之臣、毕自肃两人在内阁阁臣引领下出宫而去,原本跟着一起出了乾清宫的孙承宗,在武英殿军机处自己的公事房中静坐了一会儿,又回到乾清门外请求觐见。

    王承恩赶紧禀报给皇帝,皇帝当然立刻结束了休息,传他来见。

    这次孙承宗进宫,除了陪同接见王之臣和毕自肃,当然还有自己分管的一摊子事情需要禀报。一个就是直隶总督辖区以内的募民屯垦情况,一个是新兵征集情况,还有一个就是讲武堂筹办情况。

    如今眼看就要进入五月了,三月初开始的春耕当然已经抢种结束,北直隶范围内包括皇庄、抄没阉党的田产,以及去年冬季以来垦荒得来的土地,总计三十三万顷耕地,全部耕作完毕,其中约有二分之一的耕地,种上了新式的农作物,而剩余的耕地,则仍然耕种着小麦、高粱、豆类等传统的北方谷物。

    本来一些作物是要在头年秋季播种的,至少也要赶在入冬之前,可惜的是募民屯垦的事情整个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十一月了,所以尽管有大片的宜耕土地,也只能在冬天里荒着。

    如今到了春天了,能补种的自然都补上了。为了避免一些土地闲置,即便是还没有等到耕作土豆、玉米和甘薯的农时,直隶总督府和杨应乾的军屯司,也不想在等下去了,索性全部耕种完毕。

    孙承宗说的这些,崇祯皇帝也并不全都懂,他只知道只要别让地荒着,不管种什么作物,种上了就是好事情。

    至于新军的征集已经开始了半个月了,今天孙承宗前来禀报的事情就是涿州新军预备大营的募兵情况,总计征募了两万五千青壮,都是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真正青壮男丁。

    各地前来应募屯垦的流民或者难民家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