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莫斯科 >

第163章

燃烧的莫斯科-第163章

小说: 燃烧的莫斯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界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事业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真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老记者还有这么不同凡响的经历啊,我顿时对他刮目相看,脸上露出了友好的微笑。

    弗拉索夫继续向我们介绍爱伦堡的简历:“1935年和1937年,他代表苏联作家和新闻工作者先后两次出席国际保卫文化大会。和毕加索、巴比塞等世界上许多文化名人一起,愤怒谴责法西斯及其战争阴谋,号召保卫欧洲和人类进步文化。他这样一名反法西斯战士,却在1939年,在巴黎被法国宪兵怀疑同德国希特勒当局有联系而遭逮捕。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法西斯匪徒占领法国的前夕,经我国政府代表的交涉,他才获释回到了莫斯科。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开始,他始终和红军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在战斗、掩蔽部式避弹坑里采访编写新闻,。《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等苏联报刊及广播电台,几乎每天都发表爱伦堡写的具有战斗精神的文章或通讯特写。”

    林总先上前和他握手问好,对于中国同志的问候,爱伦堡只是礼貌地笑了笑,淡淡地打了个招呼。

    弗拉索夫向他隆重地介绍了我:“这是参谋长奥夏宁娜同志,也是我军的第一位女将军。著名的苏联英雄克罗奇科夫指导员就是她师里的。”

    爱伦堡眼睛一亮,上前用双手握住我的手使劲地摇晃了几下说:“原来是您啊,奥夏宁娜同志。很抱歉我刚才没有认出您来。我在第316步兵师,也就是现在的近卫第八师采访时,曾经多次听指战员们提到过您,说您是个了不起的巾帼英雄。”

    我客气地笑了笑,说:“您过奖了。我应该感谢您,是您通过您的笔,让所有的人知道了克罗奇科夫指导员的英雄事迹,以及那句‘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的名言。我相信如果克罗奇科夫指导员和那三十名牺牲的战士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感激您的。”

    爱伦堡突然松开了我的手,敛去脸上的笑容,用严肃地语气对我说:“奥夏宁娜同志,我有必要提醒您一句:不是三十名战士,而是二十八名。”

    我之所以会说三十,而不是书上记载的二十八人,是因为我曾经向坚守在克罗奇科夫他们防线后面的指战员们了解过情况,知道阵地上连指导员在内共有三十一人。所以我提醒他说:“记者同志,据我事后了解,阵地上当时连克罗奇科夫指导员在内,共有三十一人。”

    “难道您还不知道吗?”爱伦堡脸上居然露出了愤怒的表情:“在三十名战士中,出了两名可耻的叛徒,他们居然放下武器,向法西斯匪徒投降了。”

    他的话一下把我镇住了,因为我知道阵地上的人都牺牲了,所以在向指战员们了解情况时,只问了在克罗奇科夫的阵地上有多少人,而没有再多问其它的内容,没想到居然在这支英雄的队伍里也会出叛徒,我顿时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来,别站着说话了,都坐下喝茶吧。”弗拉索夫发现了我的尴尬,连忙不动神色地招呼大家坐下,化解了屋内尴尬的危机。

    看到大家都沉默不语,最后还是弗拉索夫抢先开了口:“爱伦堡同志,不知道最近报纸上有什么新闻没有?”

    爱伦堡闻言不禁微微一愣,反问道:“难道您这里看不到报纸吗?”

    弗拉索夫摇摇头说:“我们每天都在忙着打仗,部队随时都在转移,就算有报纸也不能及时地送到我们手里。”

    爱伦堡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份折叠的报纸,摊开放在桌上,向弗拉索夫推了过去,口中说道:“我身上只有这份12月13号的报纸,你们可以先看看。”

    我探头过去,看清原来是份《真理报》。苏联新闻局宣布德军包围莫斯科的企图已经完全失败,并在头版刊登了在莫斯科会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军将领们的照片,其中就有弗拉索夫的照片。他光荣地和朱可夫、列柳申科、库兹涅佐夫、罗科索夫斯基、戈沃罗夫、鲍尔金、戈利科夫、别洛夫这些苏军优秀将领的照片并列登在一起,成为人们心目中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英雄。

第二四九节 战地记者(下)() 
红军的反攻在继续。

    苏沃洛沃围三阙一的战术取得了巨大的战果。沿路埋设的地雷大大地迟滞了敌人向西逃窜的速度,从城里逃出来的德军,没有了整齐的建制,所有的人都是漫无目的地沿着积雪的公路夺路狂奔。我军追击部队跟在后面穷追猛打,早已士气低落的德军,根本形不成什么战斗力。经过零星交火后,他们临时拼凑起来的抵抗便顿时土崩瓦解,除少数步兵冒死逃进了积雪过膝的森林,剩下的不是被打死就是被俘虏。

    德军为了迅速地逃脱我军的追击,保存其有生力量,在撤退过程中,是一边逃跑一边扔掉妨碍逃跑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追击部队,在一路上经常碰到敌人遗弃的技术装备和各式各样物品。真是应有尽有:有数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牵引车、各种口径的火炮、数千辆各式汽车、弹药箱。当战斗结束时,这些东西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们的战利品。

    经历了这场痛快淋漓的胜利,弗拉索夫对林总的军事才能更加信服,甚至放心地将部队的指挥权移交给了他,自己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当起了副手。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集团军所有的作战计划都是由林总亲自制订并指挥执行。

    当西方面军所有的部队全线转入进攻后,我集团军已经肃清了沃洛科拉姆斯克以东的全部敌人,开始率先向西发起了进攻。

    我集团军的正面之敌,是赖因哈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赫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我们所进攻的地带宽达20公里,谁都知道这将是一场硬碰硬的恶仗。但林总大胆地将进攻地段缩短为八公里,并在这里集中了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其中包括:步兵70%以上、火炮、迫击炮87%、坦克100%,从而保障了部队在主要方向对敌形成了2-3倍的优势。

    林总所指挥的第20集团军部队与别洛夫将军指挥的近卫骑兵第1军屡建奇勋,成为反攻阶段两支强有力的打击力量,被誉为苏军的两只铁拳。他和别洛夫指挥的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连克德军战略要地加里宁、耶里茨,将敌向西击退90-100公里,驱至拉马河、鲁扎河一线地区,并收复了许多居民地,圆满地完成了苏军统帅部交给的任务。战斗中,部队还从德军手中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

    爱伦堡作为随军记者,一直待在集团军的指挥部里,可以说我们取得的每一个胜利,他都能在第一时间获知。通过他手中的笔,我们的胜利被源源不断地见诸报端。然而他在写报道时,也许是不愿让一名外国人抢了同胞的风头吧,所以直接忽略了实际指挥战斗的林总,而是把一切功劳都归功于弗拉索夫。

    在《红星报》上谈到弗拉索夫时,他以相当抒情的笔调写道:“战士们亲切地和信任地看着自己的指挥员,因为弗拉索夫的名字与进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军身高1米90,有苏沃洛夫那样出众的口才。”

    最高统帅部高度评价第20集团军说:在此次进攻的经验丰富了苏联的战役法,即在主要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和兵器,并将其巧妙运用于冬季作战。这个林总所采用的战术,也被爱伦堡移花接木地嫁接到了弗拉索夫的身上,而真正的功臣林总却被他完全忽略掉了。

    拿到这份《红星报》,我径直来到了爱伦堡住的房间。推开门,把报纸啪都一声拍在了桌上,看到他抬起头来,才有些不悦地开口对他说:“爱伦堡同志,我想提醒您注意一点。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以报道事实真相、捍卫新闻公正为己任,写出的报道应该真实地反映所发生的一切。这半个月来您一直待在集团军司令部里,司令部里究竟是谁说了算,所有的战斗是谁在指挥,这个您应该比谁都清楚。可在这份报纸上,我却看到了本末倒置,只是担任副手的弗拉索夫司令员成为了您新闻报道里的主角,而真正的功臣林副司令员,却没有看到您哪怕用一个词来提及。”

    对于我的发难,爱伦堡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轻描淡写地说:“参谋长同志,我正在写稿子,不想有谁打扰我,请您出去吧。”

    爱伦堡的态度让我火冒三丈,但对他又无可奈何,只好狠狠地哼了一声,拿起桌上的报纸转身离开了房间,出门时还猛地把门摔上。

    离开爱伦堡的房间,我又去找林总,向他发了一番牢骚,并为他受到的这种不公的待遇而打抱不平。可林总听完我的话,只是淡淡一笑,什么话都没有说,又埋头去研究地图了。看到他这样的态度,我心里也明白对他来说,只要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就心满意足了,至于能否获得荣誉什么的都是浮云,于是也乖乖闭嘴,不再提起此事。

    和爱伦堡发生的小冲突,因为繁忙的工作,我很快就忘记了。但我没想到,就是这次小小的冲突,会在不久的将来而自己惹来一个大麻烦。

    ;

第二五〇节 森林里的小村庄(上)() 
从12月25日起,我又暂时回到了近卫第八师,履行自己师长的职务。临出发前,林总交给我的任务,是肃清我军后方的残敌。

    当格里萨开车把我送到了近卫第八师师部的所在地。隔着老远,我就看到政委叶戈罗夫为首的几个师团级指挥员们,全都冒着寒风等在建筑物外准备迎接我的到来。这让我感觉到十分惊讶,因为我来的时候也没有提前通知,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提前知道了我要来。

    看到几个指挥员就在门口,我没有让车继续向前开,而是让格里萨把汽车就地停了下来。我推门下车,走上前去和几个熟悉的指挥员一一握手,笑着说道:“政委同志,天气这么冷,你们几个怎么在门口等着啊!我自己直接进去不就行了吗?”

    政委一边和我握手一边笑着说:“我们刚接到了弗拉索夫司令员的电话,说你近期将回师里指挥战斗。我算算时间,估摸着你快到了,便带着大家出来迎接你。丽达,这外边冷,我们还是回屋子里去谈吧。”

    我点点头,在众人的簇拥下,迈步向里面走去。

    在往里面走的时候,叶戈罗夫和奇斯佳科夫一左一右陪伴在我身边,其他的指挥员则在两人外侧。我瞥了瞥奇斯佳科夫新大衣上的那个红色菱形领章,一边往里走一边笑着看向叶戈罗夫说道:“政委同志,从大反攻开始到现在,师里的同志们表现得非常不错嘛,能圆满地完成集团军司令部下达的每一个任务。您看,如今连奇斯佳科夫同志,如今也是将军了。”

    没等政委说话,奇斯佳科夫便抢先笑着说道:“师长同志,自打我军的大反攻开始到现在,不光是我,在场的每位指挥员军衔都晋升了一级。”

    我停住脚步,转身扫了一眼跟着后面的指挥员们,发现确实如奇斯佳科夫少将所说的那样,大家的军衔都被晋升了。不光参谋长谢列布里亚科夫中校被晋升为了上校,就连谢杜林和帕尼舍夫两名团长,也从原来的少校晋升为了中校。

    等走到指挥部里,我在桌子的正中央就坐后,政委坐在我的右边,奇斯佳科夫坐在我的左边,他坐下时也招呼着大家都坐下。

    等大家都就坐,沉默了几分钟后,我才站起身来,脸上带着微笑,有些激动地说道:“嗯……指挥员同志们,你们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虽然离开第八师才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当重新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还是有些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

    “我很高兴,我又能重新回到近卫第八师,和同志们一起战斗。在这个特殊的时空……”说到这里我顿住了,开始缓慢地环顾到会的人,在脑海中选择和组织我即将使用的词汇,过了好一阵,我才接着说:“集团军司令部在这个时候,派我回近卫第八师来,主要的任务是对目前处于我军后方的残留德军部队进行清剿。……”

    “师长同志,”抢先发言的是1075团团长谢杜林中校,他站起身来问:“请问我们1075团的任务是什么?”

    对于谢杜林的突兀发言,惹得参谋长谢列布里亚科夫有些不高兴,他阴沉着脸对谢杜林说:“中校同志,你先坐下,等师长说完再说。到时会有任务安排给你们的。”

    谢杜林刚坐下,奇斯佳科夫便问我:“师长同志,对于集团军司令部给我师布置的清剿任务,您是怎么考虑的?”

    对于这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