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燃烧的莫斯科 >

第1494章

燃烧的莫斯科-第1494章

小说: 燃烧的莫斯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兵在壕沟上架桥的举动,很快就被德国人发现了,他们在附近部署了几个迫击炮小组,不断地轰击入口附近,给我们正在作业的工兵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见到这种情形,崔可夫急得直跺脚。如果是要塞顶部的火力,我们还可以采用炮兵压制的方式,对于这种来自要塞围墙后面的炮火,我们只能干瞪眼。

    特卡琴科看到工兵成批成批地倒在了德军的炮火之下,就连刚架了一半的桥梁,也被德军炸毁了,急得眼都红了,他着急地对崔可夫说:“司令员同志,我们要做点什么,来支援我们的工兵同志,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就这样牺牲。”

    “我有什么办法。”崔可夫也急红了眼,他冲着特卡琴科大声地吼着:“敌人躲在要塞的墙壁的后面,我们的炮火根本拿他们没有办法。”

    “副司令员同志,”见崔可夫无计可施,病急乱投医的特卡琴科又找到了我,向我求助:“您是巷战专家,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对吗?”

    我没有说话,只是举起望远镜朝不时腾起一股股黑色烟柱的入口望去,心里在盘算着如何化解当前的困境。过了许久,我放下望远镜,问特卡琴科:“将军同志,如今正在执行架桥任务的,是普通的工兵还是突击工兵?”

    特卡琴科听到我的问题,先是一愣,随后回答说:“当然是突击工兵了,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这样当然不行,”我想特卡琴科解释说:“突击工兵是我们夺取要塞的主攻力量,怎么能让他们去负责普通工兵的工作呢?你现在立即命令我们的工兵,接替突击工兵的工作,在壕沟上架设桥梁。”

    “那突击工兵该怎么办?”特卡琴科好奇地问道。

    “把他们重新集结起来,继续向要塞内部发展,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摧毁德军的那几个迫击炮小组,掩护我军在入口处的清理和架桥工作。”

    “我明白了。”特卡琴科响亮地回答一声,然后拿起一旁的电话,给下属的工兵部队打电话,让他们尽快去接替突击工兵的工作,尽快清理完入口的碎石,并架设好桥梁,以便我军的坦克能尽快地冲入要塞。

    虽然壕沟只有十几米宽,但工兵要在架设一道可供坦克通行的桥梁,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足足花了两个小时,我才看到一座桥梁成型。首先驶上桥梁的是一辆ISU…152重型突击炮,看到它缓缓驶过桥梁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深怕这个庞然大物不小心就会把桥梁压塌,然后一头扎进壕沟里。

    不过好在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那辆突击炮顺利地通过了壕沟,沿着清理出来的入口,进入了要塞区域。站在壕沟两侧的工兵发出了一片欢呼,接着又让第二辆T…54/55型坦克通过了桥梁。

    一辆突击炮和一辆T…54/55型坦克驶过了相对狭窄的通道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开阔的地域,然后两车并行,采用交替掩护的方式,向前缓缓推进。而在他们的后面,陆续有更多型号的坦克或突击炮,驶过了壕沟上的桥梁。

    崔可夫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在前面开炮的战车,放下望远镜扭头对我说:“丽达,我觉得架设这两辆车的人,应该是听你讲过课。”

    “听我讲过课?”崔可夫的话让我不禁一愣,除了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外,我不记得自己还在什么地方向谁传授过巷战理论。

    还在崔可夫及时地说出了答案:“你看看,行驶在道路左侧的突击炮,用炮轰击道路右侧的目标;而右侧的新型坦克,则炮击左侧的建筑物。两辆车这样的掩护方式,可以减少射击的死角。”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随着越来越多的坦克和突击炮进入了要塞区域,行驶在道路两侧的车辆形成了一条走廊,可以让我们的步兵在这条走廊中行动,同时它们能用其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掩护步兵,使他们能以最小的伤亡通过敌人的火力网。

    对于这样的行进队形,不光我感到新奇,就连崔可夫也感慨不已:“我们的战士真了不起,居然可以发明这样的作战方式,这是我军官兵的智慧结晶。”

    对于崔可夫的看法,我赞同地点了点头,随后向他建议说:“崔可夫将军,仅仅依靠这一个入口,我们部队进入要塞的速度还是太慢了。有必要让工兵在别的地段开辟新的通道,以加快我军进入要塞区的速度。”

    “没错,司令员同志。”我的话刚说完,特卡琴科便补充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要塞的围墙上炸开更多的缺口,再用炸药和地雷将壕沟壁炸塌,填平壕沟,使我们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能够更快地通过壕沟,进入德军要塞的核心地区。”

    崔可夫见我和特卡琴科的意见一致,便点着头说:“你们的想法和我一样,如果想加快我军进入要塞的速度,多开辟几条通道是完全有必要的。”

    趁着特卡琴科去传达自己命令的机会,崔可夫又给自己的参谋长打了一个电话,将刚刚看到的新战术,向对方讲了一遍,最后吩咐道:“……参谋长同志,这样的作战方法,在任何一本条令中都是没有的,它是我军官兵依靠智慧在战斗中直接产生的。你立即准备一个命令,让所有的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参谋人员迅速地推广军人的这些智慧成果,使新的斗争方法变为所有部队的共同财富。”

    “明白了,司令员同志。”参谋长洪亮的声音从听筒里传了出来:“我会立即将您的这道命令,向下属的部队进行传达的,以确保这种新战术能尽快在全集团军范围内推广。”

    我听到崔可夫给参谋长所下达的这道命令,觉得仅仅在近卫第8集团军范围内推广,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几个月后进攻柏林的部队,又不仅仅是他们一支,所以有必要向朱可夫汇报,看能否把这种新战术在全方面军范围内进行推广。

    想到这里,我和崔可夫打了一个招呼,便先下楼返回司令部,准备给朱可夫打电话汇报一下此事,看他的意见如何。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攻克要塞(下)() 
朱可夫在电话里听完我的汇报后,沉默了好一阵,才开口说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作战方法,的确值得在全方面军范围内推广。这样吧,你待会儿让崔可夫写个汇报材料,派人立即送到方面军司令部来。”

    谈论完新战术的事情之后,朱可夫又继续说道:“丽达,你们在波兹南的进攻动作太慢了。如今卡图科夫将军的部队,已在奥得河西岸建立一个登陆场,但却没有友军配合,他们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第5突击集团军和第61集团军,目前在什么位置?”我这两天光顾着和崔可夫研究如何攻克波兹南要塞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关注左右两翼部队的进展情况。

    “他们在推进的过程中,遭到了德军预备队的阻击,进展非常迟缓。”朱可夫在电话里说道:“所以需要你们尽快解决掉波兹南的敌人,那么集中主要的兵力,快速地向奥得河推进,去加强卡图科夫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

    我抬头瞥了一眼挂在墙上的日历,见离德军所发起的阿登反击战的结束时间,还有两周时间,而我军的进攻时间,却比历史上提前了半个月,此刻德军的主力应该是被盟军牵制在阿登地区,暂时无法调来支援东线。想到这里,我试探地问:“元帅同志,由于我军进攻发起的突然性,德军的主力应该还被盟军牵制在阿登地区,这个时候各部队向西推进,所受到的阻力应该远远小于我们的预期吧?”

    “唉,别提了。”朱可夫有些生气地说:“我没想到盟军有那么多的飞机大炮,但在德军的打击下,却显得不堪一击。到目前为止,他们的阵亡人数就超过了万人,还损失了几百辆坦克和反坦克炮。如果不是我军提前发起进攻,想必他们都被德国人赶下海了。”

    “元帅同志,虽然德军的反击使盟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盟军的恢复能力是惊人的。”我见朱可夫不看好盟军,只能委婉地说:“但却严重地削弱了德军在西线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部队。如今他们不但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而且也难以进行持久的有效防御,我想要不了多久,我们的部队就能顺利地进入柏林。”

    朱可夫听我聊到了盟军,不免又提到了我们当时抽调懂德语的指战员所组织的特别部队,这支上千人的部队在我们的进攻开始前,就被派遣到了敌后。可惜由于我军的推进速度,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渗透速度,因此他们所取得的战果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谈了一阵各自关心的话题后,朱可夫追问道:“丽达,你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彻底地拿下波兹南要塞。”

    “元帅同志,您有所不知,波兹南要塞的坚固程度和防守严密程度,远远地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谨慎地对朱可夫说:“光摧毁德军要塞外围的城墙,我们就用了两天的时间,如果要夺取德军盘踞的核心要塞,我估计不光部队要付出巨大的牺牲,而且所耗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少。”

    “你给我一个准话。”朱可夫直截了当地问:“最快什么时候能拿下要塞?”

    “再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盯着墙上的日历,向朱可夫保证说:“我们一定能在本月15号之前,拿下德军的核心要塞。”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再给你一个星期的时间。”朱可夫在放下电话前,还特意向我强调说:“时间,对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同样宝贵的。我们在波兹南耗费的时间越长,那么敌人在奥得河沿岸的防御,就会变得更加坚固。”

    我等崔可夫从楼顶下来后,将朱可夫的原话向他复述了一遍,最后说道:“崔可夫将军,我们夺取波兹南的时间只剩下最后一个星期了,您有什么好的办法?”

    崔可夫坐在桌边,一只手放在桌上支着下巴,另外一只手在轻轻地拍打着桌面,思考该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夺取被德军重兵把守的波兹南。过了许久,他停止了敲打桌面,坐直身体对我说:“丽达,我是这样考虑的。光靠军事进攻,要解放这座城市,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这个还真不好预测。但假如我们同时进行政治攻势,通过喊话的方式来劝降敌人,想必就能大大地加速这个过程。”

    政治攻势和军事进攻双管齐下,这种方式一直是我所提倡的。既然此刻崔可夫主动提了出来,我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我点了点头,赞同地说:“没错,崔可夫将军,我们就是应该采取这种方式,来瓦解德军的防御,加速解放波兹南的速度。”

    坐在旁边的普罗宁主动请命说:“两位司令员同志,我是负责搞政工工作的,对德军劝降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全权负责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意见?”

    “我没有意见,”崔可夫首先表明态度,接着又问我:“丽达,你的意思呢?”

    虽说上次我亲自出马劝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让数百德军官兵放下武器向我们投降,不过再出马,能否取得同样的效果,就不太好说了。此刻既然有普罗宁主动请缨,而崔可夫又同意了他的请求,我自然是顺水推舟地说:“我也没有意见,这件事就交给普罗宁将军来全权负责吧。”

    要塞区里的进攻,其实原比我想象的困难,德军占据着每一栋建筑物,居高临下地用火力封锁我军指战员的前进道路。近卫第39师的部队,用了足足一天的时间,才勉强占领了一条街道的几栋房子,并在这里构筑了防御工事。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亲自给在要塞区里指挥战斗的师长马尔琴科打去了电话,我对他说:“上校同志,德军占据了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用火力居高临下地封锁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在这种时候,如果继续从街道上发起进攻,势必会让我们部队付出巨大的伤亡。”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马尔琴科谨慎地问道。

    “立即改变战术,让战士们都进入占领的那几栋楼里去。”我对着话筒大声地说:“把墙壁炸穿,通过这种方式接近德军占领的区域。”

    “可是,方面军副司令员同志,”听完我的命令,马尔琴科为难地说:“我们的战士发现楼里还有不少的居民,如果这样做的话,势必给他们造成不小的伤亡。”

    “上校同志,城里的居民又不是傻子,他们在打仗的时候,都会躲进底楼的地下室。”我想马尔琴科强调说:“你们只炸毁二楼以上的墙壁,这样就能将居民的伤亡减到最低。明白了吗?”

    “明白了!”听筒里传出了马尔琴科欣喜的声音。

    “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