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30章

第三极崛起-第30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找赵子梧商量,没法子,赵子梧只得将县府和精察所的房子暂时给医院用,只是要辛苦医生跑来跑去,挤出笑脸和郑医生说了,郑医生只是简单的回了句你安排吧,弄得赵子梧还一时楞在那里。

    “赵团总,你还看不出来吗?这郑医生其实很认可你的。”方振武笑道。

    “唉,这可说不好,他来的时候就不冷不热的,和我说话从来都不超过三句,不过医术还真没得说。”

    “也许他性格如此,可他毕竟来了,我相信他一开始只是来看看,见你真的办医院,他才下决心留下来,医生也有梦想啊。”

    赵子梧想了想,还真有这种可能,听张瑞说郑医生也张罗着让家人一起过来。

    伤员多,又各有轻重,张瑞再也不能按照赵子梧的吩咐让各方伤员相对隔离,于是,在多处都形成了晋军、民团、国民军士兵混在一起的情况,不过外人来还是一眼能分辨出来,三方都各自形成小圈子,相比之下,晋军和民团都是山西武装,相互之间还会聊天、帮忙,国民军则是孤零零的在一边,他们自己也很少说话,这也不奇怪,对他们来说,今天是有地方治疗,好了又能怎样?也许明天就没了命。

    留在医院的晋军士兵并不多,轻重伤员加起来不到两百人,以其说他们是留下来的,不如说是被抛弃的,当见到赵子梧和方振武两个民团及国民军最高长官时不时来医院看望伤兵,他们心中原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这些晋军多数都是雁北各县,话说多了,很容易和民团团丁攀上个远得不能再远的亲戚,听到民团的饷银也不过五块,吃饭也是要扣钱的,有些诧异,这和他们也没多大诧异,有心人多追问了一些细节,越听越羡慕。

    “我们团长说了,每个团丁交一元那是团丁应该出的,吃饭、穿衣付钱那是天经地义,民团也一样。”

    “都一样,还不是说的好听。”

    “不一样,所有团丁都知道,吃的、用的一块钱根本不够,我们每三天就有一顿肉吃,饭管够,一个月怎么也有十天是吃白面,衣服有两身,哦,对了,团里平时三天就要洗一次澡,不洗的还会被罚。”

    “听的是不错,可说白了,还不是要咱们去卖命!”

    团丁笑了笑,“是卖命,这年头在哪不是卖命?民团再怎么也还有抚恤金,死了也能给家里换点钱。”

    “有多少?”

    “这个不知道,我们连还没死过人,三蛋,你们连死的那几个给了多少?”

    那个叫三蛋的团丁接口道:“五十块。”

    “也不多嘛!”

    不远处的国民军士兵听了忍不住道:“五十块很不错了!我们要是死了,能有人埋就算积德了!”

    “那你们还跟我们打个鸟啊?”晋军士兵不屑道。

    “你们不断我们后路,谁他妈的和你们打?”

    两边一言不合,吵吵起来。

    “都别吵了,都不是好东西,要打别处打,来我们阳高打什么?”团丁也火了。

    “那你们还不是来打我们!难道站着让你杀啊?”国民军士兵不服气道。

    “谁打你们了?还不是你们让那些老毛子来抢东西,我们团长说了,那些外国人每一个好东西,还国民军呢,有本事把那些外国人赶走啊,和自己人打算什么?”

    国民军士兵一时哑然,双方停火后,很多人都知道这场战斗都是俄国人挑起来的。

    “这位兄弟,你说的也有道理,可要是不把这些军阀打到,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怎么能赶走外国人?我们国民军就是为了这个才一路打到běi精。”一名军官模样的国民军说道。

    团丁看了他一眼,“屁,你们就不是军阀了?我们团长说了,遍地都是军阀,一个个说的比唱得好听,要钱要地盘,谁管老百姓死活?”

    “那你们民团就管了?”有人插嘴道。

    “那当然!你去打听打听,周围的土匪是不是我们民团剿灭的?民团有没有拉过一个丁?征过一块钱?你出去看看,我们团长还在给城里的百姓发粮。”

    “说得再好听,也就是一个民团。”晋军士兵不屑道。

    “民团就民团!等我们人再多些,管你晋军还是国民军,敢来阳高犯坏我们就敢打!”

    “班长,还有我们天镇!”

    “对,赶来阳高、天镇犯坏。。”

    “班长,那我们右玉老家呢?”

    团丁七嘴八舌,弄得那个班长伸着两只手不知怎么办,再数下去雁北就数完了。

    “你还不如说山西!”晋军士兵挖苦道。

    “山西就山西!总有一天,我们民团就能保护整个山西!”那班长强自道,这话惹得晋军和国民军士兵哈哈大笑,那名国民军军官却没笑,他不认为团丁说的不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这支民团真的要有几万人,山西?怕整个北方都要震动。

    ;

第32章 入伙的() 
北方连绵两千多里的大混战可谓生灵涂炭,国民一二三四五六军在奉系、直系、晋系三大集团的攻击下苦苦支撑,方振武部在阳高并没有停留多久,他接到命令南下攻打浑源和应县,阎锡山被宋哲元西路军一路打到雁门关弄得焦头烂额,怕地盘就此丢失,失去对整个山西的控制,他祭出最后的法宝,死守城池,城外任由国民军驰骋。

    这一手还真让国民军无可奈何,他们缺乏攻城重炮,每打一座城池都损失极大,整个晋北,大同、天镇等县城还牢牢抓在阎老西手中,方振武在阳高的妥协在张家口总部虽然引起悍然大波,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不管怎样,张家口到归绥的铁路线算是彻底打通,张之江和鹿钟麟算是了默许他的做法。

    “子悟老弟,我不日将南下,尚有一事相求。”

    几日接触,双方都互有好感,方振武也不矫情,接到命令后他立刻来找赵子梧。

    “叔平兄,何事?”

    “还是受伤的那些弟兄,让他们上战场就是送死,我想将他们留下来,养好伤再说。”

    “行。”

    犹豫了下,方振武接着道:“他们伤好了,就请子悟老弟收编他们吧。”

    “那怎么行?叔平兄等有了落脚处给我来个信,我让他们去找你。”

    落脚?方振武苦笑了下,主帅说下野就下野,还不知道以后是个什么状况,“到时候看吧,我去和他们告个别。”

    “那我陪叔平兄去吧。”

    二人来到医院,到了后院就听见传来一阵阵笑声,几天下来,三方人都没了敌视的态度,各自都是听军令行事,相互间也没深仇大恨,养伤期间,相互说起各自家乡的奇闻异事。

    见到二人进来,团丁和国民军士兵都起身敬礼,晋军士兵显得有些尴尬,如同没有爹娘的儿女一般。

    大致说了下要走的意思,方振武道:“我已经和赵团总说好,你等在此安心养伤。”

    “军长,那我们伤好了去哪找你?”

    方振武轻轻叹了口气,没有回答,一名军官走过来敬了个礼,“司令,我有件事想和你说。”

    “振林啊,什么事你尽管说吧。”

    那军官便是前几日和团丁讨论的国民军军官,现任营长,姓陈,他深吸了口气道:“司令,我想加入阳高民团。”

    话音刚落,屋中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没想到他说的是这事。

    方振武眉头皱了下,旋即笑了,“振林,你想好了?”

    “想好了!民团虽小,说起来也上不了台面,可它确确实实在保护一方,救国我陈振林做不到,不如退而求其次,保家吧。”

    方振武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也许你是对的,不过我答应没用,你得问赵团总才行。”

    陈振林偏了偏,冲着赵子梧啪的一声立正敬礼,“赵团总,原国民军少校营长请求加入阳高民团!”

    单看架势赵子梧心里就有些喜欢,军人就是要有军人的气质,他相信陈振林说的,毕竟阳高民团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武装,“好,阳高民团欢迎你加入!你既然是营长,就直接来带我的三营吧,我正好缺个营长。”

    “赵团总,这事不妥,我寸功为立,怎能服众?请让我从士兵做起。”

    赵子梧笑了,这样的人能用,“没有妥不妥的,咱们民团当官不是好处,是苦活,功可以以后再立。”

    “是!”

    方振武抱着手在边上望着,见有些国民军士兵面露向往之色,他大声道:“其实我来之前就和赵团总说过让他收留你们,只是赵团总没答应,他这是不想趁人之危,我很佩服,今天我放下话,你们伤好之后,愿意加入民团的就加入,不愿意的,等我安顿好,再来接你们。”

    “真的能加入民团?”有人问道。

    “只要你愿意就行。”

    “好,我加入”

    “我也加入。”

    声音此起彼伏,见有这么多人,赵子梧反而有些为难,“叔平兄,这是不是有点。。”

    “老弟,你应该高兴,我从军这么多年,有几个兵是自愿的?你阳高民团将名扬天下,弟兄们能有个好归宿,也是我心所愿。”说罢,方振武冲着屋中国民军士兵敬了个礼,转身走了。

    消息很快传到县府、精察所,包括那些轻伤四处安顿的国民军士兵都知道了,出乎赵子梧意料,八百多名国民军士兵提出加入民团,除部分低级军官外,还有一名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九期的,姓李名肃,是方振武军中的一名参谋,当然,赵子梧不知道他加入民团是因为不看好国民军的前途,暂时栖身在此。

    阮玄武得知后,非常不满,这些受伤的士兵都是经过无数次战斗存活下来的,经验丰富,作战勇敢。

    “又玄,他们跟着你我只有战死,阳高民团确实不错,赵子梧绝不是池中之物,给这些老弟兄一条不一样的路吧。”

    阮玄武不做声,他承认方振武说的有道理,他只是舍不得这些老兵。

    “又玄,你挑些武器,弟兄们要走,咱们不能让他们空着手,让人瞧不起,也许将来有一天,他们会做出你我不敢想的大事!”

    阮玄武嗯了声,转身走了。

    五月底的一天清晨,赵子梧带着新加入民团的国民军士兵在南关送别了国民五军,方振武一直拖在队伍最后,在一个小山包上,他看了阳高县城最后一眼,这个地方是他征战南北最难忘之地,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种新的势力崛起。晨曦中,阳高县城仿佛焕发了新生,充满着勃勃生机。

    战事依然持续,赵子梧算是彻底了解乱世之艰难,两个工厂倒是保存了下来,可没活,四大粮商掌柜也是愁眉苦脸,生意没法做了,今年粮食什么价、有多少,众人心里都没底,他们还忧心大同、张家口等地的分店,要是被人趁火打劫一番,那损失海了去了。

    要不是私下打劫了些银钱,赵子梧都不知道如何应对,苦闷之余,他只能发狠练兵,这次阳高之战让他明白没有强大的军队,什么都是假的。

    新收两员大将给了他不少助力,李肃出任民团参谋长,从民团中选了几个读过书也有些底子的人组建了参谋科,陈振林接过了他兼职的三营,在和国民军士兵解释后,赵子梧将他们打散到各营中,期望通过他们的经验来提高整个民团的战斗力。

    这些新加入的士兵有着原来团丁不具备的技能,那就是肉搏,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国民军在这方面都有两刷子,这也是他们得到民团团丁认可的重要一点。对于这些人,赵子梧舍得让他们实弹训练,只要能让他们有个一二十发的训练,水平提高不是一般的快。

    时间跨入六月,除了三十多名重伤员,多数受伤士兵都康复出院,部分不愿意加入民团的国民军被赵子梧安排修理城墙,等有了方振武确切消息后送他们。至于晋军士兵赵子梧就不管了,他可不想留下把柄,除了一两个本地人死磨硬泡被他留下外,其余人一律打发他们去太原。

    消息总是不真不切,还滞后,好在赵子梧早已知道国民军必败,吃过一次亏的他不敢大意,溃兵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就是拿枪的土匪,六月初,他做了件手下人一直佩服不已的事。

    “总体看来,国民军处境不妙,沿京绥铁路通道全线撤离的可能性很大,国民军中也是鱼龙混杂,也有军纪极坏的,对这种人我们不能不防。”

    “团长说的是,像国民三军就不是什么好玩意,我们应该做好防范。”陈振林率先说道。

    其他几人也同意,李肃看着地图发了会呆,“团长,阳高也不小,咱们的人手不足以建立完整的防线。”

    张志新也是这个看法,一旦兵力太散,根本挡不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