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266章

第三极崛起-第266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张群头大如斗,非常后悔来察哈尔趟这趟浑水,他现在必须小心,任何一句话都会带来巨大的后果。

    赵子赟笑声再次响起:“我说老鲍,你逼张部长一点道理都没有,他是外交部长,不是内政部长,管不着国内的事,你得找蒋部长说。我和你说啊,我可不听他的。”

    一下子又被他绕回来了,张群很是佩服他如此胡搅蛮缠,“要说赵主席说的也有些道理。。”

第318章 荒唐的建议() 
鲍格莫洛夫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站在那里走也不是,坐也不是。

    “汪总裁,我前段时间在天津见到华北驻屯军的桥本参谋长,闲谈之余,他还提及汪总裁,说酒井君很是关心您的身体,田代司令官也很想等你回国后一晤,不知汪总裁这次会不会顺道去天津?”

    赵子赟突然扯到了其他话题,他随口说说,其他人却心头巨震,汪精卫认为这是赵子赟向他靠拢的表现,而张群和鲍格莫洛夫却听出他的暗示,那意思是别逼我,逼我就跳墙!

    “我本没这个打算,不过听赵主席这么一说,不去会会老朋友,就太不应该了,不知赵主席是否有意和我一同前往?”汪精卫不知他的话真假,想拉他一起下水。

    “我倒是想去,不过关东军植田司令官和我相约为张多铁路开通剪彩,我恐怕还要操办此事。”

    张家口到多伦的铁路即将通车,这条铁路不只是到多伦,而是穿过兴安岭,从赤峰延伸到锦州,将热河和察哈尔连在了一起。至于察哈尔和关东军要举行剪彩这事倒是有耳闻,但是不是赵子赟说的这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二人这看似无目的的对话,却透露了不少信息,鲍格莫洛夫不知不觉坐了下来,赵子赟他不怕,可他与日本人联手就不好办了,汪精卫又是亲日派,有不小的影响力!在来察哈尔之前,莫斯科的指示中,斯大林已经明确了底线,外蒙不是不可以放弃,前提是中国不能和日本搞在一起,否则苏联将面对德国、日本、中国的三方同盟,加上英美等外部仇恨势力,苏联将很难应对。

    张群更是忧心忡忡,赵子赟以前和汪精卫没什么交集,亲日不亲日也说不清楚,这厮也不是没让日本人吃过亏,可今天的话语中已经露出了那么一丝丝味道,这味道比他在报纸上说的那些还让张群担心,原因只有一个,赵子赟是在和汪精卫说!这种情况下,张群就不得不高度重视了,赵、汪二人真的走在一起,那察哈尔就彻底完了,连带着山西、绥远、平津地区都保不住!

    苏联只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但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前些年双方龌龊,关系也不是那么好修复的,何况还夹杂着陕西那摊子事,必须阻止赵子赟倒向汪精卫,阻止他们联手和日本人合作!

    想透个中利害,张群开口道:“赵主席,虽然外交部管不着察哈尔,不过我们外交部也有明确的意见,外蒙是中国内政,这不可否认,委员长一直都是支持赵主席的,这次事件,委员长就指示我与各国公使、领事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谅解,我想,赵主席不会感觉不到委员长对你的信赖吧?”

    听他说话的三方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赵子赟开心啊,总算逼出自己想听到的话了,看看汪精卫和鲍格莫洛夫难看的脸色,他太想抱着张群的脑袋亲一口。

    不过还是要有给鲍格莫洛夫回话的东西,否则那老斯当真头脑发热,占便宜的就是日本人了。

    “鲍格莫洛夫大使,老鲍同志!”见他失神,赵子赟不得不提高声音。

    “啊?”鲍格莫洛夫一脸尴尬,赵子赟的称呼也太随意了!

    “我也知道你们对乔巴山的承诺,不帮他面子上也过不去,要不这样,你们继续支持他,给钱、给武器、给物资,帮他训练军队都行,就是别派你们的人,让他跟我继续较量,我答应你,他不乱来,我就不占他的库伦城,让他好好在北面做准备,我不骚扰他,我和他就以中部为界,扳扳腕子。”

    屋中人都晕了,这叫什么主意?连陈淑珍都忍不住捂着嘴乐,陈振林则在边上直摇头。

    看着张着嘴不知该如何回答的鲍格莫洛夫,赵子赟笑笑:“你不出声我就当你默认了,行了,说了半天累得慌,我已经备好酒席,还望汪总裁赏光。”

    鲍格莫洛夫心中大急,“我。。”刚想说没答应,他突然发现除了这法子还一时真没好法子,赵子赟的意思很明白,你要是能扶持乔巴山打赢我,我就退出,支持乔巴山确实是莫斯科可以做的事,还不会引起两国直接纠纷,同时对乔巴山也有交待,更重要的,苏联不能承认他们扶持的乔巴山政权打不过一个察哈尔省!

    吃饭没什么好说道的,在座之人都心不在焉,那里有什么胃口品尝察哈尔的特色美味,几人对他这种无赖化解国与国的纠纷难以应对。

    张群饭后赶到察哈尔省党部,第一时间将电话打到西安,向老蒋详细汇报了今日的商谈内容,当听到赵子赟最后出的馊主意,老蒋顿时摔了电话!

    没等张群郁闷得准备休息,老蒋的电话来了,这次他居然夸赞了张群一番,说他在关键时候堵死了汪精卫的企图,也逼迫苏联人做出了改变,并对赵子赟天马行空般的外交方式表示赞赏,还让张群在今后的外事工作中不妨学学。

    咳。。张群搞不懂了,放下电话,他仔细回想了今日的一切,才发现赵子赟心计之高,他先一口逼死鲍格莫洛夫,然后拉汪精卫,造成鲍格莫洛夫不敢动,再逼自己表态逼住汪精卫和鲍格莫洛夫,摆平了自己和汪精卫后,将暗地里苏联人的动作摆到台面上说,替苏联人找一个说得过去的下楼梯子!这样,在内政的幌子下,两边打打看,赵子赟胜,内政的帽子坐实,乔巴山赢,苏联可以继续扶持傀儡。

    而老头子突然转**度恐怕就是看到这点,表面上好像吃亏了,可细细一想,这乔巴山政权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赵子赟只要割下外蒙一块就是胜利!只是苏联人吃亏会干么?

    答案在张群还没离开察哈尔就出来了,苏联真的默认了赵子赟的小孩般建议,别说张群吃惊,汪精卫也万般惊讶!

    只有鲍格莫洛夫知道个中滋味,莫斯科退让了,原因很简单,关东军在满洲北方有集结迹象,内部人员也从日本传来消息,日军第八、九、十三个师团已经上船,方向满洲!如此一来,加上原有的第一、二、四、七、十二满洲境内将有八个甲种主力师团,总兵力达到近二十万人!

    如果察哈尔真和日本联手,集合赵子赟现有的八万多人,中日双方可投入的一线兵力至少可以达到二十万,远东红军并没有胜算,斯大林权衡利弊,还是决定暂时不要引起战火,他眼下紧要的是清除党内,尤其是军中的阴谋分子,战端一开,很多人也许会搞武装政变,他不能给他们机会,何况,远东红军还有个大问题,到底和日本人有来往的人有哪些,还一直查不清楚!

    苏联方是误读了日本的举动,也难怪,莫斯科一直认为赵子赟不但和日本人关系密切,还在日本人中有高级间谍,能够洞悉日军的举动,不然难以解释日军朝北集结和满洲增兵与赵子赟没关系。

    其实日方这次增兵,真正的意图是要对察哈尔动手,动察哈尔必须解决平津,板垣征四郎、东条英机等几个主战派强烈建议察哈尔、平津一并处理,增兵不但是做预先准备,也是将计就计,迷惑赵子赟,让他以为关东军确实听取了他的暗示,对苏联施压,顺带完成了军队的调动和部署。

    当桥本正康笑容可掬的向赵子赟通报日军调动,配合他攻占外蒙时,赵子赟也笑容可掬表示感谢,不过双方的笑容背后都暗藏杀机,在紧急和二陈、楚峰商议后,陈振林给张煜下达了一道二十师上下看不懂的命令:“不能占领库伦,绝不允许歼灭蒙古人民军,更不允许出现乔巴山被打死的情况!”

    于是,在不少热血民众的关注中,二十师在距离库伦一百里处停了下来,就地组建防线,而骑兵师也仅仅是攻占了乌兰后便不再行动,这让每日关注外蒙局势的人大失所望,不知道察哈尔搞什么名堂。

    二十师不动,乔巴山却不敢待在库伦,虽然苏联方面也保证过赵子赟不会攻打库伦,可他不放心,那个疯子什么事做不出来?何况乔巴山对苏联不肯派兵帮忙收复国土,与二十师交战深感不满,他也听到一些风声,有种被出卖的感觉。别人是靠不住的,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退到买卖城,拉开和二十师的距离,避免出现意外。

    库伦成了尴尬之城,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清洗,乔巴山手下并没有合适人选担当起驻防重任,而且他也怕有人就此做文章,形成新的势力和他对抗,既然苏联人也保证察哈尔不会攻占库伦,那干脆就不设防吧!

    战争史上最搞笑的局面出现了,库伦周边,乔巴山的骑兵不断骚扰二十师,张煜也耐着性子和他周旋,打退,追击也就几十里,也不占什么地盘,见好就收,两边翻来覆去折腾,一个多月,生生在库伦周边弄出一个宽近百里,横贯整个库伦城所在区域的无人区来。

    这一个多月,也让二十师不少部队成了骑步兵,骑马行军,马下作战。直到沈忠毅骑兵师两个团上来协防,二十师才回归彻底的步兵。

第319章 姐弟同行(一)() 
且不说外蒙那摊子事,赵子赟打发了汪精卫、鲍格莫洛夫和张群等人后,就和陈娇儿一起前往张北,与姐姐会合。

    自从二六年前往美国,赵子玉近十年很少和家人在一起,两次回来都是因为尤其是后两次回来都是亲人离世,这一次,她是打定主意要多待一段时间,美国那摊子,就放一放吧。

    回来后,成亲加上安葬爷爷,她并没有多少时间审视弟弟治下的察省,反而还不及赵美凤知道的多,等赵美凤去老家,弟弟一门心思在外蒙折腾,她才算是系统的了解了整个察省的状况。

    了解越多,她对弟弟也越佩服,能够在夹缝中取得这些成绩,还防止各方对他虎视眈眈,攫取果实,真的很不容易,在美国多年,赵子玉眼光已经有很大不同,弟弟的工农业蓝图她非常赞赏,尤其是抓住制造业和化工业两大核心,已经注定察省将走在各省之前。

    赵子玉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察省工农业壮大,在她心目中,食品加工还要再上一个台阶,这对稳定农业至关重要,在与吴伯琴的谈论中,她提出要优先将她带回来的一些技术用起来,而这个核心,便是机器设备,食品加工的很多难点不在于技术,而在装备,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一些东西,她在早期就收集了不少。

    吴伯琴很是认真的进行了了解,并让接替王卓然出任机器厂厂长的张浩然一同参与,听着介绍,张浩然就知道自己犯了个错误,赵子玉带回来的很多设计图纸和机器样品都和食品加工有关,但他不懂食品,本指望着永兴集团能够提出要求,他照做,现在听了赵子玉的叙述,才明白永兴是根本提不出来的,反而需要他提出来可以做什么。

    “大小姐,是我想错了,我应该仔细读读大小姐带回来的资料,然后去找永兴商谈怎么做。”张浩然道。

    赵子玉笑了笑:“这不怪你,我也忽略了中国不比美国,你在机器厂,除了按照图纸做机器,一时间也难有头绪,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观念,包括光华在内,很多时候,他们也并不会去想能做什么新东西,如果要做,能不能用机器解决。”

    “说得太好了!”吴伯琴道,“浩然,我们工业集团也是如此,我有个想法,至少在我们三个集团里,要合作,我和燕经理、张经理商量一下,看看是不是形成一个方式,定期由你和他们负责生产的人在一起开会,大家交换看法,你呢,也尽量多想想机器能用在哪些地方,不要等着别人提出来。”

    “这样最好!”张浩然喜道,“如果北方大学一起参与就更好了。”

    “对!”吴伯琴猛然发现其实一条坦途早已摆在眼前,只是以前一直没发现,“这就是子赟说的,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话不仅仅是在大学有用,在我们这里一样有用!”

    建议很快落实,马君武一听就非常有兴趣,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想法,首先召集大学的教授和几大集团及察哈尔的一些企业一同听赵子玉介绍美国的情况,然后借此成立一个科研和生产的超级联盟。

    上百实业家齐聚北方大学,连同察省各大学的教授,近三百人第一次系统的听了赵子玉关于美国工业的介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