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第三极崛起 >

第138章

第三极崛起-第138章

小说: 第三极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仔细核查过,确实不止,被李肃和邓明道那两个狗东西弄走了一些!”陈淑珍气道。

    二人急忙安慰,陈淑珍消了气后接着道:“你从沈阳抢,折腾回来的确实数字是两万三千七百三十二万五百七十四元,这里面黄金是按市价折合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总共有二万六千四百零六万四千零九十六块。”

    “不少嘛!”

    “听着不少,可你花的比你大哥快!”

    赵子赟不敢接话,陈淑珍脸色已经不善了。

    “钢厂和发电厂还差二百七十万,兵器工业集团要拨付三千万,还没算明年的!到张北和兴和的路计划支出一百七十万,还有李良去德国,还不知花多少,我估算着你怎么也要折腾出去两三千万!”

    “那也要剩下一亿多呢!”赵子赟嘀咕道。

    “像你这么花,能支撑多久?”陈淑珍发火了,“这些钱已经包含了宋子琪在军需处的全部钱!这个月的军饷倒是发了,可从沈阳到现在,战死的官兵抚恤金还一文没发,这可拖不得,具体数字宋子琪正在算,估摸着也要上百万,按照你的编制,以后每年单军饷开支就要七百万上下,还有用的、弹药消耗,都不是小数字,不是嫂子说你,光花钱不是路,要想法子挣钱!”

    赵子赟头都不敢抬,小声嘀咕道:“我就是想抢,也没地方抢了啊。”

    “你!”陈淑珍被气乐了,“气死我了。”

    “淑珍,子赟刚接手,想尽快搞出个局面来,花钱自然快了些,你也知道,再往后,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支出了。”

    “但愿吧,我可不这么认为,他是没过过苦日子,不知道没钱时候的那种难受。”

    “那地方的支出和收入怎么样?”

    “这就是我今天来要仔细商量的另外一件大事,前段时间我让副厅长胡志恒去南京和财政部接洽,他们对我们的税收变革不做干预,但提出原有上缴中央的各项款项还是要按照原来的定,我的想法是南京想要察哈尔上缴税收及各项费用,可以,不过三十一军的军饷及各项费用也不能少,我打算做一个平衡,两者相差不大即可,省的麻烦。”

第154章 百废待兴(二)() 
从心底讲,赵子赟是不想和南京有太多瓜葛,只是场面上还是需要过得去,他觉得陈淑珍这个想法比较切合实际,双方都有台阶下,“可以,这事就按嫂子说的办。”

    “至于本省,原有万全、宣化、赤城、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口内十个县,和即张北、多伦、沽源、商都、宝昌、康保口外六县,现在万全已改为张家口特别市,口内山西占着蔚县、阳原,张学良占了延庆、怀来,我们实际控制的只有六县,不过我们也占了阳高、天镇、兴和和丰镇,算是扯平了,南京居然也不管。”

    赵子赟笑道:“老蒋故意的,这么一来我和阎锡山、张学良算是扯不清了,光为这地盘怕就难以调和。”

    陈淑珍摇摇头,接着道:“目前原口外六县和阳高、天镇实行的是我们新的税收,其余各县还是原来的,本来振林曾经想统一,接着就出了那档子事,我想今年全部改过来。”

    “可以,这个你定。”

    “至于岁入,我们实行新税收的八个县都不错,阳高本来排名第一,可让李服膺那厮折腾了一下,算是喂了狗,连带着还牵连了天镇,马麟卸任天镇县长时,嚎啕大哭了一顿。”

    提起这,赵子赟也是窝心,杨受成就跟他说了阳高两个厂损失极大,搞得去年赚的一百多万全都赔进去了,现在总公司还得拨款一二十万,才能恢复正常生产。

    “因此,阳高、天镇虽然有收入,等于没有,我们还得拨付一笔钱,才能维持,希望今年能恢复过来。多伦本来是紧跟阳高,去年收入一百多万,可你从沈阳弄来那么多人,在多伦一待就是几个月,多伦算是全贴进去了,口外各县又组织粮食去多伦,眼下各县合计剩下的也只有二十多万,至于口内六县和兴和、丰镇,合计收入不到一百万,支出却达到了一百一十三万,反而有亏空,还得省财政贴补。”

    合着白辛苦一年啊,赵子赟这才觉得事情有些严重,难怪陈淑珍对他大笔花钱非常不满。

    “我算了一下,今年各县恢复生产,加上人员支出,怎么也要四百多万,如果年景不错,粮食、牲畜不遭天灾,加上商业上的收入,可以略有盈余,这还要看口内六县的情况。对了,这还没算省府和张家口的各项支出。”

    “看来我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啊!”赵子赟感叹了句。

    陈淑珍白了他一眼,“眼下还有不少不确定支出,一是你提出的老兵退役,这怎么也要有笔安置费,二是新兵的训练,宋子琪到目前也拿不出个预算来,三是警察的整编,四是教育那边的费用还没报来,五是多伦那些东北人来张家口的安置费”

    赵子赟听得头大如斗,要命了,他心里有些忐忑,现有的钱看着多,这么东算算西算算,还真不好说能支撑几年。

    “以后我每花一笔钱,都会和嫂子商量,如果大家反对,我就不花。”

    这个态度陈淑珍是满意的,她也知道赵子赟这段时间花的那些钱是必须花的,她今天来的目的更多的是让赵子赟重视起来,有计划安排用钱。

    “好,我也定期向你汇报收入支出情况,还有件事,现在财政厅里有这么多钱放着,不是个事,我寻思着是不是建一个银行?”

    要想自成一系,官银号总是要有的,这个早已在赵子赟的计划当中,陈淑珍提起,他自然是同意的,只是这银行在座之人谁都不懂,有些难办了。

    “先了解下本省的银行、钱庄,这段时间也找找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银行不比其他的,要出事就是大事。”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既然你同意,我先摸摸情况。”

    三人这番折腾,足足花了两个多小时,赵子赟低头看看表,才发现已经是中午一点了,“走,我请淑珍嫂子和振林哥吃饭!”

    二人这才感觉到是有些饿了,正准备起来一起出门,马麟一头撞了进来,“子赟”

    见三人都是站在屋子中央,马麟有些错愕:“怎么?有事?那我回头再来。”

    赵子赟苦笑了下,“来了就坐下说吧,赵振!”

    赵振应声进来,“军长!”

    “去后面和小莲说一声,做三碗面过来。”

    马麟道:“都还没吃?”

    “没有,说事忘了时间了。”陈淑珍道。

    马麟笑了笑,朝赵振背影喊道:“再加一碗,四碗!”

    “看来这省府里有必要弄个吃饭的地方了,不然饿着肚子没法做事。”赵子赟笑道。

    “咦,你这主意不错!回头我让秘书处做个计划。”陈淑珍说道。

    “那敢情好,省得我一忙就经常忘了吃。”马麟很是赞同。

    赵子赟闻言笑了笑,现在各人干劲很高,“既然等吃的,我也瞎扯几句,我想搬出去。”

    “为什么?”“不行!”

    “先听我说完,我觉得我住在这,很多人天晚了都还不敢回家,怕有事,这样不好,时间长了会让别人有怨言,再说我也想有时间闲闲,你们不准备让我娶媳妇了?”

    陈振林依然不同意,省府有卫兵值守,安全要好保障得多,一番争执,赵子赟只得作罢,不过说好了,他真的成家,就搬出去,想着到时候能够建立更为完善的保卫体系,陈振林也同意了。

    闲话之间,面条送了上来,几人很快吃完,等小莲收走后,马麟开始说起他来找赵子赟的目的。

    “子赟,我接手教育厅后,对全省的学校大致摸了下,察哈尔原有省立中等学校九所,职业学校四所,县立师范学校十一所,省立小学校二十一所,县立小学校一千七百七十七所,不过这是原来的情况,眼下扣除口内四县,加上阳高、天镇和口外绥远的两个县中等学校和职业学校没什么变化,县立师范学校只有五所,省立小学校少了七所,县立小学校少了三百一十五所,全部学校学生人数不足五万,教师五千一百三十三人。”

    “就经费而言,初等学校每年全部支出大约是八十万元,这里面省府负担的不过四万五千元上下,其余的都是由各县承担。”

    “这么少?”赵子赟吃了一惊。

    “你以为有多少?不然当初你大哥五万元就让薛儒卖了自己?”陈淑珍道。

    “就是!”马麟也接口,“五万都比中等学校一年的支出高!察哈尔这些中等学校一年多少钱?三十万!合着一所学校两万都不到。”

    “增加,大幅度增加!”赵子赟毫不犹豫说道。

    “子赟,这教育只有投入,几乎没产出的,而且年年都要。”陈淑珍提醒道。

    “不,淑珍嫂子,我要增加教育经费,不仅仅是因为教育重要,而且还关系到我们的基础。”他随后将在阳高和老师谈论的关于教育引导对统治的重要性说了说,陈淑珍也是读书人,一听就明白了,从小灌输一些思想,长大了他们就是赵子赟坚定的支持者。

    “好,这笔钱我同意,不但要增加现有学校的经费,口外各县也要加紧建设新学校!”

    马麟是从事过教育的人,他很赞同赵子赟的想法,十几岁的孩子思想还未定型,适当的引导,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既然赵子赟有这方面的考虑,他觉得后面几件事怕是能成了。

    “子赟,去年在张家口的职业学校彻底停了,我想恢复起来,别的不说,光钢铁厂就需要大量培训工人。”

    “可以!”职业学校本来就是他一手操办起来的,赵子赟当然支持。

    “我们教育厅还想建所大学,你看”

    是啊,察哈尔一所大学都没有,赵子赟心动了,他看了看陈淑珍,见她点了点头,说道:“行!”

    “有人提议大学名字叫子悟大学,我有些拿不准。”

    “不行!”赵子赟一口回绝了,“察哈尔不是赵家天下,不能带有个人色彩!至于名字,我提议叫北方大学。”

    马麟有些感慨,他知道别人提议叫子悟大学有拍马屁的意思,但这个名字确实让很多人赞同,他是觉得有些不妥,今天听到赵子赟坚决反对,算是放下一个小心事,果然没跟错赵家兄弟。

    “除了这个北方大学,我提议再建一所察哈尔医学院,就在光华医院旁边,把医院和学校连成一个整体,教学、培训两不误。”赵子赟接着道。

    “是不是有些太花钱了?”马麟都觉得步子快了些。

    “不,我们察哈尔却什么?缺人,有用的人,医生、护士更是奇缺,别的不说,光军队里就需要上千人,再说这可不是没产出,少死一个人就能节省多少?”

    陈淑珍点头:“子赟说的对,马麟,你做计划吧,你们教育厅要行动起来,尽快从全国招人来,不然就像职业学院,没人来就是摆设。”

    “好,我抓紧办!”

第155章 百废待兴(三)() 
这边马麟走了,那边张鸿又摸了进来,他接管民政厅,在各厅中算是最庞大、最复杂,事情也最多的厅,才两个来月,他头大如斗,人也一下子憔悴不少。

    “张鸿哥,你脸色不好,要多注意休息。”

    “我倒是想,可手上这些事不尽快处理,拖下来更麻烦。”张鸿叹了口气。

    赵子赟知道他眼下最头痛的有两件大事,一是个县,尤其是口内几个县,人员如何安排非常麻烦,除此之外就是两番大战,加上东北逃往的民众除了入山海关外,也有不少走多伦逃往察哈尔,赈灾及安置一事也耗去张鸿不少精力。

    “我看还是人手不足造成的,我觉得民政厅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人,张鸿哥,不要心软,现在正是按我们的设想调整的最佳时机,不合适的人一律清退,都是肯干事的人才能尽快稳定下来。”

    “嗯,有道理,那我就以民政厅的名义进行选拔,只是各县”

    赵子赟歪头想了想:“要不这样,除了以前我们认可的县长和各局局长外,其余所有人一律改为代理职务,也给他们一些压力,不过口内关系复杂,在没有安定下来可以考虑暂时不要动。”

    “也好,子赟,我来找你还有几件事。”

    二人移坐到边上的茶几边,让赵振上了茶,张鸿才说道:“归属察哈尔管辖的蒙区除了完全是名义上的锡盟外,还有察哈尔八旗四群中的四旗四群,右翼的四个旗按照内政部的设置是由绥远管辖的,以前察绥一体,倒也没什么纷争,不过现在我们退出了绥远,这几旗以后如何考虑?”

    这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