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80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80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苻生听到之后十分恼怒,竟当着爷爷的面拔刀划自己的胳膊,顿时血流如注,然后冷冷地说:“现在两只眼都流泪了!”

    苻洪被这孩的举动唬不轻,亲手拿鞭子抽打,小小年纪竟这么凶暴,长大了还了得!但打过之后不见丝毫悔意,甚至浑身血迹斑斑,竟也面不改色,面部表情比成人更加可怖。

    出于对家族的保护,苻洪原本有心让苻健杀了他,但苻雄劝说苻健:“小孩子难免有脾气,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何用对亲生儿子痛下杀手!”

    苻生这才幸免于难,但是长大后却并没有改观,性格更加易怒,变化无常,言谈举止都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不过他倒也有些奇异的本事,力大无穷,能扛千钧,还能徒手与猛兽厮打,跑起来堪比战马,简直就一个前秦版的美国队长,只是远比队长要凶狠残暴得多。

    敌将的本领让桓温也不禁称奇,亲自督战,为将士们擂鼓助威,加上苻生毕竟是血肉之躯,很快就筋疲力竭,前秦大军遭遇惨败,死伤两万多人。

    (本章完)

第153章 王猛扪虱() 
蓝田一战,让前秦损失惨重,桓温乘势推进到灞上,直逼长安城。

    前秦太子苻苌被迫撤到城南防守,皇帝苻健则亲率城中所有剩余的老弱残兵坚守国都,然后由最高指挥官雷弱儿征集国内所有兵力共三万人,与苻苌会师,一起抵挡桓温。

    这时桓温却没有选择继续出击,而是停下来安抚百姓,让他们恢复生产,一方面替晋政府做些宣导工作,三辅郡县都向桓温投降,百姓纷纷带着美酒牛肉,争相迎接慰劳远征军,男女老幼在道路两旁围观,年老的人无不激动地感激涕零,哭诉道:“想不到今天才看到晋军!”

    而就在桓温驻足之际,前秦军队已重整旗鼓,苻雄亲率骑兵七千人,突袭子午谷的司马勋,在西部战场上大获全胜,司马勋无奈只得暂时撤到女娲堡固守。

    在这节骨眼上,东晋流民首领郭敞,突然生擒了陈留郡长刘仕,然后带着所有部众投奔姚襄,首都建康大为惊骇,紧急写信给桓温,并任命政府文官部长周闵,当中军将军,进驻中堂,豫州督导官谢尚,则从历阳回军,保卫京师,沿江两岸都进入紧急状态,严密戒备。

    桓温接到来信,顿感无奈,但北伐进展顺利,岂能轻易言退,搞不好就功败垂成了,可是继续推进恐怕会耗费许多时日,而姚襄的才华有目共睹,若是被他钻了空子,虽灭了前秦,但让建康沦陷,仍旧得不偿失。

    他虽纠结,部将们可是跃跃一试,顺阳郡长薛珍就率领一支别动部队偷袭前秦,结果大有斩获,然后兴高采烈地向桓温展示成果,希望桓温果断下令继续推进。

    这时前凉的王擢也传来捷报,攻陷陈仓并成功斩获了前秦的扶风郡长毛难。

    各方讯息都显示此战必能一举将前秦剿灭,可桓温还是拿不定主意,一时陷入僵局。

    华山的隐士王猛似乎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匆匆赶到灞上晋见桓温。

    北海郡(今SD潍坊境内)人王猛,自幼喜爱读书,性情坦荡洒脱,志向远大,不斤斤计较琐碎的事务,一心想做大事。他若生在王公贵族之家,必定被人推崇尊敬,但在穷困潦倒的环境里,不免被人认为是眼高过顶、不切实际,也因此倍受乡亲父老们的轻视。

    而王猛全不在意,自得其乐,专心研读经史,吃不上饭的情况下都念念不忘治国大义和权术谋略,因天下大乱,所以隐居在华山静候时机。

    一晃数年过去,已是而立之年的王猛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机会,东晋第一人桓温率军入关了,若能得他赏识,必能携手开创一番新局面,于是怀揣着异常兴奋的心情,精心从两套衣服中挑选了一套不是那么破旧的粗布衣衫前往晋谒。

    晋军看到这个落魄文弱的书生,多半投以鄙夷的目光,但桓温倒觉他眼神坚毅,气势不凡,于是向他询问对于当今天下局势的看法。

    王猛一边手扪虱子,一边侃侃而谈,旁若无人地把心中所想一一倾诉,无论是大下大局还是内政外交,无不头头是道,令桓温大感惊异,想起近日的情形,忍不住问他:“我奉天子之命,率精锐远征军十万人,为人民扫除残余的盗贼,可是三秦的英雄豪杰却没有人来投奔,这是什么缘故?”

    王猛淡淡地答说:“阁下从遥远的数千里之外,深入敌人国土,长安近在咫尺,大军却不肯渡过灞水,百姓不知道阁下到底是什么打算,所以没有人敢来投靠,恢复中原的绝佳机会就在眼前,这不是国人多年来的夙愿吗,在下也好奇大军为何迟迟不肯推进?”

    桓温默然以对,惟有叹息:“江东那么多人,却无人能与你相比啊!”于是让他担任参谋主任,接着又准备提拔他为大营指挥官。

    王猛则略感失望,桓温固然也是一代豪杰,可惜与心中预想的那个战友还是有一定差距,当年率万人伐蜀,是何等气势,如今有绝对的优势却不能长驱直入、一鼓作气拿下长安,着实可惜,思来想去还是婉拒了任命,仍旧回到自己的小窝,踏踏实实过完余生也就算了。

    为你等了那些年,相遇却知没有缘,人生仿佛瞬间失去了意义,再没有昔日的万丈豪情和满腔宏愿,一切都变得苍白不堪。

    历史上虽有许多壮志难酬的例子,但王猛有幸没那么凄惨,虽错失了桓温,将来还有一位更出色的伙伴等着他。

    当大家提起王猛扪虱,往往想到了不拘小节,又或是洒脱豪迈,但结合当时背景来看,其实更多反映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的艰难处境,若是像西晋的王恺和石崇那么富裕,谁能连澡都不洗,连新衣服都不置办呢?

    最初桓温指望收割前秦帝国土地上的小麦,作为军粮,想不到前秦在东晋抵达前,已把小麦全都割光,田野一片荒凉,东晋远征军的粮秣供应,开始不足。

    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尤其前秦皇帝苻健和丞相苻雄两兄弟又是十六国时代难得的明君良将,很快就让前秦军队从衰败中奋起,并在接下来的白鹿原会战中,斩杀晋军一万多人。

    桓温已经错失良机,不得不采取边战边退的策略,又因出征日久,粮秣渐渐匮乏,而前秦的坚壁清野之计,让他饱受苦恼,只能迅速撤离,以避免形势彻底的逆转。

    6月1日,桓温正式下令撤军,裹胁关中居民三千多户而回,首次北伐差强人意,总是比殷浩等人要进步很多,但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

    实际上桓温对东晋的影响,绝非是收复多少失地,又或是做出多少骄人的政绩,最大的意义体现在对清谈势力的打压上面,在他之前的东晋王朝充斥着各样清谈的政治垃圾,虽然庾氏兄弟当政,让这一情况有所改善,但毕竟力道不足,而桓温则不同,他有足够的资本让清谈派为之颤栗,尤其在取代殷浩之后,无论地位还是名望都得到空前的提升,也由此让一大批真正务实的人才有了立身之地,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本章完)

第154章 独眼皇帝() 
桓温的主力大军撤退后,西面的司马勋和北面的王擢没了撑腰的,很快被苻雄各个击破,纷纷狼狈逃离,司马勋退回汉中,王擢则退回略阳。

    前秦终于解除亡国危机,苻雄显然立了首功,苻健对其大加表彰,可惜没过几天,苻雄因为劳累过度,竟然一命呜呼了。

    354年6月20日,苻雄不及立下遗嘱,溘然长逝,享年35岁。苻健得知消息,当场哭到吐血,悲号:“难道上天不想让我平定四海,竟这么早就夺去了苻雄!”

    当年张宾死的时候,石勒也曾有类似的感慨,虽时隔久远,仍能感受到他们痛失良佐的那份无奈和愤懑。

    苻雄作为开国元勋,权势堪比君王,但谦虚仁爱,对人恭敬有礼,从不违法乱纪,所以苻健对他十分敬重,后来又靠他赢得数场战役,更是倚重万分。

    然而人的生老病死,到底无从逆转,苻健只得把对他的情谊施加在侄子苻坚身上。

    苻坚是苻雄的次子,也是嫡长子,自幼孝顺父母,温文尔雅,度量开阔,喜好读书,学问渊博,颇有才干,也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关中名士吕婆楼、强汪以及梁平老等人,都与他十分友善。父亲既死,他便继承了东海王的爵位。

    这一年对于苻健说,还真是难挨,苻雄死后没多久,太子苻苌因在追击桓温时中了流箭,本以为养上三五个月就能痊愈的,结果竟没能挺过去,不治身亡,谥献哀。

    前秦的太子都与别国不同,别人家的太子都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了,轻易绝不抛头露面,更不用说上阵打仗了。由此也可知确实不应该让继承人涉险,万一出意外,会给国家制造很大难题。

    接连两个晴天霹雳般的打击,苻健的身体每况愈下,已无力再对国家大事亲力亲为,基本上都交由朝臣打理了。

    当然只要他还活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治国方略等许多全局性的东西是绝不会变的,仍旧采用宽厚简政措施,皇族中人和官员带头勤俭持家,并尊崇儒家知识分子。

    从这几百年的历史不难得知,乱世中还是儒家的那一套对百姓更有好处,对国家也更有帮助,而道家那一套终究只适用于和平年代,所以尊儒的前秦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崇道的东晋则一步步走向毁灭。

    必然会有钻牛角尖的人说中国那么多朝代更迭,绝非单单因为施政思想的问题。这一点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东晋最大的毛病就是对道家的过份推崇,和随之而来清谈当政。

    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后来的南北朝,佛教的兴盛则也是败坏朝局的另一大毒瘤。

    心情悲痛是一回事,但论功行赏却也不能因此忽略,在与桓温对战中立功的人,苻健一律对他们论劳行赏:擢升雷弱儿任丞相,毛贵任皇家师傅,鱼遵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淮南王苻生为中军大将军,平昌王苻菁为最高监察长。

    也许是看到了前秦欣欣向荣的一面,又也许是受国内不良风气的逼迫,前凉秦州督导官王擢刚回国安定,转身就投奔苻健来了。苻健倒是来者不拒,任命王擢为政府执行官。

    得益于国家的一番好政策,前秦的战后恢复工作进展顺利,但苻健不得不面临另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重新选一个继承人。

    苻苌死后好几个月的时间,苻健都没能从悲痛中走出来,可是他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必须要立一个新太子。

    按照强皇后的意思,本来打算立幼子晋王苻柳,但当苻健查了神秘预言书上多少有些关联的词句,发现有个“三羊五眼”,随即想到了三子苻生,虽知这小子凶狠残暴,可是天命如此,也许等他继位之后会是个不错的皇帝,于是在355年初正式下诏封苻生为太子。

    这个什么神秘预言书的鬼东西,当真是害人不浅,但因为长久以来的普及,俨然成了人们心中的权威,大小事竟都凭此决断,实际上老苻家的姓都是因此改的。

    为了帮苻生更好地熟悉国事,苻健特意又做了一番朝臣的变动,让最高监察长平昌王苻菁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王堕为最高监察长,京畿卫戍总司令梁楞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苻健当然料想不到,他所提拔重用的所有外姓重臣,最终都帮不到太子苻生,反而把他们自己都赔进去了,甚至苻菁也没能幸免于难。

    6月6日,苻健终于一病不起,步入死亡的边缘。

    6月10日,平昌王苻菁,料想苻生即位后,肯定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毅然率军突击太子宫,准备诛杀太子苻生,由自己继位,然后被太子宫的卫士告知,苻生正在侍奉宫里侍奉父亲,苻菁寻思这个逆子会有这么好心肠吗,多半是他爹已死,于是转而领兵攻击西宫东掖门。

    不料苻健在这时回光返照,重新清醒起来,听到政变的消息,立刻登上端门,集结武士,戒严自卫。

    苻菁看见苻健仍然健在,立刻惊慌失措,带来的部队也都把武器抛掉,四散逃跑。

    苻健是何其悲愤,曾经多么看好的侄子,甚至孔委以重任了,却想不到竟然做出这种事来,下令将其逮捕,历数其罪行后斩首,其他人则不予追究。

    经此一闹,苻健再度崩溃,对权臣们暗生疑心,可是他已是将死之人,临时清理门户,怕是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召见鱼遵、雷弱儿、皇家师傅毛贵、王堕、梁楞、政府左副行政长官梁安、右副行政长官段纯和政府文官部长辛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