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75章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75章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朱荣进入洛阳时,把高敖曹带在身边,囚禁在驴马场。高敖曹脾气十分倔强,被俘后一直不肯为尔朱荣效力,尔朱荣感觉很有意思,非要把他的脾气磨没,由此带了一路。

    元子攸听说过高敖曹的勇猛,亲自接见他,进行勉励,高敖曹的哥哥高乾也从东冀州飞快奔到洛阳,元子攸便任命高乾当黄河以北的钦差大臣,高敖曹当值阁将军,让他们回去招兵买马,作中央声援。

    高乾流泪接旨,高敖曹也拔剑起誓,二人都成了保皇派的成员。

    尔朱世隆打算马上回北方,司马子如说:“兵不厌诈,现在天下沸腾,只看谁的拳头最大,在这个时候,不可以使人发现我们的脆弱,如果急于北上,恐怕肘腋之下就生变化,不如分出一部分兵力,据守黄河大桥,回军攻击京师,会大出他们意料,说不定可以成功,即便不成功,也足以展示我们仍有攻击的力量,使四方畏惧我们的强盛,不敢轻易背叛离散。”

    尔朱世降同意,依计行事,一举攻克黄河大桥,将奚毅斩首,率军入据北中城。

    洛阳政府大为恐慌,派前任华阳郡长段育,前往尔朱世隆大营安慰解释,尔朱世隆直接砍了段育,把人头悬挂城上示众。

    10月1日,尔朱世隆派族人尔朱指律归,率匈奴骑兵一千人,全都穿着白盔白甲,抵达洛阳外城,向城中索取尔朱荣的尸体,元子攸亲登大夏门眺望,派图书管理员牛法尚前去解释说:“太原王效忠帝国,不能有始有终,阴谋叛变,国法严正,不避至亲,已经明正典刑,犯罪的只有尔朱荣一人,其余的人全都不过问,你们如果投降,官职爵位跟过去一样。”

    尔朱拂律归说:“我们追随太原王进京朝见,忽然受到天下奇冤,我们不忍心空手而返,只盼把太原王尸体运回,即便是死,也没有遗恨。”说着说着哭了起来,背后的士卒也都放声大哭。

    元子攸再派总监察长朱瑞,携带免死铁券,前往呈送尔朱世隆,尔朱世隆说:“太原王的功劳与天地同大,赤胆忠心,奉献帝国,长乐王(元子攸)不顾念当初的誓言,竟把他冤枉杀害,今天,凭借铁券上的两行字,又怎么值得信任,我们替太原王报仇,绝无投降之理!”

    朱瑞回来报告元子攸,元子攸意识到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打空了,但已经骑虎难下,只好把仓库里的东西全运到洛阳西门外,招募敢死勇士,讨伐尔朱世隆,一天之间,就集结了近一万人。

    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杂牌军,显然与尔朱世隆手下的老兵是比不了的,百官无不心怀恐惧。

    御前会议上,副总顾问长李苗,毅然打破了尴尬的气氛,振臂高呼:“一小撮贼寇就闹成这个样子,成何体统!政府面临当下的困境,正是忠臣烈士尽责之日,我虽不是武士,但请给我一支军队,当为陛下摧毁黄河大桥。”

    10月13日入夜,李苗带队从马渚坐船东下,距黄河大桥数里处,放下火船,大桥很快开始燃烧,火光冲天。

    尔朱军留在南岸的士卒发现起火,争先恐后逃往北岸,但还是赶不上火势蔓延的速度,黄河大桥轰然倒塌,淹死很多人。

    然而元子攸根本没有这种思想准备,对于李苗的行动完全没有持半点希望,所以没能及时派出援军,尔朱军发现敌人不多,于是重整旗鼓,展开反击,李苗在左右卫士死光的情况下,万般悲愤地投河自尽。

    尔朱军并没有继续僵持下去,而是整顿部队北返,元子攸由此信心大涨,下诏让中央特遣政府总监源子恭,率步骑兵混合兵团一万人走西路,杨昱率新招募的将士八千人走东路,北上讨伐尔朱世隆。

    东徐州督导官斛斯椿,一向依附尔朱荣,眼见尔朱家族与皇族决裂,担心里外不是人,前往投奔萧梁支持的元悦。

    元悦是萧衍用来图谋北方的棋子,但真实效果几乎没有,只是在边界打个酱油而已。

    汾州督导官尔朱兆,既是尔朱家的人,自然与元氏难以并存,自汾州率领骑兵北上,占领晋阳,不久与尔朱世隆会师,二人共同推举太原郡长、并州执行长、长广王元晔,继任皇帝。

    元晔当然只是傀儡,是尔朱家族找来的政治牌,以此与洛阳政府相对抗。

    元晔任命尔朱兆为最高统帅、晋封王爵,尔朱世隆当最高行政长官、封乐平王,并加授皇家师傅、京畿卫戍总司令官,任命尔朱荣的堂弟尔朱度律当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封常山王,尔朱世隆的哥哥、天柱大将军府秘书长尔朱彦伯当总监察长,徐州督导官尔朱仲远当车骑大将军、兼左副行政长官。

    新的领导班子稳定之后,尔朱仲远立即挥师洛阳,西方的尔朱天光也和侯莫陈悦、贺拔岳准备直扑洛阳。

    两路大军一旦合并一处,显然是洛阳当局应付不了的,元子攸第一时间派朱瑞向尔朱天光解释,希望能化解干戈。

    尔朱天光此时也另有想法,他认为如果响应元晔政权,自己就算立再大的功劳,最后仍不会得到太大重视,倒不如另起炉灶,也拥立一个新皇帝,于是不断上疏给元子攸说:“我仍是一片忠心,只不过盼望见见陛下,申诉尔朱家的冤屈。”同时让部属不断上疏:“尔朱天光有背叛的阴谋,请陛下用万全的方法防备。”

    这出戏可是让元子攸震惊不已,坐立难宁,而尔朱天光的目的便是在此,逼迫元子攸逃出洛阳,然后自己堂而皇之地入住宫城。

    尔朱天光迟迟不向洛阳推进,于是有意思的事发生了,元子攸和元晔都极力拉拢他入伙,瞬间成了香饽饽,这更让尔朱天光坚定了自己的计划。

    正如五胡十六国时代,当中央政权的力量不再,地方上但凡拥有半点兵力的军阀,也总是会铤而走险,瓜分地盘,抢夺各类资源。

    实际上在以往的任何时期,类似的情形总是会出现,只因权力对人的诱惑实在太大,哪怕当事人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总是会拼命尝试。

    此时北魏国内,想要自立山头的人绝非只有尔朱天光,考虑到尔朱世隆已经几乎实现了自立的伟大愿景,好像尔朱天光的做法也没有那么令人惊异。

    尔朱家族的种子选手尔朱兆,也是逐鹿中原的重量级人物。

    这个一直以来都被当成是尔朱荣的接班人的家伙,却并不被尔朱荣看好,尔朱荣曾对亲信说过:“尔朱兆虽然战场上勇不可挡,然而他的能力只可以指挥三千骑兵,人数增多,一定混乱,有资格接替我的,只有高欢。”

    高欢到此时仍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表现,但所谓时势造英雄,北魏内乱正是成就高欢的时势。

    尔朱兆不久也率军向洛阳进发,并派使节征召高欢一同前往,高欢让秘书长孙腾,晋见尔朱兆,推辞说:“山蜀变乱还没平息,正在讨伐,不应该中途撤手,留下后患,等到山蜀平定,当隔河互相支援。”

    山胡云云当然只是托辞,尔朱家族式微,元氏皇族更是今非昔比,高欢在静候某个时机的出现。

    虽然高欢没有加入到攻打洛阳的阵营中,但洛阳到底防御空虚,还是很快就陷落了,贺拔胜在滑台战败后,直接投降尔朱仲远。

    12月3日,尔朱兆顺利攻入皇宫。

    元子攸绝望地逃出云龙门,这才发现天下之大,却哪里有他的容身之处,正在自暴自弃的时候,忽然遇到元徽,于是大声向他呼喊救命,不想他不叫还好,叫了几声过后,元徽反而跑得更快了,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地平线上。

    作为这次北魏内乱的始作俑者,元徽手手段当真精彩绝伦,屡屡献计以谋取自己的不正当利益,而当大难临头,则全无忠义可言,只求自我保存。

    可惜他终究没能善终。

    在此之前,元徽曾以重金卖出多个州督导官的职位,其中有三个落在寇祖仁家中,元徽认为这层关系已足够硬,于是携带黄金一百斤、良马五十匹前往投奔寇家。

    结果显然远不如元徽预期的那么顺利,寇祖仁从未对他感恩戴德,自始至终都是交易而已,所以看着元徽身边的这批财产,还有尔朱家的悬赏,义无反顾地手刃元徽,把人头交给尔朱兆。

    彼时尔朱兆已把皇宫搅得天翻地覆,先是把元子攸用铁链锁在永宁寺的楼上,后又纵容士卒大肆扑杀皇子,奸污嫔妃、王妃和公主,在城中烧杀抢掠。

    最高监察长元彧、左副行政长官元诲、青州督导官李延寔,因与元子攸交情深厚,惨死在乱刀之下。

    其余幸存下来的人,也分明谈不上“幸”,仅仅保留一口气而已。

    尔朱世隆很快也抵达洛阳,尔朱兆自恃拿下首功,颇为强势地指责尔朱世隆:“叔父在中央时日已久,耳目众多,为什么使天柱受此大祸!”说话间手按剑柄,眼睛瞪得好似铜铃一般。

    尔朱世隆一时气馁,用极尽卑微的言辞一再道歉,总算让气氛缓和下来,但二人之间也因此横生嫌隙,包括整个尔朱家族的所有人,虽然在尔朱荣的经营下,实力雄厚,权倾朝野,但当尔朱荣这个家族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其他人却都不能实现戮力同心,最后也终于因为内斗而走向毁灭,成了替他人作嫁衣裳的呆比。

    (本章完)

第475章 高欢崛起() 
    就在尔朱家占领洛阳之前,元子攸事先让河西变民首领纥豆陵步蕃,袭击尔朱家的根据地秀容,纥豆陵步蕃趁虚而入,一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所以尔朱兆没敢在洛阳久居,很快就带着元子攸回晋阳抵挡,而让尔朱世隆等人留守洛阳。

    高欢听说尔朱兆裹胁皇帝北上,本打算拦腰截取,但没能及时跟上,于是写信给尔朱兆,向他分析利害,并警告他绝不可谋害皇帝。

    高欢并不算大人物,尔朱兆当然不会对他言听计从,反倒是想借此机会展现自己的独裁地位,离开洛阳不过十天时间,便在晋阳的佛寺中绞死元子攸,并斩杀陈留王元宽。

    镇守洛阳的尔朱世隆也进行一番屠杀,宣示尔朱家的权威不可侵犯,许多旧臣包括新皇帝元晔的母亲也一同处死。

    事与愿违,几起屠杀并没能让世人对尔朱家心怀崇敬,反而让尔朱家族的处境每况遇下,终至彻底覆灭。

    530年12月底,志得意满的尔朱兆惊奇地发现纥豆陵步蕃此人竟不简单,一战过后,秀容老家就不再属于尔朱了,很快晋阳也危在旦夕。

    在这种形势下,尔朱兆再度派人征调高欢,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是真的有求于他。

    而越是这样,高欢的部属越不主张伸出援手,高欢本人也是拒绝的,但因为之前有过一次不愉快的交涉,如果再次拒绝,担心尔朱家会群起而攻之,所以有些左右为难。

    这时高欢的亲信贺拔焉过儿,提出了一个两全之策,他建议率军慢慢前进,既能满足尔朱家的虚荣,又不必真的插手争斗,坐视尔朱兆的兵力越发削弱,兴许赶到的时候,还能来场火拼。

    高欢大喜,寻思这真是再好不过的办法,于是一路像放羊一样走走停停,不断逗留,为免尔朱兆疑心,便派使者前往解释说:“汾河上没有桥,暂时不能渡过,我会想办法,一定尽快抵达。”

    但尔朱兆并没有感激涕零,倒不是因为看穿了高欢的把戏,而是前线的战事吃紧,局势越来越不利。

    高欢很快意识到他们双方的实力已消耗得差不多了,真等尔朱兆兵败身死,那就没有意义了,于是迅速出军,联合尔朱军一举击斩纥豆陵步蕃。

    焦头烂额的尔朱兆终于看到了满脸春光的高欢,心情不禁有些复杂,能平定变民集团,当然是开心的,但又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只不过一时之间想不通个中缘由。

    事后尔朱兆与高欢义结金兰,互相盟誓,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俨然一副桃园兄弟的架势,但这种友好的关系能持续多久呢?

    六镇变民尤其是葛荣的部下,在首领被屠之后,开始前往全国各地讨生活,流亡到并州和肆州的就有20多万人。

    这些人既是变民出身,不免遭到“良民们”的轻视,胡人更是对他们肆意凌辱,变民大为恼怒,前后又进行了26次叛变,虽屡被镇压,被屠杀的人数也超过一半,但叛变行为仍然不能停止。

    与纥豆陵步蕃一战,让尔朱兆对变民大军十分忌惮,对肆州并州的这一大患更是深感忧虑,之前因为没人商量,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现在不同了,有了过命的好兄弟,当然要问问兄弟的意见。

    庆功宴上,酒过三巡,尔朱兆向高欢吐露苦水,高欢说:“六镇叛徒的残余,不可全都杀光,最好由大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