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朝演义 >

第42章

神朝演义-第42章

小说: 神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句话说完,琴曲之声,再次响了起来,那一边的崔若望,脸色已然难看到极点。好你个石子涛,原来是在变相的骂我,说我是个不忠不义之徒?

    可不是吗?石子涛的那几句话,最深的含义,就是在骂崔若望。你崔若望,出谋划策,论及天下形势,认为楚王要攻取齐鲁之地,脸上还带有志在必得的意思,可不就是在表明自己不忠于大夏皇帝吗?

    夏正平也听出了石子涛的言外之意,不住地点了点头,这个石子涛忠心可鉴,可以收入帐下,做一个幕僚。

    “大夏皇帝,荒淫无道,前一阵子,又是听信谗言,把素有贤能德行的皇太子给废了,贬到永昌做郡王。如此说来,天下诸侯不群起而攻,已然算得上忠义了!”

    崔若望神色极冷,不由分说的反驳,显然石子涛的几句话,说到了根上。

    “天下共主,大夏祖制,就算皇帝有再多的过错,他也是皇帝!”

    两人辩论着,所谈内容,全部传入到了那处居高临下的建筑物中,被里面的五人所听见。

    “主公,您看这个石子涛与崔若望,哪个符合您的心意?”中年男人身边的刘先生,毕恭毕敬的问道,“若是选中一人,我就记下,去安排人手拜访,看看他是否有意为主公您效劳。”

    这被称作主公的中年男子,便是荆襄九郡的主宰者——襄王刘镇。那名被叫做刘先生的人,显然是襄王刘镇的谋士,虽与刘镇同姓,却毫无干系,双名文成。

    刘镇沉吟了许久,又是听了一段石子涛与崔若望之间的对话,开口道:“先生本就大才,您看这两人,谁可适合留下?”

    他言语之中留下的意思,自然指的是收入帐下,做他的谋士。

    “崔若望此人,言语之中甚是傲慢,所述天下形势,也是虚大于实。”刘文成抚了抚自己的胡子,很是淡然的说道,“倒是这个石子涛,言语之中,饱含对大夏的忠心,主公,留这个石子涛吧!”

    “好!”

    望月台下,一轮又一轮的辩论与反驳持续着,夏正平不断的观察着那些名士文人,也在思索着一些关于大夏神朝的诸多事情。

    毕竟,这些文人士子,现在当着柳如烟的面,说出这些事情来,可谓是为了博得柳如烟一笑才这么讲的。

    场中似乎只剩下了一个人没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人却是夏正平。

    侍女似乎注意到了夏正平,道:“场中的这位公子,为何不出来谈一谈呢?难道是嫌弃我家小姐,弹得琴曲不好听?”

    夏正平观察了一晚上的士子名流,着实是把这件事给忘了。要知道,他也是领取了号牌,坐在了众人之中。

    他身旁的书童,此时也歪着脑袋,疑惑不解的看着夏正平。今晚可是襄阴郡花满楼头牌柳如烟姑娘,大会名士,怎么这个公子,一言不发?甚至是,一个字也没写下来?

    书童自然是平庸之辈,他哪里看得出夏正平的真实身份。

    众人也是一样的疑惑,不知道为什么被询问的这个公子如此淡定,难道他不想一睹柳如烟的芳颜吗?

    夏正平并没有注意到一众人的神色变化,他缓步走到望月台下,深吸了一口气,聆听着琴曲,就听得侍女的声音传来:“敢问公子姓名?”

    “永昌萧正!”

    这话一出口,整个场中,质疑声旋即大作,就连附近建筑物中,观看场内情况的襄王刘镇,也是不住的轻咦一声。

    “这是谁?怎会如此的年轻?”

    “看样子,十六七岁的模样,但却透露出一股沉稳的气质。”

    “好像刚刚问话文武全胜的,就是他吧?”

    “永昌郡,到这里有上千里之远,如烟姑娘今日大会名士,他是怎么知道的?”

    “估计是襄阴郡的富商之子,只是年龄这么小,怕是下面的毛都还没长齐吧?”

    夏正平听着身边的众人的议论,面色也不变,这个集会不像是文人赛文,倒像是论政的集会。不过,这只是个名头罢了,毕竟其中的内情,夏正平也是知晓了。

    众人的吵杂声,让柳如烟的琴曲,有些断断续续。

    侍女咳嗽了一声,众人旋即安静了下来,道:“公子,坐论天下,话说诸侯,乃是士子才人的喜好,难道萧公子不这样认为吗?”

    夏正平笑了笑,朝着台上拱了拱手,道:“我以为,诸多士子所言,不过是虚妄罢了。大夏诸侯再多,也比不上襄王的国富民强啊!”

    “荆襄九郡,天下财富之地,民众聚集着大夏的一多半数量。天下一旦有变,襄王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第61章 望月台下扬名() 
夏正平的这几句话一出,再一次引发了众多士子才人的喧哗。

    “襄王乃是天下贤王,怎么可能会有其他用心呢?”

    “荆襄九郡,天下腹地,四通八达的道路,城池也不坚固,世人都知道,襄王若是有争雄天下的心思,则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岂不是自找死路?”

    “小兄弟,你年龄太小,这等诸侯大势,切莫乱说,否则招灾惹祸,就不是我们所能够管得了的了!”

    “哈哈——”夏正平听着这些人的喧哗之声,猛地仰天狂笑,“尔等皆是榆木名士,有何出众的眼光?”

    “襄王殿下,居于荆襄九郡,用兵数百万。四通八达的道路,让他能够快速腾挪转移军队,岂不是很方便?”

    “向西,襄王可以进攻雍州、凉州;向北,可取豫州等地;向东可以和楚王相抗衡;至于向南,巴州之地,岂不是他的囊中之物?”

    “尔等愚夫,只晓得眼前形势,却看不到将来的画面。楚王争霸于齐鲁之地,襄王直接可以打下吴州、越州等地,绝了楚王的后退之路。雍州、凉州乃是苦寒之地,雍王年年对抗西域各族,襄王完全可以趁着机会,叩城破关,取雍凉之地为己用,再招募雍凉优秀奇兵,可以北向攻取齐王、赵王之封地”

    “阁下说的太大了!”夏正平的话音还未落地,就是听着有人暴喝,“生逢乱世,天子暗弱,襄王就是这么做,也不过是本着匡扶大夏皇室的宗旨,有何异心呢?”

    夏正平望着众人中走出来的那人,仔细打量了一番,来人双眼如炬,一身的灰布衣服,腰间青铜剑是士子的标识,他的面色极冷,冷漠之中有着狡黠与奸诈。

    在这之前,这人也出来论说过诸侯形势,夏正平记得这个人,名字叫做司徒伯懿,乃是豫州河间郡的一名士子。

    司徒伯懿这么一说,旋即就有名士才人附和。

    “襄王是什么人?他是忠心于大夏神朝的贤王!不像楚王、齐王等人,一心只想着争夺天下。”

    “大夏皇帝,乃是天下共主,襄王维护还来不及呢!”

    司徒伯懿似乎并不在乎这些附和之言,缓步走了上来,道:“小兄弟,你的目光太过于长远了!”

    夏正平闻言,知道他这句话是反着说的,说自己看的长远,就是在讽刺自己不现实,看不清事情的本质罢了。

    只是,夏正平并不想去争论。因为,这个司徒伯懿也是他心中的人选。

    “敢问司徒先生,襄王是姓夏,还是姓刘?”

    夏正平的神色极为平淡,他的心中虽然有着万千想法,但是皇宫中的生活,永昌郡的经历,早已让他养成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习惯。

    他的这个问话一出口,那些聒噪的士子才人的脸色,旋即就变得极为难看了。

    包括司徒伯懿在内,他的脸色虽然变得古怪起来,但似乎更多的是狡黠。

    远处的建筑物中,襄王刘镇的脸色越发阴沉,双眼死死的盯着场中的夏正平,看得出来,襄王已然明白,那个少年,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帝王的心思,一旦被看穿,帝王的脸色还能好?

    刘文成此时也是发觉了不对劲,赶紧道:“主公,您应该庆幸!”

    “这个小子,看穿了我的心思,又当众说了出来,将来天下诸侯对我都有所防备,我又能如何称霸于天下,这又值得如何庆幸呢?”刘镇冷哼一声,“先生,此人不除,将来必然是我的心腹大患!”

    “主公,此言差矣!”刘文成抱拳拱手,缓缓说道,“我看,这下面的诸多士子中,没有一个人的见地,赶得上这个少年。他既然看得出主公的心思,就说明他有真才实学,不如把他收入帐下,为您出谋划策?”

    “可,他这么明目张胆的说出来,岂不是坏了孤王的大事?”刘镇的神色很不善,显然是对夏正平的言论,有所忌讳,“一个小娃娃,就敢这么狂言不讳,将来收入帐下,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呢!”

    “姑且先试一试再说!”刘文成劝着,“要不,将他交给臣下来教导?”

    “看得出来,先生对这个黄口竖子,是极为爱惜的。”襄王刘镇摇了摇头,“孤王也是个爱才之人,也罢,就依你所言!”

    襄王终究是心中想着自己的大业,要想完成大业,无非就是要人才齐聚,兵马粮草。如今他暗中设下这个集会,无非就是想要招贤纳士,又怎会真的去为了一个少年的言语动怒呢?

    “前有石子涛,后有司徒伯懿,再有这个萧正,加起来共计二十一人,看样子这一次主公您的收获不小啊!”刘文成拿着一份帛书,借助烛光,数了数上面的人名数量,“全部收入囊下,怕是将来争霸于天下,再也不用愁了。”

    只是,不论是司徒伯懿,还是刘文成,亦或者是襄王刘镇,都不知道,这个萧正的名字,其实是个化名,他的真实名字叫做夏正平。

    场中的司徒伯懿,似乎被夏正平的那一句话问住了。全场有些寂静了,灯火漫天的情形,猛地变得鸦雀无声,只有那琴曲悠扬婉转,但是这琴曲也是变得有些不连贯了。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诸侯藩王,都是属于异姓王。

    自古以来,哪怕是和皇帝属于同一个血脉的藩王,都有可能起兵造反!

    更何况,是一个异姓王呢?

    夏正平的这一句话,简直就是一把尖刀,直接割裂了朦胧事实的那一层膜,让人看清楚了诸侯形势的本质。

    襄王姓刘,不姓夏!

    这是天下人共知的事情,谁也无法否定!

    异姓王从来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匡扶一个朝代的皇室,如果有,那么他就是为了皇帝宝座而去的。

    “司徒先生,难道对此没有见地吗?我这么说,不就是证明了一点,襄王有着称帝的野心?”

    夏正平的这话一出口,司徒伯懿的脸色就在此发生了变化,叹息了一声道:“小伙子说的极对,在下惭愧!”

    场中形势已然明了,无人出来反驳夏正平。

    夏正平见此,便是继续说道:“诸侯形势,莫过于此,天下有变,尽归于襄王!”

    “公子说的极好!奴家甚喜!”琴曲突然停止,柳如烟缓步走下望月台,来到夏正平面前,拱了拱手,“请候坐于台上!”

    这一下,一众士子已然明了,所谓文人赛文,怕是被这个少年夺了头筹,只是他们不甘心,嘈杂声骤起。

第62章 尉迟破() 
灯火通明,望月台下,当名士才人,见到柳如烟走到夏正平面前时,就已经知道,眼前这个少年,已经为柳如烟所看重。

    只是,他们有些不明白,这个少年说的那一番话,真的看不出有什么高深莫测的见地。

    “这个少年毛都没长齐,如烟姑娘,您这样看重他,岂不是屈就了自身?”

    “萧公子大言不惭,怕是入不了您的法眼!”

    众多士子,不断发着牢骚,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夏正平见着柳如烟对自己说的这一番话,便是明白了,他拱了拱手道:“请如烟姑娘,开启下一场武人比武的规矩!”

    柳如烟眉头跳了一下,有些奇怪的盯着夏正平。这位公子,真是好年轻啊,然而面庞上却没有这个年龄该有的稚嫩,反而布满了沉稳与成熟。

    她的心中不由得欣喜起来,又是听着夏正平的言语,便是朝着侍女招了招手道:“小奴,你念一下规矩吧!”

    柳如烟说罢,朝着夏正平欠了欠身,便是返身回到了望月台上。这一幕,让周围的名士才人,好不羡慕。

    然而,侍女的身影,让他们闭上了嘴巴,他们知道柳如烟吩咐侍女,即将公布武人比武的规则。

    场中安静了下来,夏正平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书童的眼神之中,显现出一丝的古怪。

    刚一坐下,夏正平就听到了侍女的声音:“自古以来,美女爱英雄,我家小姐说了,谁要是单挑胜过这位将军,谁就能赢得今日的武人比武的头名。”

    侍女说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