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神朝演义 >

第105章

神朝演义-第105章

小说: 神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朝的事情那么多,怎么可能让夏正平有时间,去做好丈夫这个职责呢?

    “两位爱妃,这一切都是本王的过错,你们就不要埋怨了。”夏正平一脸的歉意,笑着说道,“大汉根基还不曾稳定,更何况,又有着诸多的改革事情,忙都忙不过来,两位爱妃,还请体谅一下本王啊!”

    “至今天一日如何?”许千言自然明白,夏正平身为一名帝王,工作繁忙自然没的说,“王上,也该注意一下自己的休息时间吗!”

    “大喜之事自然要庆祝。这样子吧,我把事情交代一下,今天下午就出发,前往郡城周边,逛一逛如何?”夏正平闻言,自然明白两人的幽怨,已经消了许多,“两位爱妃,你们这样子可好?莫要生气了!”

第155章 岁月如流水() 
平静的日子,很容易就过去了。经历了科举的巴州,也是呈现出了人才爆发的样子,大多数隐藏在民间之中,并且超越士族之人的有才之人,走上了巴州官职体系内。

    这是一个好现象,使得夏正平集中了民智,从而让巴州更好的发展。以集中的民智去治理整个巴州,自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随着科举的结束,官员的任命也展开了,与此同时,普查巴州人口职业,也已经结束了。

    夏正平根据职业之间的比例,划分了六种户籍,称之为六籍制度。最初这一种制度,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在这之后颁布的依照户籍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程度的征税,却引起了诸多人的议论。

    六籍,士农工商杂兵,其中兵籍之人,免征税,家中有兵籍之人,一缕算作军户,被统一集中安排居住,进行三丁抽一的策略,集中屯田。虽然说兵籍是免于征税的,但是却要交粮食。也就是说,兵籍之人,以粮食冲抵税务。

    当然,这一条不仅仅适用于兵籍之人,对于农籍的人来说,同样适用。农籍征税,采取一九征税,巴州郡城府衙,取其收入的一成,作为税收,其余交给农民处置。而农籍之人,可以用粮食进行冲抵税收,以免除其在财力上的不支。

    接下来的,便是关于工籍和杂籍了。工籍和杂籍之中,人数最多。不过,夏正平采取的,却是二八征税,工籍、杂籍同样能够使用粮食,对赋税进行冲抵。

    第三种,自然是轮到了士籍和商籍之人了,这两类户籍,征税的额度是最高的,达到了四六征税,最为关键的是,这两类户籍之中的人们,是无法用粮食,进行冲抵税务的。

    虽然是这么规定的,但是在划分的时候,以主要职业为根据,这一点也是在后来公布出去的。

    实际上,自对巴州之民进行职业普查的时候,就已经悄然进行户籍划分了,以至于公布出来的户籍归属,令许多人产生不满情绪。

    这种不满情绪,自然是弥漫在商籍、士籍之人的中间,毕竟这两者户籍之人,征税的力度最大。

    并不是夏正平重农抑商,而是夏正平要通过这种方法,控制巴州的税收局面,消除不同职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这些人虽然表达不满,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夏正平已经命令一些军队,驻扎在距离郡城附近不远的地方。、如果那些人想要闹事的话,这些军队里面的人物,自然不可能手软的。若是手软的话,招来祸端,必然会导致夏正平勃然大怒的。

    夏正平很欣慰,宣布这种制度建立起来,没有太大的反抗,这足以证明,巴州之民,是认可这个方案的。毕竟,在他们心中,士籍、商籍之人还是非常少的。甚至是可以这么说,出门一趟几乎难以见到这两类户籍之人的面目。

    前者还能理解一些,毕竟前一阵子夏正平宣布废除了士族之人世代为官的消息后,大部分士族之家,已经无法维持下去,逐渐走向了平民化。至于商籍之人,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个农耕社会,商人只不过是临时性的。直到现在,夏正平和南蛮之间,签订了协议,开通镇南关为通商互市的地点,才导致了商人团体的出现。即便是因为如此,大街上还是难以见着商人。

    这里的商人,自然指的是,专门从事商业的人们,而非大街上那些叫卖出售货物的。

    行将年关,巴州似乎出现了一片大治的景象,百姓和睦,也没有什么大的灾害。夏正平在处理政务的同时,也会抽出自己多余的空闲时间,陪陪自己的爱妃。

    自从那一次之后,夏正平也是觉得,自己太过于勤勉政事了,以至于自己无法尽到一个作为丈夫的职责。更何况,现在的南山客与许千言,已经是双身子的人了,哪怕夏正平身为帝王,也应该有着作为父亲的责任。

    汉王七年四月,身为正妃娘娘的许千言,产下一子,夏正平取名字为夏封,立为王世子;同年同月,但在月底的时候,南山客也产下一子,夏正平取名字为夏禅。两者名字结合起来,喻意封禅。这个四月,可以说是双喜临门,夏正平有了两个儿子,后继有人了。

    一年多来,天下的大势,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夏正平自然关注着这些事情。他的心中,终究是装着天下的,在他眼里,一切事情的起点,都是以天下为主要目的的。

    就好比,夏正平在巴州进行各种旧制的改革,赢得了九成九的民心,这些事情,自然是冲着争夺天下而去的。只有掌握住了新的制度,让民众解放出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可利用价值,让巴州的民众,为他夏正平卖命。

    民心就是兵源,就是源源不断的财富,就是争夺天下的资本,这是夏正平告诉自己的。

    整个天下,虽然归于平静,但是东北边境,辽王可新罗王朝之间的战争,不断持续着。东北边境的五个郡城,经历过反复几次的争夺,早已经是人去城空了。、因为战争的缘故,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难民潮,涌向了别的地方去。

    虽然那五个郡城已经是一座空城了,但无论是辽王还是新罗王朝,似乎都没有放手的打算。毕竟,辽王封地边境的五座郡城,占据的土地面积,还是相当大的。单单就是这一点,足以让辽王更为重视了。

    更何况,大夏神朝已经灭亡了,他辽王也就没有必要听从申不易的命令了。

    天下最为关键的,自然是申朝一方了。正如落凤坡下,雏凤先生对夏正平所讲的那样,济州周围一州一郡的城池,已经被申不易整合完毕了。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地方两千里的大的诸侯国。

    起初一段时间,这个诸侯国并没有得到各个诸侯王的承认,因为他自称为皇帝,然而却没有得到传国玉玺。正因为这样,哪怕是大夏神朝已经灭亡了,那些残夏遗留下来的诸侯王,也不会买申不易的帐。

    不得已,申不易向着各个诸侯王包括夏正平在内,发出了一份帛书,从此废弃皇帝称号,改称为申王。自此,整个天下,再也没有皇帝的称号了,有的只是七路比较大的诸侯王了,就如同合师院曾经分析的那样。

    这一节,自然是申不易想要得到各个诸侯的认可,才这么做的。如今,天下的这些诸侯,自然要争夺皇帝之位了,谁要是能够实力强大,并且有足够的理由,那么就能够问鼎天下,成为天下共主。

    当然,即便是没有理由,也能编出来。

    这个天下共主,说白了指的自然是霸主了。做了霸主,最终的目的,自然是要成为皇帝的。只不过这个道路有些曲折了。实际上是在通过兼并战争,最终实现扩大自己领土的目的。一次借着一次的称霸天下,最终领土也达到最大,从而富强起来,以至于能够有实力统一整个天下。

    当然,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可能是几十年的时间,甚至可以说是几代的君主。

    昔日,有某个王公九合诸侯,目的就是为了做这个霸主,从而号令天下。这个天下,首先起这个头的,自然是心怀鬼胎的周王了。

    周王连续兼并了周边数个一州一郡的城池后,实力彻底达到了鼎盛阶段,和申不易抗衡起来,两者之间,接连在边境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彼此之间互有胜负。但最终的结果,周王和申不易竟是联盟起来,一起扩张。

    这一条消息,自然让天下的诸多诸侯坐不住了。尤其是西北部的秦赵两国,他们都和申王和周王接壤,如果这两国联手进攻秦赵,纵然是秦赵两国结盟,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免除不了灭国的命运。

    秦赵两国的君主,虽然年轻,但是也是极有胆略的。这两个国家,为了对抗周王和申王,当然是结成联盟了。不过,让他们惊讶的是,这两个国家,竟然主动放弃了临近中原的平原地带,将那些土地转让给了临近的燕国。而这两个国家,却退守一座横贯于秦赵燕的山脉,在山脉之上建造起了长城。自此以后,以燕国为缓冲,以长城为屏障,将秦赵两国,彻底的与中原隔了开来。

    燕国自然是愿意得到这些土地的,不过他也有头疼的地方,那就是那一处缓冲地带,明显是一块烫手山芋。不过,燕国自然是舍不得丢弃,似乎和申王、周王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以至于在汉王六年岁末的时候,周王、申王联手大军,不去攻打燕国,反而是原地修整了下来。

    夏正平自然得到了上述的消息,倒是有些如坐针毡了。

    即便这一件事情过去了很久,将近半年的时间,夏正平想起来,也是觉得哪里不对劲。

    天下大势变化的太快了,以至于夏正平都觉得,自己可能熬不过这个二十年,就得出兵争夺天下。

第156章 吴越之地() 
尽管夏正平这么想,但实际上,巴州的状况,也是出乎了他的预计。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夏神朝曾经遗留下来的祖制痕迹,几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事物与制度。

    尤其是科举这一方面,彻底吸引了许多人,挖掘出了一些让夏正平认可的人才。

    现在看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夏正平有理由相信,自己在将来十至二十年之内,必然能够面对诸侯,实践着自己的梦。

    当然这个过程之中,必然会有着一些战争,比如和蜀王之间的。

    汉王七年八月,夏正平得到奏报:“巴江之中,建造战船共计三百搜。”

    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提示着夏正平,巴州的水师,初步的硬件条件,已经达成了。而接下来的夏正平所要做的事情,便是要招揽水师人才了。这一件事情,自然也得秘密进行。好在,当初夏正平把这一件事情交给何士元做了,此时正好是询问何士元消息的时候。

    八月十三日,汉王府衙的早朝刚刚结束,夏正平便是将何士元留了下来:“何先生,去年曾经跟你说的那个海霹雳施琢公,具体的消息,现在怎么样了?”

    “主公的意思,下官自然明白。”何士元点了点头,他也在昨日接到了巴州水师战船建造好的消息,自然明白夏正平提施琢公是什么意思,“根据安排在楚王封地的人员传来消息,这个时节正好是东岛国等外藩侵占沿海的时候,施琢公必然会率军迎击。”

    “我已经好几次用了反间计,但是不知为何,这个楚王简直是油盐不进,对施琢公显现的更加信任。”说完这些,何士元脸上就显现出一丝的羞惭神色,他之前是答应过夏正平的,要用计,让施琢公脱离楚王,从而归附于夏正平的,可惜失败了,“主公,您现在就想要让他归附于您吗?”

    夏正平倒是没有注意到何士元脸上的羞惭之色,他只是点了点头道:“越快越好,今年年内最好做到这些。明年一年,让海霹雳训练水师战船,再过一段时间,便能够出征于蜀王,我们便能够出其不意。”

    何士元摇了摇头,道:“主公,恕我直言,这个确实有些难了,您想想看,反间计都不曾奈何楚王对施琢公的信任,要是着急的想要施琢公归附于您,实在是想不什么好的额办法了。”

    夏正平见到何士元面露难色,知道自己有些为难他了。、他也是皱起了眉头,施琢公如果不归附于自己,那么将来如何训练水师呢?夏正平自己虽然接触过兵法谋略,但是却并不懂得训练水师。

    对于政务的方面,夏正平有一套,但是对于兵法谋略,训练水师这一方面上,确确实实是他的短板。

    “要不然这样子,先生您试试如何训练水师?”夏正平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何士元号称雏凤,必然懂得如何训练士兵,“事成之后,我让您来统帅这巴州的水师可行?”

    何士元闻言,直直的摇了摇头,道:“主公说的哪里话,我只会排兵布阵,训练十足一方面,还是交给有经验的将帅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